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工程原理pp吸收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优选)环境工程原理pp吸收当前第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一、吸收的定义与应用二、吸收的类型本节的主要内容当前第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混合气体分离最常用的操作方法之一。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本质上是混合气体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相间传质过程。一、吸收的定义与应用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4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液体溶剂——吸收剂混合气体中能显著溶于液体的组分——溶质几乎不溶解的组分——惰性组分吸收后得到的溶液——吸收液吸收后的气体——净化气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5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
净化原料气及精制气体产品:比如用水(或碳酸钾水溶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2等。制取液体产品或半成品:比如水吸收NO2制取硝酸;水吸收HCl制取盐酸等。分离获得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组分:比如用洗油从焦炉煤气中回收粗苯等。吸收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6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净化有害气体:湿式烟气脱硫:如用水或碱液吸收烟气中SO2,石灰/石灰石洗涤烟气脱硫。干法脱硫:喷雾干燥烟气脱硫:SO2被雾化的Ca(OH)2浆液或Na2CO3溶液吸收。水、酸吸收净化含NOx废气。回收有用物质:如用吸收法净化石油炼制尾气中的硫化氢的同时,还可以回收有用的元素硫。能够用吸收法净化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SO2,H2S,HF和NOx等。其他应用:曝气充氧吸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7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提问大气污染物:SO2,H2S,HF和NOx什么污染物可以直接用水吸收?什么污染物需要用酸或碱液吸收?为什么?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8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
处理气体量大,成份复杂,同时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吸收组分浓度低;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要求高;多采用化学吸收——如碱液吸收燃烧烟气中低浓度的SO2;多数情况吸收过程仅是将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相,还需对吸收液进一步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与化工相比)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9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1)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反应:物理吸收:水净化含SO2锅炉尾气化学吸收:碱液净化含SO2锅炉尾气(2)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数目:单组分吸收:如用水吸收HCl气体制取盐酸多组分吸收:碱液吸收烟气(含SO2,NOx,CO2,CO等)(3)按体系温度是否变化:如果液相温度明显升高——非等温吸收如果液相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等温吸收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二、吸收的类型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10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1)简述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吸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3)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吸收过程?(4)利用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有哪些?本节思考题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当前第1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一、物理吸收的热力学基础二、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热力学讨论的是:过程发生的方向、所能达到的极限及推动力。物理吸收仅仅涉及某一组分的简单传质过程。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关系是研究吸收热力学的基础。一、物理吸收的热力学基础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一)气液平衡和亨利定律1.气液平衡
液体气体溶质A溶解速度溶质挥发速度相际动态平衡平衡分压,pA*摩尔分数,yA摩尔比,YA…….饱和浓度质量浓度,A物质的量浓度,cA摩尔分数,xA摩尔比,XA如果温度和总压一定,溶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只取决于溶质在气相中的组成。气-液相平衡关系又称溶解度曲线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4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2.亨利(Henry)定律在稀溶液条件下,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时,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
p*A——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a;xA——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E——亨利系数,Pa。亨利系数取决于物系的特性和体系的温度。亨利系数越大,说明气体越难以溶解于溶剂。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是降低的,因此,亨利系数是增大的。气体在各种条件下的亨利系数通常可以在手册中查到。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5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典型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
25℃时E(kPa)CO5.88106
CO21.66105
H2S0.552105
SO20.413104
上述气态物质被水溶解的难易程度?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6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如果溶质的溶解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则亨利定律可写为:p*A——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a;cA——溶质A在液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kmol/m3;H——溶解度系数,kmol/(m3.Pa)。注意:亨利定律的不同表示方式和系数的单位、换算方法。如果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组成均以摩尔分数表示:
m——相平衡常数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7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在单组分物理吸收过程中,惰性气体和溶剂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以它们为基准,用摩尔比表示平衡关系: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A很小,上式可近似写为:不满足亨利定律的相平衡如何表征?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8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相平衡是气液两相接触传质的极限状态。1.判断传质的方向根据相平衡,计算平衡时溶质在气相或液相中的组成。与实际的组成比较,可以判断传质方向。实际液相组成<平衡组成,溶质从气相液相用气、液两相平衡图来判断更加直观。根据初始状态点在平衡图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yAxA吸收解吸(二)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19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2.计算传质的推动力实际组成与平衡组成之间的差距——推动力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气相液相(摩尔分数)(气体分压、物质的浓度)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0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3.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不是无限制地进行,传质过程的极限状态就是平衡状态。在治理气态污染物时,希望通过吸收操作使出塔气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尽可能地低。可以通过增加塔高,减少处理气体的量,增加吸收剂的量来实现。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但是出塔气体的最低浓度(y2)只能达到与入塔吸收剂浓度(x2)相平衡的浓度:尾气y2吸收剂x2混合气y1吸收液x1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一)吸收过程机理
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至两相界面,即气相内的传递;溶质在两相界面由气相溶解于液相,即相际传递;溶质由界面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传递。双膜理论——描述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二、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第二节物理吸收
吸收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由气相向液相的传质过程,一般可分解为三个基本步骤:当前第2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气膜和液膜。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二)双膜理论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4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相界面GL溶质ApApAicAicA气相主体液相主体cAi=HpAi亨利定律双膜理论模型示意图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5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气相对流传质的速率方程:
液相对流传质的速率方程:
kG——以气相分压差为推动力气膜传质系数,kmol/(m2·s·Pa)kL——以液相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液膜传质系数,m/s双膜模型假设溶质以稳态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和液膜,因此,气相和液相的对流传质速率相等。以上两式中均用到了相界面处溶质的浓度,很难直接准确测定,因此一般希望能够直接用气液两相主体浓度来计算传质速率。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6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在气液界面上,应用亨利定律:(三)总传质速率方程液膜传质速率方程改写成:将(NA)L变化成气体分压的函数。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7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以气体分压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pA*——与液相主体浓度cA平衡的气体分压,Pa;KG——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Pa)。稳态时经变换: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8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同理,以液相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c*A——与气相主体分压平衡的液体浓度,kmol/m3;KL——液体总传质系数,m/s。气相总传质系数KG与液相总传质系数KL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29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总传质速率方程的其他表示形式:xA,yA——溶质在液相和气相主体中的摩尔分数;xA*,yA*——与气相主体摩尔分数平衡的液相摩尔分数,和与液相主体摩尔分数平衡的气相摩尔分数。当溶质在气、液相中的浓度以摩尔比来表示时,则总传质速率方程为: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30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
传质速率与传质推动力成正比,与传质阻力成反比。增加溶质的气相分压或者减少液相浓度,都可以增加传质推动力,从而增加传质速率。总传质速率方程表示了什么?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3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
包括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两部分:
在通常的吸收操作条件下,kG和kL的数值大致相当,而不同溶质的亨利系数值却相差很大。(以气相分压差为推动力时)(四)传质阻力分析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3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用水吸收NH3、HCl等属于气膜阻力控制的传质过程。称为气膜控制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液膜阻力相对很小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3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液膜阻力相对很大称为液膜控制
如果气膜、液膜传质阻力相当:两者都不可忽略,总传质速率由双膜阻力联合控制,比如,用水吸收SO2就属于这种情况。比如,用水吸收CO2,O2就属于液膜阻力控制的传质过程。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34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1)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形式,意义如何,常数之间的关系如何?(2)如何通过相平衡曲线判断传质方向,其物理意义何在?(3)举例说明如何改变平衡条件来实现传质极限的改变。(4)吸收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本节思考题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35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5)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6)吸收速率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的关系,有哪些表达形式?(7)吸收的传质阻力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如何表示,关系如何?(8)简要说明气体性质对传质阻力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本节思考题第二节物理吸收
当前第36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第三节化学吸收一、化学吸收的特点二、化学吸收的平衡关系三、化学吸收的传质速率本节的主要内容当前第37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采用吸收法处理气态污染物时,通常采用化学吸收。湿式脱硫:石灰/石灰石洗涤烟气脱硫干法脱硫:喷雾干燥烟气脱硫:SO2被雾化的Ca(OH)2浆液或Na2CO3溶液吸收水、酸、碱吸收净化含NOx废气(硝酸生产过程)水、碱液吸收净化含氟废气(磷酸生产中)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38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溶质A被吸收剂吸收后,继续与吸收剂或者其中的活性组分B发生化学反应。气液相际传质和液相内的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一、化学吸收的特点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39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相界面溶质ApApAi气相主体液相主体A+BM反应区位置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扩散速率溶质从气相主体相界面的过程与物理吸收完全相同活性组分B产物McAi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0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
如果反应速率很快,活性组分B的扩散速率也比较快:溶质A达到相界面后,立即被反应消耗,相界面上液相中的溶质A的浓度就很低。如果反应速率比较慢,或者活性组分B的扩散速率慢:溶质A可能扩散到液相主体之后仍有大部分未能反应。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
溶质A的化学吸收速率的影响因素:溶质的扩散速率活性组分的扩散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反应产物扩散速率
化学吸收过程可以加快溶质的传质速率,增加吸收剂的吸收容量。已经反应的溶质不再影响气液平衡关系。溶质在液相扩散中途即发生反应而消耗,增加了传质推动力。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化学吸收涉及的过程:溶质在气液两相之间的相平衡溶质在液相中的化学反应平衡
亨利定律稀溶液下液相中物理溶解态的溶质浓度溶质气相分压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二、化学吸收的平衡关系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假设溶质A仅与一种活性组分反应(单一组分),反应关系式为: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A]——液相中未反应的,以物理溶解态存在的溶质浓度
——与气相中溶质分压相对应的溶质浓度此浓度可表示为: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4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再根据亨利定律,就可以得到化学吸收溶质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知[A]低于液相中溶质A的总浓度。H一定时,低于仅有物理吸收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因此溶剂的吸收率是大于物理吸收的。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5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1.溶质与吸收剂反应:如用水吸收氨。假设溶质在溶剂中的总浓度为cA,化学反应平衡关系可表示为:进而可得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6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将此浓度代入亨利定律,可得溶质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在稀溶液条件下:溶剂量大,[B]=常数;反应条件一定时,K=常数上述气液相平衡在形式上仍然符合亨利定律。溶解度系数增加了(1+K[B])倍。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7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如果吸收过程还涉及其他反应,那么整个吸收过程的溶质平衡关系就会更为复杂。比如,反应产物发生解离反应:
则相应的解离反应平衡关系为: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8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则溶质A在液相中的总浓度为而再根据化学反应平衡关系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49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可解得:
相平衡关系式:此时,pA*与cA不再是亨利定律的正比关系。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0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2.溶质与溶剂中的活性组分B反应:B代表溶剂中与溶质反应的活性组分。
设活性组分B的初始浓度为,反应平衡时的转化率为R
化学平衡关系可写为: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溶剂中未反应溶质A的浓度为由亨利定律,可以得到溶质的气液相平衡关系:由上式可以求得:
所以参加反应的溶质浓度为:
表示了溶剂的吸收能力最大趋近活性组分的起始浓度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化学吸收过程特点溶质气液相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
溶液中未反应的溶质浓度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4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5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三、化学吸收的传质速率传质模型基础:双膜模型气相侧:溶质传质速率方程与物理吸收过程相同
气液两相界面处: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组成仍然符合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6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液相侧:扩散传质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共同作用化学反应界面处液相溶质物理态溶解浓度减小相界面处的传质推动力增加液相侧停滞膜当量厚度降低传质阻力减少
传质系数增加
也可以说液相的传质速率增大,从而增大了总传质过程的速率。
化学反应对液相传质速率的影响可以用增大传质推动力或增大传质系数两种方法来表示。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7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不存在化学反应时,物理吸收的液相传质速率为:
如果认为传质系数不变,传质推动力增加,则:相应地,总传质系数也不变,但液相传质推动力增加,以液相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增加的传质推动力部分,其实质是由于化学反应减少的液相溶质浓度。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8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如果传质推动力不变,传质系数增加,则液相传质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同样,总传质系数也会相应增加:
—增强因子
所以总传质速率方程为:
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59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如何求增强因子?扩散方程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建立反应-扩散微分方程式然后根据具体的反应过程进行积分求解。针对溶质A、活性组分B
化学反应分:瞬时、快速、慢速、一级、二级、n级可逆、不可逆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60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相界面pApAi=0cMicM气相主体液相主体cBicB如果液相中活性组分B:浓度足够大,扩散速率足够快溶质A:在相界面处与B完全反应在液膜内没有扩散化学吸收就完全等同于气膜阻力控制的物理吸收
极端情况:反应面发生在界面上: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6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活性组分B的浓度较大,扩散速率也较快,化学反应发生在液膜中,此时的传质过程和反应过程就会相对复杂。
相界面pApAicM气相主体液相主体cAicBGL1L2反应面:取决于A、B传质速率的相对大小反应面发生在液膜: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6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6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采用化学吸收过程可以消除液相传质阻力,大大提高传质速率。但对于气膜控制的吸收过程,化学吸收是否有作用?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64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化学反应对吸收过程有哪些影响?如何联系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如何解释化学吸收中传质速率的增加?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如何影响化学吸收?化学吸收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本节思考题第三节化学吸收当前第65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一、吸收设备工艺简述二、填料塔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三、吸收剂用量的计算四、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本节的主要内容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当前第66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低浓度气体吸收为对象。板式塔:气液两相在塔内逐级接触填料塔:气液两相在塔内连续接触
一、吸收设备工艺简述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当前第67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当前第68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二、填料塔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假定:气液两相摩尔流量恒定等温吸收(一)全塔物料衡算
qnGL(溶剂)Y2X2G气体LY1X1YXY+dYX+dXdhqnLmn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当前第69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对全塔作溶质A的物料衡算:qnG——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摩尔流量,kmol/s;qnL——通过吸收塔的溶剂摩尔流量,kmol/s。由上式可以计算出口处尾气中的溶质组成Y2。低浓度气体吸收,流经全塔的混合气体流率和液体流率变化不大,因此可以混合气体/液体流率代替惰性气体/液体溶剂流率,并用摩尔分数y、x代替摩尔比Y、X。
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当前第70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在吸收塔的任一个横截面,气液两相逆向接触流动,都可以跟塔底截面或塔顶截面作溶质的物料衡算:或(二)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X2X*X1XY1Y*Y2操作线(qnL/qnG)平衡线AB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当前第71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三、吸收剂用量的计算吸收剂用量的变化会引起操作线相应的变化
X2X*X1XY1Y*Y2操作线(qnL/qnG)平衡线(qnL/qnG)min(qnL/qnG)maxABCB1D吸收剂用量增加吸收剂用量无穷大最小吸收剂用量吸收液中溶质浓度达最大传质面积无穷大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X当前第72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根据全塔的物料衡算,吸收剂用量为:最小吸收剂用量条件下,塔底截面气液两相平衡,由亨利定律,得:
最小吸收剂用量为:
实际吸收剂用量>qnLmin
吸收剂用量吸收塔高度第四节吸收设备的主要工艺计算
()()()当前第73页\共有81页\编于星期一\7点四、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涉及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传质速率方程和相平衡关系。(一)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
1.基本计算式
YXdh对微元填料层作溶质A的物料衡算:微元填料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花艺师考试的活动执行力试题及答案
- 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考核试卷
- 残疾人康复医学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 糕点店市场营销策略与实践考核试卷
- 小型河道拦水堰施工方案
- 笔的制造业市场趋势预测与规划考核试卷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多种解法试题及答案
- 箱包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报告考核试卷
- 注册会计师考试案例分析技巧与策略试题及答案
- 项目计划的制定与调整考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池州市园林局招考专业技术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质量信誉考核自评报告3篇
- 2025年度毛绒玩具产业发展报告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理论考试试题(300题)附答案
-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婴儿车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特种设备事故压力容器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 毕业设计(论文)-可调节办公椅分析与设计
- 工业废气治理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题及答案
- 腾讯游戏引擎技术向工业数字孪生的迁移
- 肩关节镜相关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