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_第1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_第2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_第3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_第4页
答案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国家的控制。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换而成。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两对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第二,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就要学外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变法运动:一向皇帝上书;二著书立说;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四办学会;五设学堂;六办报纸。★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费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简答)

★(二)戊戌维新运动夭折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得这么快,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主义制度。★(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评价: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即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同盟会先后多次发动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清政府在铁路利权问题上采取的政策,进一步激起了民众的愤慨和反抗,加速了革命的爆发。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之后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民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在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于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的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先进分子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民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文化的口号: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了,正因如此,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给中国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农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给以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后。它所接受的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群众

(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大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从客观方面来讲,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还有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去。从主观上讲,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教训: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第三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及其和平解决★(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七七事变;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组织了忻口会战、凇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打击了日军的气焰,粉碎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客观上为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和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有助于全国军民抗日积极性的形成。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虽然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但仍在抗日,也沉重打击了日军,同时也牵制大量日军的力量。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主张实行全人民战争路线,动用和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抗战;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正规战争结束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深入敌后开辟战场。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游击战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人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基本经验: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使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名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三、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自立世界名族之林的基本保证。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1946年1月10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面内战爆发;以革命战争反对革命战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意义: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转折点,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退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与民主党派的活动

(四)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的迫害;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原因: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本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