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课程理念下_第1页
提高新课程理念下_第2页
提高新课程理念下_第3页
提高新课程理念下_第4页
提高新课程理念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第一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突出的问题: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理念与现实不配合,理论与操作不配套,教学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落差.

--------激情消退呼唤理性回归第二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教学方式的分类、典型教学方式的利弊分析二、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当注意的问题三、如何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四、探究式物理教学的思想性讨论五、3-1两个版本物理教材的比较与借鉴第三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教学方式的两维度定位:接受还是探究;个体还是社会个体社会接受探究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支架性教学基于问题学习情景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自我调节学习个别化学习直接教学接受学习第一部分:几种教学方式的利弊分析第四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些观点(1)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制约因素.(2)每种教学方式其核心功能是不同的,教学方式既有多样化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4)真实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真实的教学方式选取。(3)物理学科的核心教学方式必须与物理学科的核心目标、本质特征相对应第五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学生的需求:(1)“生存”需求:获取知识,取得好学习成绩,上大学。(2)“发展”需求:提高学习能力。(3)获得积极的学习享受。2.家长的需求:(1)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2)孩子有好的学习心情。3.教师的需求:(1)自己所教学生的有好的学习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3)师生间的良好情感。(4)学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4.学校的需求:(1)生存需求:好的升学率。(2)社会对学校的评价(3)学校上级对学校的评价第六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利与弊做了一些整理1.在直接教学:利:学生成绩和教师的直接教学策略有关,而且直接教学模式对那些成绩差的以及处于边缘状态的弱势学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直接教学能够增进某些基本技能的教学。弊:直接教学是从教师的有效经验中研究得出来的,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进一步教学改革的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景而加以灵活应用。第七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接受性学习

利:接受性学习对于陈述性知识学习更有效,能为学生提供好的方法来帮助保持重要的信息。弊:对于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方式可能更有效

3.发现学习利: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1)学习如何学习;(2)激发内在学习动机;(3)按自己的能力前进;(4)增强自我概念;(5)对过去教学中过于简化的解决问题提出合理怀疑;(6)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和说明。第八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弊:(1)如果在一个大组中或对学得慢的学生,发现学习是比较难的。有时可能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的学生将发现过程向前推进,多数学生被抛在后面。(2)所有以上优点没有得到控制严格的研究证明。由于不可能准确地说哪一步和什么行为产生了发现学习的效果,因而很难检验这些优点。(3)发现学习的效率很低,而学生学习在社会中必学内容的时间毕竟有限。第九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5.探究性学习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弊:对教师学生的能力要求高,需要的时间长,但不容保证学习的高效率4,掌握学习

利:有助于提高中下等生的学习成绩.缺陷:帮助差生是以牺牲快生为代价的。第十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杨振宁到新家坡出席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为庆祝他85岁生日而举行的国际物理大会,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讲到:我一向认为中国的社会、环境、教育哲学、教育体制,对60分至85分能力的孩子是好的,它可以使这样的人变得有用、成才,长大以后朝正规方向发展。中国这几十年的建设,和这样的系统有密切关系。但是,美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整个系统,对95分以上能力的人特别有利,因为它采取放任的态度。放任对多数人不利,可非常聪明的尖端人才,却需要放任带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摘自2007年11月20日《参考消息》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部分: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1.整合中必须明确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其目的是将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服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也发现有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例如:有些教师准备了一些课件,并且觉得很新鲜,这时他的教学取向有了一定的转化,觉得上课必须用此课件。因此,其教学的目标就开始模糊,以至于把教学的目标变成了信息技术展示。这里我们很有必要明确:技术必须为目标服务,如果信息技术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我们提倡应用信息技术。否则,使用信息技术可能会出现负效应。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整合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学习物理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然后经过思维上升到理性知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用过多的模拟课件来代替真实的物理现象,用模拟实验来替代真实的物理实验。我们必须注意到,模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够展示真实的现象,最好不用模拟。另外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计算机上的模拟只是一种形象的动画,与真实的科学研究模拟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例如:高中物理中“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这个实验,是一个科学的模拟实验,但是如果将此实验改为计算机上的模拟,就会失去实验的真实的科学价值,会让学生感觉到学物理可以不用做实验。物理是以真实的物理现象作为客观研究对象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物理情景时,应当是客观物理现象的真实放映。在现实教学中展示物理情景的常见的手段有:真实现象、现象录像、模拟现象。物理学是求真的,因此,能展示真的就不要以假的或虚的来代替,应当把直接的真实物理现象放在第一位、录像放在第二位、模拟放在第三位。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1)在提出问题的环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探究的前提是要有问题,因此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其首要目标之一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问题情景,其方法有:①展示新奇的物理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②类比或对比显示后引发问题。③利用其动态效果引发动态变化中的问题(如物理极值问题)。④将信息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展示实验中物理问题。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如果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进行课题研究,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对将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论证。如果是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探究式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示问题的背景材料,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思考,进而引发问题,这时要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过早地把要研究的问题暴露出来,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还具有价值。另外,展示问题情景,要与物理教学中的后续问题设计有机结合。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在猜想与假设的环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猜想与假设是一些预想,预想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这时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各种猜想与假设。例如: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可能的结果做出各种猜想。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在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的环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这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和研讨探究计划及实验设计方案,这个过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通道。例如对于探索电学黑箱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探索环节分阶段展示如下:用欧姆表测电阻R+=R-=0→导线R+很小

R-很大二极管R±→∞无充放电现象→断路有充放电现象→电容R±=常数→ 一般是电阻测各接线柱之间电压(先用用大量程试触)U≠0→电源在电压最大的两点间U=0→箱内有电源这样,可以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将探索思路清晰显现出来,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了基础。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环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特定的接口设备把计算机和实验设备连接起来,通过计算机采集实验数据,并应用特定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代替学生完成简单的手工数据处理工作似乎是信息技术与实验整合的高级手段。但是我们冷静的思考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用值得注意的问题。好的方面是,可以使实验更加准确、避免使学生花费时间去进行数据处理。不好的一面是,这样的方法剥夺了学生对实验的直接感受,学生可能因对实验仪器的原理并不明白,造成对整个实验感受不深刻。这时教师很有必要对接口设备给予必要的原理说明,以弥补因信息技术过于自动化所造成的学生亲身体验上的不足。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5)在分析与论证的环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以寻求物理规律为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果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这时候要注意不要用全自动的信息技术。可以说技术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可以很快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另一方面它又替代了学生的思维。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6)在评估的环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如果在分析与论证环节中是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论证的,这时必需引导学生对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进行成因进行分析。因为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客观的分析出假设与实验结果是否有差异(拟合曲线方程),但是对于造成差异的成因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一点正是评估的意义所在。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例:某同学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A.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B.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C.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D.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图4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2t2/s2l/m图4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9.76,应作t2–(l+d/2)图线。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7)在交流与合作的环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是很好的手段,可以充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同学展示,因此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是必需提倡的,因为只有充分的交流才有充分的合作。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信息技术的手段要与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相融合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有实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如果在归纳法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就需要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示物理现象。对于演绎法,就需要调动学生思维,这时候不能用信息技术替代学生思维。这时候,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的分析推理过程,必须用滞后显示的策略。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不能把人脑简单的看成了一个储存知识的硬盘。学习知识的过程,它是一个心理过程,就物理教学来讲,教的本质过程是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学的本质过程是对物理问题的思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脑加工过程,因此对于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处理好电脑与人脑的关系。对于陈述性知识,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示和利用信息技术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对于程序性知识要人脑优先,电脑滞后。整合要与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相融合,找出它们的连接点,并做好连接点的匹配。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必须服从物理教与学的本质过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过程,应当是电脑被人脑整合的过程。整合需要形式上的和谐,更需要用思想上的融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必须以科学的物理教学价值取向为指导。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部分: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一.提出了关于教学方式的“梯子”模型以建构主义理念为基础,在秉承支架式、抛锚式教学模型的优点的基础上,从操作层面出发采用类比的方法提出教学的“梯子模型”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梯子的立足点成本结构、种类坡度过程展现通畅性目标达成梯子的指向性综合调控综合效益功能(1)梯子的指向性(物理教学的价值取向——科学素质、三维目标)(2)梯子的立足点(现实物理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实际)(3)梯子的功能(提升功能、锻炼功能)(4)梯子种类及兼容性(好的教学方式应当对其他教学方式具有兼容性)(5)梯子的结构(梯子的台阶设置要体现问题引领、学科逻辑、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台阶间隔与思维跨度,结构决定功能)(6)梯子的使用成本(物质成本、时间成本)(7)梯子的坡度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坡度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坡度太大学生又力所不能)(8)攀爬过程的展现(在攀爬过程中展现过程与方法,同时获得体验)(9)梯子的通畅性(要使三维目标得到和谐发展,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10)梯子综合调控与综合效益(全方位)等很多问题。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影响探究式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一)从“梯子的指向性”探讨物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育利益需求→教育价值(评价)取向→真实的教学方式研究表明:现实的核心价值取向(---高考成绩)与物理新课程理念所讲的核心价值取向(科学素质培养)存在巨大差距,这一点是造成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不能普遍实施的思想根源。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梯子的立足点”对探究式教学的影响教师现有的观念与习惯对探究式教学实效性的影响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显然是个缺陷。2.学生学习习惯对探究式实效性教学的影响对骨干班学员调查发现,90%教师认为现在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把课讲细点。3.学科间负迁移对探究式实效性教学的影响有些学科的教学过多的强调积累、记忆、训练,对物理课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相关教学对策:将重心前移.在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提出问题上下工夫,以求得学生探究意识的提高。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构建梯子的宏观框架,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1)示范引领:以教师的问题意识带动学生问题意识的确立(2)形成转变:高一第一学期:重点改变学生过于依赖接受性学习的意识,向自主探究方向过度。(3)促进生长:高一第二学期至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时时渗透探究理念,抓住时机促进生长。(4)综合提升:高三阶段要综合提升学生的探究思想与方法。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创设问题情景、引发物理问题的途径-----从物理学的完备科学要素出发设计问题情景(实验基础、逻辑体系、数学表述、思想方法、应用价值)

(1)以实验为手段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对于布朗运动我们可以采用先观察现象的办法再提出问题(四)“梯子”的结构与探究教学的环节设置关键环节:问题---方法---过程以创设问题情景为例做一下介绍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由物理学内在的逻辑性而引发的问题情景。例如,我们说安培力是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为什么洛仑兹力不做功而安培力可以做功?(3)利用数学表述引申的问题情景例如,由库仑定律问:r→0,F→∞?(4)利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设计的科学思辨情景。例如:电可以生磁,根据对称原理能否由磁生电?(5)在物理知识的应用环节中形成问题情景。能否设计一个利用电容来测位移、压力的传感器?变压器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的匝数能否是1匝或2匝?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科学性: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什么”这一类问题;二是指应当是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研究的问题。.(2)挑战性(具有一定难度):问题越简单,学生的兴趣越低。(3)形成认知冲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例如:假如水中有一个空气凸透镜,问此透镜对光线是否有会聚作用?

(4)问题的方法性:要有助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科学思想与方法.

(5)心理和能力可及性。当在“最近发展区内”

2.提高问题情景的有效性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6)直观性与体验性(7)开放与封闭兼容性:问题的开放性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开放确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认为,问题的开放性应适度,要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空范围内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以顺利完成任务。

(8)整体系列性:因为真正的“科学问题”是一个暗含着理论假说的问题,是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和假说的梯子。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不是只在开始提出.。另外,问题引领导,是启发学生的一条重要方法。

(9)问题设置的目的性: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10)问题设置的多样性。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五)关于物理教学的“梯子”坡度的设置探究环节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坡度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坡度太大学生又力所不能。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用物理思想方法完善探究教学内在的“梯子结构”2.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设计,体验科学探究程序与方法魅力3.在多样化课内外动手活动中感悟探究艰辛与攀登乐趣需要指出的是:展示攀爬过程,并不是只展示学生的外在活动,更要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六)图解“梯子攀爬机制”,展现探究教学的过程方法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推理论证实验观察实验检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应用延伸(归纳法)(演绎法)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七)“梯子成本”的启迪:探究式教学应重视时间成本调查发现,62%骨干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的最大困难是现行的课时不能保证实施探究教学有足够的时间。时间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这一点是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的.

具体的应对策略:(1)将教学处于“亚研究”状态:“应该让孩子重蹈最关键的步子,而不应该重蹈无数个错误”。教师要筛选最关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3)处理好问题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关系:------强调开放性,但不能只放不收;(2)应当在“为什么?”类的问题上下工夫,而不要在“是什么”类的问题上费时间。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大胆处理教材,为有价值的探究节省出时间。(5)处理好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的关系。针对具体的内容,那种方式更切合实际就用那种方式。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采集处理实验数据,避免使学生花费时间去进行数据处理。

(7)合理协调各个学科教学的探究活动时间。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各个学科都搞研究性学习,都想利用学生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的时间会不够用.这时候需要学校来协调各科的时间。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八)从“梯子通畅性”角度认识探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梯子”的实用性时,要考虑人在攀爬梯子时是否通畅,是否能迅捷地要到达的高度,这就需要全面估算“梯子”综合效益。1.过去强调双基,现在强调探究能力。但是我们现在也不能削弱双基,要在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也要关注结果。2.重视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建构起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原有认识和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冲突在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延伸探究式教学各个环节的功能例如:作为教学的延伸,在交流评估中进一步巩固双基,同时设置一些拓展、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扩大学生活动的心理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新旧知识和观念发生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观念体系。4.做好调控,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学的综合效益利用“梯子”模型对教学方式进行分析、预设、及调控,以求得教学方式与教学效益的匹配。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四、关于教学方式实效性的评价物理教学要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核心目标。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建立科学思想,塑造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借鉴美国国家新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1.识别科学原理包括:描述、测量、分类观察、陈述再认正确的科学原理、证明相关科学原理之间的联系、证明原理不同表达形式和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2.使用科学原理包括:解释观察的现象、预言观察的现象、提出一个说明科学原理的例子、计划、分析或评估两取一的解释或预言。3.使用科学探究包括:设计或评论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使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科学探究、确定数据表示的方式和与数据相关的理论模型、使用证据确认或评论关于解释和预言的结论。4.使用科技设计包括:提出或评论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出标准和科学的系统规定参数、在设计决策和多个解决方案中进行科学取舍、应用科学原理或数据预期科学设计决策的效果。

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结合新课标和物理教学实际提出不同课型的要求1.对于基本概念、规律的教学:强调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重视学生的经验,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认清概念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概念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树立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对于实验教学: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使学生明确观察和实验是建立和理解概念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做好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手脑并用,既要独立操作,又要善于与别人合作。遵守实验室规则。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8个W)2.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的设计思想?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关系?测量手段和方法?3.装置及器材?仪器、装置的调试?控制实验条件?4.实验步骤?——合理、满足实验所要求的条件。1.实验目的?AV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5.观测记录实验数据——数据记录表格、有效数字。6.处理实验数据(特别是图象法),并进行误差分析。7.正确写出实验结论(标明结论的成立条件)8.对本实验提出改进意见,并思考本实验目的能否用其它方法完成。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对于习题课教学:使学生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解题要经过独立思考,强调分析。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物理过程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公式和图象的物理意义,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物理结论。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即注重定量计算,也重视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