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继续训练自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点。2、对传主淮阴侯其人其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形成自己对淮阴侯的历史评价。3、学习司马迁借助曲笔和反语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司马迁独特的历史观。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淮阴侯列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展示:1、继续训练自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点。2、对传主韩信其人其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形成自己对韩信之死的历史评价。3、揣摩司马迁借助曲笔含蓄表达的情感,体会司马迁独特的历史观。2、首先我们对上节课内容以及韩信形象进行简单回顾总结:PPT: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屈辱、自尊、自信的韩信PPT:井陉之战——智慧、将帅神威的韩信PPT:得意妄言——恃才傲物的韩信3、导入新课: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地将一个真实、丰满的淮阴侯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诸多形象当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韩信的那一面呢?是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战场上那个智慧超群、纵横天下的上将军、战神、兵仙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学过《高祖本纪》,里面刘邦自己也曾总结道:PPT:“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那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功绩卓著的英雄,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最后三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二、继续学习9、10、11段——谋反被诛1、两名学生主讲,梳理出重要的文言知识点。2、学生自读,巩固。3、学生质疑,交流解惑。教师适时明确、纠正、强调。4、检查,强调、夯实重难点:PPT展示,学生回答PPT: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2、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3、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4、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及耳5、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6、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三、问题探讨:引入问题: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最后,韩信竟被他的知己和一个妇人以谋逆之名给杀了。那么,——问题一:韩信真的会谋反吗?你觉得司马迁的写作有没有可疑之处?PPT: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讨论,适时评价,肯定,引导,总结。补充:PPT:关于蒯通游说,《淮阴侯列传》有这样一段记述,读完后你认为韩信对刘邦的是否忠心?齐人蒯通以相人说韩信。。。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后数日,蒯通复说曰……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PPT小结问题一: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1、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计”(9段)2、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10段)——“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不可能谋反。3、《陈豨传》载,非素蓄反谋也;历时弥久,非“战神”风格。4、与陈豨密谋叛逆,作京城内应,非一代大英雄所为。(9段)5、韩信舍人弟告密,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不合常理。6、天下已集,乃谋叛逆。(11段)7、母亲坟地的营造。(11段)所以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司马迁记韩信密谋此段,实乃其曲笔所在,行文运笔间无一不在告诉读者韩信是无辜的。那么,——问题二,既然无辜,为什么会招此杀身之祸呢?PPT: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学生讨论,适时评价,肯定,引导,总结。PPT参考答案:1、功高震主。(“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8段)

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8段)

4、兔死狗烹,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百将讲坛中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中也说: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问题三:司马迁对韩信之死什么态度?学生讨论,适时评价,肯定,引导,总结。引导明确:在《淮阴侯列传》末,司马迁是费劲笔墨用尽心思,其叹惋之情深蕴其中。《史记》被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那太史公作史记又何尝不是呢?对英雄壮士犬马一生结果却含冤而死,司马迁尽洒热泪,同情,痛心,惋惜,悲愤交织于字里行间,读来令人扼腕,而对刘邦集团,则竭尽反语,讥讽、鞭挞,揭露,意在未言之中,读来令人切齿。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成语:兔死狗烹)四、课堂小结:今天课堂上,我们对韩信形象进行了回顾小结,对韩信之死做了深入讨论分析,同时揣摩了太史公对此事的看法、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讨论,我想,同学们对此也有自己对历史的评价,因为你们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五、课下作业:整理文中重要的知识点到积累本上,完成同步练习。六、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初中课本和高中阶段必修课本中精选的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和鉴赏能力。而且,在前面对《史记选读》选修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梳理、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阅读困惑。所以目前,学生已具有的较好的文言阅读习惯,掌握文言阅读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文言阅读能力。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效果分析因为是选修内容,所以课堂上我注重给学生一些自主发问、讨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打开思路,与文本对话,从文中发掘问题、寻求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发言,适时进行引导、补充、总结和拓展。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主动,思维比较敏捷,问题理解深刻到位,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重要的的文言知识点,并对韩信之死和司马迁的独特历史观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对文本的理解较为深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学习目标。教材分析《淮阴侯列传》是《〈史记〉选读》中的一篇,本篇收入课本“《史记》的叙事艺术”专题。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积累学习文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了解所选篇章的内容和相关文化内容,初步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其中也注入了作者无限的同情和感慨。而这正是《淮阴侯列传》在叙事上的鲜明特点。这一特色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选文篇幅较长,本节课是《淮阴侯列传》的第二课时,根据选修课程的设计初衷和选文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1、继续训练自主梳理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点;2、对传主淮阴侯其人其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形成自己对淮阴侯的历史评价;3、学习司马迁借助曲笔和反语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司马迁独特的历史观。评测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暗中只管②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欺骗③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快代词,指天下④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及耳只是,不过,表轻微转折⑤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自夸,炫耀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信与张耳以兵数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B.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且喜且怜之C.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劳苦而功高如此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街亭虽小,干系重大答案:D.相同,虽然(A.不同连词,和介词替,给B.不同将要又C.不同及,比得上像)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初为布衣时,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胸怀大志,忍辱负重,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B.本文主要描写韩信的军事才能,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刻画,塑造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C.太史公表面上批评韩信“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实际上费尽笔墨,用尽心思,深蕴惋叹之意。D.韩信被杀主要是因为参与谋反,同时也有他功高震主,君王对他早有猜忌,以及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和“兔死狗烹”等因素。答案:D课后反思1、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重要的的文言知识点,并对韩信之死和司马迁的独特历史观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对文本的理解较为深刻,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学习目标。2、本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新的课堂生成进行了较好的引导利用。我之前预设的问题有三个,不过课堂上学生只对我预设的后两个问题尽心讨论分析,第一个没有涉及。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关于“吕后”的形象分析,这以和我的预想有一些出入。不过,课堂是一泓活水,学生是水中畅游的鱼儿,只要他们感兴趣,思考过,体验过,就不失为一种收获。

3、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学生主动发言的仍只是态度积极的那部分学生;课堂上对于文言知识的巩固落实还不是很充分,课下还需继续巩固落实。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课标”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感受·鉴赏”方面:“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思考·领悟”方面:“课标”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课标”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标”要求,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课标”要求,学会灵活使用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