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4·课标全国Ⅰ,34)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2.(2013·课标全国Ⅰ,35)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80年代改革的比较“斯大林模式”1.(2016·课标全国Ⅱ,34)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成就2.(2015·课标全国Ⅰ,34)斯大林体制的弊端3.(2013·课标全国Ⅰ,33)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4.(2013·课标全国Ⅱ,35)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考点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余粮收集制国有化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经济和政治“战时共产主义”《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粮食税
租让货币流通『史论观点』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比较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考点二“斯大林模式”重工业资金计划经济体制农业集体化工业化模式“反法西斯战争”计划指令苏联解体『历史概念』
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它是十月革命后,苏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史论观点』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通过实行全盘的农业集体化,苏联政府终于能够像在工业领域一样,以指令性的计划控制农业生产,保证能够从农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滞后。农业问题越来越成为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马克壵《世界文明史》[巧学妙用]【思维导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深化理解】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深化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图示识史】
巧记斯大林模式【漫画解史】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该漫画揭示出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考法1史论阐述类——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作用【考题1】
(2014·课标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D『方法突破』 ★明立意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角度考查史料实证。 ★抓关键“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 ★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阐述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这一历史史实认知不清,苏联1936年才正式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项“突破”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史论链接』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所有制形式: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 (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 (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考法2史料主旨类——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考题2】
(2016·课标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B『方法突破』 ★明立意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理清一个变化:“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到“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清误区本题属于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难度较小。在30年代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考生误认为吸引美国人的是苏联受经济危机的破坏小,而题干史料强调的是“一五”计划前后美国人的不同认识。『史论链接』
斯大林模式的意义 (1)建立和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成果。 (2)开辟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3)为打败法西斯,夺取卫国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4)扩大了苏联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考法3史料主题类——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史料一下表是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年份事件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多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史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摘编自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读史用史』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10分)
提示条件: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15分)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方法突破』
根据史料一关键信息可知,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创造了条件。根据史料二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利益、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等。
『史论链接』
苏联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不同及原因 (1)不同 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 ②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
③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没有阶级分化,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阶级分化。(2)原因①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②社会历史进程不同。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进程,苏联工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试验。③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薄弱、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考法4开放探究类——国家力量与经济活动的内在关系史料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读史用史』
史料论述了国家力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史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12分,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提示示例一我认同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
理由: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12~1936年,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国民经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53~1957年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通过不同手段对经济加强国家干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示例二我反对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依赖性极强”的观点。理由:1921年3月到1925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出让部分权力,减少干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简政放权,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使工业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并不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
示例三“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分别选取示例一、示例二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方法突破』☆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1)摆明观点: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在认同或不认同任选一种。考生只有判断,没有阐明观点,原则不予得分。(2)史实论证:论证的焦点是政府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结合近现代中外历史上的政府实施的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别阐述说明。(3)总结升华:强调所述观点,照应主题。『史论链接』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名称项目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不同背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目的维护资本主义正常的民主统治秩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同措施缩减农业,部分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春季【高二】【蛇启新航 蜕变前行】开学第一课-教案
- 2025年押车放贷合同模板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负数的实际应用 西师大版
-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练习卷(易错题)-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含答案)
- 2024年品质生活电器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场景描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杭州医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出租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性定制婚约解除合同示范
- 脱碳塔CO2脱气塔设计计算
- 《骆驼祥子》通读指导手册
- 股东会会议系列文件(通知、议程、签到表、表决票、决议)
- 非法占用农田建房举报信范文
- 伐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数据挖掘(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工程开工报告(5篇)
- 配电箱试验项目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 温室大棚花卉苗圃采暖方案空气源热泵
- BEC商务英语高级考试历年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