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龙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龙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龙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龙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龙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龙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以下判断,结论正确的是选项项目结论A三种有机化合物:丙烯、氯乙烯、苯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B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属于同一反应类型C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D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4种参考答案:D略2.配制100mL1.0mol/L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参考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参考答案:B4.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参考答案:D略5.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含SO32﹣的某溶液充分反应后(设溶液中的其他成分不反应),下列表示该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Fe3++SO32﹣+H2O→2Fe2++SO42﹣+2H+B.2H++SO32﹣→SO2↑+H2OC.2H++2NO3﹣+3SO32﹣→3SO42﹣+2NO+H2OD.2Fe3++3SO32﹣+3H2O→2Fe(OH)3↓+3SO2↑参考答案:C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二者都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含SO32﹣的某溶液,亚硫酸根离子先与硝酸根离子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产物、配平方程式,据此解答.解答:解: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二者都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含SO32﹣的某溶液,亚硫酸根离子先与硝酸根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NO3﹣+3SO32﹣→3SO42﹣+2NO↑+H2O,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是解题关键,注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题目难度中等.6.下列各选项陈述I和陈述Ⅱ均正确且二者有因果关系的是()

陈述I陈述ⅡA常温下铁、铜均不溶于浓硫酸常温下铁、铜与浓硫酸均不反应BHCl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CCl2使润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褪色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D稀、浓HNO3分别与铜反应,还原产物为NO和NO2稀HNO3氧化性比浓HNO3强

参考答案:C考点:铁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铜与浓硫酸不反应;B.CO2会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Cl2使润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浓HNO3氧化性比稀HNO3强.解答:解: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铜与浓硫酸不反应,陈述Ⅱ不合理,故A不选;B.CO2会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陈述Ⅱ不合理,故B不选;C.Cl2使润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陈述均合理,存在因果关系,故C选;D.浓HNO3氧化性比稀HNO3强,陈述II不合理,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等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Cr2072–、S0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N03-、AlO2-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042-、N03–、Mg2+

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3的溶液中:Na+、Ba2+、Cl-、I-

⑤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Ca2+、HC03–、NH4+、AlO2–

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l-、S2-、S032-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参考答案:C8.将0.2mol的Cu2S跟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参加反应的HNO3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0.4/3mol

B.2/3mol

C.0.8mol

D.2mol参考答案:B略9.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Ⅰ:△H>0,

B.反应Ⅱ:△H>0,

C.反应Ⅲ:△H>0

D.反应Ⅳ:△H<0,参考答案:C略10.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参考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11.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的NaOH溶液中氧原子个数为0.1NAB.3gSiO2中Si﹣O数目为0.1NAC.0.1mol钠与足量O2充分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0.2molSO2与0.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0.1NA参考答案:C【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和水都含有氧原子;B.1molSiO2晶体存在4molSi﹣O键;C.钠与氧气反应生成+1价钠离子;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和水都含有氧原子,所以1L0.1mol/L的NaOH溶液中氧原子个数远远大于0.1NA,故A错误;B.3gSiO2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Si﹣O物质的量为0.05mol×4=0.2mol,即0.2NA,故B错误;C.0.1mol钠与足量O2充分反应时,生成0.1mol钠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C正确;D.0.2molSO2与0.1molO2充分反应,生成的三氧化硫物质的量小于0.1mol,产物的分子数小于0.1N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特点,题目难度不大.12.对某无色溶液中所含阴离子进行鉴别,根据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结论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Cl—B通人CO2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沉淀也不消失一定有A1O2—C通人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一定有I—D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一定有OH—参考答案:C13.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C.用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参考答案:略1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参考答案:C15.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B.充电时,Li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参考答案:D【解析】A项,Li从零价升至正价,失去电子,作为负极,正确;B项,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物只有一种,故化合价既有升,又有降,所以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C项,由于Li可以与水反应,故应为非水材料,正确;D项,原电池中阳离子应迁移至正极失电子,故错。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8分)利用下图进行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操作如下:连接仪器和安放药品,用酒精灯加热1分钟后撤去酒精灯,将铜丝伸入液面以下,一段时间后拉起铜丝.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反应后的试管充分静置,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出现,中间层是浅黄色液体(浓硫酸),上层是蓝色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上述现象中体现了浓硫酸的性质有(填序号)①酸性

②强氧化性 ③吸水性

④脱水性(2)直玻璃管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3)某次实验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观察到浑浊,你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它。

(4)某学生发现,常温下将铜片长时间放入浓硫酸的试管中并密封,最终生成黑色物质(Cu2S)和蓝色溶液,无气体生成,写出此条件下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CuSO4(2分),①②③(2分)(2)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2分);红色滤纸变为白色(2分);紫红色滤纸变为白色(2分)(3)SO2易溶于水,大量SO2与Ca(OH)2生成易溶于水的Ca(HSO3)2而不产生CaSO3浑浊(2分);取小烧杯中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猜想合理(3分)。(4)5Cu+4H2SO4(浓)=Cu2S+3CuSO4+4H2O(3分)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10分)将锌粒投入CuSO4溶液后,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锌粒表面有黑色粉物生成,并出现少量气泡。静止2~3小时,黑色粉状物大量增加。经过滤后得到的部分黑色粉状物用蒸馏水洗涤5~6次,至少量洗液中滴入过量氨水无颜色变化止。凉干黑色粉状物后进一步实验;取少量黑色粉状物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即出现紫红色粉状物,并伴有极少量的气泡,溶液显淡黄绿色。吸取淡黄绿色溶液少许至另一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蓝色溶液。1.黑色粉状物的组成是什么?2.生成黑色粉状物的原因是什么?3.如欲在锌拉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中观察到表面析出的紫红色铜,应采取什么措施?参考答案:(1)铜、氧化铜、少量锌粉(2)铜胃锌与硫酸铜置换反应之产物,硫酸铜溶液应Cu2+水解而呈酸性,一部分锌遇H+生成H2,有少量的锌从表面脱落未反应而与通分混杂;随着H2的放出。溶液的pH值增大,析出的Cu(OH)2也不断增多,并分解成黑色的CuO粉末。(3)抑制水解,采用直接将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制成的饱和溶液与锌粉反应,即可观察到紫红色的铜析出略18.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属于d区元素的是

(填编号)。(2)写出基态⑨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元素⑦形成的RO32-含氧酸根的立体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4)元素①的一种氢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该氢化物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有关该氢化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氢键

B.属于非极性分子C.含有4个σ键和1个π键

D.该氢化物分子中,①原子采用sp2杂化(5)元素⑦(用X表示)的氢化物和元素③(用Y表示)的一种氢化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沸点/K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H2X1872022.6H2Y2272423以任意比互溶H2X和H2Y2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6)元素④和⑧形成的化合物,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若该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__(只要求列出算式)。

参考答案:19.根据下式所表示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