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屈原列传教案设计导语:《屈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高一语文屈原列传教案如何去写?本文为为网友精心准备几篇教学方案,欢迎浏览高一语文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并从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2、了解本文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的紧密结合,即人物评传的特点,明确本文不同与其它人物传记的地方。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学习夹叙夹议手法,明确本文不同与其它人物传记的地方。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教学难点: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由《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回顾学过有关屈原的文章:《离骚》与《渔父》,让学生背诵两篇诗歌中诗句并概括诗人形象。诗人形象:忧国忧民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自我完善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坚持真理二、整体感知1、教师提学生朗读课文,本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进行。找出记叙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词语:(任)——(疏)——(黜)——(迁)——(投)2、学生参照注释,阅读课文,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内容层次:全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响三、研读课文第1-2段1、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的原因: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词,这两句状语后置。)2、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第3段:1、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优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幅规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二、研读课文第4-7自然段:1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概括并板书)第四节.①受骗绝齐②兵败丹淅③蓝田退兵第五节.④复释张仪第六节.第七节⑥赴秦身死2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三、研读课文第8-10自然段1在课文中划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内容的句子。明确:“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2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明确:态度:嫉之3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部分作者以结语式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4“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提示:顷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已见糊涂,“怒而迁”屈原,更见其昏愦三、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细、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四、写作特色: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②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③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五、布置作业:(一)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同”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同”返”还回)3、靡不毕见(同“现”显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旨趣)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同“浊”污浊)6、屈平既绌(同“黜”罢免官职)7、齐与楚从亲(同“纵”合纵)8、亡走赵,赵不内(同“纳”接纳)(二)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1、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颜料染料色彩....3、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4、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①不慌不忙镇定②(时间或经济)宽裕..5、设诡辩于怀王:古义:骗人的谎话今义:①逻辑学上的一个用语②无礼狡辩..(三)解释加点的词:1、娴于辞令(熟练熟悉)2、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3、屈平属草稿(写作)4、平伐其功(自夸、炫耀)..5、王怒而疏屈平(就)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明)..7、可谓穷矣(处境艰难)8、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精深)...9、惠王患(担心)之10、大兴师(出动)伐秦..11、屈平既嫉之(憎恨)12、王怒而迁之(放逐)..(四)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1、厚币委质事楚(名→动侍奉)2、其后楚日以削(名→状一天比一天)..3、内惑于郑袖(被动被迷惑)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动诋毁)..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动效法).(五)判断文言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式)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式)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式)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5、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六)、一词多义:1、害A、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B、为陶谦所害(谋害、杀害)C、除国之大害(祸患)D、不能害人(使受损伤)2、疾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B、疾在腠理(小病)C、疾风知劲草(急剧而猛烈的)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痛恨)3、许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B、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地方)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4、属A、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B、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托付)C、司命之所属(主管)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5、疏A、王怒而疏屈原(疏远)B、梅以疏为美(稀疏)C、其于计之疏也(粗略;不周密)D、十三经注疏(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shù)6、离A、“离骚”这,犹离忧也(同“罹”,遭遇)B、约从离衡(离散,分离)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背离)D、多情自古伤离别(分离,离别)7、留A、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扣留)B、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停留)C、先生可留意矣(留心,关心)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保存,遗存)8、迁A、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B、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此指升迁)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变迁)D、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迁都)9、闻A、博闻强志(学识,见闻)B、忽闻门外虫鸣(听见)C、无何,宰以卓异闻(闻名)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取)E、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10、志A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志向,心意)B博闻强志(通“记”记忆)C项脊轩志(表一种记事的文体)D聊斋志异(记述)。高一语文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目的情感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4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设计导读题,引导学生圈点勾划,提要勾玄,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运用“相关联系,想似比较”的方法,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二、课内预习课文。要求:1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课文;2.给黑体的字注音:惨怛()商于()温蠖()濯淖()啜其醨()()帝喾()皭然()汶汶()汨罗()屈匄()随属()唐眛()三、研习新课:1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明确: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为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2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因谗之曰:‘„„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3屈原为什么作《离骚》?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明确:两层: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结合分析板书:一、才能杰出,蒙谗见疏1甚任之2怒而疏3作《离骚》:5词句提示点拔: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这是两个并列的判断句。古人认为上天是人类的起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③“谗人间之”:间,读jiàn,离间。之:代词,他们,指屈平与其君。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是“明”的宾词。靡:无。见:现。三、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练习口头翻译。四、布置作业:完成“思考和练习”五。第二教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课文第一部分已经告诉我们,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这样一个才能杰出、品质高尚的人,却蒙谗见疏,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课文第二部分记叙了“屈平既绌”以后楚国的命运和他的政治遭遇,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下面我们研读这部分内容。二、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讨论:1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概括并板书:4.①受骗绝齐②兵败丹淅③蓝田退兵5.④复释张仪6.⑤诸侯击楚7.⑥赴秦身死2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提示: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三、研读课文中第8—10自然段:1在课文中划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内容的句子。明确:“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2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明确:态度:嫉之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3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部分作者以结语式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4“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提示:顷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已见糊涂,“怒而迁”屈原,更见其昏愦。四、词语提示点拔:1“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亲:亲善。2“双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前,状语后置。3“秦,虎狼之国”:虎狼,像虎狼一样,名词作状语。4“奈何绝秦欢”:欢:友好。5“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现代的“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内:同“纳”,接纳,收留。6“复之秦”:之:动词,到。7“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自佐:既为自,佐自,宾语前置。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第三教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三、四两部分。归纳课文,理解写作特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蒙谗见疏,楚国祸患相属。怀王身死,顷襄王仍然不辨忠臣。“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怒而“迁”屈原,使屈原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屈原愤而自沉汨罗,与邪恶势力进行了最后的抗争。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串讲课文。2讨论: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岩课件教学课件
- 教我作文课件教学课件
- 露天作业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玻璃经销合同
- 2024年工程建设项目材料供应协议
- 2024年度生物医药研发与技术合作合同
- 2024年bulk货物运输协议
- 2024年云服务器租赁及托管合同
- 2024幕墙设计合同
- 2024年度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许可合同
- 浙江省温州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 上海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情况表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除法》知识点梳理复习ppt
- 空气能室外机保养维护记录表
- DB37∕T 5162-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 9-2 《第三方过程评估淋蓄水检查内容》(指引)
-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狼》公开课课件(定稿)
- 2015路面工程讲义(垫层+底基层+基层+面层+联合层+封层、透层与黏层)
- 《现代汉语修辞》PPT课件(完整版)
- TTJCA 0007-2022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 构造柱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