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等著名的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开创意义。本课共分两个个子目:“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介绍了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神奇的编钟”,介绍了编钟的由来、出土位置等。通过对都江堰和编钟的学习,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认知比较依靠形象直观

,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各种直观性强的材料,如图片、示意图、故事、视频,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本节课关于都江堰工作原理和编钟的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此为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达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法情况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基本知识点能够自己找出。平时多数学生只习惯于识记知识,不爱分析思考。问题设计要有渐进性、层次性。对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所练习,可以采用。

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师生对话、同伴讨论、合理想象获取历史认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教学形式利用板块教学法分为以下三个板块:巧创造,属李冰造天府,千秋功国之宝,数编钟2广泛采用多种素材:图片、地图、音乐、诗歌、视频丰富学生的认识,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充分铺垫。3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讲练结合。4多角度呈现学习历史的途径,5注重全面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注意联系现实6注意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使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模拟都江堰、编钟等模型,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秦时期我国人民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三、本课重点:都江堰的修建者、结构、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神奇之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本课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原理与运作,引导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四、方法措施讲述法,谈话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ppt使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2015年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图片问: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修建的?在历史上曾发挥过怎样的作用?欣赏用生活现实现实引入出示题目《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生齐读出示板块1.巧创造属李冰2造天府千秋功3国之宝数编钟学生齐读明确学习内容第一板块巧创造属李冰学前导航让生速读第一子目,在书上标出答案让几个学生说答案自读,标出要点掌握基础知识材料分析让生默读两则材料,问题:结合课文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修建者是谁?回答问题1回答问题2从材料中学习新知李冰父子出示李冰父子图像,简单介绍李冰父子,让学生深入了解出示“二王庙”问题:为什么修建都江堰?多媒体呈现岷江、平原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由于玉垒山东高西低,地势坡度大,所以玉垒山两侧西涝东旱,成都平原干旱。学生思考、作答都江堰工作原理过渡:这个情况摆在我们面前,假如你生活在战国,你来给李冰当军师,如何解决西涝东旱的问题?小组合作,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参与展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李冰是怎样做的呢?说出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的功能作用。为了更直观更科学的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原理,给学生播放视频《拜水都江堰》合作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发挥学生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与参与意识,感受先人的智慧,紧扣课题第二板块造天府千秋功都江堰修建的历史意义过渡:由于都江堰的灌溉,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根据课本知识及视频资料,回答:都江堰修建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相互补充答案“小导游”假如你是导游,请你用简明的文字为参观者介绍一下都江堰。呈现都江堰平面图,鼓励学生依据图示为大家介绍都江堰找多个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鼓励,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智慧通关学生抢答选择题举手抢答知识点及时巩固第三板块国之宝数编钟音乐赏析呈现不同乐器图片,欣赏由编钟演奏的乐曲:《屈原问渡》,让学生猜测所听到的主要乐器放松身心,引入编钟学前导航让生速读第二子目,在书上标出答案自读标记要点掌握基础知识编钟之源呈现铜钟图片,回答:据你所知,铜钟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呢?观察编钟,让学生描述学生回答初步认识编钟编钟之妙呈现曾侯乙编钟图片,简单介绍,聆听由曾侯乙编钟所演奏的《友谊天长地久》,展示人们对其评价学生受到情感激励陶冶情感智慧通关学生抢答选择题举手抢答知识点及时巩固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非凡成就——都江堰与编钟。这些成就是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积累,创造力的表现。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古代文明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创造。学生受到情感激励情感陶冶评测练习学前导航

1.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太守在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2.都江堰由、、等部分组成。智慧背囊1.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A.楚国B.赵国C.秦国D.蜀国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①二王庙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④飞沙堰⑤宝瓶口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3.都江堰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A.分水鱼嘴B.分洪区C.内江D.宝瓶口4.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赵州桥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主持修建了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6、“天府之国”是在今天的()A.广东B.四川C.湖南D.云南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反映的是哪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学前导航1.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2.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组合在一起,称为。3.战国青铜出土于湖北随州,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智慧背囊1.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B.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C.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十件一组。D.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2.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A.韶乐B.钟鼓之乐C.祭祀礼乐D.唐乐3.湖北随县出土了我国战国青铜_________。这些乐器的大量出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_________已达到了很高水平4.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编钟,出土的省份是()

A.湖南

B.湖北

C.陕西

D.四川教学效果分析教学目标是分析教学效果的依据,下面对照目标分析效果《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主要介绍了“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和“神奇的编钟”,课程标准里对这课是这样提的: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战国编钟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通过看书,并在书上勾画出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战国时期、修建地点——四川成都岷江流域、主持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让学生通过看书了解都江堰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同时让学生通过看书搞清楚编钟的构成及其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1)李冰父子为什么要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起到了什么作用?(3)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和学生自己的看书归纳总结,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也锻炼了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归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以及得知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综上所述,本堂课的三维目标基本上是得到实现。过程与方法上我的做法过于简单,让学生去收集的资料学生也基本未收集到具有实质意义的材料或者说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资料,这也可能是我们农村学校进行课外资料收集的的一大难题。所以对于教学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有效性体现得不好。对于“神奇的编钟”我考虑到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有难度,所以主要通过讲述法进行,而且由于缺乏有关编钟的实物材料、资料,我的讲述也过于简单。课后反思本课属于文化史部分,文字内容较少,但蕴含丰富,需要仔细斟酌,广泛收集教学材料,了解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板块教学法。在确定板块名称时颇费心思,但由于学识浅薄,板块名称不够有新意,最终根据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巧创造,属李冰造天府,千秋功国之宝,数编钟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只是给予补充、提示的“配角”。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我采取的是将问题分解,层层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于探究的能力。为帮助学生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显示的巨大创造力和智慧,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感情认识,我着重在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