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比较阅读2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陋室铭》比较阅读2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陋室铭》比较阅读2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陋室铭》比较阅读2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陋室铭》比较阅读2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陋室铭》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判论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参考答案】(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秀:秀丽/茂盛;B.之:代词/助词,的;C.面:面对/当面;D.既:已经/已经。故选:D。(8)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重点词语有:若,像。去,离开。句意为:就像远行的人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不愿离开。②中重点词语有简:卒,终于。何以,有什么。句意为:我最终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9)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断句。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句子的意思是: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故断句为: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10)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点明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表现自己的高洁傲岸。乙文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体现了白居易的乐观。答案:7.D8.(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9.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10.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D:豁达、乐观【点评】文言知识积累:“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代指这件事)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乙】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2020辽宁沈阳)【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谈笑有鸿儒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或曰:“陋,如之何?”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参考答案】(5分)(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1)(2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参考译文】【乙】孔子想到边远地区去居庄。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怎么会鄙陋呢?”(2017安徽)【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1)这。(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形体,身体。(4)读书人。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可一日无此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怎么可以一天没有你呢!9.刘禹锡和王子猷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相似之处?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共同点:从居住环境来看,刘禹锡的陋室和王子猷的空宅一样,都很简陋;但由于居住的人品德高尚,因而使这屋子显得不简陋。看法:结合生活,言之成理。示例: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刘禹锡和王子猷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在我们生活中,大家的生活条件不一样,但我认为个人出身和家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具备优秀品格和良好的修养。【参考译文】【乙】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你只是暂时住在这里,何苦还要麻烦种竹子!”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长时间,才指着竹子说:“哪能一日没有这位竹先生啊!”(2017广东深圳)【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日:“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节选自《王欢守志》)【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12.解释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4分)①有仙则名②无案牍之劳形③不营产业④时闻者多哂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4.【甲】文作者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4分)15.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王欢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迹。(3分)【参考答案】12.(1)出名,闻名(2)使……劳累(3)经营,谋求(4)讥笑13.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②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1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15.陶渊明因时局动荡,看到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因此辞官归田,躬耕田园,以此为乐,以求保持高尚的节操。【参考译文】【乙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的人。(2017贵州黔西南)【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①,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②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笔落人间,辉映琼玖③。人能知止,以退④为茂。我自不出,何退之有?心无妄想,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⑤,甘处其陋。绰绰言之⑥,无出其右。羲轩之书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谭中和天⑧,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牖(y6u):窗户。②藜藿(líhuò):泛指粗劣的粮食。③琼玖:美玉。④退:隐退。⑤炎炎论之:(如果)以华美而论。⑥绰绰言之:(如果)以旷达面论。⑦羲轩之书:指上古时期的书。⑧谭中和天: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9.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盆为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我自不出,何退之有?11.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节操、志趣;在语言方面,两文文辞精练,多用四字短句,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来朗朗上口。(2分)【参考答案】9.(1)博学的人(2)当作,作为10.(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我自己不出仕,又何言隐退呢?11.B12.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用韵(押韵)【参考译文】【乙】有屋几间,有田几亩,用盆作为水池,用破瓮做窗户。墙高于肩膀,房间比斗大些。布被暖和之余,粗茶淡饭吃饱以后,吐出胸中浊气,充填宇宙。笔下写人间,辉映美玉。人能够知道停止,以退为好。可我自己不出去,有什么要退的?心中没有非分之想,脚没有走错地方,人结交朋友要有所区别,东西不无理由的接受。进而说之,甘愿处身在简陋中;往大了讲,无人能够相比。伏羲和皇帝的书,未曾离手;尧和舜说的话,未曾离口。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和朋友们一同快乐。在一起吟诵自由自在的诗,喝欢欢喜喜的酒。

(2017辽宁抚顺)【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衰世凑①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②其情,以与世交。故目虽欲之,禁之以度;心虽乐之,节之以礼;趋翔周旋③,诎④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饮;外束其形,内总⑤其德;钳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悲人。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注释】①凑:趋向,追逐。②矫拂:矫正,纠正。③趋翔:步履有节奏的样子。周旋: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也指应酬交际。④诎:屈服,折服。⑤总:拘束,约束。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2)故目虽欲之____________________10.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节之以礼皆以美于徐公B、乃记之而去酒澄而不饮C、无丝竹之乱耳行拂乱其所为D、何陋之有禁之以度11.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12甲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参考答案】9.(l)大(2)因此,所以【解析】第(l)题“鸿”是一种体积硕大的鸟,故有“大”的意思;(2)“故”在这里是连词,可翻译成“所以”。10.C【解析】A项“节之以礼”的“以”是“用”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是“认为”的意思。B项“乃记之而去”的“而”表顺承,是“然后”的意思;“酒澄而不饮”的“而”表转折,是“却”的意思。c项“无丝竹之乱耳”的“乱”和“行拂乱其所为”的“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扰乱”。D项“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禁之以度”中的“之”是代词,代“他们”。1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通晓最精深道理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理顺(自己的)真情、本性,调理(自己的)内心。12.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参考译文】【乙】近世道德衰败,人们趋附那些舍奉逐末的学说,不懂得推完天性、返璞归真,只是刻意雕琢、掩饰违递人的本性,以此来与世俗交往。所以,他们眼睛本想观看五颜六色,却因为有法度禁止而不能;内心虽然有所爱好,却因为有礼节制约而不敢,于是人们只能左右趋附、上下周旋、卑躬屈膝;内凝冻了不敢吃,酒澄淀了不敢喝;束缚了正常的行为举止,拘束了内在的德性;钳制阴阳二气的调和,压抑生命的真情;所以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人物。通晓最精深道理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理顺(自己的)真情、本性,调理(自己的)内心;用平和之气来保养心性,以闲适安宁来持守本性,(他们)乐于道而忘其贱,安于德而忘其贫,他们生性无欲,因而没有什幺不能实现的;他们本心不追求快乐,因而没有什么不快乐的。(2016辽宁辽阳)【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反葱肆⑤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注释】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③常分:固定的职业。④叨越:非分占有。⑤肆: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斯是陋室(斯:这)可以调素琴(调:调整)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对……偏心)但当速反葱肆耳(反:通“返”,返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1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参考答案】12.B、13.D、14.C、15.(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2)我享受国家厚重的恩惠,没有什么来报效朝廷。【参考译文】【乙】吕僧珍当官,不徇私情。他的侄子把贩卖葱当作职业,在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时,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做官。吕僧珍说:“我承受国家重大的任务,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正当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请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吕僧珍老家住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搬迁它来扩大我私人的住宅呢?”(2013广西柳州)【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1\*GB3①学,不营=2\*GB3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惟吾德馨馨:(2)何陋之有之:(3)其妻患之患:(4)常丐食诵《诗》丐: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2.【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2分)13.【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2分)1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分)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0.(4分)(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声名远播。(2)宾语前置的标志。(3)以……为患,为……而担忧。(4)像乞丐一样。11.(4分)(l)(2分)没有(嘻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投有官居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2分)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12.(2分)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答出二点即可)13.(2分)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14.(3分)相同点:安贫乐道。(1分)不同点: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2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乙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的人。(2013辽宁朝阳)【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xi6ng):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有仙则名 名: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③不可具状 具:④公退之暇 暇: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皆竹楼之所助也 B.可以调素琴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比屋皆然 谓为信然 D.刳去其节 安陵君其许寡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11.【甲】文表明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乙】文集中概括小竹楼风光清幽寂静、辽阔广远的句子是。(2分)12.【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8.①著名,出名。②使……劳累。③详细。④空闲。(每题1分)9.C10.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希望后来的人与我志趣相投,接下来修葺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坏。(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复,不可具状(每句l分)12.托物言志;《陋室铭》中借写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操;《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借竹楼表达了作者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及居陋自持的高洁志趣。(手法l分,分析3分,分析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黄冈这地方出产很多竹子,大的有房椽那么粗。竹工破开竹子,剃去竹节,来代替用泥土烧制的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做价钱便宜而且又可节省工时。黄冈城的城西北角。城上的垛墙坍塌了,草木丛生,荒芜着无人整理,我就在这地方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连接。(站在竹楼上)远处山色尽收眼中,江上水波如入怀抱,这地方安静,又给人以辽阔的印象。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这地方遇到夏天下急雨,听起来像有瀑布声;遇到冬天下大雪,听起来像玉石碎裂声。这地方适宜弹琴,琴声高扬而流畅;这地方适宜吟诵诗歌,吟诗声高亢美妙;这地方适宜下围棋,棋子敲击棋盘声叮铃着响;这地方适于作投壶之戏,投出去的矢击打在壶中的声音铮铮作响:(形成这种令人欢悦的声音)都是这竹楼的帮助。公事完毕回来的时间,我披着用鸟羽绒织成的大氅,头戴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点着香,面对香炉不出声地端坐,消除心中那些世俗之念。江山之外,只见风中船帆、沙滩上的鸟、如烟的云、眼前的竹材而已。等到酒力渐散,茶炉的烟气渐渐停歇,送走夕阳,迎来夜月,这也是我在谪居之地的一个景象。己亥年闰三月,我到黄州郡。四年之间,往来奔走,没有空闲;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我那里害怕竹楼的朽烂呢?希望以后来黄州的人与我志趣相同,接下来修茸竹楼,希望这竹楼能不朽烂。(2013山东莱芜)【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②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③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④,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注释】①漉:漏下。②垣墙:筑围墙。③冥:静悄悄。④三五之夜:每月十五日夜晚。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1)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4)以当南日()6.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小鸟时来啄食食不饱,力不足B.可容一人居居无何C.可以调素琴吴玠素服飞D.室始洞然冥然兀坐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8.根据要求填空。(3分)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①”绘陋室幽雅,乙文用“②”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③的手法。9.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3分)【参考答案】5.(1)出名;著名(2)使……劳累(3)桌子(4)挡、挡住6.D7.(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8.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③对比9.示例①: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②: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参考译文】【乙】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2010福建漳州)【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日:“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说:谈论。⑤视:看,比照。⑥化:融和。⑦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2)谈笑有鸿儒(3)无案牍之劳形9.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1分)A.每天,一天天也B.白天C.日子D.太阳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不知其人,视其友。11.简答题。(4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8.(3分)(1)所以,因此(2)博学的人(3)使身体劳累9.(1分)A10.(2分,每句1分,酌情给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11.(共4分)(1)(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2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1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1分。例一:我认为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参考译文】【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2010辽宁阜新)【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参考答案】10.(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11.(4分。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参考译文】【乙】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2009福建三明)【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曰: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15.(2分)D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参考译文】【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2008福建厦门)【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参考答案】8.答案: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评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共4分。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评分:共3分。态度2分,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讨论学问,他从来没有提出异议,像个愚蠢的人。等他回去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也能充分发挥,颜回并不愚蠢啊。”孔子说∶“颜回,贤德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颜回,贤德啊!”(2008山东济宁)【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参考答案】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参考译文】【乙】孔子说∶“颜回,贤德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颜回,贤德啊!”(2006河南)【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陶潜,字元亮,少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系琴弦的绳子]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5.用“/”线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2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6.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3)无案牍之劳形()(4)尝著《五柳先生传》()7.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2)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译文:8.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的主旨句是“惟吾德馨”,乙文的主旨句是“颖脱不羁,任真自得”。B.甲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突出陋室不陋。C.乙文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跃然纸上。D.甲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中“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分别写出刘禹锡的闲适安逸和陶渊明的知足常乐。9.简要说说如何看待文中所反映出的陶渊明或刘禹锡的思想。(3分)【参考答案】5.(2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每对l处计0.5分)6.(4分)(1)灵异(2)这(3)使身体劳累(4)曾经(每小题1分)7.(4分)(1)苔痕碧绿,长到高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有时没有酒,也高雅地不停吟咏。(原则上要求直译,每小题2分)8.(2分)D9.(3分)要求提示:①要一分为二②明确其思想内容③如何评价示例:陶渊明:不追求名利,安于贫困,表现出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但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体现。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表明观点计1分,说明理由计2分)【参考译文】【乙】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2006湖南岳阳)【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 D.可以调∕素琴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芙蕖则不然(《芙蕖》)D.孔子云:“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6.【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怀。(2分)【参考答案】12.(3分)D13.(3分)D14.(3分)A15.(4分)(1)(2分)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准确译出比喻句、判断句1分,语意正确1分)(2)(2分)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准确译出“斯”、“馨”1分,语意连贯1分)16.(2分)借景抒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2015湖南益阳)【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 D.可以调∕素琴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芙蕖则不然(《芙蕖》)D.孔子云:“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6.【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怀。(2分)【参考答案】12.(3分)D13.(3分)D14.(3分)A15.(4分)(1)(2分)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准确译出比喻句、判断句1分,语意正确1分)(2)(2分)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准确译出“斯”、“馨”1分,语意连贯1分)16.(2分)借景抒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B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B.能谤讥于市朝谤:诽谤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尔(2015江苏无锡)[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儿童相见不相识D.相形见绌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B.时人莫之许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GB2⑴陈太丘与友期行=2\*GB2⑵苔痕上阶绿=3\*GB2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4\*GB2⑷岂直五百里哉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2分)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GB2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2\*GB2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参考答案】7.D(2分)8.A(2分)9.=1\*GB2⑴约定=2\*GB2⑵台阶=3\*GB2⑶道歉=4\*GB2⑷只,仅仅(2分)10.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1分)11.丝竹:奏乐的声音(1分)案牍:官府的公文(1分)12.B(2分)13.=1\*GB2⑴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分)=2\*GB2⑵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2分)(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可爱者甚蕃

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例句:水陆草木之花A.渔人甚异之

B.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C.怅恨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14.甲段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段作者以莲花自喻,两段选文作者在表达志趣方面有什么共同点?(2分)答:

(2014湖南郴州)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人名)和(朝代)的周敦颐。(1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惟吾德馨(2)可爱者甚蕃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2分)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2014吉林)【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