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Arabic4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学设计芝罘区教科研中心高中地理一、教材内容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性。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发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本课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实物图片形象地展示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找出人地关系的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得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的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的理论基础,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对学生的材料分析并从中总结、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3、展示目前我国因为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矛盾全面激化的印象,引导学生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4、引导学生读书,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四、教学设计思想
(一)讲清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本节主要从人地关系这个传统问题入手,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环境关系的实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人类的活动不同,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同。归根结底,人与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不协调,则出现环境问题。教学内容编排将按照追溯人地关系的演变(过去)——环境问题的表现(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未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重点把握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以及理解人地关系在本质上的矛盾与统一。
(二)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地理让学生知道地理源自生活,用于生活。学习不是空中楼阁,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体会学习地理的意义,以及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发展实际对照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4、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六、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2、人地关系的实质。
七、教学方法:图像分析法:通过分析图片,挖掘有用的地理信息,汇集成自己的观点并以清晰的表达出来;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对问题的分解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感受和讨论中学习各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让学生认识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一、首先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2012年的世界末日”的疑问、对“玛雅文明的消失之谜”“复活节岛国的消失之谜”的思索,引导学生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再进一步深度引发思考,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千川百孔了,追溯其根源,引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课题。从而让学生的内心发出呼喊,不要在破坏地球的环境了!二、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
通过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人定胜天”已不再是神话,人类在自己的家园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播放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哪些“神话”?通过播放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如,采矿的背后、水坝的背后、拥堵的交通、海上原油泄漏、垃圾围城、工厂排放的废气、癌症笼罩的村庄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的不文明的生产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巨大的影响?同时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繁华的背后藏匿着哪些危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什么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这些现象的背后又折射出了什么样的实质问题?通过探究几组资源索取大于再生、过度砍伐与放牧、污染排放大于净化的图片来了解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是因为人类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的发展模式导致的,并且已经上升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了,从而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基础,经济的发展虽然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又严重的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坚持“人地伙伴论”,逐步构建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可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地伙伴论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采取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以我国为例,让学生讨论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设计目的
该活动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对策及我们的对策。
第二步,每组派出代表陈述本组了解的对策。
第三步,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点评各组所陈述的好点子的共通之处。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节约资源的金点子。
第四步,教师总结、点拨。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我会特别强调两点: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敢于争论,只有争论,才使一些观点更加鲜明,最终才能得出共同的结论,也使错误的见解对同学有警惕。(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本节课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展现,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把探究活动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出来,并结合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讨论的评价与指导之中,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理性的感受。要让中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人类应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效果分析对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理解上,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比如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产生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原因、主要的观念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理解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每种思想产生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原因、主要观念以及影响等,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然后分组派代表展示小组的谈论结论。大多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但对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够到位,不能从认识水平、科技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加以分析,故而分析的都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在讲述环境问题时,我仍然依赖上图展示的人地关系,其中A、B两个箭头的含义,值得学生认真分析。我们知道人类不仅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且还不断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问题是:度。获取的物质和能量如果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或者超过资源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都会出现环境问题。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A、B两个箭头的含义及人们应该关注的“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说明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整个教学流程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的,但检测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个可能就是“听懂、理解了”和“会做了”之间的距离。要突破这个距离,我觉得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学会等待”:课堂上放慢速度,让学生的讨论能够真正地进行下去;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地静静地听听学生所说所讲的内容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做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思维的过程,要让学生慢慢展示其思考问题的过程……教学是个慢工程,因为只有“慢”下来,学生也才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慢慢琢磨,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有此到彼,不断延伸思考的神经,不断伸展思考的触觉,不断扩大观察的视野,不但提升思考的质量……《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学反思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上承自然资源与人类,下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理性的感受。要让中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人类应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注意抓住生产力发展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这条主线,用两圆圈的那个人地关系示意图来解释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2、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意识到了自然环境的存在及其演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去,由于人类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为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视自然规律,其结果是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目前的温室效应、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无节制地利用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后果。因此,只有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才能使他们的行为有利于人类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演化。其次,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相互影响性。如果能够在增加一些动手的小活动,课堂效果会更加显著。教材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讲清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本节主要从人地关系这个传统问题入手,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环境关系的实质。归根结底,人与环境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不协调,则出现环境问题。教学内容编排将按照追溯人地关系的演变(过去)──环境问题的表现(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未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重点把握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以及理解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论述。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文明时期
B.工业文明时期
C.采猎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3.人地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时代4.“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梦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要考虑区域差异5.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6.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自然灾害的威胁
B.生态环境的破坏C.人类对生物的破坏
D.水土流失加剧
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向疾飞的群鸟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7~8题。7.“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8.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9.下列环境问题中,属生态破坏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10.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11.下列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②竭泽而渔,焚薮而田③封山育林,永不采伐④盛世滋丁,永不加赋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2~13题。12.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13.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灰粉尘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14~15题。14.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B.“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5.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好处是(
)A.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B.涵养水源C.防风固土,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D.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道远,据此回答16~18题。16.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D.温室效应17.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经济增长为主
B.发展是第一位的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18.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19~20题。19.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20.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21.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4分)(1)这幅漫画所提示的全球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其原因是
。(2分)(2)这幅漫画示意
、
、
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地方的人地矛盾已经尖锐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6分)(3)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联系起来,势必出现
,并潜伏着
和
危机。(6分)22.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
,其形成原因是
。(4分)(2)A~C时段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
,这一时段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时代,此阶段人地关系属于
阶段。(6分)(3)若进入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
时段,其形成原因是人类进入
社会,这是人类谋求与环境
发展的结果。(6分)(4)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2分)①增加环保投入②工业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3.读“小鸟的悲哀”这幅漫画,回答问题。(8分)(1)这幅漫画反映出了什么问题?(2分)(2)针对漫画反映出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今后应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6分)参考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
2.A解析:人地关地的思想是随人类的发展而产生和变化的,崇拜自然产生了环境决定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产生了人定胜天论,认识到人地矛盾后产生了天人相关论和生态论。3.C解析: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与排放废弃物的强度进一步加大,人地关系全面激化,人地矛盾达到最尖锐的时期。4.C
5.C解析: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要保护生态平衡,要考虑区域差异,本质上都是有利于环境,有利于生态的,但此处考查的是对这句古文的理解,很明显,要求的是一种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也是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在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中,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地关系变为征服自然时发生的。6.C解析: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对生物的破坏。7.B
8.C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9.D解析: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主要是噪声污染;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主要是水污染;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主要是大气污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们过度采伐森林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10.B解析:东北地区属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11.A解析:仅第一项“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而封山育林,并不是要求永不采伐,只需要在森林生长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即可。第二项就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资源,第四项则是封建王朝为获得休养生息而采取鼓励生育、鼓励生产的措施,并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12.D
13.C解析:本题考查“绿色食品”的概念及“白色污染”的含义。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生长和加工过程必须是采用一种生态的和对环境友善的方式,它必须经过专门认定并授予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14.D
15.C解析:“绿色GDP”是为了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而产生的,并不是用来形容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其本质含义是发展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所获得的GDP的量,绿色GDP的本质还是发展,故而并不完全是追求环境,而放弃经济发展速度。正是因为这种可持续发展本质的要求,“绿色GDP”的提高会降低对资源的相对消耗量,会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仅D项正确,其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北京春季多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农作物秸秆在地里可以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16.C
17.B
18.B解析: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的生态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过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严格控制人口数量。19.D
20.C解析: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迅速下降,故不可取。共同性原则是针对全球性问题应各国合作,A错;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要公平,B错;可持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用变压器的选择》课件
- 2024年度工厂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年度特许经营权及商标转让合同
- 高等数学导数公式大全课件
- 荷花淀说课课件
- 《低压厂用电》课件
- 课件属于什么教具
- 2024年度环境监测系统开发合同
- 《关键字建模》课件
- 2024年度企业办公场所租赁合同
-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2)
- cad边界转换为xyz文件的一种方法
-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教程PPT课件
-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 VI设计手册的设计与制作PPT课件
- 二类调查小班调查因子代码表
- 病人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跨越大广高速公路施工方案讲解
- 28科学发展盐城巨变
- 中欧案例经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