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分析本节课的课程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评测练习1、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A.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C.定国号为元D.灭亡金朝2、“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开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元朝时候,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A.内阁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省4、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A.蒙古族B.回族C.畏兀尔D.色目人5、在元朝划分的四等人中,政治、法律地位最低的是()A.南人B.汉人C.色目人D.蒙古人6、选出下面两位人物的贡献成吉思汗:()元世祖:()①建立元朝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创立蒙古文字④灭了南宋⑤完成统一⑥设立行省制度⑦编《农桑辑要》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帝国,认识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教学重点: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的史实。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和图片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蒙古族生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学生:蒙古族。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新课讲解:一、“一代天骄”的崛起教师: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本75页,思考下面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你了解了关于蒙古族的哪些历史信息?学生:速看课本。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小结)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内部各部落之间曾经战争不断,外部受到女真族的压迫。那么是谁结束了这种战乱的局面呢?对,是铁木真。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族建立的时间地点:1206年斡难河源体制:军政合一意义: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铁木真为了巩固蒙古政权,统一了蒙古文字,建立了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领导强大的骑兵部队,对内向金、南宋发动进攻,对外向俄罗斯、中亚、印度河流域等地区发动进攻,他的扩张给各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引导学生得出成吉思汗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杰出的军事家;统一蒙古后建立了政权,有效的管理了蒙古各部,得出又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成吉思汗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渗透,同时对成吉思汗在蒙古各部统一前后的征战要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出这两者之间性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和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师:成吉思汗建立起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那么他的子孙后代是如何继承祖业的呢?二、忽必烈改制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断进行扩张战争,运用多媒体演示统一的过程,最后用颜色的同一(黄色)来显示政权的统一,出示《元朝疆域》图,认识元帝国辽阔的地域。突出知识点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时间、元灭南宋的时间、统一元朝的时间及都城大都的位置。教师提问:元军大举进攻南宋都城临安的时候,南宋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元军的进攻,涌现出不少抗元斗争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事迹吗?学生:积极回答,讲述文天祥的事迹,并朗诵文天祥著名的《过零丁洋》。教师分析:虽然文天祥效忠的南宋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权,但是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肩负起抗元保宋的重任,威武不屈。他在抗元中兵败被俘,在狱中坚决不肯投降,最后被元军杀害,慷慨就义,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教师总结: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封建时代继秦、西晋、隋之后又一次的大统一,它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局面。教师:出示课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学生: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展示教师出示课件小结: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一致,是正义的行动。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4.因此,我们既肯定文天祥抗元,又要肯定元统一的进步性,二者不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教师总结: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封建时代继秦、西晋、隋之后又一次的大统一,它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局面。教师布置讨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元朝拥有了辽阔的疆域,统治者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让我们来看看元世祖忽必烈是怎样实行统治的,他采取哪些汉法使他的统治长治久安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回答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学生:速看课本,同桌讨论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展示教师结合课件小结: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政治方面:建立行省制度。出示《元朝疆域图》,让学生看图并找出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及其管辖范围,以突出元朝疆域辽阔。元中央政府对台湾、西藏的管辖,与现实相联系,说明台湾、西藏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代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到今天。经济方面:实行重农政策。下令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引用忽必烈诏书中的话来回答这一政策的必要性。这一措施使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忽必烈改制的意义:教师分析: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忽必烈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元朝的统治中也有一些消极落后的地方,那是什么呢?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对,是民族歧视与压迫制度。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1、人分四等:

教师:出示人分四等的表格。(幻灯片)

小结: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人口远远少于汉族人口,蒙古族统治者想通过分而治之来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推行人分四等的民族分化政策,实质上是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但历史证明这种人为的阻隔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的做法是荒唐可笑的。2、民族融合:

教师:在前面我们曾提到民族融合,你能用实例来说明融合的表现吗?

学生活动:其一,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为一体;其二,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文化趋同:.

教师:元朝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国子学。练一练:教师出示测评题学生:积极回答本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政权,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它实行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蒙古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板书设计:一、“一代天骄”的崛起:铁木真二、忽必烈改制政治:行省制度经济:重农政策三、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回族国子学效果分析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文天祥被后人所敬佩的原因”、使学生联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课堂反馈及师生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和本课的重点、难点,例如: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一了元朝;忽必烈改革的措施和意义等等。总起来说,本节课基本实现了确定的三维目标。课后反思从本课施教过程看,我认为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成功的地方有: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2、运用蒙古族的精彩图片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先学再教。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小组或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采取谈话法,通过师生交流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本课,这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中既有知识的传承,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例如让学生探讨“文天祥被后人所敬佩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联系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样处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5、课堂反馈及时。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光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