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高一语文必修上综合测试卷(一)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1.gif)
![2022-2023学年度高一语文必修上综合测试卷(一)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2.gif)
![2022-2023学年度高一语文必修上综合测试卷(一)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3.gif)
![2022-2023学年度高一语文必修上综合测试卷(一)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4.gif)
![2022-2023学年度高一语文必修上综合测试卷(一)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1212fe59499c47ea2208f7a226c2769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高一语文必修上综合测试卷(一)
试卷说明:
1.试题范围:必修上册;试卷分值:150分;建议时长:150分钟。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共35分)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
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
位。
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
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
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
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
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
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
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
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
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
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
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
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
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
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
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
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我国虽然有“尚
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
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
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
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
有地位。
(摘选自《人民日报》的《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锂,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
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
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
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
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
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
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
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
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
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
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
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
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
代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
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
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特征,其要求与
劳模精神、科学精神没有区别。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
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缺乏相应的社会风尚和体制机制,职业教育和技
能人才在当今社会仍得不到重视。
D.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
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高凤林经过3万多次的操作,将火箭发动机上的管线成功焊接在一起。
B.王震华耗时5年,历经10万多道工序用全卯梯结构复刻了天坛祈年殿。
C.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D.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
的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文阅读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登庐山
季羡林
苍松翠柏,层层叠叠,从山麓向上猛奔,气势磅礴,压山欲倒,整个宇宙仿佛沉浸在一
片浓绿之中。原来这就是庐山啊!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在万绿丛中盘旋而上。我一边仿佛为这神奇的绿色所制服,一边嘴
里哼着苏东坡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很后悔,在年轻读中小学的时候,学习马虎,对岭与峰的细微区别没有弄清楚。到了
此时,悔之晚矣。无论横看,还是侧看,我都弄不明白苏东坡用意之所在。我只觉得,苏东
坡没有搔着痒处,没有真正抓住庐山的神韵,没有抓住庐山的灵魂,空留下这一首传诵古今
的名篇。
到了我们的住处以后,天色已经黄昏。窗外松涛澎湃,山风猎猎,鸟鸣在耳,蝉声响彻,
九奇峰朦胧耸立,天上有一弯新月。我耳朵里听到的是松声,眼睛仿佛看到了绿色。我在庐
山的第一夜,做了一个绿色的梦。
中国的名山胜境,我游得■不多。五十年前,我在大学毕业后,改行当了高中的国文教员。
虽然为人师表,却只有二十三岁。在学生眼中,我大概只能算是一个大孩子。有一个学生含
笑对我说:“我比你还大五岁哩!老师!”这有什么办法呢?
我当时童心未泯,颇好游玩。曾同几个同事登泰山,没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南天门。在
一个鸡毛小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凌晨攀登玉皇顶,想看日出。适逢浮云蔽天,等看到太阳
时,它已经升得老高了。我们从后山黑龙潭下山,一路饱览山色,颇有一点“一览众山小”
的情趣。泰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审美的角度上来评断,我想用两个字来概括泰
山,这就是:雄伟。
六年以前,我游了黄山。从前山温泉向上攀,经过了许多名胜古迹,什么一线天、蓬莱
三岛等,下午三时到了玉屏楼。回望天都峰鲫鱼背,如悬天半。在玉屏楼住了一夜,第二天
再向北海前进。一路上又饱览了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在北海住了两夜,看到了著名的黄山云
海和奇峰怪石。世之论者认为黄山以古松胜,以云海胜,以奇峰胜,以怪石胜。古人说:“五
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话。从审美的角度来评断,我也想用
两个字来概括黄山,这就是:诡奇。
那一次陪我游黄山的是小泓,我们祖孙二人始终走在一起。他很善于记黄山那一些稀奇
古怪的名胜的名字,我则老朽昏庸,转眼就忘,时时需要他的提醒和纠正。当时日子过得似
乎平平常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妙之处,有什么值得怀念之处。但是,前几年我到安徽合
肥去开会,又有游黄山的机会,我原本想再去黄山的。可是,我忽然怀念起小泓来,他已在
千山万水浩渺大洋之外了。
我顿时觉得,那一次游黄山,日子过得不细致,有点马马虎虎,颇有一点身在福中不知
福的味道。如今回忆起来,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怕是极小的生活细节,也无一不温馨可爱,
到了今天,宛如一梦,那些情景永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觉得,再游黄山,谁也代替不了
小泓。经过了反复地考虑,我决意不再到黄山去了。
今天我来到了庐山,陪我来的是二泓。在离开北京的时候,我曾下定决心,在庐山,日
子一定要仔仔细细地过,认真在意地过,把每一个细微末节,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要仔
细玩味,决不能马马虎虎,兔得再像游黄山那样,日后追悔不及。我也确实这样做了。
正像小泓一样,二泓也是跟我形影不离。几天以来,我们几乎游遍整个庐山。茂林修竹,
大陵深涧,岩洞石穴,飞瀑名泉。他扶着我,有时候简直是扛着我,到处游观。我觉得,这
一次确实是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一点也没有敢疏忽大意。对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变幻莫
测的白云,流动不息的飞瀑,我都全心全意地把整个灵魂都放在上面。我只希望,到得庐山
之游成为回忆时,我不再追悔。是否真正能做到这一步,我眼前还不敢夸下海口,只有等将
来的事实来验证了。
庐山千姿百态,很难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来概括。但是,总起来说,庐山给我的印象同泰
山和黄山迥乎不同。在这里,不管是远山,还是近岭,无不长满了松柏。杉树更是特别郁郁
葱葱,尖尖的树顶直刺云天。目光所到之处,总是绿,绿,绿,几乎看不到任何别的颜色,
是一片浓绿的天地,一片浓绿的大洋。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也想用两个字来^括庐山,这
就是:秀润。
我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绿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绿是有层次的。有时
候蓦地白云从谷中升起,把苍松翠柏都笼罩起来,笼罩得迷蒙一片,此时浓绿就转成了青色,
更给人以秀涧之感,可惜东坡翁当年没能抓住庐山这个特点,因而没有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
成为千古撼事。我曾在含鄱口远眺时信口写一七绝:
近浓远淡绿重重,
峰横岭斜青濠:蒙。
识得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自谓抓住了庐山的精神,抓住了庐山的灵魂。庐山有灵,不知以为然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游庐山时先褒扬苏轼的《题西林壁》,后觉得它没抓住庐山的神韵和灵魂,因而
生出贬低之意。
B.庐山的“绿”给作者留下极深的印象,从他住到庐山的第一个晚上便做了一个绿色
的梦,就可见一斑。
C.游泰山未见日出,游黄山没有细细体会,两次游玩作者都有遗憾。这让作者在日后
追悔莫及。
D.作者游历名山胜景都要从审美的角度来品评其特点,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和美学功底
的自信。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运用比拟和夸张的手法极写庐山的绿,这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B.文章开头引用苏轼的诗与结尾改诗互为呼应,更突显了作者游庐山的感受。
C.作者插入游泰山和黄山的经历,与后文写登庐山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
D.文章详略得当,登庐山过程叙述简略,但描写庐山的“绿”却浓墨重彩。
8.为什么说“绿”是庐山的“精神”“灵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作者在文中提到年轻时学生对他说的话,提到和自己一起爬山游历的小泓和二泓。这些
描述暗藏巧思。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日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
雉兔尔弱冠事刘衿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国人号为“无敌”。木李征太原,素闻其名。继元②既降,帝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
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迂代州兵马都部署。契丹入雁门,业领序
了数千骑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
成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枣后三年,大兵北征,以潘美为行营
都部署,命业副之,以王佚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
内地,令美等护之。时契丹复陷寰州,业谓美日:“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佚曰:“领
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业日:“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件日:“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
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谓美日:“此行
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侯业转战至此,即以
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件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年车。,使人登台望之,
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
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至谷口,望见无人,即附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
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逐为契丹所擒,其子廷玉亦没焉,
业因太息日““上遇我厚,期讨贼遇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①刘崇:后汉的开国帝王。②继元:后汉末代帝王。
10.下列对文中斜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日/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
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B.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日/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
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C.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
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D.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日/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
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庙号多为
太宗。
B.“麾下”,将旗之下。代指部下,也可用来作为对将帅的敬称。
C.“雍熙”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自寅至巳”,古代常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这里是用天干纪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少有为,英勇无敌。他二十岁就开始在后汉任保卫指挥使,凭借骁勇闻名,
连续升迁至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被人称赞为“无敌”。
B.杨业声名远播,得到重用。他在后汉时名声己经传到宋朝,投降后宋朝皇帝召见他,
让他担任要职,因为他熟悉边关事务,又调往代州任职。
C.杨业善于指挥,威震边关。契丹进入雁门关,他率军从小路绕到契丹侧翼,大败契
丹,此后契丹人看到他的军旗就带兵离开,不敢与他作战。
D.杨业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契丹攻陷寰州,他反对与契丹作战,王伏怀疑他另有图
谋,他为表明清白与勇敢,决定出战,兵败被俘,绝食而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14.杨业最后一战为什么失败?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歌•雨夜
陆龟蒙
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
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
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结合,由实入虚,从真实的眼前之景到身着蓑衣而卧的想象之景,大大开
拓了诗歌的意境。
B.诗中没有典故,也没有华丽辞藻,“无可那”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家常话语,
有无可奈何之意。
C.“背壁残灯不及萤”一句,使用对比手法虚写残灯无焰的意象,突出表现诗人雨夜
孤坐的愁苦之情。
D.这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抒发诗人生活感受的作品,虽平淡浅易,其中却不乏耐人
回味的人生感悟。
16.诗歌首句“屋小茅干雨声大”具有通领全篇的作用,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
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通过瀛洲的“”和天台山的“”来
衬托天姥山有迹可循和高峻巍峨的特点。
(3)韩愈在《师说》中,表明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正面提
出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属于孩子们的纯真夏日是的。刘仁杰的《夏至》中,孩子抬着头,若有所思,
身后的老人埋头劳作,屋檐下酣睡的黄狗正享受着夏日的宁静。画面中,地里的菜叶儿、盛
开的花儿、飞舞的蝴蝶以及孩子的脸庞,都沐浴着日光,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夏至正是莲花初放的时节,“赏莲”便成了夏日里一项极具风雅的活动。莲花素有“水
宫仙子”的雅称,大家熟知的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就在他的府衙中栽种莲花,千古名篇《爱
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更是传诵至今。赏莲既要看莲花娇艳,也要看荷
塘碧绿。离开了骄阳,夏日夜晚的莲花也同样娇媚可人。陈孟昕的工笔画作品《夏塘风轻花
落迟》描绘了一片夏夜的莲池幻境。画面中,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
通透的莲荷,似有皓月普照,清透明亮。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
感,呈现的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
夏至之景,有阳光熠熠,有更有宁静闲适的温柔面孔,它交织着多样的情绪,
也是生活热度自然的延绵。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斜体加粗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了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
夏夜画面。
B.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递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了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
夏夜画面。
C.画家以独特的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3《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听评课记录2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听评课记录本《一元二次方程 四种解法》
- 五年级上册数学口算500题
-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5-1定义与命题》
- 企业煤气管道工程安装合同范本
- 高档小区豪华装修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业内部停车位使用及管理协议模板
- 复旦中华传统体育课程讲义05木兰拳基本技术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课件:“配速法”解决摆线问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京颐得移动门诊产品输液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带教老师PPT精选文档
- ISO9001-14001-2015内部审核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