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2.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的,努力追求和构建高尚的人格。【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研读文中的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介,屈原与渔父

的对话两段文字,理解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二)难点:联系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引导学生思

考感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欣赏胡彦斌的《诀别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屈原与《离骚》。2、 太史公(司马迁)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走进屈原的心灵,去解读他“诗”样人生与用生命写就的《诀别诗》。二、学习目标展示三、自读文本整体感知概括屈原的人生经历,每个时期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四、品读领悟品读文章第3段,思考:

1.司马迁是怎样《离骚》认识的。

2.屈原的“志”是什么,

司马迁“悲其志”又是为什么?

提问:理解本段的关键句,下面同学们来思考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明确:《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时所作的,体现了他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

屈原之志既是一种政治抱负、治国宏图,更是一种理想主义激情,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

司马迁既然是“悲其志”,而不是悲其人,司马迁的泣涕就不仅仅是针对屈原一个人,而是为天下所有怀有远大志向而难以实现的人而哭泣。

五、温故知新司马迁与《史记》六、品读交流1、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结合文章第11段,谈谈屈原投江前的情形,听听屈原与鱼父的对话。2、了解了屈原与鱼父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还能认识到屈原有着怎样的品质,以及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一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种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

对话中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其中也表现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七、课堂小结我心目中的屈原与《离骚》

八、拓展延伸

《生命的弧度》九、作业屈原遭受奸佞小人陷害,不愿苟活终至投江而死;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要“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最终著成《史记》。试以二人不同选择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教材分析《屈原列传》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与《记念刘和珍君》《最后的常春藤叶》组成了“生命的赞歌”这一模块。司马迁通过记述屈原的一生,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新课标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学情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文言文已不算陌生,初中的文言知识积累加上工具书可以读懂内容。并且《屈原列传》是人物传记,再加上对于屈原的了解内容对学生来说不是问题。所以我设计的这堂课主要是通过《屈原列传》读屈原的行,读屈原的心,读屈原的思想情感体系。进而吸收养分,构建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体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司马迁的角度来关注屈原的人生及命运。从司马迁饱含血泪的字句中去感悟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体会作者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心中块垒的情感与目的。引领学生传承屈原以及司马迁身上的高尚人格,努力构建和追求高尚的人格。效果分析我觉得这节课很成功,它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第一点:教学目的。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好。1、《屈原列传》是较长的一篇文言文,制定学习目标时注重“文”与“言”的合理性;2.在对文言文的诵读与讲解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第二点:教学过程和方法。1.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由歌曲《诀别诗》导入新课,文本诵读整体感知,再到重点段落的品读领悟与交流,完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设计有层次、有深度,循序渐进。3.教学方法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个性差异。第三点:学生学习情况。因教学设计有新意,学生始终保持良好学习心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是文言文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参与面广,体现出学生乐于探索、乐于参与的精神。测评练习一、文学常识:

屈原,名-----,-------时期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主要作品有《----》、《----》、《-----》、《-------》等汉代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二、字音练习: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属()草稿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

淖()蝉蜕()滋垢()浊秽()皭()然

泥()而不滓()既绌()商於()既咎()

眷()顾被()发渔父()憔()悴()

哺()育啜()泣罹()难()

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亡走赵,赵不内

9、被发行吟泽畔

10、厚币委质事楚

四、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五、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路漫漫其修远兮,----------------

4、信而见疑,-------------,能无怨乎?

5、举世--------------,--------------------,是以见放

6、明道德之广崇,------------------,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行廉,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其行廉,---------------,蝉蜕于浊秽,------------,不获世之滋垢,-------------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六、难句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教学反思《屈原列传》一文篇幅较长,要积累的文言知识较多;再加上本文所反映的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在几处议论抒情段节上,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按往常那样教师过多地进行讲解、归纳,学生死记硬背的话,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课时多效果差,教师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经过思考我准备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叙事部分,文笔平实,语言平易,全部放手交给学生处理,教师疏通少许难句,略作点拨;几处议论段节,则需要我精心设计导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相信这样的安排,会让学生不但掌握好语言知识,而且能充分体会屈原那种眷顾祖国、至死保持高洁品格的缠绵悱恻之情。鉴于此,教授《屈原列传》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1、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之中将自学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问题,初步掌握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屈原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放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对语言知识进行整理、掌握。这点还是符合学情的,因为学生经过高中语文前两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做到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还是可以完成的。这步走好了,就铺设好了由言到文的路径。2、反复诵读议论段落第三与第十一段,关注屈原的人生及命运。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强调学生要熟读。读,是开启文言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生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在阅读之前,我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第一要读准字音。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都要在意(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第二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语势等等。课上,在学生朗读时我进行监督、指导,适当点拨。实践证明,课前、课上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任重道远,教师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钻研,勇于创新,教学中只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才能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之路。课标分析一、新课标高中文言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二、新课标高中文言文评价。“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