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漯河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漯河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漯河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漯河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漯河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中唐时期倡导“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家是()

A.韩愈B.柳宗元C.刘禹锡D.白居易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语出自()

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

3.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酋()

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C.七言歌行D.近体诗

4.

4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是()。

5.《麦琪的礼物》在情节安排上运用的是()

A.单一明线B.单一暗线C.双线并行D.三条线索

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A.设景抒情、时空跳跃B.设景抒情、多用比兴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D.借景抒情、多用比兴

7.下列关于作者、作品、文中涉及的人物搭配错误的是()A.A.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司马光

B.李斯——《谏逐客书》——秦王

C.柳宗元——《张中丞传后叙》——许远

D.李密——《陈情表》——晋武帝

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A.李斯《谏逐客疏》B.李密《陈情表》C.李清照《声声慢》D.曹操《短歌行》

9.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民本思想B.仁和礼C.严刑峻法D.自然元为

10.《断魂枪》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方法是()

A.直抒胸臆式的指称议论B.肖像、行为、语言的白描C.比喻、比拟等艺术手段D.梦境、幻境等意境创造

11.以下哪位是唐朝“边塞”诗作代表诗人()

A.高适B.李白C.杜甫D.王维

12.《晏子对齐侯问》一文的中心旨意是宣扬()

A.“和”而“同”B.不“和”而“同”C.“和”而不“同”D.不“和"而不“同”

13.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儒林外史》

14.下列作家中,是作品具有独特的“含泪的微笑”风格的作家是()

A.屠格涅夫B.欧·亨利C.莫泊桑D.培根

15.下列哪部作品的作者不是钱钟书()

A.《围城》B.《边城》C.《管锥编》D.《写在人生边上》

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属于()A.A.歌行体B.七绝C.律诗D.杂言诗

17.莫泊桑是

A.自然主义作家

B.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C.法国l9世纪小说家

D.法国20世纪杰出的诗人

18.我国早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春秋》B.《战国策》C.《论语》D.《左传》

19.《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

A.郑庄公B.姜氏C.子封D.共叔段

20.《行路难》中下面哪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A.A.金樽清酒斗十千B.将登太行雪满山C.忽复乘舟梦日边D.多歧路,今安在21.《光的赞歌》一诗的作者是()。A.郭沫若B.胡适C.王蒙D.艾青

22.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A.欧阳修B.苏轼C.辛弃疾D.陆游

23.《报刘一丈书》中“甘言媚词,作妇人状”写的是()A.A.权者B.客子C.千谒者D.门者

24.下列作品、作家、体裁、主人公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孙犁——小说——水生

B.《茶馆》——老舍——话剧——王利发

C.《人到中年》——谌容——小说——陆文婷

D.《包身工》——夏衍——小说——“芦柴棒”

25.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

A.皆以力战为名。B.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6.成语“分崩离析”源自()

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始得西山宴游记》D.《答李翊书》

27.在下列各组作品中,全部属于鲁迅的小说集是()

A.《呐喊》《故事新编》《彷徨》

B.《准风月谈》《彷徨》《呐喊》‘

C.《彷徨》《呐喊》《野草》

D.《彷徨》《朝花夕拾》《呐喊》

28.《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一诗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A.月夜B.笛声C.泪痕D.歌舞

29.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体现了集法家之大战的韩非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B.韩非批判了尧、舜、孔子等一脉相承的儒家道统。

C.韩非提出的“矛盾说”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意义。

D.“论难”这种写作方法对于论说类文章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0.巴金的散文集有()

A.《华盖集》B.《龙.虎.狗》C.《朝花夕拾》D.《闲书》

二、填空题(10题)31.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末"指的是_________。

32.《爱尔克的灯光》在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是以_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

33.《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定,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_________续成。

34.庄子,名____________,后世将他与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

35.

36.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__________,无韵之__________。”

37.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有《月牙儿》,短篇小说有《断魂枪》,话剧《茶馆》。其作品充满着地域文化色彩,被称为“京味”十足的“_____________”。

38.陆游《关山月》:"________,厩马肥死弓断弦。"

39.徐志摩是()派的代表诗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其诗作()中的句子。

40.苏轼是_________词派的开创者。

三、文言文阅读(5题)41.(三)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日:“可矣,厚将得众。”公日:“不义不昵,厚将崩。”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共叔段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42.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4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44.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下列各题: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这一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比喻

B.夸张、比拟

C.反诘、比喻

D.递进、比拟

45.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举例说明其作用。四、现代文阅读(5题)46.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的?

47.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册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锤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植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作者引用苏轼、济慈、嵇康、刘伶等人对时间的态度想要说明什么问题?

48.这几种读书方法主要针对什么问题?

49.

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试着从中外历史上再举出两个类似的例子。

50.阅读小说片段,然后回答问题:那三位麦琪,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子耶稣。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这段文字中麦琪的原意是什么?而结尾“他们就是麦琪”中的“他们”指的是谁?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C

6.C

7.C选项C“柳宗元——《张中丞传后叙》——许远”,作者写错,应为韩愈。这道题既考查了作家作品,又考查了作品中的人物。

8.B

9.B

10.B

11.A

12.C

13.C

14.B

15.B

16.A

17.C

18.D解析:《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但对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叙述得不是很详尽。《左传》是对《春秋》作的传,在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文学性非常突出。《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19.D

20.C伊尹见商汤之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这里用来表示人生遭遇变幻莫测。因此应选择C项“忽复乘舟梦日边”。

21.D

22.B

23.C《报刘一丈书》中,“权者”虚伪贪婪;“干谒者”奴颜婢膝;“门者”狐假虎威;“客子”意思是寄居他乡的人。

24.D解析:A项中《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45年创作的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是以轻松的笔调,通过对白洋淀妇女从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同时,也呈现了一种特定的“人情美”。水生和水生嫂都是其中的重要人物。B项中《茶馆》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话剧作品。《茶馆》中的“裕泰大茶馆”掌柜王利发贯穿了全剧。C项中谌容的《人到中年》1980年问世。该篇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人到中年》在艺术表现上非常新颖、独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而主人公陆文婷是特定时期为了事业和理想甘心付出的中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D项错误比较明显,《包身工》的体裁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主要反映的是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欺压人民的事实。

25.AA项“以”可译为“凭借”;B项“以”可译为“按照”;C项“以”可译为“把”;D项“以”可译为“用”。

26.A

27.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的代表作品。【应试指导】《准风月谈》是鲁迅的杂文集《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28.A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整体把握全诗,识别不同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选项中4个答案在《关山月》中都能找到,且都出现一次,仅在出现频率上无法判断谁为线索,因此要从全诗内容上来把握。朱门歌舞、壮士笛声、遗民泪痕,表现出不同主体对待山河破碎的态度差异。诗人是将三者同时放在月光下来展现的,因而月夜才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所以应选择A项。

29.A

30.B可以用排除法,《华盖集》是鲁迅的杂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闲书》是郁达夫的散文集,《龙.虎.狗》是巴金的散文集。

31.张生(或张珙、张君端)

32.灯光灯光

33.高鹗

34.周;老子;老庄

35.

36.绝唱;《离骚》

37.市井文学

38.朱门沉沉按歌舞

39.新月、再别康桥新月、再别康桥

40.豪放

41.贪得无厌,狂妄愚蠢。

42.其一,表明自己不愿学张翰(季鹰)置国事于不顾,弃官归隐;其二,表明家乡已被金兵侵占,有家难归。43.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逐客卿形成对比。本题要求考生准确了解归纳论证法的含义,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比论证法。一般情况下,对比论证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考生容易将归纳论证法与演绎论证法混淆。《谏逐客书》中列举秦历史上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民强的史实,进而得出结论,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典型例子。考生如果概念模糊不清,则极容易错答成演绎论证法。如果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就会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因此考生除了牢记教材中基础知识要点之外,还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4.标准答案:C

45.引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

46.作者仍是采用人物的外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作者仍是采用人物的外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47.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打发时间的态度。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打发时间的态度。48.强调治学要“权衡轻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