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西部分区单元(CM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20年度更新成果)_第1页
崇明西部分区单元(CM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20年度更新成果)_第2页
崇明西部分区单元(CM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20年度更新成果)_第3页
崇明西部分区单元(CM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20年度更新成果)_第4页
崇明西部分区单元(CM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20年度更新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度更新成果)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Shanghai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 4.3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 384.4砂土液化危险性预测评估 39 6.1结论 466.2建议 48报告编号附图1~2性评估实际材料图49~50基岩和断裂构造图附图4~6面图52~54附图7~21面图55~69评估区典型静力触探曲线图(C10-1)评估区典型静力触探曲线图(C115)评估区及邻近区域1980~1995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评估区及邻近区域1996~2001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评估区及邻近区域2002~2006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评估区及邻近区域2007~2011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评估区及邻近区域2012~2016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1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9号令)及《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合上海市实际,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了《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号),实行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新城)规划,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全市共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初期成果),至2016年完成全市第一轮52个分区单元的成果更新。2017完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6个分区单元)及浦东新区(4个分区单元)共10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根据2018年颁布《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号),2018区三个分区单元共计17个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按照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安排,由我院承担2020年度上海市嘉定区3个分区单元(JD3~JD5)、崇明区5个分区单元(CM1~CM5)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及中心城区(Z0~Z5)、浦东 (PD1~PD4)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三轮动态更新工作,共计182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本次拟更新的崇明西部分区单元(CM3)是2020年度需更新18个地质灾害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单元地质环境条件及规划特点,针对除《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号)规定的单独评估项目外的其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其它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其目的是为其它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减轻或避免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和财本评估报告可作为区内其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于《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号)界定的单独评估的项目,需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相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代替工程质勘察及其它相关的评价工作。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同时,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3、《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号;5、《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号);6、《上海市建设工程基坑降水管理规定》(沪建管(2015)946号);7、《上海市基坑工程工程管理办法》(沪住建规范(2019)4号);3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8、《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2018年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2、《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0283-2015);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5、《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10,2016版);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DGJ08-2007-2016);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5、《地基基础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DGJ08-11-2018);7、《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DG/TJ08-2308-2019)。息共享平台本次评估充分利用了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中了以往的科研成果、生产报告、地质环境监测等大量资料。评估区实际材料图见附图1、附图4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评估区位于上海崇明西端,范围为东至小竖河,南、北、西三侧邻近长江,1.4.2评估区内已有重大建(构)筑物概述评估区内辖绿华、新海、三星及庙镇4个镇。评估区地处郊区,区内以农村、城镇及农场为主,跃进、心海、红星、长征农场均位于区内,农业发达,建评估区内路网密布、交通便捷,区内主要道路有陈海公路、北沿公路、宏海1近西北~东南走向,北接北沿公路,南接宏海公路。2近西北~东南走向,北接卫付路,南至小星公路。3近西北~东南走向,北接北沿公路,南接陈海公路与港庙455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述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和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到2035年,崇明区将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6崇明西部分区(CM3)告建与世界级生态岛目标相匹配的空间格局、交通模式、基内将建设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生态农业为特的一定时期内不会进行大规模、高密度的工程建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规[2018]2号)规定的其它建设项目而言,主要涉及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浅基础工程以及各类建(构)筑程。1.5评估工作程序程建设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技术规程》(DGJ08-2007-2016)中的具体规定,、更新相关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对原评估报告资料和内容更新文地质剖面。本次更新成果报告新增了6个水文地质钻孔(包括替换1个原水文地质钻孔),对评估区及邻近区域的共计10个水文地质钻孔资料及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校对和整理,更新了水文地质参数(单井涌水量、水化学类型、矿化度),重新绘制了3条水文地质剖面图,详见附图4~6。根据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潜水水位数据进行了更新,绘制了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补充绘制了微承压含水层水位历时变化曲7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件内容更新利用“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近几年新入库的大量钻孔资料,对原评估报告中深度较浅的勘探孔和没有城市坐标的勘探孔进行了替换,并在控制精度较小的区域补充了勘探孔。本次共利用勘探孔71个,总进尺为2859.55m,评估工作实际材料图中用红线标注的勘探孔为本次更新新增勘探孔,孔号即为“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三维地质系统中的原始孔号,若出现相同孔号,则用-1、-2)、对评估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汇总在表2-4-2评估区主标表中。探成果图表。新本次新编制了评估区2012~2016年度地面沉降等值线图。性评估内容更新1、根据本次新增资料,对评估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2、本次更新时在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新增了该区域及附近与3、按照《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相关要求,重点对基坑工程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全面梳理与完善。8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析与评价定及评价要素选取9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况评估区位于上海崇明岛西端,为长江三角洲平原东南缘,属河口砂嘴砂岛地貌类型。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2.24~5.90m之间(吴淞高程,下同),平评估区北、西、南三面临长江,崇明岛将长江分成南北两支水道。评估区内河流较多,主要有环绕评估区北端、西端及南端的环岛运河及南北走向分布的新建港、仓房港、鸽龙港、界河、庙港等,与长江及环岛运河沟通,河水位标高一般在2.00~3.00m之间,河底标高一般在0.0~-1.0m左右。评估区主要河流水文1位于评估区南部,南支水道由长兴岛、横沙岛分隔为南北两支,即南港水道和北港具有航运、防洪、排涝等综合功能。南港水道入海最浅处水深约7m,是海轮2口北岸与崇明岛之间。北支水道西起青龙港,东至连兴深不足2米,口门位于江苏启东连兴港东侧,宽达15公里,呈喇叭口状,沙洲3贯穿评估区,呈环形走向,具有航运、防洪、排涝等综合功能。在评估区内河面宽度约50~80m,通航水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4位于评估区西部,近南北走具有防洪、排涝、航运等综合功能。在评估区内河面宽度约30~40m,可通行5位于评估区西部,近南北走具有防洪、排涝、航运等综合功能。在评估区内河面宽度约30~40m,通行6位于评估区东部,近南北走具有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枯水期水深1m,可通行20~4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6800公顷,在评估区内河面宽度约40~50m。7位于评估区中部,近南北走具有防洪、排涝、航运等综合功能。在评估区内河面宽度约30~40m,可通行15吨以下小船,同时为两岸农田提供8位于评估区东部,近南北走在评估区内河面宽度约30~40m,枯水期水深为0.8m,可供20吨级船舶通2.2基础地质概况2.1基岩地质概况评估区基岩埋藏起伏较大,在280~500m之间,评估区中部埋深浅,向西、向东埋藏深度逐渐增大。评估区北部及南端基岩属侏罗系上统寿昌组(J3S)地层,岩性为上部流纹英安岩、含角砾熔结凝灰岩;中部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下部粉细砂岩,砂岩和杂色砾岩;评估区中南部为志留系中下统康山组(S1K)地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褐色岩屑石英杂砂岩夹粉砂质泥岩、2断裂构造与地震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的北东延伸部分,在地质历史时期总体表现为隆起状态,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辅之缓慢升降,为断裂分割而成的正向隆起断块。评估区范围内有三条断裂带通过:F1沙溪-吕四断裂;F22绿华-三星断裂;F6徐市-大兴断裂。据已有调查成果,断裂自全新世以来无活动迹象,对评估区工程建设无影响,评估区及附近区据上海地区已有的矿产资源勘察成果,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可开发利用的固上海地区地震记载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至解放时的400多年间平范围内,500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为明天启四年(1624年)震中为原南市区的的波及,其中以南黄海至长江口一带的地震为最甚,其次是江苏溧阳和苏州地区的太仓-吴江一带的地震。无论是上海本地的地震,还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对上海造成地震烈度影响均小于6度。因此从总体上看,上海属于中国地震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有关条文规定,评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除临岸地段、液化土分布地段等处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外,其余地段处,但应注意深厚软土的不利影响。3第四纪地质概况评估区自新近纪以来属缓慢沉降地区,广泛接受堆积,基岩埋深在280~500m之间,为黏性土与砂性土交互的碎屑沉积物,由下而上具明显韵律性变化以褐黄色为主,掺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黏土与灰白为主色的砂砾互崇明西部分区(CM3)告表,以灰为主色夹绿、蓝、褐黄等色的黏性土与浅灰、黄灰色砂(或含砾)互层,称之“灰色层”,属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海陆交替以海相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以及若干组,其中,全新世的软黏性土层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变形,粉性土在基坑开挖时易产生评估区内工程建设的主要地基土层。件评估区第四系松散层中发育有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二、三、四、五承压含水层,各含水层因形成地质时代、水动力条件和成因类型的不同,水文地质条件有较大差异详见表2-3-1及附图4~6。上述各含水层中,与工程建设相压含水层。(m)(m)(m3/d)(g/l)1.6~3.515.13~1~3Ca.Mg、Qh1砂30~393~1745~8321.9~36为1000~、>10、3~10过1~3、<1过渡Na;西南至HCOHCOHCO砂90~10537~513~10Na;西南部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m)(m)(m3/d)(g/l)p163.5~205.3~393.27~8.64~100~1000HCO235.12~.519.9~为1000~为100~1000<1、1~3HCOaHCO注:1、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Ⅰ、Ⅱ承压含水层分布特征参照工根据位于评估区内的崇001-0000潜水监测孔资料,自2000年以来水位动态监测结果(图2-3-1),该孔水位标高在2.1~3.9m之间波动,目前水位标高在3.6m左右,潜水位年内变幅大小与相应时期大气降水量大小与持续时间有关。潜水水位普遍高于地表水位,并与地表水有不同程度水力联系。评估区属Ⅲ类场地环境,根据《上海市地下水基础环境状态调查评估报告(2013~2018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有关条文判定,评估区地下水对Ⅲ类场地环境中的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于评估区内可能受污染的场地,需取水样进行水质分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评估区内尚无微承压含水层监测井,根据位于评估区东南侧CM5的微承压含水层监测孔W62-7监测资料,2013-2020年水位动态监测结果,水位标高在-图2-3-2评估区微承压水位动态曲线图(W62-7)件根据我院《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中的1:50000精度的工程地质资料,评估区埋深79.8m范围内的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沉积物,主要由黏性土、粉性土和砂性土组成。根据各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综合m地质层和分属不同层次的若干个亚层。地基土埋藏分布情况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详见表2-4-1及2-4-2。工程地质剖面图详见附图7~附图21。附图22~23为评估区典型静力触探曲线图。本报告所用静探曲线图为供参考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原始资料(附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图已备注资料来源);本次报告结合最新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与区域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对勘探孔的地层资料进行了重新梳理与分层,因此本报告工程地质剖面中的分层与静力触探孔曲线分层不一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分析,评估区属河口砂嘴砂岛地貌类型,为第Ⅲ工程地质结构区,由于受长江古河道切割,缺失了上海地区标志性暗绿色硬土层(⑥层)及桩基工程良好的持力层(⑦层),因此无工程地质结构亚区。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的6个工程地质层中,浅部粉土层(②3)开挖时易产生流砂问题,④层为典型的软土层,为采用天然地基的建(构)筑物的主要压缩层;⑤2层为微承压含水层,深基坑开挖时,可能引发流砂和基坑突涌问题。各主要工程地质层的空间1、①3层吹填土(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该层为浅部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评估区靠长江边局部有分布;成分复杂、松散、土质不均,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浅基础工程的天然地基持力层,该层层顶标高一般在4.02~4.42m之间,土层厚度介于2.3~2.9m之间。该层为浅部粉性土层,评估区内普遍分布;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易产生渗流液化现象,该层层顶标高一般在-4.38~3.90m之间,土层厚度介于2.2~14.5m之该层为浅部粉性土层,评估区内局部分布;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易产生渗流液化现象,该层层顶标高一般在-10.25~2.03m之间,土层厚度介于1.3~7.9m之砂质粉土该层为浅部粉性土层,评估区内普遍分布;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易产生渗流液化现象,该层层顶标高一般在-16.88~-1.34m之间,土层厚度介于1.5~17.6m之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该层为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等不良工程地质特性,土性差,是天然地基的主要压缩层,评估区局部分布;埋深及厚度变化均该层为灰色黏性土,属高压缩性土,土性较差,除局部缺失外,评估区内普~-13.79m之间;厚度在1.5~12.8m之间,与滨海平原该层为灰色粉质黏土,属中高压缩性土,土性较差,除局部缺失外,评估区内普遍分布,层顶标高在-32.97~-15.65m之间;厚度在5.6~19.1m之间,与滨海大,对桩基工程不利。该层为中部粉性土层,为微承压含水层,除局部缺失外,在评估区内广泛分布,层顶标高在-42.48~-26.87m之间,厚度在4.5~8m之间,平均厚度约6.63m左右,该层埋深起伏大,厚度变化大,对桩基及地下空间开发有较大的不利影该层为灰色粉质黏土,属中~中偏高压缩性土,土性较差,评估区内局部有分布,层顶标高在-47.48~-31.87m之间;厚度在7.4~18m之间,该层埋深起伏基的主要压缩层。土部分地区顶部为黏质粉土,层顶标高在-53.21~-49.05m之间;厚度在5.8~11.0m变化较大,是较好的桩基持力层。该层为灰色粉质黏土、粉砂互层,含云母、腐植物,土性不匀,具交错层理,夹砂互层呈“千层饼”状,属中等压缩性土,评估区内局部有分布,层顶标高在-55.54~-46.99m之间;厚度在10.0~16.1m之间,该层埋深起伏及厚度变化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力层。该层为深部粉性土层,评估区内分布较广;含云母,砂土颗粒自上而下变粗,层顶夹较多的薄层黏性土,属中等~低等压缩性土,层顶标高在-71.64~-m好的桩基持力层。根据上海市地貌类型图并结合全市工程地质分区原则,评估区属第Ⅲ工程地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型(m)(m)①160灰~灰黄大部分地区为素填土,由灰黄~灰色黏性土夹少量碎砖2冲(吹)~2.9002~4.0217灰~灰黄布灰黄~灰色粉性土夹粘性土混合而成,土质不匀。世②170褐黄~湿~可塑~中等~高等土,变软,颜色亦由褐黄渐变成灰黄,土质0~14.50.38灰灰灰稍密~滨海~④土灰Qh1灰腐植物根茎,见有机质斑点,土质均灰湿软塑~高等~中等质结核、半腐植物根茎,见有机质斑0~8.00-42.48灰8.00-47.48灰湿质,见腐殖质,夹薄层粉砂,底部夹较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型(m)(m)滨海~00-53.21草黄~灰土,滨海~-55.54灰湿滨海~-71.64青灰~灰注:表中层厚栏数据表示为:最小值~最大值表示为:最大值~最小值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γkN/m3(温度20°C)0.25-0.075mm0.075-0.005mm<0.005mmCΦ。aMPa1Es.1-0.2PaN击Pa~31.5.0~0.9161~1.21602524~0.72②1褐黄~灰黄色~1.0722~1.03e07~5.74e-0676e-06.34e-06~3.75e-05.0590~4.50.266.61.7~39.9.97e-05~8.96e-04e447e-04~1.83e-031591~7.206.62.98~37.0.8~1.063070e-04e5~1.57e-035.078~21.006~4.645~74.3.0~35.0.8~1.006458e-04e44~37.0320.03~7.5165④0~48.76.9.6~21.8.288~3.224~1.4060.2~1.406~1.6908~4.92~1.40~43.3~1.244~1.4174~7.5152~1.4570~89.46~19.0~38.42.558.02~8.59.4~84.65~14.6~33.8~0.9945~1.08~96~32.0.062~10.5891~5.253.4~39.4~1.1085~95~37.08.0~49.00最小值~最大值崇明西部分区(最小值~最大值报告%γkN/m3(温度20°C)0.25-0.075mm0.075-0.005mm<0.005mmCΦ。aMPa1Es.1-0.2PaN击Pa~35.8~1.0483~0.95.051~10.2644~4.8374~26.4.8~0.758844注:1、表中数据为评估内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最大值、最小值,除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为最小平均值外,其余均为算术平均值。2、资料来源:上海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3、表中多行数据表示: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评价区条件Ⅲ流液化(流砂),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3.1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特点,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针对浅基础工程、程和基坑工程,其中基坑工程主要评估开挖深度H<7m和7m≤H<15m的并结合上海市一般工程建设的特点综合分析,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沉降、地基变形、边坡失稳、砂土液化、水土突涌、浅层天然气害、岸带冲淤,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1地面沉降现状评估根据评估区及附近地面沉降水准点监测资料,绘制了评估区及附近区域1980~1995年度、1996~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1年及2012~2016年地面沉降等值线图(附图24~附图28)。降量在3~7mm,南部累计地面沉降量在25~50mm之间,年均沉降量在2~3mm。1996~2001年,评估区大部分区域累计沉降量在25~50mm,年均沉降4~8mm;西南角发育有一地面沉降漏斗,漏斗中心地面累计沉降量大于200m之2002~2006年,评估区大部分区域累计沉降量在25mm以内,年均沉降小于崇明西部分区(CM3)告沉降量小于5mm;北部地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在25~75mm之间,年均地面沉降量在5~15mm之间;仅西部绿华镇地区发育有一沉降漏斗,漏斗中心沉降量大于评估区大部分地区出现回弹现象,地面累计回弹量在0-25mmmm农场地区累计沉降量在0~25mm之间,年均地面沉降量在0~5mm之间,评估区较200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评估区在1980~1995年度平均沉降速率总体较小,根据评估区所在的崇明地下水采灌量统计资料,评估区地下水以第Ⅱ、Ⅴ承压含水层为主要开采层。为分析地面沉降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本次利用了评估区东南侧城桥F60地面沉降监测站监测资料,绘制了崇明区第Ⅴ承压含水层地下崇明第Ⅴ承压含水层1991年开始是开采型,1991~2007年开采量在880~1504万m3左右,在持续保持较大力度的开采量的同时上述时段内尚无回灌量;2008~2013年开采量为424~520万m3左右,回灌量为8.8~259万m3左右,开采量与回灌量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开采量逐年减少的同时回灌量逐年增加,但该时段内第五承压含水层仍是开采型;2014~2020年地下水采灌量动态总体上呈现出回灌量逐渐大于开采量的态势,至2020年评估区第五承压含水层减少回灌量增加的格局,水位呈现逐年抬升的态势,评估区及附近区域第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位由90年代末的-24.33m逐渐抬升至2020年的-4.62m左右。分层标自2009年观测以来,监测土层表现为持续压缩变形,2014年开始土层变形mm。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上述分析表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使松散土层承受的有效应力加大而导致土层压缩变形。因此,大量开采地下水是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由于崇明岛成陆时间相对较短,加之评估区局部沿长江岸线吹填土和湿地的存在,由于吹(冲)填土属欠固结土,自身固结过程产生局部地面沉降,对评估口南岸,规划占地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造船基地内拟建建筑众多,包括船该拟建场地的吹填土主要成分为粉性土,于1995年吹填完成,吹填后经地m门测量数据,场地标高为4.50~5.00m,期间间隔时间约为4年,场地发生不同程15cm~50cm之间,平均沉降量约35cm,由于大的地面沉降量发生在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建筑物的沉降虽较大,但沉降较均崇明西部分区(CM3)告匀,未有大的差异沉降,场地内未发现由于地面沉降引起的破坏导致建(构)筑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但局部地面有所开裂。产生整体地面沉降有以下几方面的原1)大面积的吹填土引起的地面沉降基加固沉降约40~70cm,正式建设到竣工平均为35cm,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大面积吹填土自身固结引起的。该层土于1995年吹填,吹填土以粉性土和砂性土为主,松散,不均匀,属欠固结土,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固结沉降,沉降初期沉2)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沉降观测,发现2002年1月~2005年1月年沉降速率较大,2005年1月~2009年5月,沉降速率变小。分析原因除浅部土层的自身固结沉降外,另外由于场地内建该场地内建筑密集,建筑物建成后,会产生较大的附加荷载,由附加应力产生的地面沉降在建筑物建成后前期表现为速率快,沉降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外,场地内建筑多采用打入式的预制桩基础,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效应,场地内浅部土层①3层吹填土和②3层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在打入桩程建设是引起该基地内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2.2地基变形现状评估根据调查,评估区内已有建(构)筑物均在正常使用中,尚未见有因地基变形量过大而影响工程安全使用的相关案例报道。但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地区,采用天然地基的多层建筑物、道路等市政工程往往产生较大的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的多层住宅楼,一般采用天然地基,普遍存在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量过大的问题,严重时可使墙体开裂、渗水,影响正常使用;上海地区的已建道路虽然一般按低路堤设计,但由于路基沉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降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桥头跳车”、路面容易损坏、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又如上海已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由于地铁隧道一般埋置于软土层中,根据多年沉降监测结果,在长期动、静荷载作用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路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问题。为减少软土地基变形的危害,对于荷重较大的高层建筑、高架道路、桥梁、码头等工程,为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桩基础;道路工程则常在桥头高路堤地段采用袋装砂井、砂桩、堆载或超载预压、土工格栅、搅拌桩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以减小工后变形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当桩基设计方案合理,且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桩基础的绝对沉降量一般能得到有效控制,即最终沉降量和差异沉降均可控制在设计容许范围内。但如果场地受古河道切割影响,或同一结构物采用不同的桩型、桩长和桩基持力层时,桩基沉降。实例3-2:崇明东滩某部队单层营房,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层选用①3层吹填土,未对基础底部残留的填土及吹填土进行加固处理,在进行装修施工时,东南角墙面有数条裂痕,最大裂缝宽度有约1.0~2.0mm左右,后经过对该建筑基础进行沉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沉降,采用压密注浆对建筑物形基础,基础宽度为1.2m~3.0m,基础梁截面尺寸为400mm×600mm,混凝土C搅拌场地地层分布特点: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地层分布有显著变化,东西方向在深度2m~9m左右为第②3层砂质粉土,第②3层砂质粉土含水量32.3%,压缩模量Es0.1~0.2为9.76MPa,静探比贯入阻力为1.72MPa,而缺失该层的场地东南侧分布第③层淤泥质粘土,含水量46.9%,压缩模量Es0.1~0.2为2.53MPa,静探比贯入阻力为0.42MPa。两地层土性、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异极崇明西部分区(CM3)告大,造成天然地基不均匀。本项目选用了复合地基,房屋基础范围内采用深层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桩径500mm,有效桩长8m,桩端入土深度9m左右,位于第④层顶部,置换率为15%,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中未考虑浅部地基土条件的差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墙体多处出现裂缝,部分位置缝宽较大,其中一层最为严重,二层次之,七层再次之,其余楼层损伤相对较轻。房屋横墙的损伤较纵墙严重,主要表现为:横墙出现竖向裂缝,且一层、二层竖向裂缝宽度较大,多条竖向裂缝贯穿整个墙高及墙体截面两侧,个别竖向裂缝处墙顶圈梁出现断裂;南卧室横墙近阳台处出现多条南高北低的斜向裂缝,部分裂缝宽度较大且贯2005年居民对此有所反映,但未引起有关方重视和妥善处理,而情况却在继已影(1)本工程场地下部土层存在软弱土层,且场地西北角分布有②3砂质粉致基础主要受力深度范围内土性差异大,引起不均匀沉(2)虽然本工程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已考虑到基底存在高压缩性软土层,也但是未根据浅部土层组合结构和土层力学性质的差异作差异化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处理(加固体深层搅拌桩采用了等间距),而且采用的深层搅拌桩处理深度仅至,未穿透第④层淤泥质粘土这一高压缩性土层,致使房屋(3)由于软土固结沉降历时较长,采用天然地基的本工程在竣工后7年左较大倾斜,上部结构内力超过结构材料强度,进而造成综上所述,由于评估区浅部局部分布有吹(冲)填土,软土层普遍分布;天异,并受古河道切割影响,桩基条件较复杂,工程建设时影响。2.3边坡失稳现状评估根据调查,评估区内尚未见有基坑边坡失稳的相关案例报道。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深基坑工程事故。仅1992~1994年,就发生了30余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后果。影响基坑边坡稳定的外在因素主要是设计、施工不当,内在地质因素则与软土、流砂层、明暗浜以及地下水等不良地质作用有关。下面是发生在上海的一些广东路、福建路处的某大厦工程,位于古河道切割区域,暗绿色硬土层(⑥)缺失,浅部流砂层、软土层发育,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差,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在开挖到基底深度13m,第三道支撑未及支护时,突然在广东路一损失达上亿元,形成上海建筑史上少见的大事故。部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围护结构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在开挖将至坑底时基坑失稳,邻近的住宅地基土层连同已施工好的管桩整个朝坑内滑移,滑移面波及坑后20多米范围,基坑失稳后原来成排整齐的管桩,已斜歪,经基坑边坡稳定崇明西部分区(CM3)告性计算本基坑边坡应属稳定的,认为该基坑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是:1、基坑开挖后,由于有效应力的降低,下部灰色淤泥质粘土产生回弹膨胀,强度亦随时间上海地区河道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坍岸、滑坡的事故不多。根据本次现场踏勘,评估区水系发育,河流纵横交错,田间沟渠成网,主要有环绕评估区北端、西端及南端的环岛运河及南北走向分布的新建港、仓房港、鸽龙港、界河、庙港等,上述河道岸坡为钢筋混凝土砌石护坡或自然土质岸坡,在自然状态下产生岸坡坍塌、滑塌的可能性较小。但在其它地区河岸边坡,曾经发生过因岸边过量堆倾斜、支架局部撕裂,并造成防汛墙严重内倾,土体挤压进入河道约20米,直海奉贤区某工程,采用截面300×300mm、长19.0~23.5m预制河浜,为自然土质岸坡,经打桩振动和挤土,工程未完工即造成河岸边坡表层4~5m厚土体滑坡,范围约20m,已打入的82根桩中,有42根倾斜。.2.4砂土液化现状评估根据调查,评估区内尚未见有砂土液化的相关案例报道。但根据收集资料,评估区内浅部粉土发育,应注意砂土液化问题。上海地区尚未见地震液化的相关案例,但由于地下水位高,在地下空间开发影响范围内的粉砂粉性土层,普遍具有渗流液化的特性。当基坑工程、管道工程等地下空间出现漏水现象时,易于触发流砂,流砂发生时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引发滑坡、塌方及塌陷等地质灾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实例3-8:某基坑工程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开挖深度约12m,场地浅部3~m坍塌,最大坍塌量约80cm。初步分析其原因,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出现夹砂现象,导致其陷的主要原因是因地下排水管道漏水,浅部分布的第②3层粉性土发生渗流液化 (流砂),将塌陷区地基土淘空所致。.2.5水土突涌现状评估关案例。评估区内微承压含水层(⑤2)顶板埋深范围为31~42.4m左右;由于⑤水头高,深基坑工程开挖时有引发水土突涌的可能性,深应进行抗承压水稳定性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基坑降水等措施。3.2.6浅层天然气害现状评估能遇到的地质灾害之一。当开挖作业时,由时期海侵最大时形成的沉积层内(海相层),一般呈交互状的扁豆体出现,以贝层沉积,受中部陆相层顶部起伏的控制,主要储气层为砂性主要表现为:气体释放引发浅层砂土液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盾构施工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浅层天然气,浅层天然气和水沿使隧道下部粉砂层受到扰动而发生液化,致使隧道在该处迅訇訇”作响,探头出现钻进困难、数据异常等现探头,在尚有三五节钻杆还未拔出时,操作人员花,当即点燃逸出的天然气,火苗窜起两三米于崇明三岛⑤2层粉、砂性土发育,天然设应重视预防浅层天然气害。.2.7岸带冲淤现状评估研究院提供《上海市河口海岸三维地形及稳定性调查与南岸为弱侵蚀岸滩,历史上遭受长江口河槽主泓强潮流和波严重,由于海塘工程先后兴建,目前崇明岛南岸由于全线丁以制止,但在台风暴潮期间仍有侵蚀存在。评估区北岸为弱4.1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根据《上海市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方案》(沪规土资矿[2018]155号),评估区(CM3)位于地面沉降一般控制区(Ⅲ区),控制目标为:至2020年末,该区年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5毫米以内,积极消除由区内地下水开采形成的地下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1.2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危险性评估的危险性评估研究表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基坑工程降水,是大规模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坑工程降水可能引发基坑周围一定范围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体排水固结而产生地面沉降。本报告主要评估开挖深度小于15m的基坑工程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对于开挖深度≥15m的基坑工沉降危险性评估。开挖深度小于7m的基坑工程属三级安全等级基坑工程,工程类型一般以一层地下室或地下车库为主,实际开挖深度多在4~5m之间,由于开挖深度相对较浅,一般仅需降潜水,降水井类型通常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后的坑内自由水位线应低于基坑开挖面0.5m~1.0m。根据区内浅部水文地质条件,区内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性土(②3),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基坑工程需采取必要的围护措施,围护结构插入深度一般为坑底下(0.8~1.2)H,由于评估区浅部粉性土(②周围一定范围内潜水水位下降,有引发周围一定范围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并可能对基坑附近的已有建 (构)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如:按需降水、尽量缩短基坑施工周期、合理设置井点深度(浅于围护墙深度)等。工周期较短,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危险开挖深度7m≤H<15m的基坑工程属一~二级安全等级基坑工程。当开挖较浅时,由于评估区浅部粉性土(②3)厚度大,围护结构若未阻断潜水层,基坑降水可能引起周围一定范围内潜水水位下降,有引发周围一定范围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当开挖深度较深时,区内微承压含水层(⑤2层)顶面埋深一般为31~42.4m,经初步验算(报告4.5节),一般不会引发水土突涌,基坑开挖无需降微承压水,故一般不会引发地面沉降,但在⑤2层埋深较浅(勘探孔CM3)的地崇明西部分区(CM3)告段,⑤2层顶面埋深为31.0m,底板埋深为50.0m,深基坑开挖时⑤2层有引发水土突涌的可能性,需采取减压降水措施,经初步估算(计算条件:基坑开挖深度15m,⑤2层顶面埋深为31.0m,水位埋深取3.0m),微承压含水层减压降水时水位降深约0.57m左右,虽然围护结构不能隔断降水目的层,但由于降水幅度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当基坑围护结构能阻断降水目的层时,坑内降水影响范围约为3H;不能阻断降水目的层时,坑内降水影响范围约为6H,坑外降水影响范围约为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应小于基坑降水影响范围。由于在评估区内的开挖深度小难阻断降水目的层(②3)时,基坑降水的地面沉降影响范围较大,但一般不超过目的层(②3),基坑工程降水的地面沉降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3H,在⑤2层埋深较浅(勘探孔CM3)的地段,虽然围护结构不能隔断降水目的层,但由于降水幅度较小,坑内降水对坑外地下水的影响小,因此基坑降水的地面沉降影响一般也。.3工程建设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评估以上海市2019年地下水开采回灌为背景,根据地下水运动和土层变形机理,利用建立的地下水准三维渗流耦合垂直一维沉降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对评估区2020~2025年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评估区大部分地区在未大部分地区工程建设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小;但由于评估区沿长江岸线局部地段有吹填土和湿地的存在,工程建设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小~中等。综合确定评估区工程建设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小~中等。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4.2地基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估或加剧地基变形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危险性评估,重点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期间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评估,而引发或加剧工程本身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将在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评估时加以浅基础工程附加荷载小、基础开挖浅,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期间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危险性评估对于桩基工程,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若采用预制桩,沉桩施工时的挤土效应和打入桩的振动作用,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内大量密集沉桩会产生较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使沉桩区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和深层土体发生水平和竖向位移,可能使已沉入桩偏位、挠曲和上浮,也可能造成局部地面隆起,群桩施工的影响范围一般可达1~1.5倍桩长左右,可能引发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如:房屋、道路、地下管线等不同程度的地基变形,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当选择合适的桩型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桩基工程施工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险性评估m基坑开挖范围内均涉及饱和软黏性土和②3层粉性土,局部地区还有暗浜土分布,由于土性较差,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大,且区内地下水位埋藏浅,坑外水压力较大,因此,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在外侧土、水压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位移变形,并引发基坑附近一定程度的地基变形;评估区局部地区②3层厚度较大,若围护结构发生渗漏,开挖过程中易产生渗水,引发流土、崇明西部分区(CM3)告流砂现象,也会加剧坑外地基变形。此外,基坑开挖将产生坑底土卸荷回弹,有引发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地基变形的可能性;对于需采取减压降水措施的基坑工程,若围护结构不能隔断降水目的层,有引发和加剧基坑附近一定程度的地基变形可能性。根据《基坑工程技术标准》(DG/TJ08-61-2018),基坑工程设计应满足周围环境对变形的控制要求,当没有明确的变形控制标准时,基坑变形控制指标可根据基坑环境保护等级确定,对于环境保护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级的基坑工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在正常工况下,基坑工程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的影响范围主要与基坑开挖深度(H)有关。基坑工程最大沉降一般位于墙后0.5H处;在距离2H范围内的区域是沉降较大的区域,称为主影响区域;在距基坑2H~4H的范围内沉降较小,称为次影响区域,在4H处沉降衰减至零。其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的范围、程度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加大,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的危险性为小~中等。遭受地基变形的危险性评估浅基础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主要与建(构)筑物体型大小、附加荷载大评估区内广泛分布的第①1层填土、局部分布的①2暗浜土、①3层冲(吹)填土,成分复杂、松散、土质不匀,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浅基础工程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对于拟建场地内的暗浜土,其强度低、压缩性高、土质极差,应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区内广泛分布的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黏土,土质较好,中压缩性,可作为一般轻型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由于评估区内浅部有粉性土层(②3)分布,该层属中压缩性土,为天然地基的良好下卧层,对天然地基变形控制有利。对于道路等线性工程,应对第①1层填土、①3层冲(吹)填土进行必要的压实处理,尽量减小工后沉降;对暗浜等不良地质,应根据其范围、深度、土性等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当沿线浅部地层变化较大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或不良地质发育时,如未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将有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尤其是不均匀地基变形的可能性;在路桥连接处以及道路新旧路基连接处,有因填土较此外,浅基础工程易受邻近工程活动的影响,而评估区内工程活动可能较为频繁,当浅基础工程附近存在预制桩施工及基坑、隧道、地下管线等工程施工综上所述,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地区,评估区内浅基础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均有遭受一定程度地基变形的影响可能性,为避免或减轻地基变形的不良影响,应按变形控制原则进行地基设计,对暗浜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总体而言,由于浅基础工程抗差异沉降能力弱,浅基础工程遭受地基变形的危险性为小~中等。估评估区位于古河道区,缺失了上海地区标志性硬土层⑥层及良好的桩基持力粉性土及黏性土,对于⑤2层缺失区域或⑤3层粘性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由相对偏大,工程建设遭受地基变形危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需采取适当加长桩长对于⑤2层埋深适中,分布较为稳定的区域,由于该层土为中等压缩性,土质尚可,对于荷载不大的建(构)筑物可选择该层作为桩基持力层,其地基变形较易控制,工程建设遭受地基变形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对于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高架道路、桥梁等桩基工程,桩基承载力要求高,由于区内⑤2层地基土埋深和厚度变化大,桩端下卧层之间土性差异大,桩基则可能遭受地基不均匀沉降总体而言,评估区位于古河道区,桩基条件复杂,桩基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为小~中等。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4.3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层为暗浜土,土质极差,基坑开挖时易发生坍塌现象;第②1层土性较好,有利于坑壁稳定;第②3层粉性土层在地下水位之下,为流砂层,若开挖过程中围护渗漏产生渗水、流砂,将严重影响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度能小~中等小小~中等评估区潜水水位浅,目前水位埋深在0.4m左右,基坑开挖时外侧水压力较大,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不利;此外,场地内分布的明、暗浜,以及施工期间坑边超载等因素,均对基坑边坡稳定性不利。评估区不同开挖深度基坑边坡失稳影基坑边坡失稳不但会影响工程施工安全,还将导致基坑周围大量的土体产生水平、垂直移动,一旦发生基坑边坡失稳事故,必然会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安综上所述,对于开挖深度H<7m的基坑工程,由于浅部粉土层(②3层)发育,引发和遭受边坡失稳的危险性小~中等,对于开挖深度7≤H<15m的基坑工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程,由于浅部粉土层(②3层)发育,且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引发和遭受边坡失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评估区河流密布,主要有环绕评估区北端、西端及南端的环岛运河及南北走向分布的新建港、仓房港、鸽龙港、界河、庙港等。目前河岸边坡处于自然稳定或人工稳定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发生河岸边坡失稳的可能性较小,但近岸工程施工可能会对邻近河岸边坡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在河岸附近堆土、堆物时,亦有一旦发生河岸边坡失稳,则会对工程本身和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总体而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河岸边坡失稳的危4.4砂土液化危险性预测评估危险性预测评估由于评估区内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基坑开挖后将形成较大的水压力差,若围护结构发生渗漏,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揭遇的砂、粉性土层有引发砂土渗流液化 (流土、流砂)的可能性。因此,基坑工程施工时应做好支护和降水措施,防止流土、流砂对周围建(构)筑物基础、道路及地下管线造成影响。对于浅基础工程和桩基工程,由于开挖深度浅(当开挖深度大于3m时按基坑工程对待),砂土液化(渗流液化)危险性小。对于开挖深度H<7m的基坑工程,由于评估区广泛分布浅部粉土层(②3层),有引发砂土渗流液化(流土、流砂)的可能性,危险性级别为中等。对于开挖深度7≤H<15m的基坑工程,评估区广泛分布浅部粉土层(②3层),砂土液化(渗流液化)危险性级别为中等。0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危险性预测评估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和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有关条文规定,评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除临岸地段、液化土分布地段等处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根据收集资料,评估区深度20m范围内分布有②3层饱和粉性土层,松散~稍密,埋藏浅、有一定厚度,初判为可液化土层,因此,工程建设时应详细查明浅部②3层饱和砂质粉土的液化可能性和地基液化等级,按相关规范要求采取相上海属于中国地震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度弱、频度低的地区;根据工程根据上述分析,浅基础工程和桩基工程砂土液化(渗流液化)危险性小;基坑工程砂土液化(渗流液化)危险性级别为中等,综合确定评估区内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砂土液化的危险性级别为小~中等。4.5水土突涌危险性预测评估估区内可能产生水土突涌的主要为微承压含水层(⑤2)层。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12.3.3土突涌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基坑开挖后坑内地基土抗承pcz/pwy>1.05式中pcz——坑底开挖面以下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覆盖土的自重压力(kPa),地pwy——承压水压力(kPa)。评估区2020年微承压含水层(⑤2)水位标高在0.58-0.72m之间波动,验算1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根据上述条件,经初步验算,对于开挖深度7m的基坑工程,当(微)承压含水层层顶埋深浅于12.6m时,不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有引发水土突涌的可能性;对于开挖深度15m的基坑工程,当微承压含水层(⑤2)层顶埋深浅于31.8m时,有引发水土突涌的可能性。根据上述估算结果结合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断,区内微承压含水层(⑤2)顶面埋深在31~42.4m之间,大部分地区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一般不会引发水土突涌;但在⑤2层埋深较浅(勘探孔CM3)的地段,⑤2层顶面埋深为31.0m,深基坑开挖时⑤2层有引发水土突涌的综合确定评估区水土突涌的危险性级别为小~中等。4.6浅层天然气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根据本次收集资料,评估区浅部海相地层中发育粉土层和砂层,具备浅层天然气的生成和储存条件,不排除有天然气分布的可能。浅层天然气对地下工程危查气害的危险性小。4.7岸带冲淤危险性预测评估评估区南岸为弱侵蚀岸滩,北岸为弱淤积岸滩,由于海塘工程先后兴建,现今岸线为基本稳定的人工海岸,岸滩冲淤演变已被限制在海堤以外的海滩,因受岸带冲淤的危险性为小。5.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区属河口砂嘴砂岛地貌类型,为第Ⅲ工程地质结构区,由于受长江古河道切割,缺失了上海地区标志性暗绿色硬土层(⑥层)及桩基工程良好的持力层(⑦层),因此无工程地质结构亚区。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对评估区内《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号)规定的其它建设项目引2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对于浅基础工程,一般不会引发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小~中等;由于浅基础工程附加荷载小、基础开挖浅,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期间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但浅基础工程抗差异沉降的能力弱,浅基础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为小~中等;由于开挖深度浅,引发和遭受边坡失稳、砂土液化的危险性小;不会引发。综合确定浅基础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为小~中等。对于桩基工程,一般不会引发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小~中等;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若采用预制桩,有引发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可能性,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评估区桩基条件较差,桩基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为小~中等。引发和遭受边坡失稳(承台施工)、砂土液化的危险性小;不会引发和遭受水土突涌地质灾害。综合确定桩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为小~中对于基坑工程,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大小与场地内软黏性土、流砂层、明(暗)浜等不良地质的分布和地下水不良作用有关,并随开挖深度增加而风险加大。评估区浅部均有粉性土分布,引发和遭受砂土液化(渗流液化)的风小,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小~中等;引发和遭受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引发和遭受边坡失稳的危险性小~中等;不会引发和遭受水土突涌地质灾害。对于开挖小~中等;引发和遭受地基变形、水土突涌的危险性小~中等;引发和遭受边坡险性中等。综合确定基坑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为小~中等。评估区内其它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岸带冲淤、河岸边坡失稳、浅层天然气害评估区内《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号)规定的其它建设项目在不同工程地质区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灾种和危险性分级3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Ⅲ灾害种类及危险性分级+~+++~++++--++~+++~++++-+++~++++~++-++Hm)+~+++~+++~++++注:表中“+”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小;“++”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中等;“-”表示无该项地质灾害。5.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针对各地质灾害灾种分别提出如下防治对策措地面沉降防治1、基坑工程降水施工时宜采取坑内降水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基坑工程降水2、基坑工程降水设计时,有条件时(当承压含水层层底埋深≤2H时)围护结构宜阻断降水目的层;当不具备阻断降水目的层的条件时,宜适当加大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深度,且坑内降水井的滤水管设置深度不宜超过围护墙底深度,以减3、基坑工程降水时,应严密监控水头降深,按需降水,防止过度降水而引4、为减轻区域地面沉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东部沿长江岸线有吹填土和湿地存在的地区,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地面沉降预测结果,采取预留标高、地基处理4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地基变形防治1、对于采用天然地基的拟建轻型建(构)筑物以及道路、管线等市政工程,应重视对冲填土、暗浜土、厚填土等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防止地基变形特2、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对于采用桩基础的各类建(构)筑物,应根据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小、地基变形控制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桩基3、对环境条件复杂的场地,为防止预制桩施工时挤土相应对周边环境的影4、应考虑深大基坑工程施工的时空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顺序、开挖方式、支护方式,采用分块、分层、对称开挖等施工方式,并及时支撑、及时浇筑,尽量缩短基坑施工周期,减轻基坑施工引发的周围已有建(构)5、当基坑工程附近分布有需保护的建(构)筑物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基坑工程环境保护等级,按《基坑工程技术标准》(DG/TJ08-61-2018)等相关规范要求,采取减小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同时加强监测工作,把基坑施6、严格控制场地内堆土高度(<3m),隧道及重要管线上方严禁堆土堆物。边坡失稳防治1、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和环境保护等级,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基坑设计时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抗倾覆、抗滑移、抗隆起、抗渗流等稳定性验2、重视场地内明浜、暗浜、流砂层等不良地质对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质量的4、应加强深大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和地质灾害防治预5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6、应尽量避免在坑边、岸边堆土、堆物,防止地面超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砂土液化防治1、为防止砂土震动液化的危害,详勘时应详细查明地基液化可能性及地基开挖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降水、防渗措施,害。3、对于埋置于饱和粉土层、砂层中的各类管线等地下结构物,应加强施工质量监控,防止工程建成后因结构老化、连接部位脱落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流砂的危害。水土突涌防治1、基坑工程应进行坑底土抗承压水稳定性验算,必要时采取合理的减压降全。2、对基坑开挖范围内施工的勘探孔,施工结束后应采取严格的封孔措施,3、确保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止水效果,防止承压坑内。层天然气害防治为防治浅层天然气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工程勘察施工时如揭遇浅层气,排气孔予以释放。岸带冲淤防治对规划水工建筑和近岸工程,应收集水文资料及水下地形资料,分析岸带冲影响,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稳定措施。6崇明西部分区(CM3)报告5.3场地适宜性评估根据评估区内工程建设类型、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预测评估,评估区不同工程类型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级别不同,一般为小~中等,评估区内部分区域环境条件较复杂,应特别重视工程建设对周围已有建 (构)筑物的影响。由于相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具有成熟技术,效果明显,当采取了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后,可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的影响。评估区场地稳定,对于《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号)规定建设场地。6.1结论本报告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其它建设项目特点,分析了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