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课件_第1页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课件_第2页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课件_第3页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课件_第4页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12环境地质作用34中国地质环境问题综述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地质灾害环境与地质环境一、环境与地质环境(一)环境的概念(二)地质环境的概念(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在《辞源》对环境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环绕所在之区域也,即环境作堡岩,选精甲外捍而耕稼其中;其二是人身围之事物今亦称之为环境。一、环境的概念从哲学角度来看,环境是指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构成该中心事物的环境。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环境是以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主的生态环境。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其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一、环境的概念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系统以外的事物,也就是说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研究主体而言的。系统环境环境系统广义环境的概念(系统科学中环境的概念)什么是环境?环境是相对的,没有边界的。环境不是研究的主体,但与研究主体不可分。滑坡地下水系统与环境;斜坡地下水系统与环境;流域地下水系统与环境。一、环境的概念为什么要明确环境的概念?将复杂的事物、问题简化;明确研究某一事物和问题的主体;选择与研究主体相关的环境要素。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狭义环境的概念二、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地质环境的定义强调:研究对象:影响人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组成要素:气、岩(土)、水和生演化过程:地质作用过程具有明确的范围。(一)地质环境的内涵:

“地质环境”: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信息与知识

用户通过以航空、航天平台为载体的遥感技术获取地球系统的数据与信息。全球探测技术二、地质环境

对地观测系统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全球陆地观测系统气象水文生态海洋地震

地面观测网二、地质环境遥感方法

数据采集系统

地区观测网

地球深部探测技术

地表勘测技术GIS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地图数据表达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动态模拟

数据仓库

数据发布与访问

网络GIS网络决策系统地球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已构成完整的系统

——正在向数字地球方向发展

电子地图虚拟现实动态模拟

电子地图虚拟现实二、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的上限位置:岩石圈的表面地质环境的下限位置:决定于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进入岩石圈内部的工业活动深度。1、建立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的需要2、下界面不完全一致3、地表以下平均10km处。关于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的下界:二、地质环境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空间;地质理论较详尽,大部分探测手段的最大探测深度。水、土、气和生四要素作用空间;上、下地壳的分界面。二、地质环境局域地质环境系统

空间范围时间范围由于研究对象因目的和任务而变,空间范围也随之而变,可以由一个场地到几万平方公里。(水平和垂向)荒漠化、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比全球的小,但具体的对象可能有所不同,可由片刻到几十上百年。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荒漠化;泥石流、滑坡等。二、地质环境

为什么要考虑地质环境系统时空尺度?

——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建立地质环境系统的基础。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前提。是分析问题方法,如: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等。判断结果可靠性的依据。地质环境的性质地质环境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什么是系统?

由多个要素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地质环境的性质地质环境是开放系统

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系统环境物质能量物质能量物质能量地质环境的性质地质环境系统是有层次的层级理论:系统不存在绝对的部分(子系统)和绝对的整体,通常可以按不同的时空尺度或功能分解为相对离散的多个部分(子系统)或等级层次。

随着空间和时间的改变,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也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关系。系统在不同的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遵循的规律和研究方法也不同。地质环境系统是有层次的。要简化复杂系统,以便对其结构、功能和演化进行分解和预测。地质环境的性质地质环境是不断演化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地质学中,造山运动、海陆变迁、生物大爆发和大灭绝事件等。演化不等于变化地质环境背景是地质环境的基本组成,地质环境演化的主要依据;地球演化相对地质环境演化历史长;局域地质环境系统具有明显的演化特征。地质环境的性质地质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自然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的性质地质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地质环境的社会属性人为地质作用:人通过工程活动,对地面以下地球四大要素自然分布格局的干扰,主要是对岩、土、地下水天然时空结构的改造。天人合一;人定胜天?

人类干扰方式所遵从的不是自然规律,更多的是社会规律(甚至是少数人的意志),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有着深刻的社会学、经济学基础。为了防治地质环境问题,也需要注意其社会属性。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构成基本要素。他们并非孤立的,但物质存在形式、运动规律不同,各有特点。例如:进行水岩作用的数值模拟;地下水污染研究;生态学研究。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定义:地质环境系统内部物质能量的分布格局、组织形式以及组成要素(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与秩序。系统的结构具四维性质,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地质背景子系统地质环境系统人工子系统地质背景子系统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时间结构定义:系统组成要素(部分)的状态、相互关系在时间流程中的关联方式和变化规律。硬结构:地层沉积韵律的变化,岩土体变形的时间过程软结构:各种物理场的动态变化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对地质环境时空结构的理解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关键就是结构分析。

是认识地质环境系统的手段,探索系统演化规律的线索,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结构变化是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内在根据,也是系统功能改变的根本原因。地质环境的地质背景和人工子系统之间有着紧密的时空关联。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功能定义:地质环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可以理解为系统结构整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秩序、功效和能力的描述。(无好坏之分)系统的功能无好坏之分,只有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如:地质环境系统的自净功能;地下水系统的供水功能;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1、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现象机制原因功能失调、功能障碍结构分析环境输入功能变化因此:结构变化输入变化结构变化输入变化功能变化结构变化输入变化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协同演化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2、系统结构调整方案的优化

——异构同功切记:不同的结构可以实现同一功能,应寻求设计一些简单、方便、低廉、绿色的结构去代替那些复杂的、代价昂贵的且有后遗症的方案。3、多功能的统筹管理

——同构异功

常常只注意一种功能,却忽略了其他功能的发挥。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空间:地质背景子系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矿产、矿区水文、地质构造等。人工子系统——采矿设备、矿区建筑、采矿方法、工序等。时间:不同时间的地质背景和人工活动。通常采矿结束后,矿山地质环境仍然不断演化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功能

采矿、矿物输出、视觉环境变化降雨、矿区排水当功能失调障碍时,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何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何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回答:矿山适宜开发的程度如何?开发后造成的危害程度多大?怎样合理地开发?怎样进行地质环境保护?——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并认真执行当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生时,分析和治理需要明确:存在哪些地质环境问题?各问题形成的机制和相关性?哪些环境输入对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较大?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区呈南北走向,总面积0.74km2。矿区内包含两个露天开采点和中间连接段的农田破坏区,可将矿区分为3个区。Ⅰ区全景Ⅱ、Ⅲ区全景广西某露采磷矿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不稳定边坡、泥石流;资源损毁: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地形地貌破坏;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其他:基础设施破坏。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总面积约为0.365km2,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土地和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结构分析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坡体内部应力的重分布岩土体破坏水化学成分变化采矿活动降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原因——输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方案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改变内部结构:改变应力分布形式、岩体性质、结构加固、改造地貌景观、恢复土地功能。改变输入:减少降雨入渗坡体、阻止泥石流流入农田、阻止人进入。削坡挡墙坡面平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地表排水农田恢复基础设施维修(1)按地质作用类型分类原生地质环境问题:由自然地质作用直接引起的,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次生地质环境问题:一是人类活动导致或诱发的;二是由其它地质或非地质作用派生的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过程(2)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内动力地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2)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突发的和渐进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灾害的内涵

1984年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致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1、灾害就其本意是指后果,而不是现象本身。2、灾害是指其后果对人是不可接受或不可忍受(危害性最高的等级)的,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物。3、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能量集中的特点。(二)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球科学大辞典》——“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对其范围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突发性的地质现象及地质过程。与灾害的定义具有相同的内涵:强调结果;强调发生的过程;强调自身的属性。(二)地质灾害的概念(二)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区分的必要性

①地质环境问题内涵多、地质灾害内涵小,前者包含后者。(地质环境问题包含了地质灾害和非地质灾害即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②渐变性地质环境问题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③渐变性地质环境问题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社会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不同。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系统突变所造成的,又称突发性的地质环境问题。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系统以渐进方式失稳而伴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其后果往往是累进性的,较轻微的财产或经济损失。地质环境问题(三)地质环境问题的环境地质学分类(四)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联系在同一地区地质灾害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同时发生除地震之外,一般来说,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专属的地质灾害,它们大多呈个体的形态发育,往往不具面状的特点,所以,常用“灾害点”来表述。如果研究对象超出“点”的规模,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地质环境系统,当它失稳时,就有可能因结构的异质性和局部输入的差异,导致某些地段发生地质灾害,其它地段可能只发育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

(四)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联系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相互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加剧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相互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即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持续发展可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条件。这一点在水土流失问题上最为典型。

1.地质环境容量在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前提下,一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容量,可以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给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二.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资源:是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主要包括:

矿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地质空间资源能源资源建筑材料资源

2.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质量是指一个特定地质空间适应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程度。

主要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地质环境抗人类干扰的能力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地质环境承受污染或受破坏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3.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指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良性干扰恶性干扰4.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地质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后对这种干扰做出某种反应的作用。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是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第二节

环境地质作用一.自然地质作用内动力作用:内部地质作用主要由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如构造运动、岩浆运动、火山、地震等。

外动力作用:表层地质作用。如风化、侵蚀、沉积和成岩等。实验室无法再现的火山喷发

壮观的火山喷发山岳冰川褶皱岩层

天体撞击的陨石坑人为剥蚀地质作用:工程挖掘土石、农业平地人为搬运地质作用:采矿、建筑地基人为堆积地质作用:填海造地人为塑造地形作用:兴建水库、运河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二.人为地质作用由人类地质活动造成的环境恶化:1、地面沉降:局部地表的缓慢降低,主要是过量抽取地下水以及地下矿藏采空后,地下静压力失去平衡而造成上覆岩层下沉。

2、咸水入侵(saltwaterintrusion):因地下水位下降或咸水侵入地下淡水层,使地下淡水咸化。包括地下淡水层与咸水层串层和海水入侵。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3、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pollution):地下水水质因人为因素而恶化。

4、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人为因素:1)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2)过量开采地下水及地下矿产造成沿海城市地面下降;3)人类经济活动造成大量陆地岩土碎屑随水进入海域;4)海水因温度升高而体积膨胀。5、土地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及过度樵柴,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和加剧土地的沙漠化。6、土壤盐碱化:盐和碱在土壤表层迅速积累的过程。7、水土流失:土壤被风、流水侵蚀和冲刷而去。后果:农田肥力下降、河湖淤积、洪水泛滥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可分为自然致因和人为致因。8、诱发地震:由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如水库蓄水、采矿、废液深井处置和核爆炸等。9、矿产资源枯竭: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10、块体运动:泥石流灾害,山体滑坡等。

1.人地关系危机的本质人类意识和社会经济行为与其生存环境的潜在利用方向、可承载量之间存在的巨大不整合和全面失衡,其核心是资源问题。

三.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1)

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建设影响,提高环境质量,创造新的更适合于人类生活的人工生态系统。

(2)

消极的破坏影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破坏。

2.人地关系危机的表现形式人地关系危机表现在:环境变迁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地质资源短缺地球环境污染3.人地关系的协调

人地系统主从律人地系统反馈律人地关系递进律人地适应律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4.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网开三面”——《史记·殷本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秦律·田律》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人口

问题

资源

问题

环境

问题

发展

问题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发展可持续社会发展苏丹村民聚集在飞机空投粮食所行经的航道上,等着捡拾散落出来的粮食。《饥饿的苏丹》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作者卡特在拍完照片后将鹰赶走,但人们问起这个小孩时,作者则不知其现状。后作者由于良心的遣责而自杀。在遗书中他写道:“我被鲜明的杀人、尸体、愤怒、痛苦、饥饿、受伤的儿童、快乐的疯子的记忆纠缠不休,总是警察、总是屠夫……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一.全球变化问题

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节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前言问题

这些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单一学科的范围,迫切要求从整体上来研究地球环境和生命系统的变化,从而提出了地球系统的概念,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整体。

全球变化学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全球大气化学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全球海洋通量研究全球水文循环过程的生物学特征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变化史的研究冰冻圈变化已导致南极半岛和次南极群岛、北极及次北极地区、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与功能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冰冻圈变化对生态影响显著19732003北极地区: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冰冻圈变化已导致南极半岛和次南极群岛、北极及次北极地区、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与功能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西伯利亚:湿地扩张、森林减少冻土面积湿地面积冰冻圈变化对生态影响显著冰冻圈变化已导致南极半岛和次南极群岛、北极及次北极地区、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与功能等发生了深刻变化高寒草甸青藏高原:植被持续退化,土地荒漠化扩张,湿地萎缩冰冻圈变化对生态影响显著地球表层环境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成的。要弄清地球表层环境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弄清其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与规律,就必须从圈层的相互作用出发。

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的。二.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的例子:圈层的相互作用与中国三大区的形成—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圈层的相互作用与地貌塑造—如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喀斯特地貌。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区之间过渡带草地覆盖度降低与逆转面积比1986-2008年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过渡带草地覆盖度变化显著过渡带内高覆盖度草地向低覆盖度草地逆转比为10∶1草地退化与逆转比率%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流域距多年冻土边界的距离/m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对植被的影响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挪威峡湾,风光无限。颇似长江三峡。圈层作用与自然灾害:例如:风暴潮沙尘暴滑坡泥石流2010年4月24日甘肃特大沙尘暴1、人体的元素组成构造人体生命的元素可分三类:1)生命机体不可缺少的宏量元素:氧、碳、氢、钾、钠、钙、镁、硫、磷和氯,占人体重量99.95%。2)生命机体所必需,稍有过剩或不足将有损健康的元素(主要是微量元素)(<0.01%):钼、铁、锌、铜、锰、钴、碘、钒、铬、氟、硅、硒、溴、铝、锗、镓、锡等。3)生命机体不需要,但易被人体吸收的有害元素:镉、汞、铅、钛、铀、钍等。三、医学环境地质问题2、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1)某些微量元素可以协组给人体输送宏量元素。2)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多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一旦失去或缺乏,酶就丧失活力。3)某学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激素和维生素的重要成分和活性组分,一旦缺少,这些激素和维生素就难以合成。4)影响核酸代谢3、地方病的环境地质致因

地方病又称水土病,其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与一定的地质环境有关。克山病及大骨节病:以心肌坏死和骨骼关节病变为主要症状。跟土壤和主粮中贫Sc贫Mo有关。甲状腺肿(粗脖子)病:人体缺碘或过量摄取碘所造成。氟病:过量吸收氟元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中毒症。心血管病:其发病受环境水文地球化学因素制约,还与气候、经纬度、社会经济因素、血型以及工业污染等诸多因素有关。癌症:环境地质致因,1)岩石类型玄武岩、安山岩及富腐殖质岩土分布区内居民的食管癌发病率高,石灰岩分布区肝癌高。2)地貌由山区向平原,食管癌发病率逐渐降低。3)环境水文地质特征饮用富含腐殖质及有机质的沟、塘水可致癌。4、地质药物包括古生物药物、矿物药物和岩石药物三类古生物药物:由化石构成,如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矿物药物:由天然矿物构成,如朱砂(辰砂)、自然铜(黄铁矿)、赭石(赤铁矿)、磁石(磁铁矿)、白石英(石英)、紫石英(萤石)、大青盐(石盐)等。岩石药物:由岩石构成,如钟乳石(钙华)、花蕊石(含蛇纹石大理岩)、海浮石(多孔状喷出岩)等。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中国是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突发性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我国较为常见地质环境问题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等,1998)。五、我国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全国处京、津、沪、豫、甘、宁、新以外的各省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总数近3000处,塌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为矿山采空塌陷严重发育区,全国工发生矿山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坑1595个,塌陷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五、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地质环境背景有关新构造运动活跃五、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地质环境背景有关地形复杂

在上述地质环境条件下,西部和中部主要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冻融、沙漠化、水土流失、黄土湿陷等。东部主要有地震、地面变形、河湖灾害、海岸灾害及盐渍化、沼泽化等地质环境问题五、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

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形成了中国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