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市横栏镇土地房屋征收中心招考4名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某医院的外科病区有甲、乙、丙、丁、戊等5位护士,她们负责病区1、2、3、4、5、6、7号等7间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每间病房只由一位护士来护理,每位护士至少护理一间病房,在多年的护理过程中,她们已经形成特定的护理习惯和经验。已知:
(1)甲护理1、2号两间病房,不护理其他病房。
(2)乙和丙都不护理6号病房。
(3)如果丁护理6号病房,则乙护理3号病房。
(4)如果丙护理4号病房,则乙护理6号病房。
(5)戊只护理7号病房。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乙护理3号病房B.丙护理4号病房C.丁护理5号病房D.乙护理4号病房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涉及5个人和7间病房,要求根据题干信息推出这两类元素的正确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题干给出的确定信息,并结合推理规则进行解题。由(1)(5)可知,甲只护理1、2号两间病房,戊只护理7号病房,则乙、丙、丁三人护理3、4、5、6号病房。再由(2)可知,乙和丙都不护理6号病房,则只能丁护理6号病房。结合(3)可得,肯定前件可以推出肯定后件,即乙护理3号病房,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能必然推出。故本题选A。2.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通过与腺苷受体竞争性结合等机制,刺激神经元活性,间接影响多巴胺等的释放,从而增强注意力和认知控制,有助于我们完成常规的没有挑战性的任务。不过在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增强的认知控制和自发想法缺一不可,而后者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根据上述材料,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发明家的脑子里经常自发冒出很多新奇的点子B.咖啡因直接作用于大脑,能提神醒脑促进记忆C.面对枯燥无趣的常规工作时,咖啡或许能提高效率D.作为神经系统兴奋剂的咖啡,也会导致失眠和心跳过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发明家是否有新奇点子的表述,无中生有,排除;B项:根据题干第一句可知,咖啡因直接与腺苷受体竞争性结合,增强了注意力和认知控制,但并未提及记忆,无中生有,排除;C项:题干第一句指出咖啡因可以增强注意力和认知控制,第二句指出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需要增强的认知控制和自发想法,进而可以推出咖啡因可能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即咖啡或许能提高效率,当选;D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咖啡是否会导致失眠和心跳过速的表述,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只是提到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自发的想法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能推出发明家的脑子里会自发冒出许多点子,无法推出;B项:题干说明是咖啡因通过腺苷受体竞争性结合等机制,刺激神经元活性,并没有提及直接作用于大脑,无法推出;C项:题干提到咖啡因有助于我们完成常规的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所以或许能提高效率,可以推出;D项:咖啡作为神经系统兴奋剂,是否会导致失眠和心动过速,题干中均没有提及,无法推出。因此,选择C选项。3.如果甲书架放文化类和哲学类,则:A.丙书架放科技类B.乙书架放经济类C.政治类和科技类放到同一书架上D.经济类和历史类放到同一书架上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2)如果甲书架不能放政治类,则乙书架放置历史类,翻译为:①¬甲政治→乙历史,如果甲书架放文化类和哲学类,即不放政治类,“甲不放政治类”是对①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乙书架一定放历史类;假设乙书架另一类放科技类,那么丙书架的两类就是经济类和政治类,与题干条件“经济类与政治类不共用书架”矛盾,所以乙书架一定不放科技类,所以丙书架一定放科技类。因此,选择A选项。4.某县卫生管理部门因为饭店卫生管理存在问题,于是以违反卫生条例为由,对其作出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决定,这一行为属于: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措施C.行政强制执行D.行政监督检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知识。第二步,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由此可见,题干中“吊销卫生许可证”属于行政处罚。因此,选择A选项。B项: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由此可见,吊销卫生许可证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B项错误。C项: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二)划拨存款、汇款;(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五)代履行;(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由此可见,吊销卫生许可证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C项错误。D项:行政监督检查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法对管理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依法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由此可见,吊销卫生许可证不属于行政监督检查。D项错误。5.一家有限公司的股东会成员共有15人,每个股东所持表决权相等。按照公司章程约定,股东会的一般决议需要过半数股东同意方可通过,一旦股东之间形成8人或8人以上的小团体,那其余股东的表决权实际上已经处于无效的状态。假设15个股东之间因为彼此的利益关系结成了人数分别为5、5、3、2的4个小团体,此时每个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不尽相同。由此可以推出(
)。A.人数为5、5、3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上相等,而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为0B.人数为5、5、3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上相等,而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为2C.若15个人结成3个小团体,则每个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相等D.是否结成小团体不影响股东会进行表决,每个股东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仍然相等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题干主要信息有:一旦股东之间形成8人或8人以上的小团体,那其余股东的表决权实际上已经处于无效的状态;15个股东结成了5、5、3、2的4个小团体。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小团体一旦大于等于8人,则其他股东的表决权实际上无效。人数为5、5、3的小团体任意两个组合均可实现总人数大于等于8人,即这三个小团体持有的表决权实际上相等,而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为0。该项正确。B项,由上述分析可知,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为0。该项错误。C项,由上述分析可知,3个小团体,无论怎么组合,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都为0,与其他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不相等。该项错误。D项,由上述分析可知,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为0,与其他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不相等。该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抓住题干主要信息,即“股东会的一般决议需要过半数股东同意方可通过”,而当存在多个小团体且人数均不过半时,不同小团体的表决权相加会形成不同的表决结果,据此分析选项是否正确。由于一旦股东之间形成8人或8人以上的小团体,那么其余的表决权实际上已经处于无效的状态。A项,人数为5、5、3的三个小团体中任意两个结合都能胜过另一个小团体,而人数为2的小团体并不能改变这种局势,因此人数为5、5、3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上相等,而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则为0,正确。B项,由上述分析可知该项错误。C项,15个人结成3个小团体,并未指明3个小团体各有多少人,因此每个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未必相等,错误。D项,明显错误。故本题选A。6.(
)就是管理活动的联系观、运动观、变化观、发展观。A.管理认识论B.管理价值观C.管理辩证法D.管理文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管理辩证法:管理活动所涉及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成管理活动的特定本质和管理活动的运动,产生管理活动的功能。这就是管理活动的联系观、运动观、变化观和发展观。因此,选择C选项。7.如果用一个圆表示词语所指称的对象,则以下哪项中三个词语间的关系符合下图?(
)A.①势能,②机械能,③能量B.①昆曲,②梆子戏,③戏曲C.①电子,②原子,③分子D.①等角三角形,②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①和③,二者为全同关系;①和②,二者为包容关系;③和②,二者为包容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势能是能量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不是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昆曲是戏曲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不是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电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电子与分子不是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等角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二者为全同关系,等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二者为包容关系,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二者为包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注:等角三角形有两种理解,本题理解成等边。8.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污水,导致附近地域粮食减产,但该厂却未向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存在通常被称为(
)。A.正外部性B.负外部性C.外部经济D.外部力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A项错误,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B项正确,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题干中“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污水,导致附近地域粮食减产,但该厂却未向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符合负外部性。C项错误,正外部性亦称“外部经济”,是指生产和消费给他人带来收益而受益者不必为此支付的现象。D项错误,外部力量为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B。9.0,1,1,2,4,4,9,8,(
)。A.11B.15C.16D.18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数列较长,考虑多重数列,交叉看,奇数项为0,1,4,9,(16)为平方数,偶数项为1,2,4,8,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正确答案为C。10.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A.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B.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C.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D.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条件:好学生/差学生,学习成绩好⇒好学生。结论:学习差⇒差学生。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矛盾,不能使家长的论证成立;B项“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并不能说明学习差的学生都是差学生,根据B项推不出家长的论证;C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与题干“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矛盾,学习成绩好⇒好学生;D项“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即﹣差学生⇒﹣学习差,是题干结论的逆否命题,可以使得家长的论证成立。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论据: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反向论据。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那么老师就不是仅依据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好坏,与家长的观点相悖,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使用“否定代入法”,如果老师不具有这种区分好坏学生的能力,但是成绩的好差一目了然,老师可以根据成绩来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即尽管老师不具有这种能力,家长的论证依然成立,不属于前提。C项:削弱论据。该项说明在老师眼里,成绩好的不一定是好学生,与论据是矛盾的,具有削弱作用。D项:补充前提。该项指出“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那么“成绩不好的就不是好学生”,可以使得家长的论证成立,即“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学生”,属于前提。因此,选择D选项。1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正在商量小组作业的分工,他们当中一个人负责宣传资料,一个人负责收集素材,一个人负责写发言稿,一个人负责录制短视频。已知:①乙不负责宣传资料,也不负责写发言稿②甲不负责宣传资料,也不负责录制短视频③丁不负责写发言稿,也不负责录制短视频④丙不负责录制短视频,也不负责宣传资料⑤如果甲不负责写发言稿,那么丁不负责宣传资料那么负责收集素材的是:A.甲B.乙C.丙D.丁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条件。①甲、乙、丙、丁四人中一个人负责宣传资料,一个人负责收集素材,一个人负责写发言稿,一个人负责录制短视频;②乙不负责宣传资料,也不负责写发言稿;③甲不负责宣传资料,也不负责录制短视频;④丁不负责写发言稿,也不负责录制短视频;⑤丙不负责录制短视频,也不负责宣传资料;⑥甲不负责写发言稿丁不负责宣传资料。第二步:根据题干条件进行推理。“宣传资料”出现次数最多,为最大信息,可作为突破口。根据条件①、②、③和⑤可知,乙、甲和丙都不负责宣传资料,则只能是丁负责宣传资料。再结合条件⑥可知,丁负责宣传资料是对条件⑥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甲负责写发言稿。此时,还剩乙、丙两人,一个人负责收集素材,一个人负责录制短视频。根据条件⑤可知,丙不负责录制短视频,则丙负责收集素材,乙负责录制短视频,对应C项。故正确答案为C。12.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这段文字告诉我们:A.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寓意的引申。本文给出的是一个小故事,考生需要抓住故事的核心加以引申。同时可以结合选项使用排除法,排除与文段无关、过度推断、流于表面的选项。罗斯福的拒绝委婉含蓄,并且富有幽默感,这样不仅坚持了保密的原则,而且避免了尴尬的局面。由此可知,巧妙运用幽默有助于解决难题,B项表述与此一致。A、D两项无法从故事推出。C项“灵活变通”较为笼统,没有体现出罗斯福的幽默。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讲了罗斯福和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结果是罗斯福化解了难题,没有泄露秘密,他没有直接拒绝回答朋友问题,让朋友难堪,而是运用了幽默睿智的方式巧妙回应了好友的好奇提问。因此,这个故事传达出的道理是幽默对化解难题的重要性。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与故事传达出的道理相符。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此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的小故事体现了罗斯福的睿智和幽默。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A项的“迂回”在文中无从体现;文段中罗斯福没有泄密,故而并未表现出“灵活变通”,C项文中并没有提及灵活变通的地方,只是体现了幽默;D项“不欲”与文段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13.2,3,10,15,26,(
)A.30B.35C.38D.57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底数为5+1=6,指数数列是2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以1,-1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下一项为-1,则所求项为6²-1=35。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数列大小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隔项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16+4=20,则所求项为15+20=35。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三:数列大小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两次差如图所示:猜测差数列是以6,-2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二次差数列下一项为-2,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11+(-2)=9,则所求项为26+9=35,验证选项,满足规律。因此,选择B选项。14.雄企鹅这样煞费苦心地用石子来讨好雌企鹅绝非小题大做,而是由于筑巢的石子对它们有________的魅力。有好巢才能吸引好配偶,筑巢最好的雄企鹅,引起异性注意的机会最大。别致的巢能够________雄企鹅作为配偶的价值,确保配偶的珍贵投资——企鹅蛋不被冰雪冻坏,所以雄企鹅要________地通过建造新居来打败竞争对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名状体现千方百计
B.不可抗拒彰显不遗余力
C.无与伦比昭示不惜血本
D.无以复加代表千难万险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根据文段内容可初步判定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通过词义辨析排除与“魅力”不搭配的A、C两项。第三步,继续分析后两空,从搭配入手可较容易排除D项的的“千难万险”。第四步,代入B项第二空验证,确定答案。第一空,“不可名状”指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多用于描述感觉的复杂。不能形容“魅力”大,排除A。“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东西。此处强调石子的魅力大,而非完美,排除C。
再看第三空,“千难万险”与“排除”为惯用搭配,单用填入语意不通,排除D。验证B项第二空,“彰显”指鲜明地显示,“彰显价值”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煞费苦心地用石子来讨好雌企鹅绝非小题大做”,主要想表达筑巢石子对雌企鹅来说魅力很大。A项“不可名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能够体现出“魅力大”,符合语境。B项“不可抗拒”本身指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或指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等,现在也可以指没有可能,没办法拒绝。用在此处,能够体现出“魅力大”,符合语境。C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文段只是强调“魅力大”,并没有阐述魅力大到了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地步,语义过重,故排除C项。D项“无以复加”指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同样语义过重,故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项“体现”和B项“彰显”用在此处均符合语境。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根据文段“雄企鹅______地通过建造新居来打败竞争对手”可知,文段主要是想强调,雄企鹅尽全力通过建造新居这一方法来打败对手,B项“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符合语境。A项“千方百计”侧重强调多种方法,文段已阐述企鹅只是通过“建造新居”这一种方法打败对手,而非多种,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绝非······而是······”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小题大做”语义相反,表示筑巢石子的魅力大。B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D项“无以复加”表示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用在此处均程度过重,且“无以复加”一般不做定语修饰其他名词,常见用法为“魅力大到无以复加”,排除B、D两项。
第二空,搭配“价值”,A项“体现”与C项“彰显”用在此处均可。
第三空,修饰“通过建造新居来打败竞争对手”,“通过建造新居”即采取的方法,此处表示尽力去做,C项“不遗余力”指把全部的力量都使出来不保留,符合语境。A项“千方百计”是指想尽一切办法,侧重方法多,文段仅提到一种方法,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鸟类求偶炫耀之“勤劳获爱情”》15.专家建议股民在购买股票时不要跟风炒作、盲目相信所谓的“荐股”,以避免较大损失,这是因为股票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流动性较大,无法预知其涨跌。(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投资较其他有价证券来看风险较大,股民购买股票后就不能退股,只能在股票市场上买卖,无法准确预知股票涨跌,不能确保一定能赚回本金,所以股民要谨慎炒股。故表述正确。16.①部门业绩近年来一直排至末位②创新管理模式③聘用新的部门经理④全方位了解部门情况⑤部门业绩有所改观A.③①④②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④②③⑤D.①③④②⑤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③中选择。“部门业绩近年来一直排至末位”是“聘用新的部门经理”的原因,所以①应该在③的前面,即首句应为①,排除A、B两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③④中选择。“全方位了解部门情况”和“创新管理模式”都是新部门经理采取的措施,所以③应在④②的前面,即第二句应为③,排除C项。因此,选择D选项。17.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无法意识到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填入文中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B.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C.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D.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横线前的转折词“但是”可知,横线处应与转折前的内容相反。转折之前讲的是“大脑选择重要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横线后是对前文的解释,讲的是“大脑没有选择的信息可能会对我们有害”。由前后文语境可知,该空应体现“大脑没有选择的信息可能会对我们有害”之意。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B项没有体现“对我们有害”。就C项而言,后文未论及对重要性判断出错的弊端,无法与后文构成衔接。D项的“因时而异”在前后语境都未提及。因此,选择A选项。18.港湾∶停泊A.基因∶遗传B.法庭∶诉讼C.电缆∶发电D.公路∶运输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港湾”是船舶“停泊”的地点,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基因”是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B项:“法庭”是审判的地点,并非“诉讼”的地点,排除;C项:“电缆”并非“发电”的地点,排除;D项:“公路”是汽车“运输”的地点,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1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B.BC.CD.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题干图形发现,图4明显复杂,与题干中其他相对简单的图形明显无统一的点、面规律,可以考虑笔画数。题干中所有图形均由一笔画成,故?处应为一笔画图形。A、B、C三项均有4个奇点,由两笔画成,D项有2个奇点,由一笔画成。故正确答案为D。20.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极地涡旋是一种发生于极地、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中上部、持续性长且规模大的气旋。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在北半球的冬季,这种现象会导致突然性平流层暖化。1952年,无线电探空仪在海拔高度超过20公里的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导致的平流层暖化。在2013年后的北美冬季,媒体报道中经常提到这种现象,使得该术语推广成为了对极低温寒潮的解释。下列关于极地涡旋的表述正确的是:A.极地涡旋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B.极地涡旋现象最早出现于1853年C.极地涡旋说明了极低温寒潮现象D.极地涡旋是一种反常的气候现象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项,根据“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可知,文段描述仅是有关,并未提及“元凶”,无中生有,排除;B项,根据“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可知,文段介绍的是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最早出现的时间,并非“极地涡旋现象”最早出现的时间,偷换概念,排除;C项,根据
“媒体报道中经常提到这种现象,使得该术语推广成为了对极低温寒潮的解释”可知,极地涡旋是对极低温寒潮现象的解释,表述正确,当选;D项,根据“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可知,反常的现象指的是寒冬,并非极地涡旋现象,偷换概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这个冬天为什么这么冷》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一句“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说明寒冬和极地涡旋有关,并没有提到极地涡旋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错误。B项,对应“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只是最早记载,而不是极地涡旋最早出现在1853年,错误。C项对应最后一句话“该术语推广成为了对极低温寒潮的解释”,正确。D项对应首句“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说明寒冬是反常的,并不是极地涡旋,偷换概念,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内容的判断。解答本题需要查找原文,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内容一一对应,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21.某次抽奖活动在三个箱子中均放有红、黄、绿、蓝、紫、橙、白、黑8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奖励规则如下:从三个箱子中分别摸出一个球,摸出的3个球均为红球的得一等奖,摸出的3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绿球的得二等奖,摸出的3个球均为彩色球(黑、白除外)的得三等奖。那么不中奖的概率是:A.在0~25%之间B.在25~50%之间C.在50~75%之间D.在75~100%之间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要不中奖,则至少要取出一个黑球(或白球),且不能取出绿球,包含取出一个黑(白)球,两个黑(白)球,三个黑(白)球三种情况。所求概率为三种情况概率之和,每种情况内部使用分步乘法原则。本题中小球颜色种类数较多,且二等奖至少一个绿球也分为多种情况,故从正面作答相对简单。所有情况如下:①一个黑球(或白球)、两个非绿的彩球,概率为C×××=;②两个黑球(或白球)、一个非绿的彩球,概率为C×××=;③三个黑球(或白球),概率为××=;则不中奖的概率为++=,在25%和50%之间。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类分步型。第二步,均为彩色球的情况包含了均为红球的情况(无黑、白、绿球),故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共有5³=125(种)方法。至少有一个绿球的反面情况是没有绿球,故得二等奖有8³-7³=169(种)。第三步,中奖共有125+169=294(种),摸3个球的总方法数有8³=512(种),故不中奖的概率为1-≈42%。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类分步型。第二步,若抽到的3个球中有黑、白球且无绿球则不中奖,分三种情况讨论:(1)3个球都是黑、白球,概率为;(2)3个球有2个是黑、白球,1个是其他球(非黑、白、绿),概率为;(3)3个球有1个是黑、白球,2个是其他球(非黑、白、绿),概率为;则不中奖的概率为≈42%。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方法一:考虑中一等奖和三等奖的情况,则抽出的小球均为除黑白绿的球,8个球除了黑白绿还剩下5个球,故中一和三等奖的情况数=种;考虑中二等奖情况数,至少有一个绿球的反面为所抽中的球没有1个是绿球,其情况数=;则中一、二、三等奖总的情况数=,总的情况数为=512种,则可得不中奖的概率=。方法二:根据题意,可得若抽到的3个小球中无绿球且有黑白球则不中奖,分情况讨论:若3个球全是黑白球,概率;若3个球中2个是黑白球,1个球是其他球(即非黑白非绿),概率;若3个球中1个是黑白球,2个球是其他球(即非黑白非绿),概率;则不中奖的概率=。故正确答案为B。22.下列成语及其对应的哲学原理,说法正确的有:A.积叶成书一一量变引起质变B.讳疾忌医一一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C.一劳永逸一一内外因辩证关系D.人心如面一一矛盾的特殊性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A项:出自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在树叶上写字,日积月累,这些树叶集成了书,形容人好学勤奋。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A项正确。B项: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体现了忽视矛盾(疾病与健康的矛盾)客观存在的情形,B项正确。C项: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一次把主要矛盾解决好,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并非内外因原理,C项错误。D项,意思是指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23.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C.固定的成见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对统一社会意识有积极意义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固定的成见”带来的消极影响,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文段的主旨,说明“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接下来通过“事实上”进一步论证说明。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A项和D项:属于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C项:过于绝对,文段中说的是“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24.很难有一件商品是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有一位顾客到商店购买冰箱,起先从外表上找毛病,给他找到有一处划痕,要求店员为他打折,然后,他又问店员:“这种冰箱有几种颜色?”店员立即拿来样品本,他指着店里没有的颜色说:“其实这种颜色和我的家具颜色协调,如果你不再为我降一些价,我就要重新考虑换一家商店去买了。”经过一番挑剔,店员将冰箱价格一降再降,这位顾客才好像极不情愿似地低价买下了那台冰箱。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凡事不宜吹毛求疵B.应从外表、颜色等方面要求店员打折C.吹毛求疵是购物讲价时百试百灵的好方法D.顾客在买物品时应表现出不情愿的表现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很难有一件商品是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然后讲述了一位顾客在购买冰箱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对冰箱的“吹毛求疵”成功以低价买到冰箱的故事。通过故事进一步论述,商品并非完美无瑕,在购物时通过“吹毛求疵”以低价买到商品实属正常。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A项:“不宜吹毛求疵”文段并未提及,为主观推断。B项:仅为对故事本身的论述,偏离文段重点。D项:“不情愿”偏离文段重点,文段重点在于“吹毛求疵”。25.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归根结底取决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第二步,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是永恒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更替和变革之中。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物质生活资料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更替和变革根源(题干表述正确)。如前所述,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上,生产方式的变革,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相应更替和变革。其二,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更替和变革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要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制度作为人类需要的产物,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无疑也会随着人类需要的发展而变化。其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更替与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一种社会制度都存在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题正确。26.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理学常识。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故表述正确。27.核聚变能够为全世界提供我们急需的清洁能源。据估计,1公斤核聚变燃料所能提供的能量相当于1000万公斤化石燃料。但一直以来,核聚变实验都面临一大挑战,________________,最近,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产出超过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借助于192台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激光器,国家点火设施的科学家对一个小氢球进行加热,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在随后的几纳秒时间里,小氢球发生爆炸,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引发核聚变所需的能量超过最后产生的能量B.即很少有国家能独立承担实验所需的巨额成本C.即全球主要国家就核反应堆的建设方案尚未达成共识D.即核聚变所需的燃料并不像之前设想的那样容易获取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在文段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指出核聚变能够为我们提供巨大的能量,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核聚变实验存在挑战”,即目前核聚变存在问题。后文阐述了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产出超过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解决了核聚变存在的问题。由实验结果“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可知,填入的语句应表示核聚变实验存在的问题是“引发核聚变消耗的能量超过释放的能量”。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信息。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横线上文先指出核聚变能够提供清洁能源,但是一直面临挑战,说明核聚变存在问题,横线下文指出“美国科学家实现了‘产出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美国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横线处应该指出核聚变的问题所在,根据后文实验带来的结果“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可知,问题应该是“核聚变消耗的能量超过了所释放的能量”,对应A项“引发核聚变所需的能量超过最后产生的能量”。B项“巨额成本”、C项“核反应堆的建设方案”、D项“所需的燃料并不想之前设想的那样容易获取”均无中生有,文段讨论的是核聚变能量产出和消耗的问题,而非巨额成本、建设方案和如何获取燃料,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无限能源不是梦,产出超过消耗核聚变首次实现》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前后文语句的衔接呼应。由横线前的“但”可知,填入句子应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结合设空位置在段中,必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最近”后引领的内容可知,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重点分析何问题得到了解决。由后文的“首次实现‘产出超过消耗’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可知,曾经核聚变实验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引发核聚变所需的能量超过最后产生的能量”,A项填入衔接恰当。B、C、D三项文段均为涉及,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28.某局办公室小王于10月20日起草了一份关于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的文件,办公室主任老刘于10月21日修改完成,副局长于当日签署同意,局长直到12月5日才签发同意,办公室于12月6日印发。这份文件的成文日期是(
)。A.12月6日B.10月21日C.12月5日D.10月20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的成文时间,是公文生效时间的根据之一。对其确定一般依这样的标准进行:会议通过的公文,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领导人签发的公文,以签发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因此题干中文件的签发日期以局长签发同意日期为准,为12月5日。故正确答案为C。29.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主要体现在:A.一定的非排他性B.一定的非竞争性C.外部效益性D.盈利性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市场竞争知识。第二步,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外部效益性A项:教育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因为,对于处于同一教室的学生来说,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并不会排斥乙听课。就是说,甲在消费教育产品时并不排斥乙的消费,也不排斥乙获得利益。A项正确。B项:教育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只是在非竞争性上表现不充分。因为,在一个班级内,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校方需要的课桌椅也相应增加;随学生人数增加,老师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的负担加重,成本增加,故增加边际人数的教育成本并不为零,若学校的在校生超过某一限度,学校还必须进一步增加班级数和教师编制,成本会进一步增加。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消费竞争性。由于这类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消费竞争性,因而称为准公共产品。B项正确。C项:外部效益是投资项目为国民经济提供的除本单位以外的各种效益。包括有形效益、无形效益和外部附带效益。为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是最明显的外部效益。有些外部效益并不明显,如建造一所大学使学生受到高等教育,将来毕业后可以为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未来的外部效益是很难加以估计的。C项正确。因此,选择ABC选项。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纯公共物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否则代价将非常高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一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一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30.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图形组成相同,均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小圆形构成,并且小圆形存在明显位置变化,考虑动态位置类。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第一行,小圆形顺着三角形进行逆时针移动,每次移动一条边;第二行验证规律,符合;所以,问号处小圆形应该在三角形底边上,排除C和D。A和B选项区别是小圆形分别位于三角形外部和内部,再观察题干,每一行中小圆形的分布均为两个在三角形内部,一个在三角形外部,故问号处小圆形应该在三角形的内部。因此,选择B选项。3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与给定的四个图形的规律保持一致: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似,前两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均有部分相同,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根据第一组图形找规律,图1和图2叠加得到图3,且图1在外,图2在内。第二组图形应用此规律,图1与图2叠加,图1正方形在外,图2圆形在内,只有B选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32.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故表述正确。3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3cm、3cm,则其体积为45立方厘米。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第二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3cm、3cm,体积为5×3×3=45立方厘米。因此,判断本题正确。34.文学名篇精粹光润、千锤百炼、声情并茂、朗朗上口,具有久传远播的生命功能。一些属于上上品的短小篇章,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杜牧的《清明》,几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从屈原到鲁迅,二千余年间的不少名篇是蕴含着国魂的要素的,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类的名句,长久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的意志。鲁迅的《阿Q正传》揭示的阿Q相也在暴露国民精神弱点上广为人知。由于文学名篇具有文化精神聚焦的特征和久传广播、深入人心的功能,不妨这样认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是可以审视、可以触摸、可以呼吸、可以体味的B.它们是国魂与国民的一种极佳的精神契合点C.它们对人的主体精神世界的滋润,是多层次的D.它们表明的精神文化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横线在文段尾句,且横线前由“这样”指代前文,故横线处的句子要对前文进行总结。文段开篇引出“文学名篇”的话题,指出其有久传远播的生命功能,接着通过举例进行论述。之后指出不少名篇蕴含着国魂要素,可以激励人们的意志,接着通过并列关联词“也”指出部分名篇也可以暴露国民精神弱点。文段尾句通过“不妨这样认为”进行高度总结,得出结论,即具有文化精神聚焦特征和久传广播、深入人心功能的文学名篇将国魂与国民联系在一起,对应B项。A项,“可以审视、触摸、呼吸、体味”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人的主体精神世界”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精神文化价值难以估量”文段并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古今文学名篇》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上文语境。上文首先引出话题“文学名篇”,接下来列举一些家喻户晓的名篇,又提到不少名篇蕴含着国魂要素,激励人们追求真理。最后一句话需总结上文。因此,横线处所填话题应该与上文一致,体现“文学名篇蕴含国魂,激励人们追求真理”之意。第二步,辨析选项。B项与文段话题一致。因此,选择B选项。35.数字表中第5列四个数字之积各位数字对应的符号是:A.B.C.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数字表中第5列的四个数字乘积为,各位数字依次为2、2、4,由对应表可知对应的符号为。故正确答案为D。36.①有人认为人类有神秘的“第六感”,可以感知貌似无形的物体②这种感觉的形成机制也较为复杂,需要动用全身的感觉器官来完成,不像其他五种感觉有专门的器官负责执行③人类有五种基本的感觉功能,分别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④好莱坞据此拍摄过一部同名电影,声称有人可以见到死去的人,甚至可以和他们对话,这就不靠谱了⑤不过科学界确实有“第六感”一说,指的是人类对于自身空间位置的感觉,科学术语称为“本体感受”⑥第六感很难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因为这是关于自己身体的感觉,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⑥⑤②B.①③⑤⑥②④C.③①④⑤⑥②D.③⑤①②⑥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①句引出“第六感”的话题,③句论述人类有五种基本的感觉功能,不好判断首句。第二步,观察其他句子的衔接。⑤句开头运用转折关联词“不过”,引出科学界确实有“第六感”一说,⑤句之前应论述“第六感”不准确。观察选项,⑤句之前分别为③、④和⑥,③句并未提及“第六感”的话题,故③⑤不能衔接,排除B项和D项。⑥句虽有“第六感”的话题,但并没有论述“第六感”不准确,与⑤句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项。④句引出“这就不靠谱了”,意为“第六感”不靠谱,能够和⑤句构成转折关系,因此④⑤衔接。答案锁定C选项。第三步,验证C选项。③句先论述人类的五感,接①句引出“第六感”,接④⑤论述其实“第六感”确实存在,接⑥②具体论述“第六感”,语义通畅连贯。因此,选择C选项。37.一份犯罪调查报告显示,某市近三年来的严重刑事犯罪案件60%皆为记录在案的350名惯犯所为。报告同时显示,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者半数以上同时是吸毒者。如果以上报告为真,那么以下推论一定正确的是哪一项?A.350名惯犯中可能没有吸毒者B.350惯犯中一定有吸毒者C.350名惯犯中大多数是吸毒者D.吸毒者大多数在这350名惯犯中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题干中的60%为案件的60%,半数以上为作案者的半数以上,两者对象不同。另外需要明确一个惯犯可能作案多起,一个案件也可能多人作案,那么350名惯犯作案60%,剩余40%的案件可能由350名以上的人作案且这些人都是吸毒者,这样即使吸毒者过半,可能与惯犯之间也没有交集,故350名惯犯中可能没有吸毒者。因此,选择A选项。38.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关系。题干为金字塔型,考了紧邻形成三角形图形之间的关系,观察发现,从下往上数第一层左边两个图形内部相同位置的小图形叠加的规律:和叠加后变为第二层左边图形的,和叠加后变为第二层左边图形的,和叠加后变为第二层左边图形的,第一层中间两个图内部图形按照和叠加变为,和叠加后变为,和叠加后变为,从而组成第二层中间图的内部三个小图,第一层右边两个图形的内部小图也是按照和叠加后变为,和叠加后变为,和叠加后变为的规律最后形成了第二行最右侧的图形。照此规律,第二层的左边相邻两个图形内部小图相互叠加则变为第三层的左边图形,第二层右边相邻两图形内部小图相互叠加则变为第三层右边的图形,叠加规律为:和叠加后变为,和叠加后变为,和叠加变为,和叠加后变为,以此类推,第三层的两个图形内部小图相同位置进行叠加后变为顶层的图形,叠加规律为:和叠加后变为的,和叠加后变为,和叠加后变为,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39.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是:A.早年的读书和漫游生活B.困居长安十年时的感受C.“安史之乱”时的国恨家仇D.晚年漂泊西南时的客旅生活。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步,《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前四句写“安史之乱”后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的国恨家仇。因此,选择C选项。安史之乱是唐代中期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暴乱战争,为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暴乱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40.如果发现一个好产品或者一个大市场,就应该立即跟进;在跟进中发现现有产品的缺陷,然后通过创新弥补缺陷,超越对手,实现后来者居上。当然,创新的目标是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创造性模仿者需要通过对他人创意的了解,重新组合、改良而产生具有不同功能与价值的新东西。事实上,所有的产品,除了第一代是原创的,以后的进步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来实现的。这段文字旨在说明:A.创造性模仿是改良产品的主要途径B.通过不断的改善就能得到新的产品C.创新来源于对现有产品缺陷的弥补D.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模仿来完成的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据提问“旨在”可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材料首先提出创新能够弥补缺陷,然后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即创新的目标是创造,创造性模仿通过重新组合、改良而产生具有价值的新东西。最后用总结词“事实上”做出总结,指出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来实现的。所以可以引申得出材料的主旨是创造性模仿是改良产品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B项“改善”一词偷换概念,材料中提到的是“创造性模仿”;C项表述错误,材料说的是通过创新可以弥补缺陷,而非创新来源于弥补缺陷;D项“模仿”表述错误,偷换概念,应是“创造性模仿”。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当然”“因此”和“事实上”三个关联词层层推进,最后引出主旨句“所有的产品,除了第一代是原创的,以后的进步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来实现的”,主体词是“创造性模仿”和“产品进步”。文段是“分—总”结构。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分总结构,引出话题—具体论述—得出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因此”是针对前一句的总结,不能在未理清结构的情况下,将其作为指示观点句的标志。文段首先指出创新对于竞争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创新不能是简单的模仿,创造性模仿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新的东西。最后指出,产品中,完全创新的东西不多,多数都是通过创造性模仿实现的。故文段肯定是创新性模仿对于改良产品的作用,A项表意与此相符,当选。文段主要讲的是通过创造性模仿获得产品,而并非“不断地改善”,且B项“就能”表述过于绝对。C项“来源于”说法有误。D项将“创新性模仿”偷换为“模仿”。故本题选A。41.甲公司办公楼顶的宣传自己公司的广告牌,在风中突然倒塌、掉落,致两辆车损害,则此责任应由:A.广告牌安装者承担B.甲公司承担C.甲公司负责维修的工作人员承担D.车主自负,公司适当赔偿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责任知识。第二步,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建筑物等脱落坠落致害责任。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本题中甲公司办公楼顶的广告牌掉落致两辆车损害,因广告牌为甲公司宣传自己公司所为,故甲公司为广告牌所有人,甲公司存在管理义务,所以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42.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者在欠考虑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且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些能力欠缺者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事例中没有反映达克效应的是:A.一些狩猎经验少的猎人,认为自己比那些狩猎经验丰富的猎人更出色B.逻辑推理能力测验中表现较差的人,大多认为自己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认为自己的能力至少在人群平均水平之上C.受访者被询问是否熟悉一些物理学的概念(其中混有9个根本不存在的概念),结果表明,在这9个完全虚构的概念中,90%的人觉得至少对其中两三个熟悉,并围绕这些概念侃侃而谈,表现得十分自信D.研究者先让喜剧演员为30个笑话的有趣程度评级,作为标准答案。然后让65名学生为这些笑话评级并预测自己的成绩。结果显示:成绩比平均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的预测也更准确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能力欠缺者;②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③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狩猎经验少的猎人,符合“能力欠缺者”,认为自己比狩猎经验丰富的猎人更出色,体现了“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符合定义;B项:表现较差的人,符合“能力欠缺者”,认为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体现了“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符合定义;C项:90%的受访者在9个完全虚构的概念中,觉得至少对其中两三个熟悉,并侃侃而谈,属于“能力欠缺者在欠考虑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且“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符合定义;D项:成绩比平均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的预测更准确,未体现“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43.地震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C.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10倍D.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9.5级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地震相关的知识。试题每个选项都是一个知识点,对考生的知识储备量要求较高。公务员考试中,地震常考的知识点有地震的基本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震级、烈度),地震的分类,全球三大地震带,我国的四大高发区,等等。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加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增大30倍。C项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震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地震可由地震仪测量,地震的震级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C项表述错误,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0倍,并非10倍。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44.左边给定的是正方体的外表面展开图,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折纸盒类题目可用假设两面判断法解题,即假设其中两个面的方位正确,判断第三个面的方位正确与否,从而来确定答案。A项,可由左侧图形折成。B项,假设正面和右侧面方位正确,则顶面中对角线应为另一条,错误。C项,假设正面和顶面方位正确,则右侧面中阴影应位于右下角,错误。D项,假设右侧面和顶面方位正确,则正面中阴影应位于左上角,错误。故本题选A。45.我国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一些地方采富弃贫、一矿多采、大矿小开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大中型矿山中,几乎没有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占43%。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进一步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这段话主要强调我国矿产资源应该:A.加快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B.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C.下大力气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强度D.严厉制止矿产开发中的浪费行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问题“我国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并列举相关现象以及众多数据进行解释,最后说明这种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提问中问的是“应”怎样,所以选项应该提出对策解决文段问题,而文段的问题是“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针对文段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选择A选项。B项:所给的对策过于笼统,未针对文段主体“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给对策。C项:文段指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进一步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所以不能“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强度”。D项:“浪费行为”不是文段重点。46.早期的智能手环厂商抛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却并未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智能手环的概念由热转冷,其在销量上的________便在意料之中。相应地,市场上涌入了大量的廉价产品,在市场不成熟状态下大打价格战,直接导致整个产业维持在“婴儿”时期以及外界对于可穿戴行业的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式微质疑B.滑坡否定C.衰退低估D.颓势唱衰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所填词语修饰的对象是“销量”,排除修饰不当的A、C。第三步,辨析“否定”“唱衰”的语义程度,选择与语境相符的一项。第一空,“式微”指事物衰落,如家道式微、制造业式微。“衰退”指(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等趋向衰弱),(国家的经济状况)衰落。二者均不能形容“销量”下滑,排除A、C。第二空,题意为外界对可穿戴行业持怀疑态度,对其不看好。“否定”语义程度过重,排除B。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智能手环的概念由热转冷,在销量上的________便在意料之中”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智能手环的销量不景气、前景不明朗。A项“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语境并未体现智能手环的销量原来兴盛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滑坡”比喻下降、走下坡路,语境并未体现智能手环的销量原来高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衰退”指衰弱减退,符合文意。D项“颓势”指衰落的趋势,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在销量上的________便在意料之中”、“整个产业链维持在‘婴儿’时期”可知,外界对于可穿戴行业并不看好,C项“低估”指过低地估计,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唱衰”指宣传不好,不看好,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47.下列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B.计划工作居于首要地位C.计划工作是有目的的行为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计划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即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新性。A项错误,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范围随各级主管人员职权的不同而不同,但它却是各级主管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所有的主管人员,无论总经理还是班组长都要从事计划工作。因此,计划属于各级管理者的职责范畴。B项正确,把计划工作放在首位的原因,不仅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而且因为在某些场合,计划工作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同时,计划工作影响和贯穿于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中。C项正确,计划工作的目的性是指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旨在促使企业或各类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目标的实现。D项正确,计划工作的任务,不仅是要确保实现目标,而且是要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以求得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48.如图1所示,在一个金字塔造型(底面为正方形,侧面为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铸造件内部挖空一个圆柱。现沿铸造件顶点A且垂直底面的方向切开,切开后的截面如图2所示,已知DE、GF为圆柱的高,BC=4分米,DE=2分米,AO=4分米,那么挖后铸造件的体积是:A.(-4π)立方分米B.(64-4π)立方分米C.(128-4π)立方分米D.(-4π)立方分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挖后铸造件的体积=四棱锥的体积(
Sh)-圆柱体的体积(πr2h)。结合截面图和已知数据,利用四棱锥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根据题意,金字塔的底面是边长为分米的正方形,高为4分米,则金字塔的体积为=立方分米。三角形ABO和三角形DBE相似,BO=BC=2分米,则,即,BE=分米,EO=分米,即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分米,圆柱体体积为=4π立方分米。则所求体积为(-4π)立方分米。故本题选D。因为各选项后半部分均为-4π,故计算出金字塔体积后即可直接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第二步,根据图2知BC=,对应在图1当中可以是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挖空的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圆柱体的高为2,则圆柱体体积为π×()²×2=4π(立方分米)。第三步,金字塔造型底面为边长是的正方形,高为4,则体积为×()²×4=(立方分米),那么挖后铸造件的体积为立方分米。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所求体积。四棱锥:由题干可知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边长分米,高分米,那么立方分米。圆柱:由题干可知四棱柱侧面均为等腰三角形,即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又从A点垂直底面切开,所以AO既是垂线也是平分线,那么分米,又因为三角形DBE与三角形ABO是相似三角形,所以,所以,则圆柱底面半径,那么立方分米。则题干所求立方分米。故正确答案为B。备注:考试过程中由于选项后半部分都是,故算出四棱锥的体积后即可选择B项。49.与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A.营利性B.中介性C.政治性D.私人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第二步,与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准公共事务的中介性有如下主要特性:第一,公益中介性。公益性是指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事务具有完全的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准公共事务具有部分的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部分公众可以享受这种利益;企业事务不具有公益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公众不可以直接享受这种利益(但可以间接享受这种利益)。第二,盈利中介性。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准公共事务具有部分的公益性意味着为了弥补准公共事务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这种收费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事务不具有公益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事务必然会采用收费的办法,并且这种收费以盈利为目的。因此,选择B选项。A项:营利性,既包括任何主体从事的以盈利性营业为目的的客观商行为,也包括商主体从事的任何营业性活动,即主观商行为。营利性不是与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干扰项,排除。D项:干扰项,排除。50.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巨大数量的高维几何结构,由紧密连接的神经元团块和它们之间的空白区域(空洞)组成。这些团块或空洞似乎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当研究人员给虚拟大脑组织施加刺激时,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做出了反应。这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意识越复杂B.神经元团块或空洞互相联系,以施压方式促进人的思考C.神经元能以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反应,取决于大脑功能D.人脑充满多维几何结构,最高时可在11个维度上运行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A项,根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可知,人类思考问题时即意识复杂时,神经元形成的团块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A选项因果倒置,排除;B项,“以施压方式促进人的思考”无中生有,文段并未介绍施压可以促进思考,排除;C项,根据“当研究人员给虚拟大脑组织施加刺激时,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做出了反应”可知,当大脑受到刺激时,神经元能以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做出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土方工程承包商合同准则文件版B版
- 2024年专业砌体工程班组施工分包合同一
- 2024年度环境保护合同含废物处理方案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商砼车运输合同(混凝土搅拌车)
- 04版技术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公证制度2024年度改革展望2篇
- 2024年企业资产评估与财务顾问合同
- 2024年度商场灯光音响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保险代理合同详细条款解读2篇
- 房屋装修合同2024年度标准版3篇
- 2025届湖南省新课标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电力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第六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医疗器械编码与标识管理制度
- 4.3《课间》 (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5年中考作文试题预测及范文
- 《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记录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文献学》期末考试题库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六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