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新闻评论类节目(下)第一节主持人的言论
对人或事或社会现象做出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分析议论,是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的能力。一、主持人言论概述言论,是“关于政治或一般公共事物的议论”。主持人言论,专指主持人以个人名义在节目中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直接发表的议论。主持人言论当然属于新闻评论当中的一种类型。主持人传播身份的平等性、议论话题的贴近性、谈话体的交流感及语言表述的个性化是主持人言论的特色,其亲切平易、富于个性是受众易于并乐于接受的。这种在思想观点、态度感情层面上与受众直接、平等、深入浅出、动心动情的交流,使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更具厚度和公信力,因而也更加可亲可信。由于主持人与节目之间互补互动的良性循环,时间一长,主持人言论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便会成为吸引受众最主要的因素,受众就像喜欢聆听自己所依赖的、所钦佩的朋友发表见解一样,期望听到并非十分关注主持人的言论。实践证明,主持人言论能够作为媒介言论的一个分支,以其独特的面貌,进行沟通、疏导、平衡、匡正,积极灵活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总之,主持人言论以其独特的面貌。起着沟通、引导、平衡、监督的作用,或释疑解惑、明辨是非,或扶正祛邪、针砭时弊,或发出呼吁、提醒疏通。凡是用了心思的上乘主持人言论也必然会引起受众的注意、兴趣、信赖和期待,表现主持人言论的特殊魅力。主持人的言论无论长短都是应追求亲和力与公信力的有机结合,这正是主持人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职业角色所要求的,也是主持人社会责任感和平易通俗的传播特色的集中提现。主持人对于受众,不仅是可以促膝谈心的朋友,更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者。评论,从来被看作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它直接反映媒体的思想观点和倾向,代表国家,政府的利益,具有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里,评论这一重要的传播方式在继承和创新中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较多地采用具有广播电视传播特色的录音评论、图像评论;另一方面,以往在非主持人节目中大量运用的由播音员播送的“报刊社论”、“电台、电视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编者按”、“编后话”等等,这些形式在主持人节目中就显得有些不大协调了,一般的做法是在必要时主持人采用“介绍”的方式传递重要的“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要点。更多的则采用“主持人言论”的方式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由此,主持人言论,应运而生。
比较起来,主持人言论更类似于“短评”、“编后话”及“专栏评论”。其相似之处,一是主持人言论所担负的任务和社会意义,与其它评论类型别无二致,即主持人发表的言论应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二是它们同样短小精悍;其相异之处,一是主持人与受众“朋友”式的平等身份,及受众期望主持人那“个性化”的独特视角、独到见解及富于魅力的语言表达方式。1998年3月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主持人评论节目《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分析》,这是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国内重大政治事件现场直播的同时进行现场分析和评述,令人耳目一新,也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实践证明,主持人言论亲切平易、富于个性的特色,是受众易于并乐于接受的,而且,主持人言论这种在思想观点、态度感情层面上与受众直接的、主动的、动心动情的交流。使新闻评述类主持人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更具有力度,因而也更加可亲可信。进一步说,由于主持人与节目之间互补互动的良性循环,时间一长,主持人言论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便会成为吸引受众最重要的因素,受众就像喜欢聆听自己所信赖的、所佩服的朋友发表见解一样,期望听到并十分关注主持人的言论。二、言论的分类(一)三言两语的点评(二)独立成篇的主持人小言论三、三言两语的点评(一)概念即在串联词或采访报道中,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所做的简短议论。三言两语的点评,多用在导语、解说词、串联词当中,每个片段百十来字左右。也许只有十几个字,点评的内容,出自主持人对新闻信息迅速而敏锐的反应,
它是主持人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它是主持人对社会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点评不是层层展开的东西。而是拎出那些值得“说道说道”的、或“非说不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点”。三言两语,点到为是。好的点评应当精辟到位。(二)三言两语的“点评”的操作方法1、提示重点:在概述消息要点中,稍加议论,引导受众注意新闻的重点,既有提示作用,又有解释作用。2、倡导方向:对所报道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针对受众的思想做画龙点睛的剖析,鲜明的突出我们的倡导方向,引发受众的思索。3、引发共鸣:主持人在议论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升华的议论相结合,能激起受众的共鸣,产生意味深长的传播效果。4、点到为是:主持人对某些事件的报道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导人们举一反三,联想类似的现象,思索症结。所在及背后的原因,主持人并不直接下结论,不以教育者自居,点到为是,让人觉得既亲切又耐人寻味。5、深化意义:在点评中进一步剖析新闻信息或报道背后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像“黑体字”一样突出强调其普遍意义,引起警觉,发人深省。6、预见警策:对消息报道中崭露头角的又有些盲目性的事物,主持人应当有洞察端倪的分析,这种预见性、警策行的议论,需要对事物发展规律、有关政策、社会现状的综合分析。
7、纠偏补正:有时某些跟随性纪实性报道,真实倒是真实,却存在偏颇之处,此时,主持人必须以点评的方式提出正确的看法,以全面的判断纠正偏颇,弥补缺憾,以正视听,这是主持人的责任。总之,以上种种归纳虽然难免挂一漏万,但基本体现了主持人适时、适度地运用点评起到的作用,它紧扣新闻信息,三言两语的议论灵活、亲切又极具“平等”色彩及交流意味,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切近的角度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实际操作中,主持人的点评切忌不痛不痒,华而不实,人云亦云,简单化,表面化。一般化的所谓“点评”不如不说,像那些重复一下事实,就以诸如“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什么“事态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等等套话,不说也罢。四、独立成篇的主持人小言论(一)概念所谓“独立成篇”的言论,是相当于渗透在串联词中“三言两语”的点评而已它少则三五百字,多则上千字;它在节目中占有独立的时段,辟有专门的栏目或子栏目。(如山东经济广播电台的《林雨一刻钟》;或者是杂志型栏目中的一个子栏目,如《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等等。这类独立成篇的主持人言论,类似报刊开辟的“言论专栏”,是个人署名,定期写作的言论类文章。当前,辟有专栏的主持人的言论,一般都由主持人自己执笔撰写,当然,主持人的言论中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有的经过审稿,有的经过集体讨论,并有专人提供相关资料。实践已经证明,主持人在撰写小言论的过程中,政治思想素质迅速提高、业务能力精进,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辨能力增强,角色把握到位,语言运用纯熟,从而使主持人言论的特殊魅力愈发鲜明。(二)独立成篇的主持人言论的特点是以主持人身份发出的言论,因其与受众平等、亲切的关系,因其内容上贴近性的选择,因其采用的谈话形式,因其随感式的行文极其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语言运用,显示出有别于报刊社论、编辑部文章的“大块头”评论,或篇幅虽小但面孔严肃的“编后话”的特点。
1、亲近感:以主持人的职业角色不是官方发言人,也不是专家权威,更不是领导者,主持人是与受众地位平等的传播者,“平等交谈”,是主持人职业角色固有的特色。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其实就是受众在新闻界工作的朋友,他们因工作原因“见多识广”“颇有见地”,在与受众朋友谈天说地时,自然应以诚相见、真心实意、亲切平易地交换意见。任何端架子、自以为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的态度,都会破坏平等关系的谈话氛围,都不可能有好的谈话效果。主持人的言论,不论是娓娓道来,还是义正严词,都应该远离“说教”的阴影,而如好友的交流,家人的叙谈一般。
2、贴近性:主持人的小言论多取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在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群众脉搏、贴近政策举措焦点上,以及存在的具有倾向性的社会现象上做文章。主持人言论应有开阔的视野,但视角却与百姓的视角相结合,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正可谓“小角度大视野”。主持人采撷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工作学习、文化娱乐、人际关系、社会风气……方方面面的大小事情、喜怒哀乐,透视社会进程、阐释国家政策、弘扬民族精神、针砭不正之风,释疑解惑、提醒疏通、明辨是非、极力推动,他们是受众乐于接受的“对话者”。主持人言论无意取代也不可能取代其他评论,它只是选择群众关心而自己又能够驾驭的话题发表见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国际的风云际会,它及时评论,也必取十分贴近的角度,解剖一二,无需包揽。3、随感式:主持人言论的行文多为夹叙夹议的随感式,具有朋友间平起平坐、促膝长谈的味道,一般论题具体、单纯,议论集中,以身边事谈道理,形象平易,听来轻松,便于带动受众主动的联想和思索,易于引起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随感式还有小型化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灵活、便捷,既可一事一议,亦可突破此模式,或由点及面、或由此及彼、或由内到外,做一定的综合分析。主持人言论取谈话体,注重“双向交流”的拟态,用于通俗、上口,比其他类型的评论更接近日常口语,注重思想情感的交流,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摸清受众可能有的思想反应,讲究谈话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突出言论的商讨口吻,具有很强的交流感,是广播电视评论中一支“轻骑兵”。
4、个性化:主持人言论以个人名义发表,吸纳人际传播的情感优势和心理优势,将逻辑的推理与感情的传递结合起来,在心平气和的谈话氛围中,情理交融,侃侃而谈。透过言论的选题,主持人的关注层面、熟悉领域、眼界范畴、思辨能力、性格特点、情感倾向等等反映人格内涵的东西,在一次次的言论中愈来愈清晰。而且,优秀的主持人有一个共同点,特别重视语言的运用,他们拒绝“官话、套话、空话”,不愿“吃别人嚼过的馍”,用真心去关注世界,用真情去感悟人生,用富于创造性的新颖语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得之见说与受众分享。长此以往,一个个对受众敞开心扉,富有鲜明个性和人格魅力的主持人便实实在在地走进广大受众,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如《东方时空》4位主持人,“白岩松言辞犀利,鞭辟入里;敬一丹用语恳切,舒缓委婉;方宏进沉静缜密,大巧若拙;水均益取喻丰富,机辩睿智”,四位主持人各具风采。五、主持人言论的写作与表达主持人言论大多由主持人自己动笔撰写,主持人既是言论的撰写者也是言论的播讲者。其撰写的过程,有的经过集体商讨确定选题,大家畅所欲言,谈观点,提供资料,明确立意,而后主持人去理清思路、选材构思、寻找角度,最终以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落笔成文;有的主持人,总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挖掘出新的选题,提交商讨;有的成竹在胸,索性伏案成文再征求意见。不管任何操作方式,主持人言论是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产生于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中,闪烁着众人思想碰撞的火花,它又是主持人深思熟虑后的有感而发。现在,那些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群众心声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论,不仅在听众、受众中不胫而走,而且也引起平面媒体的重视。主持人言论的写作绝非独立于广播电视评论写作规律之外,只不过由于其“主持人”职业角色的规定性,主持人的言论更具有亲近感、贴近性、随感式、个性化的特征,这些特征首先表现在选题、选材、立论、语言运用的构思与写作之中。1、选题:从近处和小处着手。
主持人言论宜从“近处”,在时间概念意义上可以是新发生的国内外新闻事件,体现主持人言论的新闻性;在空间概论意义上可以是人们身边的大事小情,体现贴近性。所谓“小处”,则是说选题的角度要小。因为主持人的身份不是“官方发言人”,也不同于在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发表权威性意见的专职评论员(目前,我们的广播电视媒体中似乎还没有这个层面上的、真正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权威评论员),主持人的‘灵魂’要站在高处,要看得远,想得深,但是必须远离“自下而上”的“指令”,避免“耳提面命”的“说教”,所以主持人的选题多从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着眼,其中既有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更有关系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大事。如谈生活现象“其洋名、用洋名的问题”、谈浮躁心理的“现代生活还没有‘宁静’的快感”、“我们如何面对贫困”,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策性问题,主持人言论发挥“轻骑兵”优势,化整为零,做出系列谈话,每次从一个小角度切入,结合群众的利益,提供各个相关方面的现实,掰开揉碎地把道理讲清楚。主持人言论的选题角度宜小,看似通俗浅近,其中却要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主旋律的积极导向、政策的释疑解惑。做一个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第一,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熟悉老百姓的生活,知晓群众的呼声;第二,必须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第三,要有较深的思想理论修养。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尤其不能超过“明星”般的生活,应疏远应酬,深入生活,通过直接、间接的种种渠道关注现实生活及其中的主体——人,一方面能够敏锐地从日常生活和不断变动的信息中发现和筛选值得议论的话题,另一方面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透过现象看本质。2、选材:突出典型性、形象性。
主持人言论主要采用夹叙夹议、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方式,大量采用事实论据,因此论据的选择和运用不可小觑。首先,主持人言论多采用夹叙夹议的随感式,所叙之事往往是引发感慨和联想的由头,是阐发议论、沟通意见的起始,它要起到由事议理,一语中的引发作用,达到事理融合、情义交汇的目的,因此,在选材方面一定要精,突出典型性和形象性,这样才能事议论有个机缘,有个切入点,又引发引论的头绪和方向,才能理从事出,顺理成章。其次,具备典型意义的事实具有拓展性,易于让人举一反三,提供思考空间,催化受众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从而使受众被动接受迅速跃入深刻的心理参与阶段,与主持人“同步思维、同步反应”。再次,典型性、形象性的材料容易在一闪即逝的口语中触动情感,引发共鸣,能增强议论的可听性和可视性。精于选材,还要巧于材料的驾驭运用。材料的运用大约有4种方式:①典型事例的详尽引用。一般采用尚未广为流传的典型事件。②细节的多点组合。即把同类典型材料聚集起来,产生层次深入“递进感”,增强材料的说服力。这时,材料不必有头有尾,而要精选细节。③同质不同类材料的组合。反映较大范围的时代气息、文化氛围、心理趋向。④数字等统计材料的运用客观、准确。但要予以解释和形象化处理,以便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3、立论与论证:微言大义,以诚相见。“独白型”的主持人言论,是以个人角度阐发见解,且篇幅不宜过长,倘若拉开架势面面俱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铺展开来议论,那就不是主持人言论的特色,而有“拒人千里之外”之嫌,受众也会“唯恐避之不及”。这并不是说广播电视不能有大的,重头议论,而是说受众对主持人节目的接收心理要求平等、平和、平易、亲切、轻松,这便规定了主持人言论立论的角度要小些,集中些,能够微言大义,言简意赅。但是,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微言”也好,“简言”也好,“篇幅不长”也好,都不是“平庸、空洞、就事论事”的同义词。所谓“微言大义”就是能把事情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法律道德规范,或理论高度上来评价;所谓“言简意赅”就是避免长篇大论,说理要深入浅出,议论贵在简约精当,或鞭辟入里,或升华主题,或启迪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受众对主持人言论并不一定要求给出现成的结论,人们希望在谈话的氛围中获得新的、关键性的信息,以利于开阔思路,深入思考。在论证的构思方面,则应本着“以诚相见,以理服人”的态度求新意。可以说,主持人立论及论证往往重在开阔视野、提供思路,在深度和新意两方面下功夫,帮助受众跳出狭隘眼界的圈子。从思维角度看,理论的深度,是指由小见大、由表及里、由微观到宏观、横向的、跨越时空的联想性思维。主持人议论的构思前提:一是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准确理解;二是尽量占有丰富、准确、权威的资料;三是对群众认识水平比较深入的体察;四是主持人较强的思辨能力;五是根据议论对象把握分寸尺度。主持人对所议论的事情下了这样一番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功夫后,再选择体现深度或新意的一个侧面生发开去,就不难做到立论“微言大义,言简意赅”,论证“以诚相见,以理服人”了。具体操作注意以下4点:①立论集中,深度自现。②拓展视野,水到渠成。③境遇构思,具有新意。④以诚相见,把握分寸。4、语言表达:平实亲切的谈话体、鲜活生动的个性化。谈话体,本是主持人言论题中应有之义,不管是广播节目中的主持人言论,还是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言论,受众都希冀听到主持人中满生活气息、质朴真诚的谈话。主持人或因个人亲见亲闻有感而发,或因新闻由头缘事而议,言论的“内驱力”是一种责任感,它出自对社会、生活、对人们真情的关爱,转而化为对受众朋友的“一吐为快”。主持人言论就像你生活中一个爱思考的朋友,将充满激情的感悟,经过理性思考的冷却,再面对挚友倾诉。主持人的思考和激情都化为语言而且是有声语言向大众传播,语言负载着主持人的思想和感情,语言表达包含着词语形式及声音形式两个层面的能力与和谐,故此,主持人言论的语言应采用经过加工的口语,少说官话、套话,通俗而不失智慧,平易而充满活力,丰富而个性鲜活,语言运用要注意以下4个特点:
①平时生动的口语。
多用口语词汇,借助群众语言,句式简短,形象生动,富于感情,“面对面”交流的优势。软性话题用家常话,严肃的话题一样可以用感情色彩鲜明的群众语言来表述②注重交流、“真情面对”的语言。主持人言论追求“面对面”促膝谈心的效果,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广播电台发表“炉边谈话”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是能给今天的主持人言论的谈话方式、态度、感情以深刻的启示吗?任何言不由衷、装腔作势、不痛不痒、空洞无物的无聊的“闲谈”。都是主持人要坚决摒弃的。③鲜活生动的个性语言。个性化,可以说是人们接受主持人节目的特殊需求心理,主持人言论的许多选题很可能在各类媒体的言论中曾经出现过,但是优秀的主持人言论仍让受众喜闻乐听,津津乐道,究其原因,鲜活生动、富于魅力的个性化语言常常是这里的关键性的因素。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谈论问题时不也厌烦人云亦云、重复来重复去、虽然正确但却无味的苍白无力的话吗?不都愿意听到朋友的真知灼见吗?有时,哪怕是同样的见解,但他人精彩的表述不也让我们兴奋和叹服吗?以“朋友”身份出现、以“普通人”色彩面对受众的主持人,应当是善于运用语言的人,既要平易又要新颖,说出“人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话来④言为心声的语言表达。主持人言论的声音形式是不容忽视,无法绕过的重要环节。主持人言论能否使受众产生参与感、交流感,能否说到受众心里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选题、立意、构思、语言方式等等都十分重要,但是从传播的角度看,它们在转化为有声语言之前都存在于主持人的头脑中,抑或笔头上、稿纸上,还没有诉诸广大的听受众,只有将思想感情外化为给予受众的有声语言并通过电子手段发射出去,才成为向大众传播的活动,才能成为大众可以接收、可以评价的东西。主持人言论化为有声语言时,要让人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要引动受众的情感,才能产生“双向交流”的效果。做到这些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状态、基调和语气的把握是“言为心声”的保证。主持人酝酿小言论时的创造冲动要贯穿从写作到播出的整个过程,如果说印刷媒体小言论的作者完成稿件可以看作一次创造活动的结束,那么对于主持人来说完稿只是创作另一阶段的开始。在话筒前、镜头前,真诚恳切、积极投入的状态是一种职业的素养和能力;“言为心声”体现在态度明朗贴切的基调,以及色彩鲜明、分寸得当的语气变化里。必须杜绝任何“端架子、教训人、自以为是、强加于人”的生硬、傲慢的态度,多用“征询、商讨”的口吻,以“真情、真心”面对受众。其次,言论传播,重在对受众思想的触动,虽然主持人言论以夹叙夹议为特点,注意语言的平易通俗,但最终仍是意在引起受众的理性思考,因此,主持人在播出时要格外重视受众的理解,在议论的重点、层次的推进出一定要给受众留出接收、理解、思索的空隙,不可只顾自己痛快,“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只有顾及受众的接受,才能真正使受众在“瞬间即逝”的有声语言中获得共识,最终完成具有主持人特色的言论的传播。六、议论能力的训练重点
主持人言论的创作。事先写作也好,临场脱口而出也罢,基本要素不外乎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议论文所强调的‘论点、论据、论证’。
我们不妨另辟蹊径,从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角度,扩展思路、提高思辨能力和思维的组织功能进行考虑。一是思维能力的提高,二是主持人言论特点的把握。综合起来就是--拓宽思路“有话可说”,运用材料“言事见情”,分析说理“透彻易解”,语言表述“平易鲜活”。此外,要认识“预有准备”与“即兴快评”之间的辩证关系:
广义的“预有准备”泛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关注与思考。狭义的“预有准备”指有自己事先撰写好的言论稿,它重在思维与语言的锤炼;
“即兴快评”重在思维快速的反应即语言准确快捷的组织,它既需要平时思考及语言表述的锻炼与积累,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预有准备”的言论既是主持人言论的重要形态,也是“即兴快评”必不可少的基础,“即兴快评”不是耍小聪明的事,不是“抖机灵”就能应付的,它需要思想基础,政策水平,判断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厚积薄发。
小言论的写作过程是训练思维及语言表述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首先,“想明白”才能解决小言论的“观点立意”和“框架结构”,即言论的“灵魂”和“骨架”;其次,“写清楚”是将其落实到“引起共鸣”的语言“组织”能力,即言论的“血肉”和“形貌”。因此小言论的练习要从言论稿的撰写抓起,从有精心准备的稿件开始,到“立马可待”的快速撰写,再到即兴的“出口成章”。(3)注意对照一般议论文的要求及主持人言论特点做出分析和评价。
①内容(含选题、观点、材料、论证)②结构(平易巧妙的切入点、观点、材料的运用、谋篇布局)③语言应用(含词汇、语法、句式、逻辑、文风)④语言表达(含镜头前状态、基调、重音、停连、语气、节奏、交流)要求要求:(4)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关注社会生活、关系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注意平时的积累,同时要善于搜索、筛选和整理信息,如此才会有思维的材料,提高思维的速度;②学会对事物做纵向的历时性分析和横向的共时性分析,掌握从时间、空间序列纵横交错、多视角、多层面、立体的、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如此才能开阔思路,拓宽思维的广度;③运用积极的求异性、批判性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④立论必须符合正确的舆论导向,力避极端、片面、偏激。第二节主持人专访的语言艺术一、主持人专访及其特点(一)主持人专访的界定专访,属于采访的一种方式。与现场采访相比,首先它的时间不像现场采访那样紧迫,它一般是事先约定的、比较从容的、对专人进行的专题采访,谈话内容也不像现场采访那样只能就事件本身做简短的提问,而是能够延伸的深入的访谈。比如同是一位主持人,他在体育比赛现场进行采访,无论赛前、赛中或赛后对运动员和教练的采访时间上受很大的限制不说,而且采访往往是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匆匆进行的,与专门约请对方的、专题的采访显然是有区别的;其次,现场采访属于鲜红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强调新闻的时效性,而专访是信息量较大、视野更宽广、开掘更深透、议论色彩更浓的采访;
再次,现场采访一般以片段的形式成为节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新闻报道而做,而专访往往是以完整的谈话过程(录播的专访可能做适当剪辑,但仍可视为完整的谈话过程)成为独立的一次节目,占有独立的播出时间;最后,从专访这种节目形态的沿革看,主持人专访,实际上是由记者专访演变发展而来的。在主持人节目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广泛采用时,广播电视节目中不是没有过记者专访,只是后来当专访作为一种节目形态“栏目化,栏目主持人化”了,或专访者相对固定、并充任该栏目主持人时,就转化为主持人专访或主持人专访节目了。
专访作为一种节目形态,它既可以成为一次杂志型、板块型主持人栏目的重要节目形式,也可以独立构成一次完整的节目。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主持人专访:主持人专访是主持人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可能受国外相应节目翻译的影响,人们通常也给专访冠以宽泛的概念“访谈”,不过从更规范、更严谨的角度看,从分类研究的角度看,“访谈”是个大概念,它包括了主持人专访和主持人谈话两种节目形态。
专访节目的内容丰富多彩,从节目形式看,也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专访的所谓“特定场景”是指谈话的环境一般是同一的,(有时虽是流动的比如在采访对象下乡过程中所做的专访,但其必须是典型的,合乎逻辑的)以便于保证谈话过程的连贯完整和真实自然,受众听到、看到谈话是专一的,这是以谈话为主的专访节目与其它穿插有采访片段的专题节目的区别所在。
广播电台的专访节目往往由比较纯粹的谈话过程构成节目,电视人物专访节目有时也适当运用反映人物生活、工作特点的画面,以使信息更加丰富。
我们看到,在最具魅力的直播专访中,主持人可以在演播室、直播间与访谈对象做面对面的谈话,也可以通过电视将远程嘉宾的谈话引入现场,尤其是采用卫星异地传输和双视窗、多视窗技术,使主持人在演播室与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访谈对象进行同步的“面对面”的访谈,受众看到的是主持人及各位嘉宾“面对自己”的谈话,这是其它媒体都无法企及的。当前国外一些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的电视台常采用这种节目形态,届时,时空距离在瞬间跨越了受众个人无法克服的阻隔,这是电视媒体的独特魅力,无疑也对主持人的访谈驾驭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二)主持人专访的特点1、双向交流的感染力首先,专访以语言交流为本质特征,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的产物,具有人际传播亲切可感、双向沟通、直接反馈的优势。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的谈话是典型的人际传播,所谈论的内容主要以有声语言符号形态传播,说话人的语气口吻、态度情感灵活现,电视专访则更是使谈话双方的表情、动作、神态尽收眼底,相互间的反应、细微的表情变化都是无法修饰的,它们伴随着有声语言传达出更为丰富和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局限于语言内容的概念信息、情感信息、功能信息,甚至还包含主持人专访格外得到受众青睐的重要原因。再者,主持人的职业角色具有比记者更贴近受众的色彩及个性化特点,专访中特别在意谈话的“人情味”,主持人专访的提问常从“个人”角度(个人观点、个人感受、个人见解)切入,以便有个“促膝谈心”的亲切自然而又使对方迅速进入交流的话头;主持人专访不把新闻采访“客观性”要求当作桎梏,避免主持人做“发问机器”式的“公事公办”的刻板谈话,在专访汇总主持人应当是善于激发对方交谈愿望的对话伙伴,从语言应用看,主持人不仅仅用“提问”句式,那些生活中与朋友聊天时的叙述性、感慨性、议论式、征询式等多种句式、多种语气口吻都在专访中出现。2、受众强烈的参与感真实记录、“原生态传播”的访谈,其真切的现场感能迅速调动受众的深层参与,即身不由己地由“局外人”的收听和观看,进而积极思考所谈论的问题。有时节目还采用开放形式给受众留有一点儿提问时间,受众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信箱直接参与进来,向主持人或嘉宾提出问题,经导播选择后适当穿插到节目当中,但节目仍以专访为节目的主体,跟主持人组织受众讨论为主的谈话节目是不同的。3、主持人专访过程=节目本身采访在最基础的意义上本是新闻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采集素材,调查研究,它的成果表现为各种新闻作品,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媒体的消息、通讯、评论等等。广播和电视的主持人专访这种节目形态,其采访过程不经过文字符号的转化加工,而直播的专访更是不能更改,不能剪接,是真实客观的谈话过程的同步播出,“过程”即“结果”(节目成品);即便录制播出的专访节目,为了有正常的谈话状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后期编辑的麻烦,一般都按直播状态进行,谈话是以节目成品形式一次完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采访谈话过程即节目本身,是主持节目、完成节目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主持人在专访中的交谈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随意闲谈,不能松散、无序,主持人要有编辑意识,能控制访谈的主题、结构、节奏、气氛、时间。4、主持人专访的“平民视点”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实际上全是说给受众听的,所以还必须处处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接受水平、接受习惯。专访传递的信息无论从广度、深度上都应大于、高于受众原有的信息占有,否则专访就失去了传播的意义。如何使受众对专访产生兴趣,引起关注,如何方便受众对比深奥的新信息的理解,是主持人在专访中必须考虑和设法解决的。因此,主持人专访在谈话的目的性、有序性、时间性、艺术性上都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5、主持人专访的个性魅力。主持人专访或同期录音录像,或直接播出,基本上是一个连贯完整的谈话过程,一旦开机,全凭主持人的能力和经验,那种“背台词”式的提问会使访谈对象对主持人的谈话资格产生怀疑,会削弱访谈对象的谈话兴趣,因而难以使谈话深入下去,而如果录制中间“叫停”往往会破坏谈话人的情绪,其访谈气氛和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因此,仅仅一张天生丽质及依赖“包装”的主持人,在专访中就可能捉襟见肘,穷于应付。再者,一个栏目的访谈对象次次不同,而主持人基本固定,播出时间固定,节目周期固定,久而久之,一个个的节目看下来,听下来,主持人的人格品行、学识修养、思维深度、提问水平、待人接物,以至衣着、发型上显露出来的审美情趣、气质风度,都能给受众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也必然会得到受众或褒或贬的评价。传播学研究中关于劝服与态度改变的研究成果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信息来源的信誉是影响信息的重要因素。信息来源需要具备权威性、专业性、知名度高、重要等特征,这样由他发出的讯息,其信誉就高,其效果就好。……有时个人特质与受众接近的人反而可信度高,这取决于所传播的内容。”专访的信源信誉,一方面来自专访对象,一方面来自主持人。那些思想和知识实力雄厚并且对自己职业角色把握得恰到好处的主持人,在专访中,其个性魅力不仅能获得访谈对象的好感,有利于访谈的进行,而且也必然得到受众的好评,与节目相映生辉,成为提高节目收视率、收听率的关键因素。(三)专访的几种类型
主持人的专访按内容分大约有3种类型:事实性专访、意见性专访、人物专访。这3种专访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实践中常有交叉和综合,从栏目看,有的是纯粹的人物专访栏目,有些是以主持人专访为主要节目形态的栏目,事实性专访、意见性专访、人物专访都做。1、事实性专访一般指就新闻事件向当事人、知情者、报道记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所做的专访,目的在于详尽了解事实本身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
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为受众所关注,在各媒体以消息形式做事实报道后,主持人节目常不失时机地约请有关人士做进一步采访,给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欲。一方面,主持人作为听受众的代言人,在专访中提的问题应是受众最想知道的、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另一方面,主持人作为媒体传播者,其专访还应同时起到以正视听、引导舆论的作用。时效性和说明性是时间性专访的特点。2、意见性专访是就社会关注的某类现象、问题或政策,邀请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人士做大跨度的、深入的采访。
围绕宏观的背景、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外部各有关因素的影响、客观的社会效果和作用,以及前景的预测等等,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展开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的交流和不同观点的争鸣。这样的意见性专访有利于受众了解全局、开拓思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意见性专访重在了解权威人士的看法,即使有受众提问,也是为了让嘉宾发表意见,不同于嘉宾与受众间平等的讨论,因此针对性和权威性是意见性专访的区别性特征。目前我国的意见性专访多为对时局、对政策的解释,帮助受众拓宽视野,获得较全面、较可观、较深刻的认识。做意见性专访,主持人必须善于在宏观上审时度势,把握全局,熟悉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社会心理的主要倾向及基层的实际情况,能洞察问题的主要矛盾,预见形势的发展趋势。它需要平时勤奋的学习积累,以及向有关人员讨教,还有对具体话题所下的调查研究的功夫。争议性、辩论性的意见性专访在西方国家的电视台占较大的比重,也是媒体吸引受众的一个“卖点”。3、人物专访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的专访,包括党政要人、卓有成就的各行业知名人士,包括炙手可热的体育、演艺界明星,还有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以及国际政要等等。人物专访重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其精神品格、人生感悟、取得成就的心路历程、人物的独特风貌都将给受众生动感人的启迪。广播电台也有很多成功的人物专访,虽然没有图像,但主持人到位的提问激发起访谈对象强烈的谈话愿望,加之一般广播的人物专访时间宽裕,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感人的细节以及蕴含其中的情操、境界,常令听众心灵震颤,不期然地得到净化和升华。人文性和独特性是人物专访的区别性特征。人物专访要求主持人是事前有充分的准备,对访谈对象的受众情况不但熟悉并且有深刻的认识,对访谈的意图、重点及结构有整体的把握,访谈时的具体操作又要有相当的功力。当然,不同的人物专访节目有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节目时间,也有受众不同的需求,总之专访节目不同的定位在专访的内容范围和风格上都会有不同的反映。二、专访的谈话艺术(一)充分的准备主持人无论做哪一行专访首要的是获得“对话资格”。一方面,任何人面对一个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对自己不甚了解、“瞎子摸象”似的采访者,开口先问人家多大年纪,什么地方的人。采访对象纵有再好的脾气和修养也会失去谈话愿望,出于礼貌勉强进行的谈话必定索然无味,不少年轻的主持人开始做专访的时候都曾有过这样尴尬。另一方面,主持人也不可能“无事不知,无事不晓”,日常的学习积累固然重要,访谈前指向明确的针对性准备更是必不可少的。访谈的准备要包括两个方面:资料的准备和谈话。1、资料准备
所要谈论的事件、话题的相关常识、背景、现状、事实本身、有关的政策法规、社会的各种反映、访谈对象所持有的观点……这些都是做事件性专访、意见性专访准备时必须涉及的。做人物专访则要了解访谈对象的经历、专长、成就、特点、性格、习惯、爱好,除了文字资料,还要特别注意活的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可向有关的人做调查询问、做外围采访。对占有的资料能够做到“钻进去,跳出来”,前者指了解,后者指有见解。占有材料,“钻进去”熟悉它,了解它,这仅仅是第一步,面对各种材料不应满足于现象的罗列、堆积,而要消化材料、研究材料对所要谈论的事或人做到胸中有数,与访谈对象就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沟通心灵的基础,有了平等对话的资格,才可能避免在外围泛泛而谈,专访内容才可能深入而有新意。在访谈过程中,一些细节、别人的评价、具体的观点就成为主持人直接深入探寻被访者内心世界的切入点。如果说“以事问心”是人物专访中“见心见情”的“法宝”,那么主持人充分的资料准备则是其必经之路。(1)形成初步的观点和框架、层次。
在准备中,主持人能够“跳出”复杂纷扰的现象,通过深刻辩证的思考形成正确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专访,如何突出任务特点是访谈准备的核心。我们选择的访谈对象基本有两种情况:一是广为宣传一时间成为舆论热点的英雄模范人物;一是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知名人士,虽然“知名”,但为人所知的广度、深度及宣传力度与前者不同。不论哪一种情况,人物专访的目的都不是为“造神”,而是要让人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读懂”他们。他们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所抱的态度和做出的选择。抓住那些反映任务特质,又能打动受众、启迪人生、让受众更真切地理解访谈对象的几个亮点,设计出访谈提问的方案乃至具体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2)从受众视点寻找访谈的贴近性,增强访谈的可听性和易解性。
受众视点、受众意识是主持人专访的一大特色,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谈话不是“专家对专家”的“圈内”的探讨,受众才是最根本的接受者。我们强调主持人采访前的充分准备、“获得对话资格”,都是为了接近访谈对象,而不能带来主持人身份的错位。主持人是“中介性”的传播者,是离受众更近的传播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是受众的代言人,主持人身兼二任,这种特色反映在专访的提问中就是要善于找到传播目的与受众意愿的结合点,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带着受众可能会有的问题发问引导,使谈话贴近老百姓的利益、兴趣或疑惑、困惑,增强专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器械准备
由于人物专访节目往往需要在录制过程中一次成型,所以录制的器械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以确保录制的顺利进行。(二)访谈语境的营造访谈语境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在谈话中的心理状态和氛围。平等真诚的心理状态、和谐融洽的气氛,是访谈得以成功的保证。虽然和谐积极的语境与访谈对象的性格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但好的氛围主要由主持人来营造。1、摆正自身位置。尊重、理解、真诚、平等,是主持人专访中处理好与访谈对象关系的基本原则。不管哪种类型的专访都应以访谈对象的谈话为主,受众关注主持人采访主要是为听到访谈对象的意见,因此主持人要以访谈对象为主,而不宜与之“平分秋色”,更不能“喧兵夺主”。主持人的主导作用——引导谈话范围和方向、控制节奏和时间——是潜在的,而非表面化的。无论是事实性专访、意见性专访,还是人物专访,我们都很在意访谈对象的选择,一定是能够提供真实情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能对受众打开思路、接近真理、积极生活有所启迪的人,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受众主要是想听访谈对象的真知灼见。主持人切不可无视受众的收听心理,本末倒置地以显示自己的“对话资格”为目的而大谈特谈,如果是那样就大错特错了。事前充分的准备获得“对话资格”,一是为了让访谈对象接受自己、信任自己、感到有共同语言,有谈话的基础和兴趣,二是为了自己能把握和控制话题,使专访能顺利而有效的进行,而绝不是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份”,加重自己的分量。主持人应抱着探讨心理、求实心理和求新心理,自信、清醒而又实事求是,自卑、冷漠、傲慢的心理是要不得的。曾经做过《东方之子》主持人的刘爽(《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得好:“不用招数刁难人,而是用用钥匙把对方的内心打开。”这正是主持人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与访谈对象关系的绝好写照。2、放松自己、调动对方主持人面对的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职务身份、脾气性格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种种原因,有的人不习惯面对话筒或摄像机谈话,有的为自己给人的印象担忧,或不大情愿接受采访等等,有时是对方紧张,有时是自己紧张,也许是对方过于松懈,不过它们对于谈话氛围的伤害是一样的,因为不管紧张还是疲塌的状态下都无法进行的正常的谈话,这是常识。要克服双方的紧张情绪,除了必须对专访内容做尽可能充分的准备,排除杂念外,主持人还要有一些技巧和经验来放松自己、放松对方。善于运用多种人际吸引因素,在短时间与访谈对象建立良好关系,消除对方可能有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人际关系学说的研究表明,人与人的交往,地域、民族、年龄、知识、兴趣、观点、理想等相似、相近的因素都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此外,开朗的性格、落落大方的礼貌、涵养以及整洁的仪表、得体的穿着,都能产生互相吸引的亲密感、信赖感,这是让对方迅速接纳自己,并调动对反谈话积极性、忘掉镜头或话筒的一个有效方法。人际吸引的“相近因素”还包括让对方知道你理解他,尊重他,对于他和他的专业有兴趣,在进入正题前的“寒暄”中可用具有“接近点”的轻松话题打开局面。轻松幽默而又恰切得体的玩笑常能使过于严肃的气氛瞬间发生奇妙的的变化。3、聚精会神,身心投入访谈中的交流,除了靠你来我往的言语,还要靠彼此应和的眼神和表情,主持人应动脑、动心、动情,全身心投入。主持人真诚投入的态度、认真倾听的神态、准确到位的提问、恰切诚恳的语气、机敏得体的反应,都会传达给对方积极的信息,因而能有效地增强对方谈话的愿望和兴趣。实践中有的主持人比较死板、稚嫩,只是死死地按照准备的问题依次提问,既不认真倾听,更顾不上应答和发挥,就像一个发问的机器,这样的访谈没有进入真正的谈话交流状态;有的只是频频点头、随声附和,或简单重复,使对方感到乏味;相反有不合时宜地乱插话、自以为得意地瞎发挥,喧宾夺主、品头论足这会让对方很不舒服,受众对此也感到十分敏感和反感……显然,不正确的做法会动摇刚建立起来的关系,破坏平等和谐的语境。主持人倾听时的眼神、表情十分重要,它无声而准确地传达着赞同、关注、有兴趣,或者质疑、询问、不解等信息,它给对方以具体的支持和刺激,使其语言表达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语气更生动,受众也听得更白。相反,漠然的表情、空洞的目光,或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总是翻看提纲,这些体态语在清楚不过地暴露了主持人敷衍了事、胸中无数的心理状态,见此情景访谈对象很可能会三言两语,草草收兵。还有的主持人也许为了表现自己的“深刻”“犀利”,总是皱着眉头用审视的目光大量对方。聚精会神的深层含义,还在于这种状态对谈话内容机动灵活的处置有积极作用。访谈前的充分准备万分重要,但是谈话中完全可能出现比原定主题更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或者出现预先没有想到的障碍,这是,聚精会神才可能及时发现,随机应变,或抓住线索深入开掘,或转化角度另辟蹊跷,当进则进,当推则退,不强求,不冲突,以延续和发展良好的谈话氛围。4、语言、环境、服饰化妆的适宜性。主持人说话要看对象,善于以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不同层次的人对话。一是要依据访谈对象的素养、习惯选择用语和提问方式,是一针见血还是循序渐进;是直截了当还是迂回前进;是绵里藏针还是单刀直入;是注重情绪感受还是理性思考。二是要考虑广大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习惯,尤其面对专家学者,主持人偏好专业术语的密集使用,只能拒受众千里之外,而且还显出主持人的虚荣,实际上真正的专家学者面对大众时是非常懂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重要意义的。三是主持人的真诚还具体表现在交谈的语气口吻中,即便是比较尖锐的问题,也应保持平和的态度,以平等、友好、耐心、认真的语气询问。主持人的服饰、化妆要符合人际交往中仪表风度的吸引因素的规律,既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所处的环境,而且还应当与采访对象协调,切忌可以装扮修饰,以鲜艳时髦的服饰,淡淡的、自然的妆面,朴素、利落的发型,有一种“有意无意之间”的美,它们与得体、优雅、透露着“精气神”的举止一起不仅给人干练、自信、可亲、可信的印象,同时也符合专访本身新闻记实的风格,良好的“综合印象分”必然为访谈语境的营造增加助力。(三)提问的方式1、具体准确,简明易懂。访谈的提问最忌大而无当,问得空泛,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说起,也不能只要回答“是”、“不是”这样封闭式问题。2、层次分明,控制节奏。专访中主持人的提问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东扯葫芦西扯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提问要有相对的连贯性和层层推进的递进性,才有利于谈话的深入,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受众的接受和思考。此外,主持人还要注意交流程度深浅、双方情绪张弛、节奏松紧、时间长短的控制,这样既符合人们收听收看的心里节律,也有助于积极和谐的访谈气氛的运动规律。人们早已厌烦了采访中的套话和“小儿科”模式,什么“请您谈谈您的感想”“请您说两句”。。。。。。既缺少新的信息,又很难深入,这样的提问无从激起访谈对象的谈话兴致,很可能导致流于表面的官话、套话。主持人专访的个性魅力,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开掘上,这种开掘又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给对方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台球室租赁附带会员卡销售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中国球型填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养老院与医院共同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在公司设立前财务监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收益分摊合同3篇
- 2025年度汽车配件销售购销合同(含快速更换服务)
- 2024年05月青海2024届中国民生银行西宁分行毕业生“未来银行家”暑期管培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塑料肥皂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基础外科手术器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数码热转印喷绘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医院后勤管理作业指导书
-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8 男女生交往小闹钟辽大版
- 【课件】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新版教材单元分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国库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 中医调理理疗免责协议书模板
- 小学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生字笔顺
- 2024 锦纶深度报告: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长原材料国产化促进产能释放
- 外研版高一英语上学期必修1-2期末考试试卷
- 连铸工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 2024年执法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
- 激光切割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