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与环境_第1页
噪声污染与环境_第2页
噪声污染与环境_第3页
噪声污染与环境_第4页
噪声污染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噪声污染与环境第一篇:噪声污染与环境噪声污染与环境题目:噪声污染与环境作者:何积玲摘要: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样是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噪声因为有他自己的特点,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危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噪声污染极其重要。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危害一、噪声的概念和表现噪声一般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噪声不但取决于其物理性质,同时还与人的主观感受有很大关系。例如,当我们亲听某人讲话时,其他人的声音就可视为噪声;当我们想安然入睡时,某些平时十分悦耳的音乐也可能被我们当做噪声。因此,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即除了有客观表现以外,还要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噪声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噪声表现为发生过响;也有的噪声表现为干扰人么的交谈、休息和工作;哈仅有的噪声所发出的声音令人不愉快(如汽车刹车声、用刀子或指甲在某些器物表面上划动时产生的声音)等。不论那种噪声都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威海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噪声产生的原因、特点、危害和防治进行研究。二、噪声的特点1、可感受性:就公害的性质而言,噪声是一种感受公害,许多公害是无感觉公害,如放射性污染和某些有毒化学品的污染,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污染和危害,而噪声则是通过感觉对人么产生危害的。一般的公害可以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来评价,而噪声公害则取决于受污染者心理和生理因素。一般来说,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噪声可能有不同的反应。老人与青年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健康人与病人对噪声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因而在评价噪声时,应考虑不同人群的影响。2、即时性:与大气、水质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他物质污染不一样,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仅仅是由于空气中的物理变化而产生的。许多公害是以物质的形式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污染即使在污染源停止排放后,由于过去长期排放在环境中的残存物质还将继续对环境造成污染,有些有毒物质能够在污染排放停止数十年内仍起作用。噪声作为能量污染,其能量是由声源提供的,一旦在噪声停止辐射能量,噪声污染将立即消失,不存在任何残存物质,无论多么强的噪声,还是持续了多么久得噪声,只要噪声源停止辐射,污染现象将立即消失,这就是噪声污染的即时性。3、局部性:与其他公害相比,噪声污染是局部和多发性的。一般情况下噪声源离受害者的距离很近,噪声源辐射辐射出来的噪声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或受到障碍物的吸收,噪声能被很快的减弱,因而再生污染主要局限在声源附近不大的区域内。噪声污染也是多发的,城市中噪声源分布即多又散,使得噪声的测量和治理工作很困难。三、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1、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2、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3、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4、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四、噪声污染对人体会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1、噪声对听觉的影响: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2、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器官慢性变形。导致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人就舞厅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噪声组人群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肠鸣音减弱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强烈噪声环境里,胃肠和肠粘膜的毛细血管发生极度收缩,正常供血受到破坏,导致消化腺和肠蠕动受到影响,胃液分泌不足。据统计,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在安静环境下作业的人高5—6倍。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噪声可使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血管功能受到影响。结果表明,85—95分贝噪声可使人发生心电图、脑电图的明显改变脑血管紧张度增高,脑供血不足,并有造成血管系统持久性功能损伤的迹象。1985年有人对受飞机起落噪声影响达10余年的学生及对照组进行心血管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组平均心率为82.5次/分,对照组为77.16次/分,二者有统计学差异。日本陈秋蓉利用自动最高血压连续测定装置,对18—20XX男女25名受试者用60、70、80、90、100分贝噪声刺激,得出结论,血压值与噪声强度成正比。4、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于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来说,神经系统症状是主要症状。噪声不仅克引起暴露着神经衰弱,还可引起暴露着记忆力、思考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减低等神经行为效应。1993年,徐启明对舞厅从业人员做的体检调查以头痛、头晕、乏力和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出现率,噪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耳鸣、心悸等症状也较对照组明显。1990年李广才等做的飞机噪声对学龄儿童的神经行为效应测试,结果显示,噪声对儿童短期听记忆力、心理运动稳定度、手工操作速度及眼、手协调性均有不良影响。5、噪声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噪声作用与机体,对内分泌系统表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增强或减弱、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据报道,噪声可导致妇女月经期紊乱,痛经的比例增高,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提前。6、噪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噪声可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嗜酸性白细胞减少,网状细胞减少等,从而使机体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严重感染性疾病发生,甚至有可能引发癌症。7、噪声对优生优育的影响:近年来,噪声对胎儿发育及儿童智能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已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主要表现有儿童畸形率增高、易于流产、儿童思维不集中、智力发育迟缓等。研究人员对诞生在飞机场附近的婴儿进行调查,发现小儿易患先天性兔唇的较多。医学工作统计过1000多个出生婴儿,发现闹市区诞生的婴儿体重普遍较低,同早产儿体重差不多。8、第对视力的影响:医学研究表明,当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时,通过传入神经的相互作用,可使视觉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视力。噪声达85分贝时,对8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红、蓝、白视野短小的有64名,说明噪声能影响视觉,视野等。9、对某些神经递质在体液中含量的影响:由于人体的神经功能在长期噪声下会受到影响,所以噪声对某些神经递质在人体液中的含量也会产生影响。通过对人工尿中“环—磷酸腺苷进行测定,发现95分贝以上的强早生条件下,其在尿中的含量低于休息期,可见噪声对人体的体液系统也有影响。10、对血压的影响: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下的人易患高血压。一项对柏林地区1700名具名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夜间睡眠时周围环境噪声超过55分贝的居民,其对患上高血压的风险要比那些睡眠环境噪声在50分贝以下的居民高一倍。此外,习惯于夜间常开窗户睡眠的居民,患高血压的风险也相对更大一些。五、如何减小和防治噪声污染在明确了不同类型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噪声的特点,把噪声污染防治对策贯穿到噪声污染防治的各种手段中。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法律规章严格行政管理:按照国家指定的有关噪声标准,依靠政府等关部门颁布法令或规定来控制噪声。如限制高噪声车辆的形式区域;在学校、医院及办公机关等附近禁止车辆鸣笛;限制飞机起飞或降落的线路,使之远离居民区;颁布噪声限值标准,要求工厂或高噪声车间采取减噪措施;对在强噪声车间工作并已经发现听力下降或患有噪声疾病的工人适当调转工作;对各类机器、设备,包括飞机或机动车等定出噪声标准。2、运用技术措施防治噪声污染。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噪声,制订不同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对消声、隔声、减振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制订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工程建设活动,保证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和设施建设质量,发挥防噪降噪的作用。3、营造隔音林。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4、运用规划手段防治噪声污染。规划是噪声污染防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的许多噪声污染问题都是由于过去不合理的规划造成的,或者说是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噪声污染因素而产生的。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注重区域功能布局,从空间地域上避免噪声对可能影响对象的污染,应作为今后噪声污染防治的首选措施。噪声危害千家万户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广大群众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平时避免大声喧哗,同时主动维权,积极参与整治噪声的行动,共同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2、3、4、5、6、7、8、9、吴忠标.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周富春、胡莺环境保护基础:科学出版社刘晓冰环境影响评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孙承咏、韩威环境科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贾振邦环境与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倚潘伟斌环境监测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毛文永,文建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郑易生等.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0、何康林.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1、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2、郭新彪.环境健康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3、武宝轩.环境与人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4、柯爱玲.机械噪声的危害及在机械设计中控制噪声的措施.环境科学与技术15、徐启明.舞厅噪声对人听觉影响的探讨.环境与健康杂志16、李才广等.飞机噪声对学龄儿童的神经行为效应.环境与健康杂志17、王亚宁,王锡宁.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利用.潍坊教育出版社18、马建敏.环境噪声控制.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刘惠玲.环境噪声控制.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树谦.噪声污染及其控制对策.辽宁师专学报21、Sciencedaily.Scientistsfindeyepigmentcontrolscircadianrhythm,199822、/view77735.html?wtp=tt23、http://www.25、www./jiaoan/banianjiwulijia第二篇: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生活论文环境噪声污染与健康生活——赵树国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全球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已成当代社会一大公害,近年来,噪声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噪声大幅度增加。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噪声污染的防控。瑞士规定晚上10点以后禁止大声喧哗,星期日不准使用割草机。新加坡对噪声污染环境、影响公众生活有严格规定,违规者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法律制裁。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一、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1、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2、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3、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4、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二、噪声污染对人体会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2、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3、噪声能使听力、视力受损外,还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4、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有人曾对在噪音达95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20XX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39%,失眠的占32%,头痛的占27%,胃痛的占27%,心慌的占27%,记忆力衰退的占27%,心烦的占22%,食欲不佳的占18%,高血压的占12%。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三、如何减小和防治噪声污染在明确了不同类型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噪声的特点,把噪声污染防治对策贯穿到噪声污染防治的各种手段中。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技术措施防治噪声污染。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噪声,制订不同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对消声、隔声、减振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制订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工程建设活动,保证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和设施建设质量,发挥防噪降噪的作用。2、营造隔音林。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3、运用规划手段防治噪声污染。规划是噪声污染防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的许多噪声污染问题都是由于过去不合理的规划造成的,或者说是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噪声污染因素而产生的。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注重区域功能布局,从空间地域上避免噪声对可能影响对象的污染,应作为今后噪声污染防治的首选措施。噪声危害千家万户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广大群众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平时避免大声喧哗,同时主动维权,积极参与整治噪声的行动,共同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第三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工业噪声污染管理第三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理第四章交通噪声污染管理第五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第六章罚则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控制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的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生活和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正常活动的现象。第三条凡本县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声环境质量负责,应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城市、村镇建设,按功能区合理布局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防止环境噪声污染,保障生活环境的安静。第五条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辖区内的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并督促、协调其他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第六条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日常管理工作,遵照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按以下分工实施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工业、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第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噪声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向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机电设备或器械,减少噪声对生活环境的污染。第九条凡排放噪声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超标排污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第十条受到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减轻或排除噪声污染的危害。各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受理受害单位和个人的举报和投诉,督促造成噪声污染者减轻或排除噪声污染,采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第二章工业噪声污染管理第十一条在人口稠密区以及在医院、学校、风景旅游区等区域及其附近,不得规划新建和扩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或项目。第十二条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前,其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拆除或闲置已安装使用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征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十三条排放噪声污染实行申报制度。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提供噪声污染的有关资料,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使其符合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使用通风、排风(气)、降温、发电、锅炉等设备,对周围生活环境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并按照审查意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污染。第十四条对超标排放噪声,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治理。对难于治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报请县人民政府对其实行关、停、并、转、迁。确因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短期内难于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必须采用消声、隔音等有效措施,把污染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取得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并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或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第三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理第十五条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第十六条建筑施工单位,应在开工15日前,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说明其工程项目、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第十七条在人口稠密区、学校、疗养院(医院)禁止夜间11时至次日6时进行强噪声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作业除外,但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因生产工艺需要必须连续作业,须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八条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消除噪声污染,确因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难于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限制作业时间,并由施工单位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或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第四章交通噪声污染管理第十九条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行驶的机动车辆(含过境车辆),应当安装完整有效的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声应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严禁使用音量超过105分贝的喇叭。第二十条设有禁鸣标志的路段和地区,昼夜24小时禁止机动车辆鸣喇叭(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安全设施和交通指挥标志的完善情况,逐步扩大禁止机动车辆鸣喇叭的路段。第二十一条机动车在允许鸣喇叭的路段一次鸣喇叭的时间不得超过0.5秒钟,连续鸣喇叭不得超过三次。严禁鸣喇叭唤人。第二十二条特种车辆安装的警报器除执行紧急任务外不得使用。第二十三条车站、码头等交通本枢纽使用广播喇叭,应当控制音量,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第二十四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机动车辆整车噪声和喇叭噪声的监督管理,纳入新车入户审查和在用车年检,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予发牌或不予办理年审。第二十五条城市建设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保持路面平整,消除障碍,降低车辆行驶噪声。第五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第二十六条单位或个人开办有噪声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业经营项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申报登记的,应首先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噪声污染情况和治理措施,经审查合格后,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保护申报表,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第二十七条饮食、娱乐、服务业经营项目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其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在住宅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和加工场。第二十八条禁止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广播喇叭和发出高大声响招徕顾客。禁止在人口稠密区架设和使用高音喇叭,未经公安部门批准禁止使用广播宣传车。第二十九条单位或家庭使用家用电器进行娱乐或悼念活动、制作家具、装修(维修)房屋,应当控制音量,禁止夜间10时至次日6时产生噪声干扰他人。第六章罚则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文成县环境保护奖励与处罚办法》处理:(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二)拒报或谎报噪声污染排放资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