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成为儿童(讲座稿)课件_第1页
让儿童成为儿童(讲座稿)课件_第2页
让儿童成为儿童(讲座稿)课件_第3页
让儿童成为儿童(讲座稿)课件_第4页
让儿童成为儿童(讲座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东县实验小学的教育理想与实践追求曹爱东让儿童成为儿童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校教育理应顺从“以人为本”的要义,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笔者以为,倡导“让儿童成为儿童”的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思想在小学的具体体现,应作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应成为校长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主张。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儿童为本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教育思想:一、“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理念创生二、“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理性思考三、“让儿童成为儿童”的实践追求一、“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理念创生

1.当今社会依然没有真正走出“儿童奴才观”的偏见。“童仆”“不打不成材”“棍棒下出孝子”。传统人伦讲究等级和辈分,儿童始终处于最底层。幼者顺从长者,没有独立人格。弃婴、卖婴、杀婴,性侵。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对儿童的地位及价值的论述、论著。中国文化就是一种藐视儿童的文化。——周作人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

1.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

2.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

3.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胡适

2.现代家庭始终找不到与儿童平等相处的位置。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呈现出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家长视孩子为“心头肉”和“掌上明珠”,在衣食住行上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穿名牌,吃洋餐,上学专车接送,担心孩子安全,百般呵护,甘做孩子的奴仆和下属。另一方面,“父为子纲”“家长制”作风严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产生许多“虎妈”“狼爸”,习惯于替孩子做决定,把不适当的超前教育当做先进理念,帮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辅导,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充当孩子的上司和主子。

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我想放弃的,都是你们认为必须的。——一位孩子如是说我们虽然不打孩子的嘴巴,但是日常无理的呵斥,无理的命令,以致无理的爱抚,不知不觉中怎样的损伤了他们柔嫩的感情,破坏了他们甜美的梦,在将来的性格上发生怎样的影响。

——周作人教育艺术的一个原理是:孩子们应该不是以人类的当前状况,而是以人类将来可能的更佳状况,即合乎人性的理念及其完整规定为准进行教育。这一原理有极大的重要性。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能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但实际上他们应该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这样才可能在将来出现一个更佳的状态。

——康德

3.许多学校始终偏离了儿童教育的方向。儿童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是在和老师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体验着“最初的社会”,这段生命时光幸福了,虽然不能保证整个人生幸福,但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如果这段生命时光有了阴影,它注定会伴随着整个的生命历程。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用“未来的存在”教育现在的人,忽视了儿童当下的生存状态。不关心儿童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忽视儿童的精神,儿童个体独立人格和民主思想从小也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萧伯纳忘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所有的天才人物在校读书的时候都不是“好”学生,他们的成才史就是摆脱学校教育的束缚而争得自主学习的自由的历史。——周国平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周国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哲学家西塞罗“让儿童成为儿童”就是让儿童摆脱大人的奴役,发展自己内心的精神能力,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让儿童成为他自己。

二、“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理性思考(一)概念界定1.把儿童当成一个人。

儿童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受到法律保护,享有做人的权利和法律赋予的自由。

2.儿童是一个“小人”。

儿童是尚未长成的“小人”,是“现在的存在”,不是“未来的存在”。儿童很弱小,需要抚养和呵护;他们会犯错误,需要包容和提醒;他们会成长,需要保障和关怀,他们不是大人的附庸和工具。

3.儿童就是目的。儿童在成长阶段,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立场尺度,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去教育,儿童就是儿童,不能抬高要求。儿童像个儿童,活在儿童当下,就能体验快乐成长的过程,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

4.享有儿童应有的教育。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前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分析和解决儿童的一切问题时,只有用“基于儿童”的视界,通过“在儿童中”落实,才能达成“为了儿童”的目标,实施真正的、良好的儿童教育。(二)理论支撑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鲁迅的新儿童观、陶行知的“小先生”观以及社会主义儿童的主人观等等,都能找到“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理论渊源。

1.哲学中的儿童观儿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思考方式和心理感受,把成人的心理强加给儿童是愚蠢至极的事。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卢梭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

——周国平儿童的无知却能让他永远面对事物的本身,往往使他产生奇思妙想,创造由此而生。——怀特海儿童的世界不受实际生活和世间习惯的限制,非常广大而自由,年纪愈小,他的世界愈大。——丰子恺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帕斯卡尔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孟子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耶稣2.自然成熟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他认为儿童是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生到世界上来的,这是生物进化三百万年的成果,外部环境只是为儿童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成熟程度。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因为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3.镜像神经元原理美国科学家拉马钱德拉认为,镜像神经元是大脑中一种具有特别能力的神经元,能使高级哺乳动物像照镜子一样在头脑里通过内部模仿而即刻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镜像神经元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视觉有思维能力,是一种顿悟的思维,即“所见即所悟”。孩子看见的,就是他们思维的。这是因为在每个孩子的大脑里,都藏着一个活了至少5万年的大教育家!镜像神经元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天生的学习者”,“身教重于言教”,更好的教育是改变孩子看见的一切。(三)价值追求

1.儿童是纯真的。儿童最可贵的品质就在于单纯,时时用一颗纯朴的童心和天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的制约和成见的干扰,于是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儿童教育呼唤本真教育,没有成人的偏见和利欲,儿童的创造也由此产生,而且儿童的创造力原汁原味,更加充溢。几米语大人自以为能够分辨梦与现实,小孩们却觉得,分辨梦与现实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事。小孩信赖大人,大人却不一定值得信赖。大人不依赖小孩,小孩却常常值得依赖。

2.儿童是发展的。无论是作为生物体的人,还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儿童总会按照自身规律一天天的成长。在这过程中儿童发展会有阶段性和起伏性,他总是在不断修正着自己的认识,最终达到他应有的发展目标。教育者理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包容儿童发展中的错误,适合儿童的教育能够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

3.儿童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个体的价值(尼采语)。实现儿童独特的价值是我们的使命,学校教育应该珍惜儿童这个独特的自我,帮助儿童培养个性特质,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启示。

4.儿童间发展是不均衡的。不一样的脑袋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几米语)根据儿童的差异性,教育者即使有相同的“脚手架”,也要去建设不同的“建筑物”,好的教育总是在等待孩子的成长。美国女科学家麦克林所说:“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一旦找到属于自己的开放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5.让儿童活在当下。儿童的心理往往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能忽然间忘记了过去的一切;二是对于极简单的事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没有未来的忧虑。正因为如此,儿童常常活在当下,拥有当下的快乐。“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纪伯伦语)

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追求儿童的精神幸福,不仅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幸福,更应当重视儿童的现实幸福。我们仅在儿时体验到时光的永驻,而到了成年之后,儿时的回忆又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周国平三、“让儿童成为儿童”的教育实践(一)重塑学校理念文化办学理念——让儿童人人(天天)快乐,让教育处处精彩办学思路——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发展校训——还能更精彩校风——和谐相处,智趣相生

(文明求实和谐创新)教风——凡事从理解和爱出发(爱生博学善思进取)学风——做最好的自己(自主勤奋合作乐学)办学目标——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求发展办学特色——凸显艺术教育,构建智趣校园(二)建设儿童化校园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数。校园设计颜色丰富多彩。功能场所紧凑实用。按照儿童的标准添置设施。营造校园自然生态环境。教育,不是要培养一群适应学校的孩子,而是要办一所适应每个孩子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三)构建特色化课程学校教育的直接产品是课程,而不是学生,学生至多是副产品。(英国经历)校际间的差距是校本课程的差距。在执行国家课程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景,学校传统文化、办学特色项目、教师素质特长、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等,必然烙上校本和各自个性的印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个性化。成立课程改革委员会,制订规划,先后在学科教学、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文明礼仪、传统活动等领域编印系列校本教材,通过拓展学科课程、增设特色班、开设兴趣组、训练“体艺2+1”项目等途径,为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提供活动化、个性化的特色课程。(四)引领课堂改革先学后教,自主多元。“智趣课堂”摒弃了传统的以单一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引领和帮助儿童,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发展。一、先试后练,把握起点;二、质疑激趣,问题构建;三、三维互动,对话启智;四、达标迁移,提升素养。通过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开展研究,目前从小学高年级向中低年级推广。

凡是从理解和爱出发自己是作为教师的儿童。——蒙台梭利我们要变作小孩子。——陶行知重新做一回儿童。——陈鹤琴我是长大了的儿童。——李吉林(五)打造童心师群(五)打造童心师群

1.阅读儿童书籍。

通过给教师购买儿童书籍、举办阅读童书交流会,体味作家笔下的儿童世界,设身处地感受儿童成长中的喜怒哀乐,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现实的社会生活。长期阅读儿童的书籍,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多了一份童心,形之于外,有的教师便表情有了童形,说话多了童声,思维增了童味。2.讲自己的童年故事。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经历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让教师讲自己的童年故事,就是让他们追溯过往的时光,用童年时代的目光打量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值得留恋,评判什么样的老师备受孩子喜欢,由此而改善自己的态度,指导自己的言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