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开国大典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开国大典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开国大典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开国大典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开国大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现在,就让我们重返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开国大典7盛况空前豪情冲天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爆发、肃静、排山倒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人民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重点)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预习读泽盏栏汇爆帜阅制坦距隆渠宣光泽旗帜爆发隆隆坦克汇报一盏石栏阅兵距离水渠宣布制作多音字薄卷闷号

汇集——瞻仰——宣告——协商——排山倒海——肃静——汇集——

挺立——

庄严——

整整齐齐——聚集瞻望宣布商议翻江倒海近义词反义词喧闹分散弯曲轻浮歪歪扭扭恭敬地看。恭敬、庄严地立着。大约早晨四五点钟。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瞻仰:肃立:五更天:典礼:词语解释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探究读阅读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朗读本课时,用热烈、庄严的语气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朗读指导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2.课文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分别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开国大典前大典结束后大典进行中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的。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多么令人激动。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当时那些令所有中华儿女激动的热闹庄严的场面。

快速读课文第1-4自然段,理解“大典前”的情况。大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行?参加的人员有哪些?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课文的第4自然段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其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找出来,读一读。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早上六点钟起”“清早”“老远”“直奔”“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人民急切、激动、兴奋的心情,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夸张和比喻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快速读课文第5-14自然段,理解“大典中”的情况。大典中都有什么项目?奏国歌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点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阅兵仪式时间先后顺序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群众对领袖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齐投向”表达了什么?大会是怎样开始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表明了什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大典时:宣布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表明了毛主席的宣告声音传播之广,产生的反响巨大。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了什么?大典时:升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大典时:点礼炮激动、热烈的心情

仔细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为什么当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大典时:宣读公告

因为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所以当听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升国旗,宣读公告完毕后,接下来是什么?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这句话是文章的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中对阅兵式的哪些兵种进行了具体描写?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

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威风凛凛、纪律严明、渗透着人民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自豪的感情。大典时:阅兵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夸张手法,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子弟兵的无比信赖与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这一句是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大典后:游行

“红流”指的是什么?“光明”在这里有几层含义?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双关。“红流”是人们带着灯笼火把形成的人流;“光明”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当时人们举着灯笼火把照亮整个北京城;二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前途一片光明。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的意思。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如果你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你会想些什么?试着说一说。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的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的。无比自豪、激动领袖风采大典前——盛况空前,隆重庄严大典时大典后——充满光明,自豪激动声势浩大开国大典宣布成立游行浩荡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仪式[十大元帅]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五岳]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本课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一共写了六个场面,分别是:群众入场、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典礼。早上六点钟群众队伍开始入场,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放礼炮,起初全场是肃静的,只听见炮声和旗帜飘动的声音,后来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升旗以后,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在检阅的过程中,广场上的群众不断欢呼、不断鼓掌。阅兵式之后,开始群众游行,群众举着灯笼火把从天安门广场的两个方向出发,像两股“红流”,光明充满了北京城。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课文是从不同人群的不同表现来描写阅兵场面的。分别写了三类人: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将军检阅部队的情形,人民解放军战士受检阅的情形(按出场顺序描写)、人民群众观看检阅时的表现(主要运用了场面描写)。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