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课件细菌性皮肤病-002_第1页
皮肤病学课件细菌性皮肤病-002_第2页
皮肤病学课件细菌性皮肤病-002_第3页
皮肤病学课件细菌性皮肤病-002_第4页
皮肤病学课件细菌性皮肤病-0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湿州医学晚附属第二医院李琼英正常皮肤的菌株分为皮肤常驻菌:能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定住于皮肤上的菌株,清洗后可减少但不宜清除。如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痤疮棒状杆菌)需氧性孢子型(白色念珠菌、糠秕孢子菌)。皮肤暂驻菌:指着落于皮肤,经过一定时间可从皮肤上消失,擦洗后容易除去。包括金葡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细菌和皮肤病的关系感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免疫介导性病变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性皮肤病:属原发感染,由致病菌(金葡菌、链球菌)直接侵入正常皮肤引起皮肤病变杆菌性皮肤病: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特异性感染如皮肤结核和麻风非特异性感染,常在原有皮肤病的基础上感染了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属继发感染。第一节脓疱疮(impetigo)定义·俗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可在儿童中引起流行。病因和发病机制促使化脓球菌侵入机体产生本病的因素:1.皮肤的损伤原存在某些瘙痒性皮肤病或皮肤外伤,使皮肤屏障破坏,有利于细菌侵入。2.天气炎热(温度高)、出汗、皮肤浸渍或不洁,有利于细菌在局部繁殖。3.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使免疫力下降。或本身有免疫缺陷,或代谢失调、营养不良(如糖尿病,结核病患者)。4.婴幼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抵抗力差。发病机制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细菌主要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凝固酶阳性噬菌体二组71型金葡菌,它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症或引起全身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免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