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亚——教学设计教师:单位:一、教学背景1.学生群体:初中六年级2.学科:地理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①预习课文,了解南亚相关内容②百度搜索南亚河流、气候、宗教社会等相关知识二、教学课题通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分析地图,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学会分析分区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地图熟悉南亚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培养学生据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运用地图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通过学习人类古代文明南亚补充中国古文明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材分析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内容。考虑到南亚特殊的地理环境,教材在内容处理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明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内容处理上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重点: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2.掌握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教学难点:1.地形和河流的相互关系。2.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南亚》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搜索到《拥抱南亚》的相关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南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加强了解。利用百度搜索南亚命的详细信息和图片,做成PPT让学生对当时形势有深刻的比较认识。四、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着引入南亚的宗教。对于南亚的历史发展,从地理角度侧重于当地的语言、人种构成,进而为后面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打下基础。利用《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用讲解法与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区域图的能力。对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采用指导—作业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动画演示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地形特征。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视频《一个人的旅行》,引导学生观看,通过美景以及典型特征引导学生猜测出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1、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教师活动】课件出示南亚政区图,并提出以下问题①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②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③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主要国家的首都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学再相互讨论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活动】精讲点拨:“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学生活动】当堂练习:课件出示南亚空白图,让学生指出南亚的海陆位置以及南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2、地形【教师活动】课件出示南亚地形图,①南亚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区?②三大地形区各有何特征?教师巡回辅导、解疑。【学生活动】学生读图思考并互相讨论以下问题。【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归纳点拨:北部山地——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平原——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学生活动】讨论:德干高原地势东西比较,哪里地势较高?哪里地势较低?【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流向去判断地势的高低,并且得出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3、河流【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找出南亚主要的两条河流以及他们主要流经的国家。【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总结归纳: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教师活动】教师补充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进而联想到中国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①填表对比两条河流:河流名称发源地流经的国家注入的海洋印度河恒河②巴基斯坦的主要灌溉水源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是。3、宗教与社会:阅读课文以及“阅读”内容,并看彩图,思考:①南亚是和宗教的发源地。目前斯里兰卡、不丹的居民主要信奉教,印度、尼泊尔等国居民多信奉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教。②南亚最大的国家是,该国有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是。4、人口经济:①人口:分布的稠密,属于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居世界第位。人口过亿的国家有、、。②经济:都是(发展中、发达)国家。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现在产业是印度的旗舰产业。5、复习巩固回忆所学内容,指图说出南亚的国家、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学情分析教师:单位:从年龄特征来看,六年级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从知识储备来看,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的研究。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等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另外,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地理读图能力,加上前面对大洲和地区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有了初步的学习能力,但是毕竟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于七年级地理知识的掌握稍有难度,老师在进行引导性学习的时候,应注意放慢速度,将知识点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分析。效果分析教师:单位:本节课课堂气氛较好,课堂秩序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学生状态良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充满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们基础虽然参差不齐,但是都能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现就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能力发展程度进行分析: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效果分析:1.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评价:经过之前几个大洲和地区的学习,现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并且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能初步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学习地理地区中的问题,主动发现问题,概括问题,提出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在本课南亚中所出现的新的地理事物、新的地理现象,他们能较好的、独立的去探索和分析,具备了较强的识别筛选信息的能力。对基本技能的评价:本节课中关于南亚的活动探究,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琐碎,学生们都独立、迅速的完成,并具有较高质量的准确率。说明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和清晰,而且大多数学生笔记明了,小组讨论分工明确,目的性强。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效果分析:本节课南亚的内容重点是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能力较强,能够很快分析出问题的关键,能够适时提出一些地理新猜想和假设。并且在小组讨论时,反应迅速,收集信息能力和流探索能力都很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效果分析:通过对南亚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普遍了解了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尤其是对于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人口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感触。对于印度高科技发展的优势,学生们增强了对我们国家产业结构的认知和对比,有了较强的国家发展荣誉感和自豪感;对于印度人口的现状,学生们更是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人口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了解地区——南亚第一课时教师:单位:本节内容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突出了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如地形与河流、气候与农业。这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面“认识大洲”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知识难点分散,降低了学习难度,图幅较多且图中隐含信息多,在图的下面大多说明了需要在图中读取的内容或设置了若干活动题,使学生知道如何读图,进而掌握有关的读图技巧。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既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又找到了学好地理的钥匙,有事半功倍之效。教学目标: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4、了解南亚是世界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7、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产业发展概况。教学重点:南亚七国的位置、范围和轮廓;南亚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南亚的宗教分布

教学难点:南亚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

教学教法:图文结合,以图析文;教师引导,先读后议。该课包括五部分“南亚次大陆”、“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其中前三部分属于自然地理,分别从位置范围、地形分布和气候特点三个方面介绍南亚,后两部分属于人文地理。耗时2课时,本节课把1、2、4、5部分作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讲气候与农业,这样有利于分解重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第一部分“南亚次大陆”介绍了南亚的海陆位置、范围、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区图可以找出以下内容:①南亚的国家及其首都,克什米尔地区;②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四国;④南亚有三个临海国、两个内陆国和两个岛国,⑤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⑦南亚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第二部分“三大地形区”介绍了南亚的主要地形区及其地形分布、地势特征、河流概况。该部分虽无正文,但图中所含信息量较大,对学生读图的要求能力较高,而且出现了地理课本中第一幅地形剖面图,即图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图(为方便学生查找,本课选取80°E),老师应仔细讲解,对今后学习类似地图有很大帮助。对于活动第3题,可结合图例得出结论,或是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德干高原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该部分的考点有:①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其位置;②地形分布特征:自北向南分三大东西横列带(与北美地形比较异同)。易混点是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第三部分是宗教与社会。要求学生了解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分布。

第四部分是人口与经济,要求学生掌握南亚人口密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以及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电子、汽车制造、原子能、航空航天)和电脑软件产业(同中国相比具有语言优势,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南亚——练习题教师:单位:一、课上练习题1.南亚南部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B.山地C.平原D.丘陵2.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B.犹太教和基督教C.佛教和伊斯兰教D.印度教和佛教3.印度河最终注入()A.孟加拉湾B.阿拉伯海C.波斯湾D.地中海4、指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洋:A、B、C半岛:D河流:①、②地形区:E、F、G、H国家:③、⑤、⑥课后作业1、南亚的岛国是()A、印度和孟加拉国B、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C、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D、马尔代夫和印度尼西亚2、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是()A、湄公河B、印度河C、尼罗河D、恒河3、(1)图中地形剖面是沿MN线、还是PQ线绘制出来的?线(2)南亚地形自北向南分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山,中部为和平原,南部为高原;南亚教学反思教师:单位:南亚是世界区域地理中亚洲的第二个分区。区域地理的学习知识点多而杂,但学习思路比较明确:了解区域地理位置,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学生通过对某区域的学习能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前期学习的东南亚的分析方法,为本节课作了铺垫。本节课以《一个人的旅行》故事为线索,引入印度,配以较丰富形象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整体的认识南亚的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一、成功之处1、能够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学生主动参与的较多,对于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点的概括,学生回答,教师给予点拨,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3、能够充分听取学生的心声,肯定学生。例如,在分析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年降水量多的原因时,虽然后面的学生,老师没有叫起回答,但他们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也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动其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想说,敢说。4、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体验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突出本节的重点,难点—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二、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整体的节奏较快,没有起伏,学生接受的弦绷得过紧,容易疲劳,积极性就会下降。2、课堂上学生练得较少。3、对教材的部分内容挖的不细,讲述时有一定的口误。4、课堂经验还有欠缺,由于当时录播室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耽误下节课老师们的使用,所以课堂后半部分讲的内容稍快,练习题做的也不是很够。总体而言,这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