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物理各地中考物理分类解析汇编-光现象_第1页
2023年全国物理各地中考物理分类解析汇编-光现象_第2页
2023年全国物理各地中考物理分类解析汇编-光现象_第3页
2023年全国物理各地中考物理分类解析汇编-光现象_第4页
2023年全国物理各地中考物理分类解析汇编-光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3年全国物理各地中考物理分类解析汇编考点二光现象〔2023北京〕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钢勺在水面处折断了钢勺在水面处折沙滩上有白鸽断了B图1D解析: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似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形成的;放大镜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C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知识,解答时应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根据其形成的过程来区分这三种情况。〔2023北京〕18.近视眼镜的镜片是透镜。〔选填“凸〞或“凹〞〕解析: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适宜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答案:凹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近视眼矫正的方法,理解近视眼形成的过程和矫正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023北京〕20.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光组成的。解析: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答案:色思路点拨:理解太阳光即吧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2023北京〕21.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该车在20s内行驶的路程是m。解析:由速度公式变形可得=25m/s×20s=500m。答案:500思路点拨:此题考查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学习物理公式不仅要记住其表达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包含的意义。〔2023北京〕3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那么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像。00图15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想使光屏上得到两次清晰的像,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倍焦距,根据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可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当u=25cm,即u>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那么该像是(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烛焰在f<u<2f范围内;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烛焰在u>2f范围内,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答案:(1)A缩小(2)正立虚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能够根据物距、像距的大小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准确地分析出所成像的性质。〔2023·山东临沂〕6.如下图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解题思路】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手影、路灯下的影子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树木通过水面反射所形成的虚像,应选C。【答案】C【点评】此题是光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典型例子,需要学生明确每种现象的实质,难度较小。〔2023·山东临沂〕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解题思路】判断当物距U为15cm时,光屏上成什么性质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知道焦距f和二倍焦距2f的长度,然后根据物距与焦距、二倍焦距的关系,得出成像情况。题中没有明确告诉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但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当物距U为18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我们可以得出此时的物距满足的条件是等于2倍焦距。即2f=18cm,f=9cm。当物距为15cm时,由于18cm>15cm>9cm,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答案】〔1〕9〔2〕放大;投影仪【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这需要学生要记准实验结论并学会运用,难度较大。〔2023·天津〕2、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2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选项是〔〕【解题思路】从自行车尾灯作用上看,是将汽车发出的光再反射回去,从图上看,能完成此过程的只有A答案,B、C、D都不行;从光的反射规律分析,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特点是入射光线和最终反射出的光线是平行的,因此为A答案;当然通过做法线,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也能得出此答案。【答案】A、【点评】此题是课本习题的变形,考查光的反射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告诉我们注意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和探究。难度较小。〔2023·天津〕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表1,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实验1B、实验2C、实验3D、实验2和实验3【解题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内,倒立放大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由此分析:实验2应为放大,实验3应为正立。【答案】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否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师生重视探究实验。难度较小。〔2023·天津〕15、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1.75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规律:像距与物距相等,像物大小相等,正立虚像。注意的问题是“像距他_____〞,不是像到镜面的距离,因此是3m;像的大小是不变的,只所以远了看到像变小,是由于视角发生了变化。像的大小总是与物大小在行相等的。【答案】3、等于。【点评】此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难度较小。〔2023·浙江温州〕10.如下图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的“折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眼球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A【点评】区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沿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难度中等。〔2023·浙江绍兴市·4题·4分〕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那么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解题思路】从题目首先得悉在半透明纸上的像,说明成的是实像,故把A、B两项排除;再根据a大于b这一信息明确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C。【答案】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抓住小孔成像的关键点: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进行解答。此题属于一道中档题。〔2023·广东湛江〕3.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图1图1ABCD【解题思路】手影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铅笔好似在水面上折断了〞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放大镜看手指也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答案】C【点评】光现象有三种: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要求能够对生活和自然的光现象进行分类,难度较小。〔2023·广东湛江〕5.如图2所示,正确的选项是()ABCD【解题思路】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而A选项中的磁感线有的从N极出发,有的从S极出发,故A错;杠杆的力臂是从支点O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B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C选项中,晶体的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变化,没有熔点,故C错;D选项中,光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是远离法线,故D错。【答案】B【点评】此题考查了磁感线、力臂、晶体熔化、光的折射,知识点的跨度较大,要求对知识点全面掌握并能清晰识别方能正确解决,难度中等。〔2023·广东湛江〕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解题思路】红外线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A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B正确。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故C错。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凸透镜的应用,所以D正确。【答案】B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看不见的光等知识点,熟悉各考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难度较小。23.“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2023·广东湛江〕〔1〕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反射〞或“折射〞〕红光.【解题思路】我们是生活空气之中,耳朵周围只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嗞嗞〞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因为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物体是红色,那么它只反射红光,而将其它色光吸收。【答案】〔1〕空气〔介质〕;扩散;反射;【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传播、分子热运动、物体的颜色。蟹壳是反射红光还是折射红光的判断方法是判断出蟹壳是透明物体还是不透明物体。此题难度较小。〔2023·山东济宁〕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图5【解题思路】通过观察图5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只有f<u<2f,v>2f一种情况符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呈接不到,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制成的。故此题答案选A。【答案】答案内容A【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来分析成像特点。此题难度较大。〔2023·山东济宁〕2.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解题思路】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答案】答案内容镜面反射或光的反射【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白亮污染是光污染的一种,此题难度中等。〔2023·山东济宁〕9.如图3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图3【解题思路】小聪能看到小猫偷吃鱼,是因为猫身上反射光线,经过平面镜再反射,反射光线进入小聪的眼睛里;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应该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法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那么可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答案】答案内容【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及作图能力。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根本的作图方法至关重要,还要注意的是光的传播方向。此题难度中等。〔2023·山东菏泽〕2.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解题思路】遥控器开关应是红外线。【答案】B【点评】此题是红外线的应用。〔2023·山东菏泽〕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假设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那么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00mmB.等于C.小于50mmD.介于50【解题思路】由于从高空向地面照相,物距较大,像距较小,离一倍焦距近。【答案】D【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023·山东菏泽〕16.〔2分〕如图10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井口井口图10【解题思路】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为法线,再作法线的垂线为镜面。图2图2井口【答案】【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的作图。〔2023山东聊城〕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假设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那么所成的像一定时〔〕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缩小的实像【解题思路】题设中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的实像,这时物距大于像距;假设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那么物距小于像距,就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距、像距、成像性质的“三角〞关系〔2023山东聊城〕9.以下各图中,对现象或结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解题思路】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A项正确;平成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B项错误;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项正确;D图中的小朋友戴的是近视镜,实际上就是一个凹透镜,成的是虚像,D项错误。【答案】ABC【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生活常见的光现象,明确它们的形成机理。〔2023山东聊城〕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那么反射角为;假设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解将增大。【解题思路】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根据题设条件可知入射角的大小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是30°;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角也增大10°。【答案】30°10°【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问容易错答成60°,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入射角的概念。〔2023山东聊城〕4.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列车仍以较大的速度进站,如下图;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很小,为防止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乘客一定要站在平安线以外。【解题思路】关闭发动机后,列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会继续以较大的速度进站;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列车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压强很小,而乘客身体外侧压强较大,形成一个向里的压强差,很容易将乘客吸向列车。【答案】惯性压强【点评】此题考查了惯性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两个“热点〞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2023山东聊城〕9.请在图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到玻璃外表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解题思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作出折射光线。【答案】如下图。【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只需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即可。〔2023山东聊城〕1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下图。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解题思路】〔1〕两支蜡烛完全一样,是为了探究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是否能完全重合,如果能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2〕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进行观察。〔3〕当取走B,放上光屏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而只能用眼睛在物的一侧观察玻璃板才能看到像,所以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答案】〔1〕大小〔2〕A〔3〕虚【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特别是实验中运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替代法更是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实验中利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替代物体的大小,这都是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方法。〔2023·黑龙江鸡西〕3.如下图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水中的倒影B手影C钢笔错位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A水中的倒影B手影C钢笔错位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解题思路】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C钢笔错位、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都是是光的折射。【答案】A【点评】光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方式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有日、月食、手影、小孔成像等;光的反射有平面镜成像、倒影等;光的折射池底变浅、钢笔错位等。需同学们在理解的根底上识记。难度较小。〔2023·黑龙江鸡西〕21.同学们学习很辛苦,很多同学的视力发生了变化,影响学习生活,需进行矫正。请你从下面两幅图中正确选出:矫正近视眼的是;矫正远视眼的是。(选填“甲〞或“乙〞)乙甲乙甲甲21题图22题图【解题思路】近视眼是来自远处的光,经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的光,经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答案】乙甲【点评】明白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后,就可以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进行正确的选择。难度中等。〔2023·黑龙江鸡西〕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甲乙丙甲乙丙 〔2〕他猜测: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的大小3.00光屏上没有像5.00光屏上没有像12.0060.00放大20.0020.00等大25.0016.67缩小30.0015.00缩小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解题思路】〔1〕手指在放大镜的1倍焦距之内,所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窗外的景物,物距大于放大镜的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实像;〔2〕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3〕还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需使像变小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暗箱的长度就是像距,所以应缩短暗箱的长度。【答案】⑴放大缩小⑵小⑶缩短【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照相机就是应用此原理;②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幻灯机就是应用此原理;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应用此原理。另外还要熟记:1焦分虚实,2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物近焦(1倍焦点)像远,像远那么大;越远(离透镜)越大,谁(物和像)远谁大。难度中等。〔2023年湖北省荆门市·2·2分〕2.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0cm处,那么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解题思路】由于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确,所以A,C,D不正确。【答案】B【点评】考查凸透镜成像原理,关键是弄清楚凸透镜各种成像的情况,属于难度较小的题。〔2023·福州〕2.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解题思路】日全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水面鸟儿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海平面上看见水下冰山也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答案】C。【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023·福州〕16.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区分出是小玲的。【解题思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她所看到“镜中人〞是她的虚像并且像将不变.这个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3m;小美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出是小玲的【答案】虚;3;音色。【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程度并会分析实际问题。〔2023·福州〕31.〔3分〕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良,如图25所示。〔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1557.52817.531029.0〔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__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解题思路】通过凸透镜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清晰;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物距相同时,像距与焦距的大小变化关系。【答案】〔1〕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平安、环保……〔2〕越大;越大。【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是第二问,通过数据找出新的规律,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系统的归纳总结能力。〔2023四川广安〕3、华蓥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梨花节。其中有一次,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来到了梨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____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是____色。【解题思路】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不光滑物体外表时,反射光线会向不同方向反射,题中强调“从不同位置看见〞,说明反射光线是向不同方向射出的,所以是漫反射现象;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色光会被它吸收,蓝色牛仔裤只能反射蓝光,当用红色灯照射时,红光会被蓝色裤子吸收,所以观众看到的裤子是黑色的。【答案】漫反射黑【点评】该题考查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二是物体颜色的判断。难度中等。〔2023四川广安〕4、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现在的中学生患近视眼的很多,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___透镜片做的眼镜。【解题思路】正常眼睛的晶状体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曲度过大,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会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矫正的方法是佩戴凹透镜,先对光线进行发散,然后经晶状体会聚到视网膜上。【答案】前凹【点评】该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根据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来分析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从而选用适宜的透镜来进行矫正。难度中等。〔2023四川广安〕13.在图8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所以在作图时要表达出上述特点,具体到该题,可以先分别找到物体AB中A、B两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然后用虚线连接A’B’即可。如下图。【答案】如图【点评】该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作图,容易出错的是将虚像画成实线。难度较小。〔2023四川广安〕17、〔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___〔填“5cm〞或“10cm〞〕。〔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下图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____〔填“虚像〞或“实像〞〕。【解题思路】〔1〕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利用这个原理常用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在操作时注意使光斑最小、最亮。〔2〕当物距u=30cm时,u>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光源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那么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3〕当u=7cm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1)亮点10cm(2)缩小左(3)虚像【点评】该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条件,学生熟练掌握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来判断像的特点是解题关键,这些需要学生熟记。难度中等。〔2023重庆市〕1.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射灯射出的光柱铅笔在水面处“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射灯射出的光柱铅笔在水面处“折断〞雨后的彩虹ABCD图l【解题思路】A选项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B选项中射灯射出的光柱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选项“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D选项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答案】B【点评】此题综合考查光的反射、折射、直线传播以及色散,解题的关键除了理解相关的概念外,还要对常见的光现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比拟容易将A选项中“水中倒影〞与地面上的影子相混淆而导致错选。此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相对简单,难度较小。〔2023重庆市〕11.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的是_______眼,应佩戴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解题思路】将远处物体成像有视网膜之前,是由于眼睛晶状体的曲光度过大,光线会聚过强所致,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将物体发出的光进行发散,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答案】近视凹【点评】此题考查视力的矫正知识,解题关键是搞清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方法,难度较小。〔2023重庆市〕15.(1)在图9中,标出任意一条磁感线的方向。(2)图1O中0B是一条反射光线,ON为法线。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图9图9图10【解题思路】〔1〕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的,在图上的6条磁感线中,在任意一条上标上一个指向S极的箭头即可;〔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于法线对称,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入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箭头指向入射点O。此题属于根底作图,难度较小。【答案】图略。【点评】这是两道根底作图题,考查作图能力。只要记住磁感线的方向,第〔1〕小问应该能够顺利完成;第〔2〕小问要求保存作图痕迹,标明角度关系,局部考生会在光线的方向上出问题,有的忘记标方向,有的方向标反了,应注意防止。此题难度较小。〔江苏连云港市·1·2〕以下几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阳光下形成的树荫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C.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D.从岸边看游泳池内水的深度变浅【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清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A选项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反射,故A选项错;B选项是光的色散现象,不是光的反射,应选项B错;C选项是平面镜成像,它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D选项是光的折射,不是光的反射,故D选项错。【答案】C【点评】此题主要考察了知识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及光的折射,考察应用这些知识来区分自然现象的能力,关键是要知道这些知识的区别,容易错的地方是分不清那种自然现象是属于反射,此题属于难度较小。〔江苏连云港市·24·4〕按照题目要求作图〔2〕如图〔乙〕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解题思路】从S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与主光轴。【答案】【点评】考察的知识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难度较小〔2023年无锡市〕5.以下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雨后彩虹B.海市蜃搂C.水中倒影D.小孔成像【解题思路】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答案】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理解。难度中等。〔2023年无锡市〕9.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解题思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却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答案】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及其矫正,难度较小。〔2023年无锡市〕16.如下图,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题思路】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光线针对法线来说的,所以入射角为60度,反射角又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120度;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物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答案】120小于【点评】考察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理解,难度中等。〔2023年无锡市〕28.(6分)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题思路】此题主要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SS’,做SS’的中垂线,中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答案】【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利用,难度较大。〔2023·四川绵阳〕19.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解题思路】雨后的弧状光带就是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所以选项A正确;岸边树木,水中倒立指的是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B选项错误;铅笔在水中好似折断了一样,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C选项不正确;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D选择也不正确。【答案】A【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分清这些知识点,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的分类。此题难度较小。〔2023·四川绵阳〕20.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那么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A.不能成像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解题思路】能成两次像,当凸透镜距离灯泡在2倍焦距以外时,白墙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离灯泡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白墙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虽然能成等大、倒立的实像,但一般我们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较短,结果物体〔磨砂电灯泡的侧面所画的图案〕和所成的实像距离较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电灯泡与白墙的距离时,清晰的实像不在白墙上,也就是说这时理论上凸透镜虽然能成实像,但清晰的实像位置不在白墙上,所以在白墙上看不到该实像,所以ABD选择均错误。【答案】C【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识记和应用,在历年中考中占有很大比例。解决此题的关键点是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熟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此题难度较大。〔2023·四川绵阳〕38⑴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m;假设涪江水再上涨0.5m,那么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m。【解题思路】水面的实质就是一个平面镜。当彩灯距水面12m,由于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2m;假设涪江水再上涨0.5m,此时彩灯距水面11.5m,那么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1.5m×2=【答案】1223【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点是要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在理解“假设涪江水再上涨0.5m〞时,较易出错。此题难度较大。〔2023·江苏南京·4题·2分〕如下图,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23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A.大于10cm小于20cmB.等于20cmC.小于10cmD.大予20cm【解题思路】通过凸透镜观察成正立放大的像,那么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焦距,小于10cm,并呈虚像。故应选C。【答案】C【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试题难度较小。〔2023·江苏南京·题16·3分〕如下图,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解题思路】通过镜子看到物体的像,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碗中加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小明在A处也就看到了硬币的虚像。【答案】(1)直线(2)反射(3)折射【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光的传播的知识。如何判断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还是光的反射,最关键就是以下几点。只有一种介质,没有反射面的一般是光的直线传播,有反射面的一般是光的反射。有两种或以上介质的一般为光的折射。本试题难度适中。〔2023·江苏南京·26题·2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完成图甲中光路图.【解题思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焦点。【答案】如下图。【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作图。利用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是中考中考查的热点,也是解决本类作图的关键。此题难度较小。〔2023·江西〕10、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解题思路】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当人用右手写字且笔右移时,对镜中的像而言,是左手写字,以像为参照物,笔是左移的。【答案】C【点评】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由于考查到了是以人还是像为参照物来判断左右,多数考生答案选择D,试题难度高。〔2023·江西〕16、我们知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一特点,请在图7中的坐标系中大致画出能描述晶体凝固的图像;如图8所示,是小汽车上的观后镜,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描述观后镜面的示意图。【解题思路】〔1〕晶体在凝固前放热时,温度下降;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后放热时,温度下降;〔2〕为了扩大视野,汽车的观后镜采用凸面镜。【答案】如以下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对平面镜知识的迁移;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坐标图中横坐标与纵坐标表示的含义而出错,观后镜画成了平面镜而丢分,试题难度大。〔2023·江西〕18、临近毕业,承承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是,摄影师看到两边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他及时进行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你说说摄影师是怎样进行调整的?【解题思路】有同学未进入镜头,说明应该将同学们的像缩小一些,全部进入取景框。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越远,像越小,同时像距越小,所以镜头应该远离同学们以增大物距,将暗箱缩短一些以减小像距。【答案】〔1〕摄像师应将镜头远离同学一些;〔2〕同时将暗箱的长度缩短一些;【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的应用,局部考生在答题中,没有同时谈到物距和像距的调节,答案不全而丢分,试题难度中等。〔2023哈尔滨〕2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下图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解题思路】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由图可知,甲图是放大正立的虚像,乙图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内,应用为放大镜;乙图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应用为投影仪等。所以ABD错。无论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远离焦点,像越小,C对。【答案】C【点评】此题通过实际问题,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要求学生熟悉根本规律同时,且具有一定分析能力,此题难度较大。〔2023哈尔滨〕42.(2分)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说明了光路是___________.【解题思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说明从乙的眼睛出发的局部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甲的眼睛。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以判定,从甲的眼睛出发的局部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一定也进入乙的眼睛。所以乙也一定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答案】不变可逆的【点评】考察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路可逆性应用。学生容易根据生活中视物远小近大的特点判断错误。难度较小。〔2023哈尔滨〕48.(2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如下图,可知方框内的光学元件对光有 作用,请将该元件画在方框内.【解题思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答案】会聚【点评】此题考察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难度较小。(2023年广州)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解题思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放大缩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放大、缩小和等大都有可能。【答案】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小孔成像知识的理解,此题关键是理解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验像,但大小与像距与物距有关。〔试题难度中等〕(2023年广州15.)图7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填“等大〞、“缩小〞或“放大〞〕、〔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如果图中h=40cm,那么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hh平面镜屏幕投影片凸透镜图7VV/cm3m/g1020304050816243240图8O【解题思路】利用投影仪成像时,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投影仪成像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物体的像成在屏幕上;根据f<40cm<2f,可求出焦距的范围是:20cm<f<420cm【答案】放大;倒立;改变光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投影仪工作原理的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投影仪中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试题难度较大〕(2023年广州)19.如图11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图11图11【解题思路】从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