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改课件_第1页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改课件_第2页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改课件_第3页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改课件_第4页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改1、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目录】2、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3、总结与展望1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1.1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地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排污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城市水体自身环境容量小等原因,许多城市水体已受到严重污染,黑臭问题现象突出。【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1.1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形势严峻

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存在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总数1861个。在全部黑臭水体中,河流数量占比最高,达85.7%;重度污染水体数量占比达到33.5%。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东部地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较大,中南区域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达71.0%。已认定黑臭水体中不同类型水体占比情况分区域已认定黑臭水体数量分布情况河流85.7%湖4.5%塘9.8%重度黑臭33.5%轻度黑臭66.5%中南,701华东,621华北,200西南,146东北,141西北,52(数据来源: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截至2016年2月16日)【城市黑臭水体网络监督信息发布】自2016年2月18日“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来,全国通过该微信公众号累计收到监督举报信息共1223条,地方主管部门已办结1062条,逾期未回复75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截至5月1日)。历史监督数据统计图正常办理中,86逾期,75【城市黑臭水体网络监督信息发布】各省公众监督及回复情况统计表(单位:条)地区截至5月1日累计收到监督举报信息已完结逾期1223106275北京449445天津43河北20109山西981内蒙古11辽宁65吉林321黑龙江64上海97江苏5650浙江942安徽3230福建3535江西66山东104601河南22211湖北48839湖南267257广东5148广西11海南1重庆1413四川23182贵州55云南1457陕西14131甘肃99新疆5411.2黑臭水体污染成因【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难点1

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成因1:外源有机物和氨氮的耗氧水体超量受纳外源有机物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如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水中DO被快速消耗。DO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它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臭味。河道中大量营养物质促使藻类繁殖,这些藻类在死亡后分解矿化形成耗氧有机物及氨氮,导致季节性水体黑臭现象。1.2黑臭水体污染成因【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难点1

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成因2:内源底泥的释放污染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氮从底泥中释放,沉积物中产生的CH4和N2、H2S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外源污染被阻断后,河道底泥内的有机物、氮、磷及重金属随水体活动而释放出来。1.2黑臭水体污染成因【我国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难点1

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成因3:水体流动性变差和水温升高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的流动性往往较差,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的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华暴发风险。此外,水温升高将加快水体中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速度,加快DO的消耗,加剧水体黑臭。2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2.1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水体污染治理理念和技术相对都比较滞后。在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中,借鉴国外水体整治和管理经验,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经历从单纯注重水资源开发、水体安全功能到治理水体环境、维护景观多样性,到重点建设水体生态系统等三个发展阶段,相应的水体治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2.1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水利治河阶段。以提高防洪排游、蓄水航运为目的,利用防洪工程、排污工程和灌溉工程等措施控制污染并改善水质。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阶段。全国开展了混合污水截流管道的修建和优化、兴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等为城市水体污染控源截污,开展底泥疏浚、引清调水等水体整治技术。21世纪初以来水体生态修复阶段。“十五”科技专项以及“十一五”期间,水专项在多个城市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实施与示范,多自然型水体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2.2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

城市河道的黑臭治理要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

前提与基础外源减排内源清淤阶段性手段水质净化长效保障措施水动力改善生态恢复多管齐下治水工作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要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2.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1)外源阻断(或控源截污)技术外源阻断截污纳管面源控制

针对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水体,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留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对于目前尚无条件进行截污纳管的污水,可在原位采用高效一级强化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快速高效去除污染物。

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污染物,其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城市低影响开发(如海绵城市)技术、初期雨水控制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等。农村的面源主要来自农业、养殖、农村生活等。技术缺陷与不足:工程量大,工程系统性强,周期长,实施难度大等【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2.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2)内源控制技术清淤疏浚一般有两种方式:干湖疏浚和带水疏浚◆干湖疏浚将水抽干,然后使用排干疏浚设备,如推土机和刮泥机等。该法应用有限。◆带水疏浚用挖泥船直接从水中清除淤泥,清淤过程要根据污染物特征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开挖时污染物在水中扩散形成二次污染。该法应用广泛。技术缺陷与不足:治理费用昂贵,疏浚精度和准确度要求较高,淤泥处理问题等【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3)水质净化技术水质净化物理法化学法生物与生态法人工曝气复氧强化絮凝剂、杀藻药剂等植物净化技术(人工湿地、生态护岸、人工浮岛)、微生物强化技术、生物膜法、生物栅修复技术等2.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3)水质净化技术—生物与生态法★植物净化水生植物的根际吸附等作用可吸收去除一些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物质。植物净化技术中常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由于黑臭水体的透明度较低,不适宜沉水植物生长,因此,用于治理修复黑臭水体的水生植物主要是后三类。★微生物强化技术

在受污染水体中,人为投加高效微生物/酶制剂或其它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物质(生物共代谢基质及辅助营养物质),可较好地提升土著微生物生长代谢能力,快速分解去除污染物。2.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2.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3)水质净化技术—生物与生态法★生物膜法

添加滤料或载体的形式使微生物絮凝在一起形成生物膜,通过膜表面上的原生动物等降解高浓度

。★生物栅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和底栖动物等要素的协同作用,根据水质强化净化要求构建而成的一种近自然型生态修复装置。生物栅系统具有巨大的由植物根系和组合填料形成的表面积,对固体污染物和NH3-N等有一定的沉降、拦截和吸附作用。天然能源曝气,由天然能源—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和水下微孔曝气管构成。风光互补天然能源曝气系统太阳能曝气系统【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3)水质净化技术—物理法【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4)生态恢复技术宜把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整体纳入生态修复范围。

遵从河流自身的功能、形态与生态定位。河道水质净化是河道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河道生态修复规划应将维护管理纳入其中。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岸坡生境修复、河道缓冲带修复、河道生物多样性修复。河道基底、岸坡及缓冲带范围区分示意图2.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岸坡生境修复技术

岸坡生境修复工程设计需确定生态护岸工程的设计要求、稳定计算、结构型式等内容,并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生态护岸设计应满足结构材料的自然性、结构的软质化及岸坡自然形态的保持等要求;生态护岸工程结构设计除满足生态效果的设计要求外,尚应满足护岸设计的稳定安全要求;生态护岸应按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和偶然(地震)状况设计;护岸结构型式应根据河道断面型式、沿线岸坡挡土高度、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施工条件等环境条件来设计。【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

生态护岸构造形式仿自然护坡的斜坡式或阶梯式结构型式示意图

抛石防护的斜坡式结构型式示意图植草砌块、生态混凝土、石笼基床等阶梯式结构型式示意图综合式护岸结构示意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

岸坡带植被修复设计(2)植物栽种时间(3)水生植物的栽种水深(1)原则一般陆生植物、球宿根植物的最佳种植时间为植物休眠期。水生湿地植物种植的最佳时间一般是春夏或初夏,耐水性差的种类宜在生长期种植,耐寒性强的种类一般可在休眠期种低温或高海拔地区宜在生长期种植芦苇香蒲水葱菖蒲旱伞草梭鱼草水深80-110cm水深50-80cm水深>110cm水深20-50cm水深<20cm荷花荷花芦苇芦苇香蒲水葱适宜生长的植物较多生态学原则景观性原则亲水性原则【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08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技术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

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1)适用范围流速缓慢河岸带缓坡水深>1m岸线复杂性高(2)设计要求设计以挺水植被为主、沉水植被为辅,结合少量漂浮植被的全系列生态系统修复模式。挺水植物选择河流所在区域常见植物,种植面积占2km河流岸带恢复区的水面20%,以2-10丛/m2密度种植;沉水植物选择不同季相的种类来恢复疏浚后的河流生态系统,约占恢复河段水面的10%,以30-100株/m2的密度种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1)适用范围流速缓慢河岸带缓坡水深>1m岸线复杂性高(2)设计要求当水体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和多样性恢复后,开展水系现存物种调查,首先选择修复水生昆虫、螺类、贝类、杂食性虾类和小型杂食性蟹类;待群落稳定后,引入本地肉食性的凶猛鱼类。底栖动物选择河流所在区域常见动物,投放面积占2km河流岸带恢复区的水面10%,动物选择不同季相的种类,水生昆虫、螺类、贝类一般以50~100个/m2,杂食性虾类和小型杂食性蟹类以5~30个/m3的密度投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5)其它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区域限磷或提高污水总磷排放标准。

人工控制藻类生长,物理控制技术有藻类直接收集和紫外线杀藻等,化学控制技术包括投加无机或有机抑(杀)藻剂,生物控制技术包括种植抑藻水生植物或投放食藻鱼类等。

彻底清除沿河垃圾,严控有色有味污染源的直排,构建岸边绿化带【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1)超磁透析保护+原位生态修复利用高效物化分离与原位生态修复方法相结合,超磁透析保护结合原位生态修复,高效水质净化。提高降解能力和占地面积限制的不足,短期见效快,长期易保持。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把不带磁性的污染物赋予磁性,然后通过超磁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使水体净化。【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2.4一些黑臭水体治理新技术简介(2)超磁分离+组装式接触氧化

“超磁分离+组装式接触氧化”复合技术工艺是针对于黑臭地表水净化的技术工艺。超磁分离可高效削减黑臭水体中的悬浮物、TP、COD等污染负荷,与组装式的接触氧化技术相结合,去除氨氮等污染物,短时间内提升河湖水质。占地面积小、可移动性、可现场组装拆卸、无需复杂土建、易操作管理、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适于城市黑臭河道土地资源匮乏,需求紧迫的地区。超磁分离组装式接触氧化黑臭河道污水出水【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SMBR分散点源一元化处理技术装备是一种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技术(SBR)于一体的撬装式污水处理技术装备。可根据需求设计为地埋、半地埋、地面3种设备结构形式。可根据河湖黑臭点源进出水水质不同需求适当添加预处理工艺环节。可实现河湖黑臭污水的高效净化,在适当投资运行成本的条件下,达到河湖景观回用的标准。(3)SMBR分散点源一元化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4)微生物菌剂以多孔性材料为培养基的载体化微生物,兼具好氧,厌氧通用的特征。改善底质,实现生物清淤;降低N,P,水质净化及底泥改良。EPSB工程菌直投技术,优点:只需播撒,净化时间长,后期无需管理;低氧情况下,无需使用曝气设备;库存时间长,简单方便。【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

(5)粉绿狐尾藻+底层微曝气技术水面布设30%-60%粉绿狐尾藻,结合底层微曝气技术,吸收、吸附、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改善水质。河底布设微曝气头(1个曝气头/10m),在多排污口岸段构建生态砾石床,粉绿狐尾藻下布设人工介质。应用: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6)高效生态浮岛工艺生态浮岛下挂碳素纤维生态草技术。生态浮岛利用漂浮栽培技术种植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碳纤维生态草是对水草的一种仿生产品,将碳素纤维草和生态浮岛结合起来,在浮岛浮体下悬挂碳素纤维生态草作为生物填料供微生物附着,从而扩大生物膜生长面积。

生态浮岛碳纤维生态草生物接触净化水质生态修复景观优化黑臭河道治理与维护后期维护2.5黑臭水体治理整体解决方案(1)水体水质不容乐观水体水质属劣Ⅴ类水体,水体呈黑臭。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管网滞后,直排。(2)水系功能严重退化未疏浚,底泥淤积,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3)堤岸人工化,缺乏景观性石砌水泥勾缝硬质直立驳岸,沿岸水生植物丧失,自净能力差。(4)引水、活水设施匮乏不流动状态,加速恶化。(5)全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生物强化治理、生态恢复为主要手段,通过现状分析,采用多种技术集成措施对该河道水体进行修复治理,从而修复河道生态链,重建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加河道环境容量;构建优美和谐的生态型河道景观。案例一采用多元生态构建、河道充氧造流、底泥污染控制、河水快速净化、水力调配控制等技术,提出了针对断头浜污染的组合技术方案,分应急、过渡、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等不同阶段,明确各项技术实施要点的差异,最终形成断头浜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1)水体水质较差,水体呈黑臭。(2)水系功能严重退化

底泥淤积,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3)硬质堤岸,缺乏水生植物丧失,自净能力差。(4)水体不流动,加速恶化。案例二3总结与展望(1)运用综合整治手段治理黑臭水体。在流域尺度上采取污染源工程治理等截污措施,大幅度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同时,将河岸带修复、人工充氧等河道内工程措施作为污染负荷削减的重要补充手段。在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础上,通过水生生物等的恢复作用,逐步实现河流生态修复。(2)生态修复工程的维护管理和长效运行维护对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实行水体环境的常态化氧化,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和水质改善效果。(3)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需要针对黑臭水体进行跨学科的,涉及生态、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全面研究。总结【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简介】展望根据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需求,建立新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1)在点源治理方面,研发应用高效脱氮、脱碳、除磷及资源、能源化先导技术,如真空收集截污技术、难降解工业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等。2)在面源治理方面,研发集成应用城市面源综合协同控制技术,初期雨水、地表漫流截污与污染控制技术等。3)在内源治理方面,研发应用新材料与制剂,如氧化剂、覆盖剂、生物抑制剂等。4)在生态修复方面,研发应用原位水质改善及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如复合酶原位生态净化、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土著微生物扩增及生物促生、生物操纵等技术。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

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典题例析][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典题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