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风烟俱净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4、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5、负势竞上6、蝉那么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横柯上蔽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三、阅读课本,答复以下问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援疑质理3、益慕圣贤之道4、俟其欣悦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四支僵劲不能动9、同舍生皆被绮绣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荣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三、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答案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造饮辄尽造:一来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假设3、兹假设人之俦乎俦:类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地方6、每有会意会:领会7、亲旧知其如此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三、阅读课本,答复以下问题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八年级下册:马说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3、其真无马邪4、其真不知马也5、一食或尽粟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才美不外见10、故虽有名马11、安求其能千里也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山水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水尤清冽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为坻,为屿,为嵁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隶而从者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日光下澈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记之而去二、句子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快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三、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文中的“比照〞和“衬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比照,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去国怀乡春和景明;沙鸥翔集岸芷汀兰;此乐何极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不以物喜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快乐到了极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一、解词:答案1、高可二黍许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5、左手倚一衡木6、其两膝相比者7、珠可历历可数也8、细假设蚊足,钩画了了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黄: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6、尝贻余核舟一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8、技亦灵怪矣哉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10、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假设听茶声然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似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中心思想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巧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高超的技艺和才华。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一、词语解释: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泻出于两峰之间者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谁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吾谁与归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至于负者歌于途休于树山肴野蔌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弈者胜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者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太守谓谁二、句子翻译: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黄昏。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黄昏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三、文章内容理解:?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黄昏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满井游记恶能无纪冻风时作局促一室之内波色乍明,鳞浪层层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柔梢披风毛羽鳞鬣之间夫能不以游堕事麦田浅鬣寸许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而此地适与余近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鸽。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似镜子刚刚翻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风烟俱净俱:全,都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那么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竭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三、阅读课本,答复以下问题答案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4、俟其欣悦俟:等到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报〞穿着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方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荣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三、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答案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奔波求学之苦。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比照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造饮辄尽造:一来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假设3、兹假设人之俦乎俦:类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地方6、每有会意会:领会7、亲旧知其如此旧:朋友们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爱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快乐得忘了吃饭。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三、阅读课本,答复以下问题答案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八年级下册:马说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答案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才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答案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山水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水尤清冽尤:格外。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隶而从者隶:跟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下见小潭下:在下面。日光下澈下:往下。皆假设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记之而去去:离开。二、句子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快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三、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文中的“比照〞和“衬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比照,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越明年越:到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晖:日光。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备:详尽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那么:既然这样,那么……。极:尽。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霪雨霏霏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开:放晴。国:京城。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去:离开。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集:栖止。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小草;汀:小洲。极:穷尽。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把酒临风把:持。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假设夫:像那。至假设:至于。嗟乎:唉。不以物喜以:因为。心旷神怡怡:愉快。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欣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思念家乡,担忧遭到诽谤和挖苦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快乐到了极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一、解词:答案1、高可二黍许可:大约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修狭:长而窄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7、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清楚可数的样子8、细假设蚊足,钩画了了假设:像。了了:清楚明白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高高帽子。为:是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1、黄:黄共阅一手卷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欣赏一幅书画卷子。2、舟尾横卧一楫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3、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6、尝贻余核舟一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8、技亦灵怪矣哉技艺出真奇妙啊!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10、其人视端容寂,假设听茶声然假设听茶声然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似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中心思想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巧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高超的技艺和才华。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一、词语解释: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名之者谁名:给……命名。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吾谁与归归:归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秀:繁荣滋长。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于树于:在。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弈者胜弈:下棋。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树林阴翳翳:遮盖。鸣声上下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太守谓谁谓:是。二、句子翻译: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7〕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黄昏。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黄昏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10〕苍颜白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隐形渗透性密封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会议 展览合同
- 2025机动车买卖合同模板
- 运输类合同范本
- 南宁房屋租赁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建筑施工物资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无担保方
- 鸡蛋供货采购合同
- 借款用于投资合同
- 技能培训中的表达技巧训练
- 2024年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统答案及评分参考
-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
- 2023年12月广东珠海市轨道交通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近6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查房护理课件
- 燃气罩式炉应急预案
- 专题23平抛运动临界问题相遇问题类平抛运和斜抛运动
- 超声科医德医风制度内容
- 高三开学收心班会课件
- 蒸汽换算计算表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