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学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口算。P.145页口算〔四〕。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间隔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2〕在进展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十第5题。〔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2〕比拟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第9题。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老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假如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假如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四、作业1.练习二十第8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考虑题。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2.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才能。3.情感目的: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教学重点: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1.安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着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快乐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安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2.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师小结。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那么,你对交通规那么有哪些理解?学生自由说。2.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3.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假如你是小亚,向左会看到什么,向右会看到什么?4.比拟,发现不同点。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5.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假如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三、联络生活,稳固深化。1.摆一摆。(课件摆学惯用品)(1)把学惯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2.师:看,谁来了?(课件出示福娃图)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3.看一看(课件出示)师:看,谁来了?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4.师:“超级变、变、变”,超女周笔畅来到我们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学本领。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师:根据今天所学的本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区图,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国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我们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别是哪个城市?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教学过程一、根本训练1、78-40=46-20=86-30=78-40=38-2=26-5=56-4=86-34=〔1〕、先口算〔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二、引入1、根据下面有联络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68-30=53-20=38-2=33-1=2、例1:口算86-34=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86-30=5656-4=3、试一试8600-3400=想:869个百-349个百=个百=4、小结三、课堂练习1、49-20-7=76-50-3=68-40-5=49-27=76-53=68-45=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络?2、速算73-61=86-54=67-25=76-23=95-42=38-21=89-74=78-42=3、计算4、找朋友5、综合练习四、课堂作业见课堂作业本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同学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详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问:同学们每天都要上学,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吗?〔同学交流〕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挪动都是一种运动,谁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在运动?〔同学举例〕二、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1.引出课题。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请你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课件播放:电动门、电梯、汽车、电扇叶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录像。提问:回忆刚刚看的这几段录像,再想想你们做的手势,能把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分类吗?同学可能将自动门、电梯、汽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道路都是直的;风扇、风车、指针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假设同学在分类的同时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老师直接给予肯定,并板书:平移、旋转。假设没有出现平移、旋转这两个词,老师讲述:像自动门、电梯、汽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像风扇、风车、钟面上的指针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把课题补充完好〕2.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提问:如今谁能说说平移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根据同学答复,板书:沿直线挪动〕谈话:旋转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看录像〔演示风扇的转动〕。提问:风扇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动呢?有没有不动的地方?〔让同学到屏幕上指出不动的地方〕风车旋转时哪个地方不动?钟面呢?小结:旋转都是物体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板书:绕定点转动〕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谈话: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画“○”,老师巡视。反应:谁愿意把自身的判断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同学展示,遇到有分歧的问题课件演示〕谈话:你们判断得对不对呢?我们让手中的画面动起来。〔电脑按顺序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同学用完好的语言来表达:如开关推拉窗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4.举例。提问:除了这些现象之外,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同学举例〕三、探究平移方法1.探究方法。电脑出示:小鸟平移图。谈话:谁能到前边来指一指,小鸟原来在什么位置,如今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同学可能答复:①向前平移6格。〔老师指出:一般情况下,图形在平面上的挪动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②向左平移3格。③向左平移6格。……谈话:那么到底是平移几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鸟卡片,在方格图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几格。同学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身得出的结果。谈话:我们用移图的方法研究了平移的间隔。〔板书:方法:移图〕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准确地得到结果,但是比拟费事,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小鸟图的一部分,例如一条线或一个点来研究呢?请同桌讨论。根据同学的答复,课件演示,并板书:移线、移点。谈话:这个点在平移前是鸟嘴的点〔课件演示〕,那么它会平移到哪儿呢?〔同学指出后,课件演示〕平移后它还是鸟嘴的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称它们为小鸟图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你还能找出一组对应点并数出中间有几格吗?再找一组试试看。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交流〕谈话:看来,图形平移前后相对应的点的间隔相等,这是图形平移的又一个特点。〔板书完好:对应点等间隔〕谈话: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平移6格,那么判断错误的同学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协助同学分析^p错误原因,并纠正〕3.练习。谈话:请拿动身给你们的第2页纸,看一看,小房图、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同学独立完成填空,一起校对〕谈话: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与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以和图形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变。四、画出平移后的图形1.探究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出示教材第25页“试一试”第1题。谈话:方格纸上有一个三角形,要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你们打算怎样画?先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再试着在第3页的纸上画一画。提问: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身的画法?同学中可能出现的画法有:①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再将三个点连线。②先把一个点向右平移6格,再根据三个点的位置画出另外两个点,最后连线。③先把一条线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这条线段的位置画出图形。……结合同学的答复,课件演示各种不同的画法。2.练习。谈话: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吗?〔同学在第4页纸上完成〕谈话:怎样判断平移得对不对呢?〔看对应点的间隔是不是相等〕同学展示完成的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五、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六、课堂练习“想想做做”第4、5题。〔略〕研讨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这一内容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课公开课教案对这一问题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究。教学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导同学对运动现象进展观察,而是在观察的同时用手势比画运动状态,体会运动方式的变化,继而再考虑同类运动方式的一起特征——先发现平移是物体沿直线挪动,再组织观察电风扇、风车等转动时有没有不动的地方,发现旋转是物体绕定点转动。这样,经历“图像感知—动作掌握—言语表述”的过程,同学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就有了较深化的考虑。有了这种考虑,对于两种运动方式的判断就会建立在更加自觉的根底上。教学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先让同学观察静态画面,出现不同的看法,形成认知抵触;再让同学用实物图形操作,然后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从而使同学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在此根底上,老师又引导同学研究图形中的线段和点平移的格数,发现图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点也都相距一样的格数。这一认识不只使同学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间隔的判断实现了“面—线—点”的简化,而且为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供了根据和方法的指导。这样,从同学的认识程度动身,逐步引导同学初步形成对图形平移根本特征的认识,是一种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学处置。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进一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才能目的:让学生在理论中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3.情感目的:通过与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运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感知数学是有用的。教学重点: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读一读下面的速度80千米/时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时2.学生交流(做一做):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绕一圈大约用()分钟,你的步行速度大约是()。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速度=路程÷时间)3.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稳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对速度单位的读和写这个难点也进一步进展复习稳固)(二)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媒体:(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A、学生独立练习。B、反应: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C、小结: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填表P11:路程376千米476米时间9秒2小时12分速度340米/秒8米/秒60米/分(1)学生独立练习(2)反应:(注意单位)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填表练习使学生稳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际运用1.填表:速度时间路程骑自行车9分1080米驾驶摩托车50米/秒500米人行走67米/分1小时2.应用(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A.学生独立练习B.反应(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本质理解。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