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满江红 词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满江红 词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满江红 词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满江红 词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满江红 词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江红》

文学常识1、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蛾眉:借指女子。秋瑾3、拓展梳理须眉:指胡须和眉毛,也指男子。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巾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变为妇女专用。“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手足:比喻兄弟。同窗:指同学。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诗词原文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写作背景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冲破了家庭的牢笼。离乡八年,个中况味,想起家乡时的生活。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忍不住泪湿衣襟。诗词译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以乐景写哀情。擦。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炼字:“拭”字写出了秋色的澄明,十分传神。诗词鉴赏赏析诗词鉴赏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用典:前句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前句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第二句表现了词人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苦闷彷徨的现状。思念浙江故乡。赏析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我。这里借指女子。很,甚。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诗词鉴赏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属类,范围。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词人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了“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列”与“烈”两句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诗词鉴赏赏析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用典:“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莽莽人世。诗词鉴赏赏析《满江红》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这是作者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礼教和家庭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思想情感名句理解1、《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和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为篱下黄花开遍4、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出民主革命烈士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心却比,男儿烈。5、《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鉴湖女侠侠肝义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身不得

男儿列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名句理解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做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词人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品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第1~3题。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达标训练谢谢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秋瑾

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词作,把握词作的内容。2.能够赏析词句,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3.能够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生于福建云霄,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她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第一个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英雄,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代表作】《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背景知识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熟读课文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课文注释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苦将侬:苦苦地让我。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课文注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俗子:一作俗夫。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莽(mǎng):广大。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课文译文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整体感知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整体感知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细节探究(1)“为篱下黄花开遍”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细节探究(2)“四面歌残终破楚”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细节探究(3)“不因人热”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