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中央地方皇权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1)汉初郡国并行汉初推行郡县制,同时刘邦在地方又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藩镇,亦称方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为“保卫”之意,“镇”指军镇;唐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族的进犯,在边境驻以重兵,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很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中后期:削弱(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中后期:削弱(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五代更替的教训军事行政财政“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中央掌控地方财权(2)措施: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军事“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军事行政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军事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3)评价:(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2)措施:军事、行政、财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3)评价: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弊:造成“三冗”、“二积”的局面。(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2)措施:军事、行政、财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权力: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3)对行省制度的评价: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演变特点西汉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实行文官制;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中朝和外朝。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形成中朝外朝,削弱相权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有事上报中朝外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2)分工与职权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皇帝分散相权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分工与职权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行政失误减少了②分散相权,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③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程:(2)分工与职权:(3)评价:(1)措施: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

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1)措施: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的。(2)影响: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元史》)二、君主专制的演进4元朝——一省制,相权膨胀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和外朝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北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

不断

削弱皇权

不断

加强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演变趋势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开始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才学门第考试成绩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科举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进步性。①科举制创立的背景:世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废除②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③进士科最重要,最受重视④进士科很难考(2)进步性(1)信息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②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你如何评价科举制?进步性:①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得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实践性知识,明清走向八股取士,实质上变成了一种文化专制,束缚了人民思想,严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朝代民谣讽刺社会乱象唱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亷,父别居。”

材料二: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材料三: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