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_第1页
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_第2页
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_第3页
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_第4页
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ppt课件第9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9.1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9.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9.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9.4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1.确定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或暴雨强度曲线;

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

3.划分设计管段,计算各设计管段雨水设计流量;

4.进行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标高及埋深。

5.绘制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雨水管渠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分布是指各地区降水不均匀。全球平均年降水量为930mm。全球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700mm。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29mm。中国大陆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中国年平均降雨量分布例如:吐鲁番16.4毫米。最少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海拔不到1米),年雨量平均只有6.9毫米。据报道,吐鲁番盆地南部寸草不生的却勒塔格荒漠等地区,有些年份终年滴雨不降。

由于干旱地区雨量变化率大,平均年雨量随年代长短而有很大波动,因此,其平均值意义不大。台湾省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曾出现8409.0毫米的记录。云南省的金平,2267.3毫米。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年雨量一般在25毫米以下。9.1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流量是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依据。由于雨水径流的特点是流量大而历时短,因此应对雨量进行分析,以便经济合理地推算暴雨量和径流量,作为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9.1.1雨量分析

降雨现象的分析,是用降雨量、暴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面积和重现期等因素来表示降雨的特征。

1.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降雨的绝对量,是用降雨深度H(mm)表示,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L/ha)表示。在研究降雨时,很少以一场雨为对象,而常用单位时间表示:(1)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2)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3)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

2.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用t表示,单位以min或h计,从自计雨量记录纸上直接读得。

3.降雨强度(暴雨强度)降雨强度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i表示。(mm/min)在工程上统计的降雨多属暴雨性质,故称暴雨强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ha)表示。q与

i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q=167i式中167-—换算系数。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雨水设计流量的重要依据。在任一场暴雨中,暴雨强度是随降雨历时变化的。所取的降雨历时长,则与该历时相对应的暴雨强度将小于短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在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时,降雨历时常采用5、10、15、20、30、45、60、90、120min9个时段。在分析暴雨资料时,必须选用对应各降雨历时的最大降雨量。由于在各降雨历时内每个时刻的暴雨强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计算出的各历时的暴雨强度称为最大平均暴雨强度。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1)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围。(2)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用F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或km2)。任一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等的,但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min到120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

5.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1)暴雨强度的频率某一大小的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是不能预知的,只能通过对以往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才能推求其今后发生的可能性。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即:%n——观测资料总项数m——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如频率P=1%,即是等于或大于这个暴雨强度在1年内可能发生1%次,或者在100年内可能发生一次,也就是发生一次的时间间隔为100年。又如暴雨强度频率P=50%,即在100年内可能发生50次,重现一次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年n=N,N—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若平均每年选入M个雨样数,称为次频率式。n=N·M,M——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

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年最大值法),称为年频率式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称为年频率式n=N,%N——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若平均每年选入M个雨样数,称为次频率式。n=N·M,M——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

这一定义是假定降雨观测资料年限非常长,可代表降雨的整个历史过程。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能取得一定年限内的暴雨强度值,因而n是有限的。按上式求得的暴雨强度的频率,只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验,不能反映整个降雨的规律,故称为经验频率。因此,水文计算常采用公式%计算年频率,用公式%计算次频率。观测资料的年限愈长,经验频率出现的误差也就愈小。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时必须具有10a以上自计雨量记录。在自计雨量记录纸上,按降雨历时为5、10、15、20、30、45、60、90、120min,每年每个历时选择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再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2)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一般用P表示,以年为单位,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式中P—-暴雨强度的重现期(a);

N—-资料记录的年限(a);

m—-等于或大于某特定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重现期P与年频率Pn互为倒数,即洪水的大小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50年100年频率2%(0.02)1%(0.01)举例:教材:P66表3-2总个数时按30年的4倍选取的。暴雨强度曲线暴雨—9.1.2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是在各地自计雨量记录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推求出来的。暴雨强度公式是暴雨强度i(或q)、降雨历时t、重现期P三者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雨水管渠的设计依据。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我国《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统计时可直接选用。目前尚无暴雨强度公式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部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9.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式中:Q—雨水沟道的设计流量,L/s;

F—汇水面积,hm2;

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ψ

—径流系数,其值小于1,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9.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9.2.1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为地面径流。雨水管渠就是收集雨水地面径流量。2.径流系数降雨量<地面渗水量,雨水被地面吸收降雨量>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开始积水,产生地面径流植物截留降雨余水地面径流土壤渗流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径流系数ψ值见下表:径流系数ψ值地面种类ψ值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0.40非铺砌土路面0.30公园或绿地0.15在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值也各异。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其值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求得,即:式中F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全部汇水面积(ha)。2.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1)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设计重现期是指在一个较长的统计期限内,设计暴雨强度的降雨重新出现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单位为年。◆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对于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可相应减小,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因此,必需结合我国国情,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统一考虑。一般:低洼地段大于高地;干管大于支管;工业区大于居住区;市区高于郊区。最小不宜低于0.33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雨水管道,其设计重现期为10年。国内部分城市设计重现期以排水面积中最远一点到集水点的雨水流行时间作为设计降雨历时。式中:(2)设计降雨历时的确定t—设计降雨历时(排水面积的集水时间),min;t1—地面汇流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V为(m/s);l—计算管段长度,m;—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m—折减(延缓)系数,明渠:m=1.2;暗管:m=2。地面集水时间t1——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植被、距离长短等因素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在工程实践中,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min(《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t1=5~8min。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t1=10~15min。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m为宜。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选定t1

值。

t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经常积水;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折减系数m的确定提出的原因如下:

1)雨水管渠按满流设计,但降雨时,管渠中不总是满流,也并非一开始就达到设计流速,而是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逐渐达到设计流速。这样,雨水在管渠内的实际流行时间与计算得出的流行时间不符,需要采用一个系数进行修正。(前苏联,苏林教授,苏林系数20%)。2)雨水管渠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是按照相应于该管段集水时间的设计暴雨强度来计算的,所以,各管段的最大流量不大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当任一管段出现设计流量时,其他管段(特别是上游管段)不一定都是满流,上游管道存在空隙容量,起到调蓄(缓冲)管段内最大流量的作用(必然会增长排水时间),从而削减其高峰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

——管道调蓄利用系数。考虑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时引入折减系数m,延缓管内流行时间,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的目的。折减系数m实际是苏林系数(1.2)与管道调蓄利用系数(1.67)两者的乘积。

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m=1.2~2。9.2.2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1.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2.式中

——设计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折减系数。(1)地面集水时间t1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情况、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在工程实践中,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min。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t1=5~8min。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t1=10~15min。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m为宜。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t1值。

t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经常积水;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的确定t2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

式中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L——各设计管段的长度(m);

v——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

60——单位换算系数。(3)折减系数m的确定折减系数m的提出原因如下:

1)雨水管渠按满流设计,但降雨时,管渠中的水流并非一开始就达到设计流速,而是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逐渐达到设计流速的。这样,按公式算出的管渠内流行时间t2将比实际时间偏小。2)雨水管渠内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是按照相应于该管段的集水时间的设计暴雨强度来计算的,所以,各管段的最大流量不大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当任一管段出现设计流量时,其他管段(特别是上游管段)不一定都是满流.管渠内的有一部分空隙容量,可设想利用该空隙容量暂时贮存一部分雨水,起到调蓄管段内最大流量的作用,从而削减其高峰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为了利用管道的这种调蓄能力,应使管内水流实际流速低于设计流速,故要延缓管内流行时间t2。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时引入了折减系数m,延缓了管内流行时间,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的目的。规范规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的暗管m=1.2~2。2.例题雨水从各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a、b、c、d的地面集水时间均为τ1,并假设:

1)汇水面积随集水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2)降雨历时t等于或大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τ1;

3)径流系数ψ为定值。(1)设计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直到t=τ1时,F1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已全部流到设计断面,这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

(L/s)式中q1——管段1~2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降雨历时t=τ1时的暴雨强度(L/s·ha)。(2)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该设计管段收集汇水面积F1和F2上的雨水,2断面为管段2~3的设计断面。当t=τ1+t1-2时,F1和F2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流到2断面,管段2~3的流量达到最大值。即:

(L/s)式中q2——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的暴雨强度(L/s·ha);

t1-2——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3)设计管段3~4的雨水设计流量

(L/s)式中q3——管段3~4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t2-3的暴雨强度(L/s·ha)。

t2-3——管段2~3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4)设计管段4~5的雨水设计流量

(L/s)式中q4——管段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τ1+t1-2+t2-3+t3-4的暴雨强度(L/s·ha)。

t3-4——管段3~4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应等于该管段所承担的全部汇水面积与该管段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就是以管段设计断面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所对应的暴雨强度。由于各管段的集水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也不同。9.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9.3.1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分散出水口: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就近排放管线短、管径小,造价低。集中出水口式: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当地形平坦,且地面平均标高低于河流的洪水位标高时,需将管道适当集中,在出水口前设雨水泵站,经抽升后排入水体。尽可能使通过雨水泵站的流量减到最小,以节省泵站的工程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9.3.2雨水管渠设计参数(一)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式中Q——流量(m3/s);

ω——过水断面面积(m2);

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度;

n——粗糙系数。(二)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1.设计充满度雨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等无机物质,不同于城市污水的性质,加之暴雨径流量大,而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较短。故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即h/D=1。明渠则应有不小于0.20m的超高。

2.设计流速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砂等无机物在管渠内沉积下来而堵塞管道,我国设计规范规定满流时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为防止管壁受到冲刷而损坏,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为: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明渠按表采用。明渠最大设计流速明渠类别最大设计流速(m/s)明渠类别最大设计流速(m/s)粗砂或低塑性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石灰岩或中砂岩0.81.01.24.0草皮护面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浆砌砖混凝土1.62.03.04.09.3.3雨水管渠断面设计暗管:在城市市区或厂区内,由于建筑密度高,交通量大,一般采用暗管排除雨水。

特点:卫生条件好、不影响交通,造价高。明渠:在城市郊区,建筑密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地方,一般考虑采用明渠。

特点:造价低;但明渠容易淤积,孳生蚊蝇,影响环境卫生,且明渠占地大,使道路的竖向规划和横断面设计受限,桥涵费用也增加。在地形平坦、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暗渠(盖板渠)排除雨水3.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的最小管径为2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1。

4.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 在冰冻地区,雨水管道正常使用是在雨季,冬季一般不降雨,若该地区使雨水管内不贮留水,且地下水位较深时,其最小埋深则可不考虑冰冻影响,但应满足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其它具体规定同污水管道。9.3.4雨水管网设计步骤(一)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地形划分排水流域。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在总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二)划分设计管段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管径或坡度改变、有支管接入、管道交汇等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不变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并从管段上游往下游依次进行检查井的编号。(三)确定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

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并将数值标注在图上。汇水面积除包括街坊外,还应包括街道、绿地等。(四)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也可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五)确定设计重现期P和地面集水时间t1

结合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特点确定设计重现期。各排水流域的设计重现期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设计地区的建筑密度、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种类、街坊内是否设置雨水暗管等,确定雨水管道的地面集水时间。(六)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

暴雨强度q与径流系数ψ的乘积,称为单位面积径流量q0。即:对于某一设计来说,式中P、t1、ψ、m、A1、b、c、n均为已知数,只要求得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就可求出相应于该管段的q0值。(L/s·ha)(七)管渠材料的选择雨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400mm采用圆形断面的混凝土管,管径大于4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八)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并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管内底标高及管道埋深等值。(九)绘制雨水管道的平面图和纵剖面图雨水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与污水管道相同9.4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9.4.1合流制管网的使用条件和布置特点1.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的使用条件(1)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当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入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2)街坊和街道的建设都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而街道断面又较窄,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3)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出现高水位时,岸边不受淹没。污水在中途不需要泵汲。2.布置特点(1)管渠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最短的距离坡向水体。(2)沿水体岸边布置与水体平行的截流干管,在截流干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溢流井,使超过截流干管截流能力的那部分混合污水能顺利地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水体。(3)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从对水体的污染情况看,合流制管渠系统中的初期雨水虽被截流,但溢流的混合污水总比一般雨水脏,为保护受纳水体,溢流井的数目宜少,其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在水体的下游。●从经济上讲,溢流井过多,会提高溢流井和排放管渠的造价,特别是在溢流井离水体远,施工条件困难时更是如此。当溢流井的溢流堰口标高低于受纳水体的最高水位时,需在排放管渠上设置防潮门、闸门或排涝泵站。为减少泵站造价、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便于管理,溢流井应适当集中,不宜过多。(4)在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上游排水区域内,如雨水可沿地面的道路边沟排泄,则该区域内可只设污水管道。只有当雨水不能沿地面排泄时,才考虑设置合流管渠。9.4.2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的设计流量1.第一个溢流井上游管渠的设计流量第一个溢流井上游管渠的设计流量为设计生活污水量Qs、设计工业废水量Qg和设计雨水量Qy之和

Q=Qs+Qg+Qy=Qh

+Qy

要求高的场合可取最大时生活污水量和最大生产班内的最大时工业废水量;一般情况下可取平均日生活污水量和最大班内平均日工业废水量。Qs+Qg为晴天的设计流量,称为旱流流量Qh。由于Qh相对较小,Q计算所得的管径、坡度和流速,应用旱流流量Qh进行校核,检查管道在输送旱流流量时是否满足最小流速的要求。2.溢流井下游管渠的设计流量溢流井下游管渠的雨水设计流量为:

Qy

=n0(Qs

+Qg)+Qy′

式中Qy′——

溢流井下游汇水面积上的雨水设计流量,按相当于此汇水面积的集水时间求得。溢流井下游管段的设计流量是雨水设计流量与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及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之和,即:

Q=n0(Qs+Qg)+Qy′+Qs+Qg+Qh′=(n0+1)(Qs+Qg)+Qy′+Qh′=(n0+1)Qh+Qy′+Qh′式中Qh′——

溢流井下游汇水面积上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与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之和。3.从溢流井溢出的混合污水设计流量当溢流井上游管段的设计流量超过溢流井下游管段的截流能力后,就会有一部分混合污水从溢流井处溢流泄出,通过排放渠道泄入水体。该溢流的混合污水设计流量为:

Q=(Qs+Qg

+Qy

)-(n0+1)

Qh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设计计算实例[题意]某城市一个区的截流式合流管道平面布置如图9-1,设计原始数据如下: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q=10020(1+0.56㏒P)/(t+36);1.设计重现期采用1a,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该设计区域平均径流系数ψ=0.45。

2.设计人口密度为300人/ha,生活污水定额采用100L/(人·d)。

3.截流干管的截流倍数n0=3。

4.管道起点埋深为1.70m。

5.河流的平均洪水位为18.000m。

6.各设计管段的管长、汇水面积和工业废水最大班的平均流量如表9-2所示。

7.各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如表9-3所示。试进行管段1-6的水力计算。

图9-1截流式合流管道平面布置图[解]合流管道的水力计算与雨水管道的计算基本相同,只是它的设计流量要包括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计算时,先划分设计管段及其汇水面积,计算每块面积的大小;再计算设计流量,包括雨水量、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然后根据设计流量查满流的水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