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疹的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柯氏斑)。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麻疹的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的自然宿主。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8个月内婴儿可母体抗体的保护。4: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我国以8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5-2岁加强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的疑似病例。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发现京55的免疫原性比较差,就淘汰了。(二)切断传播途径:病房、卧室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5ml,进一步提高了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潜伏期约7-14天,最长可达21天,曾接受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第一阶段:1966-1983年,液体疫苗,有效期为2-3个月。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麻疹疫苗必须在2-8度运输和保存,液体疫苗在高出上述温度情况下,其效价会明显下降,直至无效。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1991年由荷兰的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疫苗项目)帮助纯化,经中检所检验确认,建立纯化毒株。可分为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疱疹性麻疹不同类型。C:接种反应和禁忌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7-14天,最长可达21天,曾接受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一)典型麻疹分三期1、前驱期:从发病至出疹前一般3~5天。发热、咳嗽等上呼吸炎症、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的出现对早期诊断非常有价值。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在口腔粘膜臼齿处,可见0.5~1mm大小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该粘膜斑亦可见于唇内,出现2—3天即可消失。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病程2~3天,口腔双侧第一臼齿的颊粘膜上麻疹粘膜斑,初起时仅数个,1~2天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2~3天内很快消失。2、出疹期
发病3—4天耳后、发际渐及耳前、面颊、前额、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足心,2~5天布及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肺部可有罗音。嗜睡或烦躁不安。咳嗽加重,结膜红肿、畏光。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及脾大。肺部常闻干、湿性罗音。3、恢复期:
3~5天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样脱皮。从2010年开始由单纯的麻疹疫苗逐步转变为复合疫苗。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麻疹疫苗的质量是关系到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有冷链设备及科学的管理以及正确地实施接种。(三)麻疹的诊断标准当某地发生麻疹流行时,尽快给周围的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可以起到减少发病、阻止流行的作用。1、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初免年龄为8月龄,1.冻干麻疹活疫苗:将灭菌注射用水注入疫苗,待完全溶解后使用。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现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种完毕。麻疹疫苗应于2℃-8℃贮运,0℃以下更有利于保持疫苗的效力。沪191株是在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从一名2岁男孩血液分离,在原代人胚肾细胞传33代,人羊膜细胞传39代,鸡胚细胞传10代后,经过临床试验后,1965年卫生部批准生产,到1985年全部改为冻干剂型。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用B95细胞分离到麻疹野病毒。1960年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分离培育出沪191麻疹减毒株,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及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相继培育出麻疹减毒株京55和长47,1965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主要使用沪191、长47这两株减毒疫苗株。麻疹疫苗必须在2-8度运输和保存,液体疫苗在高出上述温度情况下,其效价会明显下降,直至无效。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1991年由荷兰的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疫苗项目)帮助纯化,经中检所检验确认,建立纯化毒株。(三)增强人群免疫力5~1mm大小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二)非典型麻疹
1、轻型:潜伏期3—4周,发病缓、体温低、皮疹少、咳嗽轻、疹色淡、并发症少2、重型麻疹:多见于全身情况差,免疫力低下,或继发严重感染者。可分为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疱疹性麻疹不同类型。3、成人麻疹症状:成人麻疹症状严重、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同时病情不典型呈多样性,易误诊,并具有以下特点:A:多数报告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以水样便腹泻为主要表现;B:呼吸道卡他症状和眼部症状重;C:柯氏斑明显且持续时间长;D:多伴有肝脏和心脏损伤(三)麻疹的诊断标准(A)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疑似麻疹病例。(B)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证实为麻疹病毒感染的为确诊病例。有下例之一为实验室证实。1.IgM抗体捕捉ELISA法:麻疹疑似病人血中麻疹IgM阳性。2.间接ELISA或血凝抑制法: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由阴转阳)。3.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用B95细胞分离到麻疹野病毒。
(C)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条件的麻疹疑似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1.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临床报告病例。
2.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
3.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的疑似病例。
4.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它未经实验实证实的疑似病例。三、疾病治疗
单纯麻疹治疗重点在护理,对症及预防并发症。(一)一般治疗:隔离、休息、加强护理。在出疹期间既要保证患儿一定的营养(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又要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卫生,并应注意室内空气交换,但又不能让患儿直接吹风。(二)对症治疗高热可酌情用小剂量退热药,应避免急骤退热致虚脱;咳嗽选用止咳剂;烦躁选用镇静剂。(三)中医中药治疗:葛根升麻汤加减,芫荽汤口服。出疹期用银翘散加减。四、疾病预防(一)隔离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医学观察4周。(二)切断传播途径:病房、卧室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三)增强人群免疫力麻疹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种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我国的麻疹疫苗研发与其他国家几乎是同步的。1960年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分离培育出沪191麻疹减毒株,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及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相继培育出麻疹减毒株京55和长47,1965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主要使用沪191、长47这两株减毒疫苗株。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发现京55的免疫原性比较差,就淘汰了。目前我国麻疹疫苗主要使用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株。沪191株是在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从一名2岁男孩血液分离,在原代人胚肾细胞传33代,人羊膜细胞传39代,鸡胚细胞传10代后,经过临床试验后,1965年卫生部批准生产,到1985年全部改为冻干剂型。1991年由荷兰的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疫苗项目)帮助纯化,经中检所检验确认,建立纯化毒株。麻疹疫苗的改变1:剂量的改变2005年将接种剂量从0.2ml增加到0.5ml,进一步提高了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2:剂型的演变第一阶段:1966-1983年,液体疫苗,有效期为2-3个月。第二阶段:1984-1990年,冻干疫苗,有效期为8个月。第三阶段:1991-至今,冻干疫苗,有效期为18个月。3:由单纯制剂向复合制剂的转变从2010年开始由单纯的麻疹疫苗逐步转变为复合疫苗。初次免疫由麻疹疫苗——麻风疫苗。加强免疫由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2、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二)切断传播途径:病房、卧室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沪191株是在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从一名2岁男孩血液分离,在原代人胚肾细胞传33代,人羊膜细胞传39代,鸡胚细胞传10代后,经过临床试验后,1965年卫生部批准生产,到1985年全部改为冻干剂型。A:多数报告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以水样便腹泻为主要表现;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用B95细胞分离到麻疹野病毒。5ml,进一步提高了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注射部位及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潜伏期3—4周,发病缓、体温低、皮疹少、咳嗽轻、疹色淡、并发症少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第二阶段:1984-1990年,冻干疫苗,有效期为8个月。麻疹疫苗必须在2-8度运输和保存,液体疫苗在高出上述温度情况下,其效价会明显下降,直至无效。从2010年开始由单纯的麻疹疫苗逐步转变为复合疫苗。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三)增强人群免疫力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38.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接种疫苗的途径与自然感染不同,一般在接种后第7日抗体开始产生,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得多,这正是流行时可以采用应急接种的办法控制流行的根据。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但单人份疫苗由于疫苗和灭菌注射用水是在一起的,所以要2℃-8℃保存。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1、开启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再注射。8个月内婴儿可母体抗体的保护。第二阶段:1984-1990年,冻干疫苗,有效期为8个月。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在口腔粘膜臼齿处,可见0.对鸡蛋有过敏史或过敏反应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用B95细胞分离到麻疹野病毒。一体疫苗,过去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疫苗就无效了,冻干的疫苗,可以维持两年以上,我们规定是两年,但实际上可以维持两年以上的效果。1991年由荷兰的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疫苗项目)帮助纯化,经中检所检验确认,建立纯化毒株。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注射部位及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B:呼吸道卡他症状和眼部症状重;有下例之一为实验室证实。我国以8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我们使用的麻疹疫苗剂型有几个演变的过程,一个是最早使用的时候,是用液体疫苗,疫苗是在液体当中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有一个缺点,不稳定。所以,到了80年代,我们国家全部改成了冻干的工艺,这个疫苗对环境的稳定性比较好,免疫的有效期也比较长。一体疫苗,过去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疫苗就无效了,冻干的疫苗,可以维持两年以上,我们规定是两年,但实际上可以维持两年以上的效果。可以看到,在第一阶段的17年里,麻疹液体疫苗的有效期仅有3个月。麻疹疫苗必须在2-8度运输和保存,液体疫苗在高出上述温度情况下,其效价会明显下降,直至无效。目前全国20-40岁麻疹病例中应该有不少是当时没有接种上疫苗的,也有不少是接种了低效价或无效疫苗的。这种情况还直接导致了20-40岁人群所生新生儿的母传抗体低或没有母传抗体,这些孩子从出生到8月龄接种第1剂麻疹类疫苗之间,有8个月的免疫空白期,给麻疹传播创造了机会。二、预防接种麻疹疫苗1、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初免年龄为8月龄,1.5-2岁加强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2、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其对象是病人活动范围的易感者。流行地区接种率应在95%以上。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现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种完毕。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在麻疹感染后1-2天内接种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免疫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B:使用方法冻干麻疹活疫苗:将灭菌注射用水注入疫苗,待完全溶解后使用。注射部位及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5ml。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
C:接种反应和禁忌1:接种反应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38.3℃或以上)或皮疹。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2:禁忌症妊娠期的妇女。对鸡蛋有过敏史或过敏反应者。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D:效果接种麻疹疫苗,其效果受多方因素影响。麻疹疫苗的质量是关系到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有冷链设备及科学的管理以及正确地实施接种。
1、疫苗血清学效果:注射疫苗1周后开始产生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转率在95%以上。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3、应急接种的效果:当麻疹病毒感染时,病毒要先通过呼吸道粘膜屏障,再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清,潜伏期约7-14日。接种疫苗的途径与自然感染不同,一般在接种后第7日抗体开始产生,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得多,这正是流行时可以采用应急接种的办法控制流行的根据。当某地发生麻疹流行时,尽快给周围的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可以起到减少发病、阻止流行的作用。
E、注意事项1、开启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再注射。2、注射后过免疫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4周以上,因免疫种球蛋白含有麻疹抗体,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干扰免疫效果。3、冻干麻疹疫苗虽已加保护剂,但因是活疫苗,所以在贮运及接种过程中,仍需保持完善的冷链系统,以确保疫苗的效价。F:贮运条件麻疹疫苗应于2℃-8℃贮运,0℃以下更有利于保持疫苗的效力。但单人份疫苗由于疫苗和灭菌注射用水是在一起的,所以要2℃-8℃保存。J:95%人有抗体方可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可以产生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孩子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孩子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麻疹病毒,具有传染性。我们使用的麻疹疫苗剂型有几个演变的过程,一个是最早使用的时候,是用液体疫苗,疫苗是在液体当中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有一个缺点,不稳定。第一阶段:1966-1983年,液体疫苗,有效期为2-3个月。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发现京55的免疫原性比较差,就淘汰了。当某地发生麻疹流行时,尽快给周围的接触者进行应急接种可以起到减少发病、阻止流行的作用。我国的麻疹疫苗研发与其他国家几乎是同步的。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D:多伴有肝脏和心脏损伤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免疫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5ml,进一步提高了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从2010年开始由单纯的麻疹疫苗逐步转变为复合疫苗。J:95%人有抗体方可形成人群免疫屏障接种麻疹疫苗,其效果受多方因素影响。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用B95细胞分离到麻疹野病毒。多见于全身情况差,免疫力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