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虫媒传染病防控_第1页
重点虫媒传染病防控_第2页
重点虫媒传染病防控_第3页
重点虫媒传染病防控_第4页
重点虫媒传染病防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虫媒传染病防控第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寨卡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

黄热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部分

寨卡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寨卡病毒病概况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为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第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病毒的稳定性及消毒生物学稳定性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常规的消毒方法均可将其杀灭消毒的对象与范围:被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直接污染的器械、用品和环境物体表面第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947:乌干达

ZIKA深林,恒河猴分离1948:乌干达ZIKA深林,伊蚊分离1952:乌干达/坦桑尼亚,人感染1954:西非“黄疸”暴发病人中分离病毒发现

-非洲第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传染源和传播媒介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可能的传染源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第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Thiboutotetal,pntd2010传播过程第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传播途径蚊媒叮咬传播主要是埃及伊蚊叮咬传播途径,白蚊伊蚊叮咬也可能传播母婴传播有研究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感染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传播给新生儿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罕见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第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性途径2016年2月2日,美国德克萨斯州报告了1例塞卡病毒感染病例,有可能是通过性传播,患者未去过疫区美国CDC经建议从疫区回来的男性尽量使用安全套,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接触从疫区回来的人的精液血液途径巴西有一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感染,病毒来源为一名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献血者巴西2015年有一名男子因枪伤而死亡,在持续数月的抢救期间曾大量输血而感染。血液来源者之一曾感染寨卡病毒巴西规定,感染了寨卡病毒或登革病毒的人必须在完全康复30天后,才能去献血。美国红十字会也提醒,曾到过寨卡病毒流行区域的人须等待28天,如果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再去献血第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未来感染具有免疫力第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埃及伊纹白纹伊纹胸部背侧有一对弯曲的白线,中间有两条纵形白线胸部背面有一条白线脚上都有黑白相间的条纹称为花斑蚊第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伊蚊媒介生活周期第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我国伊蚊媒介分布及传播特点伊蚊分布埃及伊蚊分布于海南省及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伊蚊的传染性吸带登革病毒毒血后,8~12天产生传染性,维持终生,经卵传播伊蚊飞多远?大部分母埃及伊蚊在初长成的房屋或周围生活,平均飞行距离约400米。病毒跨区传播主因是人。伊蚊什么时候叮咬人主要白天叮人,白天户外蚊叮咬频繁,登革热感染率高;室内整天均可叮咬,蚊寿命长,家庭聚集性感染第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我国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图第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本市伊蚊监测--蚊种人工小时法监测CO2法监测白纹伊蚊占蚊种构成比的第4位白纹伊蚊占蚊种构成比的第2位第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本市伊蚊监测--指数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布雷图指数监测6-9月全市诱蚊诱卵器平均指数大于10,具有有暴发登革热、寨卡的风险。部分区县指数大于20具有区域流行的风险。6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大于5,具有登革热、寨卡传播风险,部分地区指数大于10,具有爆发风险。第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2006年前,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均散发;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85例);之后数年,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有散发病例报告;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报告病例约10,000例;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第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全球疫情进展2007年1月1日~2016年3月9日,全球已有55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寨卡病毒的传播,其中有52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寨卡病毒的本地传播2015年以来,41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菲律宾是最近新增的本地传播的国家其中报告的5个国家和地区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结束3个国家出现非蚊媒传播的本地感染病例,可能通过性传播第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全球疫情进展报告本地传播寨卡病毒且小头畸形病例升高的国家仍为巴西和法属波利尼亚;巴西有2例小头畸形病例分别输出到美国和斯洛文尼亚报告寨卡病毒本地传播且格林-巴利综合征升高的国家仍为9个:巴西、委内瑞拉、萨尔瓦多、哥伦比亚、法属波利尼西亚、苏里南、马提尼克、波多黎各和巴拿马第二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巴西据巴西卫生部估计,2015年巴西已有大约44万-130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巴西卫生部1月20日通报,该国可能与Zika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累计报告3893例,死亡49人,分布于巴西21个省的764个市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委内瑞拉2015年11月27日,委内瑞拉卫生部首次向WHO通报该国报告寨卡病毒病7例,病例来自与巴西交界的南部地区截至2016年1月31日,官方估计该国寨卡病毒病病例为3700例,但也有专家估计该国真实病例应约为40万例;同时报告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255例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哥伦比亚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第1周,报告寨卡病毒疑似病例1918例,临床诊断病例1083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776例孕妇疑似感染病例101例,临床诊断病例459例本地传播最严重的加勒比州报告疑似病例1151例,临床诊断病例5449例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美国2014年以来,美国曾确认6例兹卡病毒热病例,但均不在美国本土感染但美国疾控中心2016年1月16日通报首例本土出生、感染寨卡病毒的小头畸形婴儿,其母亲2015年5月怀孕时曾到巴西旅行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中国内地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13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分布在广东(8例)、浙江(4例)、江西(1例)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21日,本市无寨卡病毒病病例报告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中国台湾2016年1月10日,台湾在桃园机场口岸检疫中发现一名来自泰国的24岁男性为病例该病例为24岁泰国籍男性(居住于泰北)1月9日于泰国时即有发烧、头痛等症状1月10日入境时因发烧于机场发烧,其表示前三个月均在泰国,首次来台工作其同行者2人为同公司员工,均居住泰北;1人有喉咙痛、头痛症状,就医后已改善;另1人轻微喉咙痛、有痰;2人的兹卡病毒、登革热皆为阴性台湾同住者5人及同事10人均无疑似症状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临床表现、诊断及报告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资料认为可能为3-12天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染性。约为5-7天系列间隔(serialintervalrangeforZikafever)即从感染病毒到传播病毒的时间,10-23天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临床表现症状较轻,主要为发热(多为中低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主要是手、足等小关节)、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病例可有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死亡病例罕见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并发症出生缺陷新生儿小头畸形神经系统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免疫系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并发症--新生儿小头畸形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并发症--新生儿小头畸形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以来,共报告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其中270例(37%)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1月15日,美国夏威夷,1名寨卡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所生婴儿患有小头畸形,该妇女曾在2015年5月期间前往巴西居住生活一段时间现有资料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怀孕期间寨卡病毒感染有关,但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仍有待研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可造成小头畸形,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其它毒素,怀孕期间风疹病毒感染等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并发症--格林-巴利综合征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截至2015年7月13日,共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其中55%(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26/4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诊断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诊断(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之一者: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寨卡病毒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或阴性转为阳性,同时排除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感染。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诊断要求按照诊疗方案开展诊断做好鉴别诊断各省首例确诊由中国CDC复核重症、死亡、暴发的指示病例标本均应送中国CDC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报告要求-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寨卡病毒病”,如为输入性病例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X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X省X市X县”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报告要求-2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四、预防和控制第四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全球应对WHO:2016年2月1日,WHO总干事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美国:2016年1月15日,美国CDC发布了2级(Alert)旅行卫生提示的通告巴西:2016年2月3日,巴西22万军队投入灭蚊洪都拉斯:2016年2月1日,洪都拉斯因塞卡病毒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韩国:2016年1月29日,韩国将寨卡病毒病指定为第4类法定传染病,应对级别仍维持在“关注”阶段我国台湾:台湾宣布对中南美洲地区的旅行建议为警告级别(Warning),最高级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我市面临的防控形势疫情处在全球性的增加和扩散时期与Zika高发地区的人物交流非常频繁气候变暖趋势未减缓存在蚊媒第四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开展舆情监测第四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做好联防联控针对可能的病例输入,应依托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强化口岸、出入境部门与卫生部门之间的合作,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和及早隔离病例发布旅行健康提示,协助外交、商务、旅游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做好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区旅行者和海外中国公民的宣传教育和健康提示第四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加强病例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的患者,应注意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周流行地区旅行史),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及时报告(院内专家会诊后报告辖区CDC)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产妇,询问寨卡病毒疫区可疑流行病学史,如有也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第四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开展流调和评估个案调查(个案表)重点调查发病前2周的活动史可疑感染地点、感染来源、发病后一周的活动史开展评估第四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进行病例搜索输入性病例追查旅游史(重点在与其共同出行人员中搜索)如:病例从入境至发病后1周曾在本县(区)活动,还也在生活、工作区域搜索可疑病例本土病例以病例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病例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参考伊蚊活动范围划定半径200米之内空间范围为核心区,1例感染者可划定多个核心区,在核心区内搜索病例可根据城区或乡村不同建筑类型,推测伊蚊活动范围,适当扩大或缩小搜索半径。第四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病例管理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怀疑ZIKA病例,就地隔离;进行院内专家会诊并报告辖区区县卫计委和CDC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医疗卫生人员在开展诊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时,应采取标准防护。在做好病例管理和一般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应落实防蚊灭蚊措施,防止院内传播第四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媒介监测与控制媒介应急监测在伊蚊活动季节,发现输入或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时,应启动应急监测。媒介伊蚊应急监测区域、方法及频次要求同登革热,可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中的应急监测进行媒介应急控制伊蚊应急控制要点包括:做好社区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教育群众做好个人防护;采取精确的疫点应急成蚊杀灭等,通过综合性的媒介伊蚊防控措施,尽快将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控制在5以下第四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开展健康宣教健康宣教要点寨卡病毒病由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咬传播;清除积水、翻盆倒罐;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等防止蚊虫叮咬疫区旅行健康提示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第五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开展培训和实验室能力建设发现、报告能力培训国家要求每年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一次,提高疾病识别能力,强化报告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西尼罗热等蚊媒传播疾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报告程序及救治,提高疾病诊断与识别能力。建议接诊发热病人,记录流行病学史、旅行史应作为病历内容。调查处置能力培训疾控人员培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方法和控制措施实验检测能力建设技术准备,实际准备,人员准备

第五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目前有效文件寨卡病毒病《关于做好本市寨卡病毒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通知》(沪卫计应急〔2016〕3号)《关于做好本市虫媒传染病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通知》(沪卫计应急〔2016〕8号)关于下发《上海市新发传染病报告及处置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卫疾妇〔2010〕17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6〕4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6〕5号)第五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部分

黄热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五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主要内容基本知识疫情概况风险评估防控要点第五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基本概况黄热病(yellowfever)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顾名思义,发热和黄疸是黄热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据WHO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20万病例,3万例死亡,90%以上病例发生在非洲第五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黄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的黄病毒属(Flavivirus)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只有一个血清型可与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登革病毒等)产生交叉血清学反应有嗜内脏如肝、肾、心等(人和灵长类)和嗜神经(小鼠)特性抵抗力弱,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等迅速灭活,在50%甘油溶液中可存活数月,在冻干情况下可保持活力多年第五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流行病学特征城市型丛林型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猴及其他灵长类动物传播媒介唯一蚊种,埃及伊蚊蚊种复杂,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猴的方式循环传播方式蚊虫叮咬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蚊吮吸病人或病猴血后9-12天即具传染性,可终生携带病毒并可经卵传播易感性因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获得免疫,患者以儿童为多多数为成年男性第五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流行病学特征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远较重症患者为多,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地理分布: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42个热带国家季节分布: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的病例较多第五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3-6天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病情可从轻度自限性到致死性感染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4期:病毒血症期缓解期3-6天恢复期肝肾损伤期3-5天12-24h3-8天2-4周第五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临床表现病毒血症期:持续3-5天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可达39-40℃,相对缓脉剧烈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结膜和面部充血,鼻衄;可有蛋白尿缓解期:

发病3-5天后出现,持续12-24小时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全身基本状况改善此期体内病毒被清除,血中可以查到非感染性免疫复合物轻度患者在此期可以痊愈第六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临床表现肝肾损伤期:持续3-8天约15-25%患者自缓解期后进入此期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重新出现,频繁呕吐,上腹痛等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出血表现如瘀点、瘀斑、鼻衄、粘膜广泛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蛋白尿心脏损害心电图可见ST-T段异常,少数可出现急性心肌扩张可出现脑水肿,脑脊液蛋白升高但白细胞不高。高血压,心动过速,休克,顽固性呃逆提示预后不良此期患者约有20-50%在发病后的7-10天死亡第六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临床表现恢复期:持续2-4周此期患者极度疲乏虚弱也有报道患者在恢复期死亡,部分是由于心律失常转氨酶升高可持续至恢复后数月一般无后遗症第六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血小板正常尿常规:蛋白尿,并有颗粒管型及红细胞粪便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可阳性生化检查:血清转氨酶可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严重时可伴有低血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IC表现等血清学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一般发病后第5-7天出现IgM抗体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患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

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第六十三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抗原检测:敏感性低于病毒分离,但所需时间较少核酸检测: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病毒分离:发病4天内血清、全血或死亡病例的肝组织均可分离到

对于黄疸前的患者,应及早采取血标本做病毒分离和抗原、核酸检测,后期主要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第六十四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生活在流行地区或一周内有疫区旅行史,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重症者颜面充血,相对缓脉,出血,蛋白尿,黄染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轻度患者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从患者标本中检出黄热病毒RNA;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黄热病毒第六十五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病例定义

凡来自疫区的任何人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均应考虑黄热病的可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查阳性者第六十六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预防控制传染源: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患者在病毒血症期间,应予以防蚊隔离

对来自黄热病疫区人员实施卫生检疫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重要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前往黄热疫区人员应接种黄热减毒疫苗

在黄热疫区应采取个人防蚊措施第六十七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预防接种疫苗:

建议准备前往有黄热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应提前十天前往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种疫苗以下人群不宜接种黄热病疫苗:不足9个月龄儿童不宜接受常规免疫接种

孕妇对鸡蛋蛋白严重过敏者

由有症状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或其他病因导致的严重免疫缺陷或有胸腺疾患的人第六十八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疫情概况第六十九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据最新报道,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持续发展,截至3月9日,安哥拉共报告65例确诊病例,813例疑似病例,以及138例死亡病例首都罗安达省报告了其中大部分病例,其他疫情地区包括卡宾达、南宽扎、万博、乌伊拉和威热全球疫情第七十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016年2月,WHO确认了以下42个国家或地区存在黄热病流行的风险,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拉美地区:安哥拉、阿根廷、贝宁、玻利维亚、巴西、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哥伦比亚、刚果、科特迪瓦、厄瓜多尔、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法属圭亚那、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巴拿马、巴拉圭、秘鲁、塞内加尔、苏丹南部、苏丹、苏里南、多哥、特立尼亚、多巴哥、乌干达、塞拉利昂和委内瑞拉全球疫情第七十一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全球疫情第七十二页,共七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病例1:男,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做生意,于3月8日在罗安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伴畏寒等症状,于3月9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到医院就诊。3月12日,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和北京市CDC合作,采用核酸检测方法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并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病例2:男,46岁,江苏省人,劳务输出至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工作,于3月5日在罗安达出现发热,3月6日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