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对脊柱的影响课件_第1页
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对脊柱的影响课件_第2页
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对脊柱的影响课件_第3页
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对脊柱的影响课件_第4页
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对脊柱的影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足部生物力学改变

对脊柱的影响1LowerLimbBiomechanicalWorkshopModule1AnatomicalBiomechanics2生物力学分析的应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观;内外上下一体的整体观。举例:1、膝关节疼痛针刺取穴踝关节、足部?(蔡主任)2、膝关节疼痛松解臀部肌群得以缓解的原理?(庞大姐)3、膝关节下蹲活动受限处理足部后立刻显效的原理?(老外)4、习惯性踝关节扭伤,训练髋关节外展肌群显效的原理?(某厅长及一女性患者)5、一类腰痛患者牵伸腘绳肌显效的原理?6、一类腰痛患者松解臀肌显效的原理?7、臀部及下肢疼痛的患者松动腰椎间关节的原理?3何谓生物力学?人体生物力学:研究人体机械力学系统,及作用于该系统的内力、外力的相互关系。生物学机械力学生物力学+=内力是指能够发动、阻止或改变动作状态的推动或牵拉力量。例如:肌肉的收缩或放松。外力是指作用于人体之上的力。例如: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4临床高级生物力学在很多情况下应用力学概念来进行定义、评估、诊断和治疗。将临床高级生物力学的观念应用于患者临床治疗时,会在重视临床症状表现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引发疼痛的原因。在西医术语中,“特发性症状”常常被用于描述无法明确解释的一系列综合症状——而此类问题的治疗仅仅是局限于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临床高级生物力学的应用就在于力图揭示和治疗这些广泛存在的“特发性症状”——人体出于对某些外界影响因素做出的反应。5本体感觉通过肌肉校正全身的平衡、稳定局部的关节来源于机械感受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整合与处理

视觉

前庭器官运动控制原理6运动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平衡)前庭感受器(平衡)力学感受器(肌梭、腱器官)7本体感觉皮肤、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对压力和肌肉、关节形状的改变非常敏感,使我们能感觉到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这种感觉称为本体感觉.8本体感觉的工作原理传统的本体感觉观点认为关节感受器信号更重要,新的观点认为肌肉中的本体感受器信号更为重要,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如今,认为两者起着互为补充的作用。9本体感觉的工作原理人在运动时,肌肉被牵拉或主动收缩与放松,均会对肌梭、腱梭构成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冲动传到大脑皮质的运动感觉区,经过分析综合活动,能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在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活动的控制中,由于来自肌梭和腱梭等感受器的传入信息,使运动动作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一般认为,腱梭的传入冲动可反射性的抑制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则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10本体信号局部关节控制和整体平衡的肌肉校正来自下列部分的力学受体:-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视觉前庭装置整合与解析11简单动作——步行运动,尤其“步行”是极其微妙的,在这个过程中骨骼、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着高度精密的相互关系。骨骼肌肉

中枢神

经系统步态躯体本体感觉系统收集来自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反馈信息,协调自身运动状态以适应之骨骼系统为肌肉等软组织提供附着处,支持着抗重力活动的实现肌肉、筋膜和其他连接组织使骨骼系统能够协调有序的动作保障运动的实现12足部解剖13足的运动可以描述为三个平面的运动:矢状面、额状面和冠状面矢状面运动跖屈

背屈冠状面运动内收外展额面运动内翻外翻14足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是踝关节、距下关节、前足的联合运动。当踝关节跖曲时,距下关节内翻、前足内旋,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为足的旋后。当踝关节背伸时,距下关节外翻、前足外旋,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为旋前。背屈外翻跖屈内翻旋前旋后中立位15重力的垂直力作用在足弓的顶部,使得与地面接触的前足和后足承受压力。足的骨骼和关节结合起来形成数个拱形。其中最重要的是内侧纵弓。它的功能就像是罗马建筑的基石,将结构锁定并提供一个稳定的分散传导负载垂直力的途径。

如果这个结构不稳定,那么起连接作用的结构也会变得不稳定,尤其是当它承受负载的时候。16距下关节是矫形治疗中下肢最重要的关节。它通过脚的三个平面来运动。这个运动被称为三平面运动。它允许足在步态的过程中按照要求旋前和旋后。它相对于足和腿的下部的位置,距下关节的实际运动在足部的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步态中距下关节的错位会导致行动中足以及腿的下部的不协调。跟骨在矢状面上平均的水平成角是42o

(±4°的变化).如果大于42o=高弓足

如果小于42o=扁平足

17坚硬路面的影响足的生物力学改变——过度旋前与旋后18过度旋前——超过6°的旋前,常见(80-85%的人口),产生原因:坚硬的路面,其他如外伤等过度旋后——小于0°。较少见。产生原因:外伤、先天等正常人胫骨内翻角

(跟骨休息位旋前角度)4o–6°之间19足的生物力学改变—前足静态站立时,前足会给身体的其它部位提供平衡不同的前足状况会影响运动和站立姿势,而这会导致局部和运动链的疼痛和创伤ForefootVarus(FFTVR)ForefootValgus(FFTVL)Plantarflexed1stRayPfxDorsiflexed1stRayDfx2-5Varus20Stage1Stage2Stage3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足部之“踇囊炎/拇趾外翻”21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足部之“足底筋膜炎”22X-rayfromanobliquelateralviewshowthatthespuriswedgeshaped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足部之“足跟痛”23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足部之“足跖球疼痛”24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足部之“跟腱疼痛”25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小腿之“外胫夹”外胫夹是因胫骨表面的肌肉损伤而造成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包括“前外侧外胫夹”和“后内侧外胫夹”胫后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261OofPronation=1OofInternalRotationoftheTibia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胫骨与股骨27旋前胫骨内旋股骨外旋胫骨内旋,本体感受器传入信号,身体相关肌群做出相应调整来纠正步态。即,作为向前行走的代偿,髋关节外旋肌群收紧使股骨外旋维持相对正常的步态。28力线胫骨内旋与股骨外旋,伴随膝关节轻度外翻,可能引起:1、内侧副韧带拉长,损伤2、胫股关节外侧损伤3、髌骨力线偏移,髌骨关节外侧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不断的压力和损伤会导致韧带松弛及关节不稳定。132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膝关节炎”29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胫骨结节骨骺炎”30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髋关节与骨盆由于胫骨内旋伴轻度内翻,髋关节外旋、外展肌群收紧维持相对正常的步态。髋关节外旋、外展肌群收紧使得内旋、内收肌群松弛31髋外展、外旋肌收紧髋内收、内旋肌松弛32髋外展、外旋肌收紧33骶结节韧带松弛髂腰肌收紧伴骶结节韧带松弛,臀肌、腹肌无力臀肌收紧,股直肌、髂腰肌相对无力34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骨盆及腰骨盆腰椎的连锁运动腰椎伸展骨盆前倾腰椎屈曲骨盆后倾35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骨盆及腰36足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骨盆及腰37内收肌松弛髋内收、内旋肌松弛内收肌松弛髋关节外展肌群收紧,内收肌群相对无力3839骨盆移位导致脊柱的改变正常右侧移位(卧位)右侧移位(站位)继发性改变(水蛇腰)40以足旋前为例总结生物力学改变颈椎侧凸、曲度改变胸椎侧凸、曲度改变骨盆倾斜腰椎侧凸后关节损伤、对侧腰肌韧带拉长损伤骨盆前倾腰曲加大后关节损伤,椎间孔变小骨盆后倾腰曲变小椎体间韧带损伤,椎间盘损伤骨盆倾斜,骶结节韧带松弛骶髂关节紊乱髋外展外旋肌群收紧、内收内旋肌群松弛以使股骨外旋外展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内旋外侧关节面损伤足旋前足部疾病与外胫夹由于运动控制系统的存在,任何一个部位的紊乱均会对其他部位造成影响41生物力学分析的应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观;内外上下一体的整体观。举例:1、膝关节疼痛针刺取穴踝关节、足部?2、膝关节疼痛松解臀部肌群得以缓解的原理?3、膝关节下蹲活动受限处理足部后立刻显效的原理?4、习惯性踝关节扭伤,训练髋关节外展肌群显效的原理?5、一类腰痛患者牵伸腘绳肌显效的原理?6、一类腰痛患者松解臀肌显效的原理?7、臀部及下肢疼痛的患者松动腰椎间关节的原理?42足旋后,胫骨外旋,引起什么变化?43PronationSupinationAnatom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