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与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教与学重点: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与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与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具: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自制投影片)、影响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自制投影片)、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示意图(自制投影片)。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水。看看降水有什么样的特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板书)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5页和图2——26“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2)、降水如此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师总结:我国降水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海陆因素,另一个方面是夏季风的因素。引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学习任务二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板书)阅读课本P36及图2—26,回答(1)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探究:降水有如此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中国降水在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原因主要是由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决定的。PPT展示雨带的进退规律,让学生总结出中国南北方的雨季的长短。当堂记忆:留出三分钟时间给学生记忆重点知识。学习任务三干湿地区(板书)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37页,找出:(1)干湿地区的划分的依据:(2)中国的四类干湿地区。老师总结: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划分了不同的干湿地区。中国总共划分成了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四类地区的分界线,即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找出它们各自经过的主要地区。学生思考:1.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地区的原因?2.黑龙江西北有湿润地区的原因?老师总结:新疆西北部是因为能收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影响。黑龙江西北部有湿润地区是因为那里维度高,蒸发量少。本节课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中国降水的空间特点和时间特点。然后又学习了中国的四类干湿地区当堂检测:学案上的1、2、3题为必做,4、5、6位选做题。布置作业:《综合能力训练》P16-20,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一、降水的特征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3.干湿地区学情分析《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和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习惯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内及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对气候要素有了初步的掌握,学习气候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学生对于中国地理所学的知识还不是很多,对于几条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几个山的名字及其位置还不是很熟悉,需要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进行指导。效果分析课标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年降水量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通过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三条等降水量线。基本上理解并初步掌握了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及成因,并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初级能力。学生由于对中国主要山脉及河流的知识知道的较少,在理解和记忆三条线主要经过的地区时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在课堂上当场理解和掌握的学生较少。需要学生多下功夫记忆。本节课总体来说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突出了本节的重难点,学生的记忆效果也较好。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湘江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节的内容。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鉴于天气和气候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本章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本章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气候资源优越的一面,而且也看到我国天气、气候灾害的一面,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本节课为《降水和干湿地区》,主要介绍我国降水的三个特点和四个干湿地区。本节课学习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特点,及中国的四个干湿地区。本节课内容与《中国地理》中的《世界气候》联系密切,可以世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基础。本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的学习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另外本节课学习的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又是学习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求学习掌握。气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特别是降水,对自然景观、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影响很大,因此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习中国自然地理意义很大。评测练习1、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A.5月B.6月C.7月D.8月2、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北皆涝D.南涝北旱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湿地区名称:A、________地区B、________地区C、地区D、地区⑵图中数码①和②代表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①为_______季风,来自印度洋;②为东南季风,来__________洋。下图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4-6题)。4、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5、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城市位于 ()6、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 ()课后反思1.成功之处本课的学习采用了降水及其分布规律这一主线贯穿全程,借助多媒体课件,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降水的特点及规律。通过学案上探究问题的创设,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小组探究问题的答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雨带的进退规律的时候借助PPT课件上的动画设计化抽象为生动,学生不仅喜欢看,还比较容易理解。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习的效果达到了较好的水平。不足之处由于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在讲述中国的四类干湿地区的时候有两个常考的知识点没有提及: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地区的原因及东北的西北部有湿润地区分布的原因。这两个知识点时常考到,学生自己很难想出正确的原因,需要老师在课上给学生指出,要求学生记忆,避免考试失分。在上课过程中给予学生记忆当堂知识的时间较少,应该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记忆重点知识。今后的时间分配上一定要稍作调整。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