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口语交际_第1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口语交际_第2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口语交际_第3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口语交际_第4页
2019-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口语交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1北京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

口语交际

基础知识(共4小题)

1.(2020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在班会之初,主持人设计了下面的开场白,请你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这首歌曲在祖国母亲70周年华诞之际唱响神州大地,yingrao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耳畔。优美的旋律

和朴实的歌词xi&ngfiixidngch6ng,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的确,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可分割,有了无

数的“我”的奋斗,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无数的“我”的幸福安乐。愿我们携手谱

写未来wucaibanlan的画卷。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相辅相成五彩斑斓

B.萦绕相辅相承五彩斑澜

C.荧绕相辅相承五彩斑斓

D.荧绕相辅相成五彩斑澜

(2)下列对歌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歌词以第一人称,倾诉了“我和我的祖国”紧密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声。

B.歌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的祖国”和“我”分别比作“浪花一朵”和“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祖国

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C.高山青青,大河滔滔,是祖国的自然之美;炊烟袅袅,村落座座,是祖国的家园之美。

D.歌词句式错落有致,节奏感强,情感真挚,让人看到就不由得想放声歌唱。

2.(2020•北京十一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

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奋起的动力源于什么【乙】源于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抱着科

技强国的梦想,攻坚克难,创造出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面对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中华儿女不畏艰险,

顽强拼搏,在废墟上建起崭新的家园。疫情面前,无论是最美的“逆行者”,还是坚持居家工作学习的人们,大家

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我们物力同

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

B.【甲】:【乙】,

1/16

C.【甲】:【乙】,

D.【甲】:【乙】?

(2)如图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篆书的是

兴克时艰II上完才於

甲乙

共克时祝I情,嘴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丙「

A.甲

B.乙

C.丙

D.T

3.(2020•北京十一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借助线上技术,“云生活”在这个春天【甲】

(悄然/骤然)走进千家万户。线下课堂变身“云课堂”,我们在线上与知识亲密接触;精心策划的“云展览”,让

文化盛事触屏可赏;居家在线“云旅游”,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举目驰Cheng①旖旎风光……丰富多彩的“云生

活”,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同学们,未来已来,让我们相约云端,赋必②生活无限可能,【乙】(表演/演绎)

精彩人生故事。

(1)在文中①②两处依次填入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聘②予

B.①骋②与

C.①骋②予

D.①聘②与

(2)依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悄然【乙】表演

B.【甲】悄然【乙】演绎

C.【甲】骤然【乙】表演

D.【甲】骤然【乙】演绎

4.(2020•北京十一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垃圾分类悬对垃圾处置收«统方式的改堇「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

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

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2/16

垃圾分类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

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甲】,【乙】,【丙】,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1)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请加以改正。

(2)结合语段内容判断,最适合填写在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是

A.方法

B.好处

C.困难

D.现状

(3)文中【甲】【乙】【丙】三处的句子,分别对应着后文的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对垃圾分类收集的

意义进行了阐述。下面对这三个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

②降低处理成本

③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二.综合读写(共7小题)

5.(2021•北京八中八年级期末)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某校

学生近期开展了“闲话清明''的语文学习活动,分享了一段关于“清明文化''的资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问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以农历时间为准,但清明节却属阳历,其日期基本落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

日)。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身担二职",它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作为节气的清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迷弥)漫着生命的气息,用“①清明”

称这个时期,再合适不过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谚说:“种树造林,

莫过清明。”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传说,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

力气,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史称晋

文公),重赏了和他同甘共苦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忆起旧事并亲自去请。可是介子推因不愿

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晋文公

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②

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他在坟前静(慕穆)而立,只见那棵老柳树死

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因而,清明是多面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无论是慎终追远、郊游踏青,

还是细雨绵绵、彩虹初现,亦或是春风送暖、杨柳依依,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3/16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括号内所填字词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长(zhang)溯(SU)弥穆

B.长(zhang)溯(shu)弥慕

C.长(chang)溯(shu)迷穆

D.长(chang)溯(su)迷慕

(2)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文中两处“清明”的意思。

①清明:

②清明:

(3)引号有多种用法:有的标示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有的标示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标示出具有特

殊含义的词语。下面四句话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B.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本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C.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

(4)文段中的画线语句有语病,应修改为:。

(5)在文中“—”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清明让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B.农民在清明时节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C.在清明时节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D.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

6.(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2020年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班级开展“学习

航天精神''线上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下面是同学为准备活动发表在班级网站的前言,阅读文稿,回答以下各题。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纪念日。1970

年4月24日,一首《东方红》响彻寰宇,萦绕在每一个国人的耳边,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纪元。尽管已经过

去了半个世纪,“东方红一号”依然在轨道上遨游,仰望星空,人们仍然可能看到它。“东方红一号”升空拉开了中

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也演yi着我们民族自力更生、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而这些品质构成

了我国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

五十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精神也在载人航天等工程中得到丰富。热爱祖国、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勇于登攀……无数航天工作者在铭记与传承中逐梦、圆梦。迄今为止,我国已成功发射各类航天器

500多个。一箭三星、太空行走、“嫦娥”奔月、"长五''飞天……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航天精神

的坚定支撑,离不开几代航天人、几十万航天大军的不懈探索与顽强拼搏。我们无法想象他们走过了怎样颠簸

不平的道路【甲】但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他们的风雨兼程。航天三大精神【乙】航天传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必将代代相传,激励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新的高度。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让

我们在这个瞬xi万变的世界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16

A.绕(rao)簸(bo)

B.绕(rao)簸(bo)

C.绕(rao)簸(bd)

D.绕(rao)簸(bo)

(2)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译②息

B.①绎②熄

C.①绎②息

D.①译②熄

(3)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问号【乙】冒号

B.【甲】逗号【乙】破折号

C.【甲】问号【乙】破折号

D.【甲】逗号【乙】冒号

7.(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下面是一位同学看到中国

火星探测任务后所写的文字。阅读文段回答以下各题。

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图形标识正式公布。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天

问”这一名称表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宇宙真理的行为,蕴含着传统的文化气息。“天问”一词源于屈原的长诗,用“天

问”命名,寓意着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从中华文化瑰宝古典诗词中寻求命名灵感,

让传统的诗意焕发了生机,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

(Cooperation)等多重含义。开放的椭圆轨道倾斜向上,富有动感。太阳系八大行星镶嵌在C形轨道之上,错

落有致,如同星空中的钻石闪耀光芒,令人①.根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Mars"(火星)

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驯火牧天驰寰宇,②。”这副对联显示

了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新一轮航天工程对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意义。

(1)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2)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目不暇接②携山揽海踏歌行

B.①目眩神迷②携山揽海踏歌行

C.①目眩神迷②携山揽海护神州

D.①目不暇接②携山揽海护神州

5/16

中国行星探测

Mans

8.(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活动结束时;同学们通过上传文学、书法等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请按要求

回答以下各题。

(1)下面是关于神舟飞船发射的朗诵稿,对朗诵稿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

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

带着飞天的梦想,沿着天路攀登。

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

像金梭,似飞剑,

劈风斩浪,气势如虹。

在星空中放声欢唱,

聆听玄妙宇宙的心声,

从一个奇迹到另一个奇迹,

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

天惊石破,笑傲苍穹。

升腾,升腾,太空远征的中国龙!

A.选段中反复咏唱“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写出了神舟飞船飞速升空,远征太空的姿态。

B.选段中“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现了神舟飞船升空时的雄伟气势。

C.选段中“欢唱”“聆听”赋予神舟飞船以人的行为,表现了对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强烈的自豪感。

D.选段结尾把神舟飞船比作“中国龙”,富含象征意味,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赞美,寓意深远。

6/16

(2)对以下四幅含有“宇宙”“月”的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廿

,4

八I*M'

*胃q

£生

A

褚遂良《孟法师碑》米芾《蜀素帖》

m.第

i周

t

t今

A埼

<•*.

4兼

王铎《赠张抱一诗卷》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A.《孟法师碑》的字体属于隶书,结构扁平,一波三折,布白匀称。

B.《蜀素帖》的字体属于行书,欹侧多变,笔势流动,潇洒奔放。

C.《赠张抱一诗卷》属于草书,行笔起抢收曳,化断为连,酣畅淋漓。

D.《白氏草堂记》的字体属于篆书,笔画粗细划一,圆正均衡,瘦长圆滑。

9.(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下面是初二年级同学为端午节设计展板的序言。请在画线处填写这段文字的

总括句。

“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炀。’'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河畔,面对国破家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愤交加,

纵身一跃,化作了汨罗河畔的一缕诗魂。他就是屈原。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豪情满怀,竭忠尽智。他提倡“美政”,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

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痴心不改,

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集聚的深挚悲痛和

深切忧患。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为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在榴花似火的五月,一个民族以节日的名义年年祭奠你,岁岁凭吊你。每到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都会用

你的精神来互相鼓舞,共抵外侮!“国亡生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你的诗文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

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

7/16

10.(2019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

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

关,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3月21日春分节气,从惊蛰的

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原本A销声匿迹的昆虫又重新活跃在田间草际,草木萌发,万象

更新,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地有声有色。

俗语说:“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春分一到,气温回暖就驶入了“快车道”,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

中气温攀升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在温热阳光的催逼下,那些枯(zAo)了一冬的繁枝之上,渐渐布

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淋漓的白,于是处处燃烧起来,到了一年中色调最绚烂的季节。

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礼记》说:“祭日于坛”。

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祭日,要去日坛,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仪式也比较隆重,令人B叹为观

正。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水至美则日清“,“日月双悬则日明”,

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这一天,人们往往通过扫墓祭拜来缅怀先人。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物候,

如谷雨、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谷雨,春季的

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寒皆去,天气渐暖。

此时,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在南方,“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

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此去经年,谷雨之后便要开始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春日里的C花香鸟语、D草长莺飞,都成为过去,但那

即将迎来的夏天,也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便要如此,纵使时光流(shi),人总要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着

期待。

(注:仓庚,亦作“仓鹅”,黄莺的别名。)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枯燥流世

B.枯躁流逝

C.枯燥流逝

D.枯躁流世

(2)文中画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萌发(meng)追溯(shuo)缅怀(miSn)

B.萌发(meng)追溯.(shu)缅怀(miAn)

C.萌发(ming)追溯.(shuo)缅怀(mian)

D.萌发(meng)追邂(su)缅怀(mian)

(3)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

B.叹为观止

C.花香鸟语

8/16

D.草长莺飞

(4)文中提到在清明节“人们往往通过扫墓祭拜来缅怀先人”。知名作家冯骥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

论坛上说:“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的风俗,当这些民俗消

逝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插柳蹴鞠放风筝

B.赏月蹴鞠放风筝

C.登高赏月赛龙舟

D.登高插柳赛龙舟

11.(2019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学校开展了“汉字的魅力”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

明--这就是汉字。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显性的结晶,是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是

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基本稳定。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同时,汉字又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

秦朝在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小篆为基础,实施“书同文’’的举措,从而结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

此后历朝历代,国家统一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流。可以说,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

是维护国家统一最基本、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

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

然不惧挑战,发出新的活力,.汉字古老而又年轻,坚守而又包容,彰显着炎黄子孙的才智与心胸,

凝聚起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豪情。

①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维系(ji)(涣)发

B.维系(ji)(焕)发

C.维系(xi)(涣)发

D.维系(xi)(焕)发

②对文中画线字的笔顺和填入横线处的语句,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

息,始终如一”

B.“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

神的缩影”

C.“灵”字第四笔是点应填入”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

神的缩影”

D.“灵”字第四笔是撇应填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奔腾不

息,始终如一”

9/16

③文中画波浪线的“基因”一词,在这里指:汉字形式精巧,结构a,是记录、构筑、b中华文化的核

心基本单位。(用原文填空)

(2)下面的图表列举了汉字不同字体的样例,阅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刷草书楷书行书

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虎*南养虎龙

象象①②③④

①按顺序填入图表空缺处的字体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甲:囹乙:嚏J丙:嗣丁:S

A.①甲②乙③丁④丙

B.①甲②丙③乙@T

C.①乙②丁③甲④丙

D.①乙②甲③丙®T

②下面是同学们对汉字字体的欣赏评价,其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篆书还保留着早期象形文字源自绘画的特点,线条圆转,好像参差的锯齿,自然而又古朴,自有一种雍容的

气度。

B.隶书改走方正简易的路线,告别了篆书委婉繁复的弧线,曲折处变圆为方,笔画间当断则断,显得简单干脆

方便。

C.草书是书写者按一定的法度规范将汉字快写而形成的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并非随心所欲,却也豪放

不羁。

D.楷书保持隶书字体的基本结构,但字形更为方正,笔画更为平直,结构更为规整,字字清楚端正,皆可成为

楷模。

(3)汉字字形往往可以引发丰富美妙的联想,如宋人诗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巧妙地利用"愁''字由"秋”

和“心”合成的特点,将“愁”字拆分释义,生发出别样意趣。请你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运用拆分释义的方法,

为其做出有理有趣的解释。

备选汉字:信思

选择:

拆分释义:

10/16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共4小题)

1.【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萦绕”:缭绕,

萦回,缠绕。“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注意据义定形。“五彩斑斓”形容色彩错

杂灿烂的样子。

故选:Ao

(2)本题考查对歌词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应为:歌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的祖国”和“我”分别比作“海”和“浪花一朵”。

故选:Bo

【解答】答案:

(1)A

(2)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汉字中存在着很多的

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

误解,不误写。

2.【分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甲】处,根据后文“从磨难中奋起”的双引号以及句号位置可知,该句

是直接引用,前面应使用双引号和冒号。【乙】处,"我们奋起的动力源于什么“带有疑问,应使用问号。

故选:A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判断。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

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据此可知,

丁属于篆书。

故选:D

【解答】答案:

(1)A

(2)D

【点评】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

分号、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

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考名称术语,

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用法的知识技能。

3.【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阅读语段,根据其内容以及平时对字词的积累,“驰chdng”写作“驰骋”,

“赋yd”写作“赋予”。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甲处,悄然,形容寂静无声;骤然,指突然、忽然。因为前句交代“云生活''是"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

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而出现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应使用“悄然

11/16

乙处,表演,指各种技术、技巧的显示;演绎,指发挥、展现。根据后面的“人生故事”,可知应使用“演绎

故选:Bo

【解答】答案:

(1)C

(2)B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

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4.【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修改能力。题干指出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表现在“处置收集''处,按事物发展的逻

辑顺序,应是先“收集”,再“处置”,所以二者位置应互换。

(2)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与词语的填写能力。阅读语段,可以看出空格所在的句子是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

根据后面的内容可知,此段主要介绍垃圾分类的好处,所以应填写的词语是“好处”。

故选:Bo

(3)本题考查句序的排列能力。题干已指出,三处填写的句子分别对应后文的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所

以按句子表述的内容,“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表现为社会方面的作用,“降低处理成本”表现为经济方面的

作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表现为生态方面的作用,故正确顺序为:①②③。

故选:Ao

【解答】答案:

(1)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

(2)B

(3)A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

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二.综合读写(共7小题)

5.【分析】(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A.正确;

B.有误,“追溯”中的“溯”应读作“sF,“静慕而立”中的“慕”应写作“穆”;

C.有误,“草长莺飞”中的“长”应读作“zhMg”,“追溯”中的“溯”应读作“sk,"迷漫”中的“迷”应写作“弥”;

D.有误,“草长莺飞”中的“长”应读作“zhXng”,“静慕而立”中的“慕”应写作“穆”,“迷漫”中的“迷”应写作“弥”。

故选:Ao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①结合"作为节气的清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弥漫着生命的气息”可知,此处的

“清明”指的是“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②“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的意思是“割下我的肉献给主公表明我的赤胆忠心,希望主公能够永远保

持清正廉明的风范“,可知此处的“清明”指的是“清正廉洁,是非分明”。

(3)本题考查引号用法的辨析。

A.表直接引用;

B.表直接引用;

12/16

C.表特殊含义;

D.表直接引用。

故选:Co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画线句子缺主语,可作为“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

耳吃

(5)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由“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可知,“是农民心里

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与其句式一致,填入横线处最为恰当。

故选:D。

【解答】答案:

(1)A

(2)①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②清正廉洁,是非分明

(3)C

(4)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

(5)D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

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

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6.【分析】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字形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注意根据积累辨析作答,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常见标点符

号的用法,学会具体判断。

【解答】(1)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绕”的读音是“就0”,“簸”的读音是“6”。

故选:B

(2)本题考查汉字汉字字形。"yi”对应汉字是“绎",“x『对应汉字是“息”。

故选:C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甲】处,这里没有疑问,选用逗号即可。【乙】处,这里是对“航天三大精神”

进行解释,故选用破折号。此处不能选用冒号,因为冒号必须管到句尾,此处显然无法管到句尾,只能用破折

号。

故选:B

答案:

(1)B

(2)C

(3)B

【点评】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7.【分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词语、对联运用。首先要认真分析句子的病因,然后进行辨析修改。词语、对联

的得体使用,要注意先掌握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填入。

13/16

【解答】(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中“表现了''与"行为”搭配不当,应该把“行为”改成"精神”或"决心

据此修改即可。

(2)本题考查词语和对联运用。“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根据前文“如同星空中的钻石闪耀光芒”可知,这样的情景让人惊异,选用“目眩神迷上联"驰寰宇”是动宾结构,

选用“护神州''与之相对,“踏歌行”是偏正短语,与上联不对仗。

故选:C»

答案:

(1)示例:把“行为”改成“精神”或“决心”。

(2)C

【点评】病句的辨析及修改,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8.【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

ACD.正确。

B.有误,“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并不是对偶的修辞,是三个三字短句形成排比。

故选:Bo

(2)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