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全套PPT课件单元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目录CONTETNS

任务一心理和心理活动 任务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任务一心理和心理活动

一、心理的含义所有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判断、意志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和发生的心理活动。而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总是通过各种感官和心理智能去认识外部世界,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这些都折射出一系列的心理现象简称为心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或精神活动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与联系。二、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人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通常把它分成两大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又称人格)。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个性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一)心理过程二、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为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等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的心理过程。A2.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对认识的对象产生各种内心态度体验,即情绪和情感。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BC(二)个性心理二、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即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与趋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心理任务二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一)健康的含义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健康皆健全。”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一、健康(二)健康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多个角度考虑健康的内涵,包含了生物、医学和社会学模式的健康概念是目前公认的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其中,最为权威的是,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10条标准:二、心理健康关于心理健康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探讨过它的定义和内涵,提出过许多观点和看法。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还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目前,一般认为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心理上一种持续、积极、有效率的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没有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的最本质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发展状态。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一)智力正常(三)意志健全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情绪在心理问题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二)情绪健康(四)人格完整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五)自我评价正确(七)适应能力强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六)人际关系和谐(八)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表现为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等,一个大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一)生理因素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据临床观察和专家的研究分析,脑器质性病变,会直接导致各种心理异常表现,出现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严重遗忘症、人格异常等。1.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大量研究表明,在精神疾病中,尤其是在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的发病因素中,遗传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3.遗传因素各种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常可使人变得烦躁不安,敏感多疑,情绪稳定性降低,行为控制力减弱,兴趣缺乏,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理障碍。2.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如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有某种障碍等,会导致病态人格等心理异常。4.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二)社会因素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社会文化因素当代大学生处在东西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东西方文化发生着从未有过的碰撞与冲突。A2.大众传媒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手段越来越丰富,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极大提高,信息容量无限增大。3.市场经济因素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这种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呈现更加激烈的趋势。一方面为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展开平等竞争提供可能和契机,另一方面又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巨大压力。BC(三)家庭环境因素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人格特征等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父母言谈举止及其社会行为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上的不当和不良的环境影响极易养成子女不良的性格、心理及行为。(四)学校因素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教学过程的影响大学繁杂的教学内容和多变的教学方式,代替了中学“填鸭式”的教学,有些同学因不能尽快熟悉和适应这种新的学习生活,会倍感紧张和焦虑。学生因得不到有益的指导、培养、训练及环境塑造,优良人格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影响。1.心理素质教育环节薄弱(五)个体因素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自我评价不客观01自我评价的消极、混乱,既不利于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又影响自己融入群体和与他人交往。心理承受能力弱02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强烈的心理冲突和薄弱的自控能力03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往往会面临彼此不相容、相互不可兼得的选择,这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性成熟04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基本成熟,性心理也有很大变化。感谢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

单元二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目录CONTETNS

任务一心理咨询 任务二心理治疗 任务一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询是一个谈话过程,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一段关系,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干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期间咨询员和当事人的关系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从容地放开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做出统合。”我国学者林孟平认为:“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辅导员,与当事人建立一种具有疗效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丰富的发展。”我国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二、高校心理咨询的功能(一)倾诉内心的苦恼很多大学生走进咨询室,就是想要找个人倾听自己的内心,诉说苦恼,而且这些苦恼还是无法向别人诉说的。一项针对大学生内心苦恼的调查发现,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性的困惑或者焦虑,但是这些苦恼恰恰涉及深层的个人隐私,属于不想或者不方便和同学、朋友分享的“秘密花园”。走进咨询室,倾诉自己的苦恼,心理咨询师会秉承保密原则,为你守护你的秘密,也会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帮你分析你的问题,缓解你的心理压力。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是促成来访者的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他人理解,表明内心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让自己明白自己的内心想法,还能够达到情感再体验的目的,这就是表达本身具有的心理治愈功能。二、高校心理咨询的功能(二)评估心理状态我们可能遭遇“心理问题”,但是又不能明确到底是多严重的心理问题,什么性质的问题,是人际交往受挫,还是自我评价出现了偏差,这些都会造成情绪波动。如果你被这些问题纠缠,却找不到答案,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帮助你评估你的心理状态,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调节自己的适当方法,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并且会主动将自己和他人划分为对立的两个群体,认为“他们都是正常的,快乐的”“我是孤独的,痛苦的,我和他们不一样,看到他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我就觉得难过”。接受咨询之后才发现,感觉到被孤立的感觉并不是别人给他的,而是他主动远离了人群,才造成一种孤单和隔离感。二、高校心理咨询的功能(三)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旁观者”,能够帮助来访者找到合适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需要重新认知自己的动机和需要是否正确、合理,挖掘不合理的信念对人的影响,纠正非理性思维和信念,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当前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看清未来方向,由“不自觉地生活”发展到“自觉地生活”,最终达到改变自身的现状,形成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能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是检验合理信念形成的重要指标。所以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来访者能否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在于他们是否具有合理的认知和发自内心想要改变的动机,进而能否将合理的思想和观念付诸行动。二、高校心理咨询的功能(四)促进自我成长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解决暂时的心理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学会主动解决自己所面对的心理问题,从而能够积极地接纳自我,增强自信心,处理好人际关系,完成对自我的正确评价,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每个大学生都要把自己遭遇的心理问题当作是一次成长的契机,积极地自我探索,寻找那些平日里被隐藏的痛苦的根源,促进自己的自我成长。心理问题的出现多半归因于外界阻碍个人成长,而不是“我的需要”是否合理。当我们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弱点,也会用“自我接纳”的原则来搪塞自己。所以,心理咨询其实就是让我们了解“客观的事实真相”,逐渐变得有“自知之明”。三、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及形式(一)心理咨询的原则CBDA2.主体性原则来访者既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同时又是咨询的主体。4.防重于治原则维护心理健康首先应广泛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深入人心,以保障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1.保密性原则保密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咨访双方建立信任的基础。保密原则要求心理咨询者为来访者保守秘密,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3.发展性原则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来访者的问题,不论是对问题的分析或本质的把握,还是对问题的解决和咨询结果的预测上都应坚持发展的观点。ABCD三、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及形式(二)心理咨询的形式1.个人咨询个人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方式。个人咨询中,时间只属于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两个人,心理咨询师专注于一个人,来访者通过与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互动来进行咨询。2.家庭咨询家庭咨询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心理咨询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的情况,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在家庭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成员共同合作,从家庭系统的角度解决问题。3.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将具有同类问题的来访者组成小组或较大团体,进行共同讨论、指导和矫正的咨询形式。四、高校心理咨询的程序(一)建立相互信赖的咨询关系这是咨询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贯穿整个咨询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二)全面收集来访者信息一般来说,收集和了解来访者及其问题的资料越多,对下一阶段进行心理诊断与帮助就越有利,因此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收集来自对方的有关信息。(三)界定问题,仔细诊断界定问题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界定、诊断,辨明问题的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等。四、高校心理咨询的程序(四)确立咨询目标咨询老师在心理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既要考虑来访者的问题和需要,又要根据咨询理论,与来访者在咨询目标上达成一种共识。(五)制订方案,帮助指导设计方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问题的性质和自身特点,可供利用的支持条件,咨询老师的能力、经验和技术等。(六)检查反馈,巩固结束当来访者离开之后,咨询人员还要继续追踪调查,可灵活采用备忘录、通信征询、直接访问咨询对象、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五、高校心理咨询的技巧(一)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术1.同感(共情、共感)同感是指咨询师设身处地从来访者的参照标准去体会其内心感受,领悟其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达到对来访者境况的准确理解的一种态度和能力。3.尊重和温暖尊重和温暖是一种态度,是在咨询中自然流露的咨询师的一种内部倾向,是咨询师的一种人生修养的表达。4.真诚通过走出角色、表里一致、分享自我、愿意自我揭示等来表达真诚。2.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积极方面。五、高校心理咨询的技巧(二)会谈技术询问是心理咨询最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提问,可以促进与来访者的交流,提高来访者的内省。1.询问(探询)情感反映主要是用于对信息的情感部分(即情绪基调)进行再编排。5.情感反映鼓励是指直接重复来访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2.鼓励和重复语句澄清是在来访者发出模棱两可的信息后向来访者提出问题的反应。3.澄清概述是指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会谈,来访者表达的多种信息会暗示出某种主题或模式。6.概述释意是将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予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4.释意五、高校心理咨询的技巧(三)影响性技术011.解释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构架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得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问题。022.指导指导是告诉来访者怎样做。033.信息提供信息提供是指给来访者提出建议或者提供一些来访者所不知道的信息。044.自我暴露咨询师暴露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或提供自己的经验以共享。055.逻辑推论咨询师根据来访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6.影响性小结把前面的影响性会谈的内容加以概括或总结。06五、高校心理咨询的技巧(四)非言语技术010203042.身体姿势身体姿势能有效地传递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信息,咨询员要善于把握。4.空间距离这样既不会因为直接面对产生压力,也可以在保持目光接触的同时有回避目光的自由。1.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是咨询中常用的非言语技术之一。在会谈中,来访者的目光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3.声音特征作解释、指导、概括时,语气平和,语速中等,可给来访者稳重、自信、可靠的感觉;作情感反映时,应使用与情感内容相吻合的语气。六、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一)学习心理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学习疲劳、学习恐惧、厌学、考试焦虑,以及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心理问题。(二)恋爱及性心理主要包括初恋、自恋、单恋、多角恋、失恋以及有关性问题等心理咨询。(三)人际交往心理主要包括如何消除心理戒备定势,如何克服在与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和代际沟通心理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六、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四)职业心理主要包括职业准备过程中的兴趣缺乏、就业恐惧以及职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五)学校和社会适应心理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和社会的新的环境,包括一些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等心理咨询。七、大学生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23145(五)不要讳疾忌医对于严重的、难以自我调节的心理问题,应该寻求专业咨询人员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四)调整生活规律让自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二)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原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地道听途说。(三)转移注意心理问题有个特点,即越是注意它,似乎就越严重。(一)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任务二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或称精神治疗,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谓特殊心理治疗有其特殊的理论学说、操作技术及适应对象。其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患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等,每一类又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此外,催眠暗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疏导性心理治疗及人际关系治疗等,也十分常用。二、心理治疗的标准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心理治疗的六个标准。(1)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2)治疗者必须具有经验并受过专门训练。(3)来访者有严重心理困惑或问题。(4)应用心理学原则的方法,包括解释、暗示及说明等。(5)治疗的程序是根据心理障碍和一般理论以及来访者的障碍的特殊起因而建立起来的。(6)治疗过程的目的就是改善来访者的问题。三、高校心理治疗的性质与适用范围高校心理治疗要完成对学生的思维、行为以至人格的改造与纠正,其治疗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治疗。主要的治疗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1)自主性,心理治疗的关键是帮助学生自己改变自己。(2)学习性,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3)实效性,心理治疗是一项有实效的工作,它是有效的、有益的,而且是人道的。心理治疗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心理的许多疾病与问题。在高校里,最常应用在神经症、行为障碍,包括性心理障碍,应激或挫折后的情绪反应,精神病的辅助治疗,学习问题,个性问题等。四、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工作任务不同01心理咨询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成长,更多的是强调发展模式;而心理治疗侧重于弥补患者过去已经形成的损害,解决和改变发展结构中存在的障碍。对象和情境不同02心理咨询主要以轻中度个人适应与发展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群为主;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患者,是在临床和医疗情境中开展工作。工作方式不同03心理咨询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介入到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中,而心理治疗更多的是面对面地会谈。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04心理咨询具有现实指向性;心理治疗倾向于解决内在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与无意识打交道。五、高校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一)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therapy)又叫心理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它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奥地利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弗洛伊德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的观察与治疗,以及对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分析,提出精神分析理论。五、高校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二)行为疗法行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来访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访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行为。由此,它很注重心理治疗目标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主张对来访者的问题采取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不必追究个人潜意识和本能欲望对偏差行为的作用。五、高校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三)来访者为中心疗法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亦称非指导性心理咨询,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和施行。在影响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因此,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在治疗过程中以来访者为中心。五、高校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四)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创立的体系,它强调信念系统和思维在决定行为和感觉中的重要性。心理障碍源于个体认知的歪曲和不正确的思维,个体不自觉地大量使用自责和自我批评的内在交流,形成消极认知转换的自动思维,忽略积极信息,注意消极信息。认知疗法的焦点是了解歪曲的信念并应用技术改变不适当的思想,它也伴有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五、高校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五)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结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AlbertElli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感谢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

单元三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与异常心理

目录CONTETNS

任务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概述任务二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的种类任务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措施 任务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概述

一、心理问题的分类(一)心理困惑心理困惑是因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引起的轻度心理失调。心理困惑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是正常健康的人经常遇到的。(二)心理不健康1.一般心理问题2.严重心理问题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叫异常心理或变态心理是在人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在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歪曲的反映。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一)经验标准这里的经验指两方面,其一是指患者的主观体验,即患者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没有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时,而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或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能明了自己确实存在问题,其特点是有主观的“自知之明”。其二是从观察者而言的,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个体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二)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在普通人群中,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判定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常模的程度来决定。虽然心理障碍是相对的,但它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偏离常模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三)医学标准医学标准又称病因学标准。它是将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同样看待,认为心理障碍的患者脑部都应当有相应的病理变化的存在。如果找到与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表现相对应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则可以判定此人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产生原因则是脑功能障碍。这一标准被临床医师所广泛采用,准确来说是医学模式在心理障碍研究当中的应用。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四)社会适应标准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心理行为。在正常情况下,个体总能够按照社会要求和伦理道德规范行事,其心理行为符合社会标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个体心理行为与社会认可的方式相悖,则认为此人心理是异常的。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比较而言。必须说明,拿社会适应标准来判断心理行为是否异常,应考虑国家、地域、民族、风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同一心理行为,所处社会环境不一样,其评价结论也不尽相同。任务二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的种类一、学习心理问题静下心来想的时候又会感到很苦恼,缺乏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学习理想。(一)学习动力不足自从上了大学后,考试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尤其是期中、期末的大考,自认为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做出一切努力了仍然于事无补。(四)学习挫折进入大学后,不能把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产生了困难。(二)学习适应困难学习疲劳主要体现在生理疲劳、心理疲劳两个方面。(三)学习疲劳指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的影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五)考试焦虑二、人际交往问题比较多的新生在入校之初常有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孤独感。(一)人际孤独有了误会不沟通,有了冲突不能忍让,甚至采取报复措施,不仅伤害了别人,而且伤害了自己。有主见变成了偏执己见,心直口快变成了不注意隐私。严重自卑的人因担心被别人瞧不起,不敢与人交往。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习惯、语言、性格、爱好等方面不尽相同,造成有些大学生虽有良好的沟通愿望却适得其反引起误解。(二)人际冲突(三)人际关系失调(四)交往恐怖(五)沟通不良三、环境适应问题(一)生活环境变化集体生活,少了家人照顾,没了自由自在,缺少相互体谅、互相理解,不能及时改进自身的处事方式。(二)学校管理变化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大学主要依靠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表面上比较宽松,实际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三)社会要求变化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比较简单,大学生就不同,涉及政治、文教、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还有人只是为了了解自己的魅力做爱情试验,一旦对方爱上自己又想摆脱,有人已经爱得“惊天动地”了还不知道为什么爱、要不要爱,有人爱错了对象,等等。(一)在恋爱问题上大学生处于“性饥饿时期”,一边是萌动的性意识和性欲望,一边是学校和社会的要求,相应地推迟了大学生通过婚姻获得性满足的时间,如果调适不好,容易产生心理及行为的问题。(三)在性心理问题上据调查,大学生对性问题矛盾心理占55%,感到敏感的占53%,神秘感的占36%,无所适从的占28%,害怕的占17%,厌恶的占10%,性观念的形成出现偏差。(二)在性观念上五、自我同一性问题尽管埃里克森认为培养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但事实表明,大学生中由性格认同和自我接纳带来的困扰延续到成年早期还较为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接收的社会信息和同伴影响更加丰富多变,以致稳定的价值观和性格认同将在较晚时期达成。良好的性格认同和自我接纳不仅是评估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个体发展外部和谐关系的核心内驱力,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爱他人,爱环境,爱成长。六、职业发展问题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有过很多梦想,最终哪些梦想能成为现实、哪些梦想沦为幻影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和坚持。有人指出,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职业选择引发的状态和男女婚前的心理状态比较相似,充满紧张和焦虑,职业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中十分常见的一类心理困扰。任务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措施一、神经症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第一,心理冲突。第二,精神痛苦。第三,比较持久。第四,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第五,心因性。神经症是大学生中最多见的一类心理疾病,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比整个社会群体神经症的发病率高出4倍,并有加重的趋势。一、神经症恐惧症(phobia)又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切实际地惧怕外界某一客体或情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者处境所产生的持续紧张、毫无理由的惧怕,从而出现回避反应,患者也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但在相同场合或情境中仍会反复出现,并难以自控,因而影响社会生活。恐惧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社交恐惧、场所恐惧、特定恐惧。在青年大学生中以社交恐惧最为常见,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6%,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一)恐惧症一、神经症(一)恐惧症1.症状表现恐惧被别人注视;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张口结舌;怕吃饭时由于有人注视而丑态百出;恐惧得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2.主要病因(1)生理原因: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指出,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2)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3)家庭和社会原因:家庭搬迁或转学过于频繁、从小受家长约束而很少与人交往或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等都容易导致社交恐惧。3.应对措施(1)正确解读社交恐惧: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体验之一,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恐惧甚至可以认为是个体潜意识中的快感体验。(2)直面恐惧冲击:心理学研究表明,恐惧可能引起逃避,而回避行为也可能诱发或加深恐惧。一、神经症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4.7%,发病年龄多在15~40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一倍。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急性焦虑发作,即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在青年大学生中以广泛性焦虑障碍较为常见,个体充满了过度的、长期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而这些焦虑和担心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自己也说不清楚存在何种威胁。(二)焦虑症一、神经症(二)焦虑症1.症状表现(1)病理性焦虑反应:持续性或发作性地出现莫名的恐惧、害怕、紧张不安。(2)躯体症状:心悸、心慌、胸闷、胸痛、气短、心跳呼吸频率加快。2.主要病因(1)生理因素: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因此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2)精神压力因素:当人们长期面临威胁,处于不利环境之中或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对于易感人群就容易诱发焦虑症。3.应对措施(1)药物治疗:焦虑症患者必须接受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焦虑剂有安定、氯氮、硝西泮、氟西泮、甲丙氨酯、卡立普多等。(2)心理治疗:患者主要应学习放松训练。一、神经症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其特点是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并存,二者的冲突导致患者紧张不安,十分痛苦;患者体验到的观念和冲动源于自我,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患者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但无法摆脱,社会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0.1%,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和城市居民多于体力劳动者和农村居民。临床上可以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大类。(三)强迫症一、神经症(三)强迫症1.症状表现(1)强迫思维。①强迫性穷思竭虑②强迫性疑虑③强迫性对立观念(2)强迫行为。①强迫性仪式动作②强迫性洗涤③强迫性询问④强迫性计数3.应对措施当不自觉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时,通过大声喊“停”、默念“毫无必要”或者用橡皮筋弹手腕等方式来强行中止。2.主要病因强迫症患者的性格一般拘谨、忧虑、认真仔细、力求准确、缺乏灵活性、追求完美、爱钻牛角尖、过分严格要求自己、喜爱整齐和有秩序等。一、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临床上主要可以分为: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等,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以疑病症较为常见。(四)躯体形式障碍一、神经症(四)躯体形式障碍症状表现01患者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为此到处求治,找过许多医生,但反复检查均无阳性特征,或有小毛病但与本人感觉不对称。约有2/3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腋窝。主要病因02患者大多性格敏感多疑、主观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自怜和孤独。婚姻破裂、子女离别、人际交往减少、孤独不稳定等均可成为疑病症的诱因。应对措施03必须经过严格细致的体检和实验检查,切实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才能下结论,否则可能延误病情,危害身体健康。经过反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后应适时地求助于心理治疗。一、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临床上主要可以分为: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等,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以疑病症较为常见。(五)神经衰弱一、神经症(五)神经衰弱3.应对措施1.症状表现针对某些症状,适当地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如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解除睡眠障碍药物、中医或食疗调整等。2.主要病因学习负担过重、家庭期望过高、父母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亲人亡故、感情破裂、升学就业困扰、性心理困扰等是诱发青少年学生神经衰弱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易于疲劳和衰竭、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或不能持久,记忆力明显减弱,体力、精力不足。二、心境障碍(一)症状表现虽然可以表露出正常人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但总的心理倾向是孤独、空虚、忧郁和悲伤,常暗自哭泣。1.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反应缓慢,对学习、工作缺乏信心,效率低下。3.意志行为能力低下患者自我评价过低,消极地看待自我、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未来。2.认知障碍全身疲乏,缺乏体力和精力,常有胸闷、心悸、腹痛、食欲不振、便秘、性欲下降、失眠、多梦、早醒等症状。4.躯体症状大多数患者有消极观念,声称“生不如死”,少数重症患者有自杀的危险。5.自杀倾向二、心境障碍(二)主要病因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常常与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有关。首先,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诊疗经验发现,抑郁症患者具有一些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上的易感因素,比如过分自卑、悲观固执、敏感多疑、胆小软弱等;其次,抑郁症的发病通常以具体的生活事件为诱因,比如身体重病、家庭变故、经济困难、留级处罚、被虐待或忽视等,同时社会支持不足,各种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疏导,继而促发抑郁症;另外,还有精神医学专家指出,抑郁症的发病与大脑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比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因此抑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二、心境障碍(三)应对措施1.科学诊断,接受心理治疗经专业诊断确患有抑郁症的个体,应坚持接受心理治疗,比如认知矫正、行为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3.坚持自我调整按照森田疗法中“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生活理念,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在省思的同时坚持完成基本学习和工作安排,保证正常的生物节律和生活节奏。2.辅以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尤其在重症情况下)通常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动能力下降,并伴随一系列饮食、睡眠和行为障碍,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状态、提升认知行为改变的动力与活力、调整日常生物节律。三、应激相关障碍(一)症状表现1.意识模糊状态受刺激发病后,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迷惑,注意力涣散,定向力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表情呆滞、不语不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2.抑郁状态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下,情绪低落、沮丧、兴奋降低、悔恨内疚、应答反应迟缓、低声细语、消极悲观。3.偏执状态发病后敏感多疑,捕风捉影,表现出紧张、恐惧,继而出现牵连观念及被害妄想等。三、应激相关障碍(二)主要病因该病的发作与精神刺激因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个体的性格特征可能较为脆弱、敏感,倾向于内归因。(三)应对措施1.迅速消除或避开刺激情境患者的症状表现常反映患者的内心矛盾和精神创伤的内容,消除刺激原因,及时治疗能较快康复,且很少留后遗症,如无重大精神创伤,无复发之忧。2.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宣泄情绪,仪式性地完成未遂心愿(比如亲人丧失没有送终引起的内疚、自责和悲痛,需要补充完成祭奠仪式来表达哀伤),做好日常生活安排等,有助于患者尽快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3.药物治疗适当应用精神药物,针对不同的病症可服用抗抑郁、抗偏执、抗兴奋药物,解除精神紊乱状况,重症患者最好住院治疗和观察。四、人格障碍(一)症状表现CDFEAB2.强迫型人格障碍表现为刻板保守,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责任感过强,缺乏安全感。4.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过分做作、夸张、感情用事。6.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正常人之间的爱和责任感,以致经常违反各种社会规则,甚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1.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固执、猜疑、心胸狭窄、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且在遇到挫折时易于责备他人或推诿责任。3.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攻击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伴随阵发性的情感爆发,强烈的愤怒爆发常导致暴力,做出破坏和伤人的攻击行为。5.分裂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观念、行为、外貌妆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ABCDEF四、人格障碍(二)主要病因1.环境因素儿童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非常重要,父母过于严厉、过于溺爱或幼年遭受重大创伤性事件以及家庭周围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对儿童人格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病理生理因素经过对脑电图的研究发现,人格障碍者的大脑皮层成熟延迟,即冲动控制能力和社会意识发展延迟。随着大脑皮层的逐渐成熟,人格障碍一般到中年以后会渐趋缓和。四、人格障碍(三)应对措施尽管药物不能改善患者的人格结构,但可以缓解某些并发的症状,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状况。1.药物治疗通过参加治疗性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家庭系统治疗等帮助患者寻求一种与自己人格特点冲突较小的生活途径,从而减少因冲突带来的痛苦和病情恶化。2.心理治疗颞叶切除或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3.精神外科治疗五、精神分裂症(一)症状表现0601020304051.感知障碍患者常出现错觉和幻觉。2.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贫乏、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逻辑倒错、语词新作、矛盾观念性思维等。3.情绪障碍患者常出现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表情呆板,和周围环境失去联系。4.意志行为障碍常见的有意志增强、意识丧失、木僵状态、违拗、被动性服从、古怪动作、刻板模仿等。5.自知力障碍患者对自己的主观状态和精神病状态不能正确认识,不认为自己有病,不能意识到自己和过去不同。6.内向性患者陷入严重的离群索居、与世隔绝的状态,整天做白日梦,生活在幻想世界。五、精神分裂症(二)症状类型01020304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3.紧张型以妄想、幻觉为主。2.偏执型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4.单纯型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1.青春型五、精神分裂症(三)主要病因遗传因素01调查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患病率比一般人口患病率高出6.2倍。个性因素02患者病前大多具有胆小、话少、敏感、孤僻、消极、冷漠、好幻想等性格特征。环境因素03大部分患者的发病与精神刺激有关,病前常有恋爱、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引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大脑损伤04脑外伤、脑瘤、铅中毒等也可能致使精神分裂症状。五、精神分裂症(四)应对措施2311.及早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就会出现一些荒谬行为,但自己无自知力,周围人应该及早识别其与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之间不同的异常病症。2.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必须长期坚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经常使用的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舒必制、氟哌啶醇等。3.心理辅导在病情缓解后,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状态,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感谢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

单元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目录CONTETNS

任务一自我意识概述任务二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任务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常见问题任务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在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人从出生之后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对自我以及周围环境的全方位的认识和体验,是个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对自我状态的认识;第二层,对自我肢体活动的认识;第三层,对自我心理活动的认识,如情绪、情感等。1923年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人格结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有名的“自我的三结构说”。他认为,人格结构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潜意识”是与意识相对应的一种反映。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一)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外在条件的一种认识,包括身高、体重、容貌等。此外,还包括对自己生理反应的认识,如病痛、温饱饥饿等。A2.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品格的一种认识,包括情绪、兴趣、气质等。对心理自我的外在表现就是情绪的自卑或者自豪。3.社会自我社会自我指个体对身处的社会环境、民族团体中的地位、名望和受欣赏程度的认识,通常表现出对这种认识的自豪或者是自卑。BC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体验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3.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它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体验。2.自我调控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也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三)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1.现实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体站在自己的角度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它是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观感。3.投射自我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幻想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评价,由此产生的一种自我感。2.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体站在自己的角度规划未来,设想自己未来的角色,即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三、自我意识的特点矛盾性01个体自我意识从产生到发展要经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成长时期,自我意识常常会出现一些矛盾性。系统性02自我意识是意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独特性04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是自我个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具备其他人所没有的个性和特点。社会性05自我意识是人们在社会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它是社会的产物。统一性03个体自我意识越是成熟健康,就越能够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否则就会出现统一性偏差。任务二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一、多渠道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从多方位、多渠道建立的,除了自己,还有来自他人的。比较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大学生常常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比较时,与谁比、比什么、怎么比等都很重要,如果选择不好,评价结果就容易走偏。因此,要学会合理地比较。这就需要有开阔的眼界、辩证的思路、发展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他人对自己的描述,也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自己很难全面看待自己,因此要多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多了解父母眼中的自己、同学眼中的自己、老师眼中的自己、朋友眼中的自己、兄弟姐妹眼中的自己,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描述的维度越多,就越能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但是,有时别人也可能有误解,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时还需要自己头脑清醒。二、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反映了主观自我需要与客观自我现实之间的关系。客观自我满足了主观自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观自我未满足主观自我的要求,则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当自我体验到成功感时,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反之,当自我体验到失败感时,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闷闷不乐,甚至放弃努力。可见,恰当的自我体验,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三、明确社会的要求每个人只有立足社会的要求,从个人实际出发,使自己的行为和社会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有效的自我调控一定是建立在准确地理解社会要求的基础上的。在国家层面上,社会要求大学生要维护祖国的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意识,强调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忠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则是坚持集体主义,弘扬中华美德,维护公共秩序。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是唯一不会耗竭的力量,也是人们永远具备的力量。”很多大学生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进而创造精彩人生,但前进的道路上总是要付出精力的,甚至是牺牲,这时就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困难,去战胜自己。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耐不住辛苦、受不了打击,是无法实现理想和目标的。有的大学生经常说:“我想早起,可就是没有恒心。”“我想学习,可就是学不进去。”这些都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五、努力超越自我大学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放任自己的惰性,停留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舒适区,那么就蹉跎了宝贵的时光。大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里不妨发挥一下“认同”的作用,与理想形象认同,按照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标准行事,再发挥一下积极暗示的作用,经常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就在表演我的榜样”,那么久而久之,你身上就会具有一些榜样的特征。如果大学生能把握住大好年华,勇于尝试、自我雕刻、自我突破,每个人都会不断进步,塑造更好的自己。自我调控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走极端,不做完美主义者,至善至美是不可能的。任务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常见问题一、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自我拒绝自我接受亦称自我认可,是指喜欢自己的个性,肯定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长处和短处均能客观评价,不会过多地抱怨和谴责自己。而过度的自我接受是把自我推向了极端,它主要是由高估自我引起的。有些大学生在对自我的肯定评价中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仿佛是通过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甚至视缺点为优点;另一方面,他们看不起别人,不喜欢别人,拿放大镜看别人的短处。自我拒绝亦称自我否定,是指不赞成自己,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抱怨和指责自己。不同程度的自我拒绝在许多大学生身上都会出现,那些自卑感强、挫折感强的人则更为明显。而过度的自我拒绝则是严重的、经常的、多方面的自我否定,主要是由严重低估自我引起的。过度的自我拒绝者往往有可能由自我否定发展为自我厌弃,甚至走向自我毁灭。二、过强的自尊心、自卑感和虚荣心自尊心、自卑感以及虚荣心普遍存在于每一个大学生身上,这是正常的,即使是自卑感和虚荣心这样的消极心理现象,也是难以完全消除的,有时它们也会成为促进人向前的动力。但一旦过分,则会有害无益。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的同义词。而过强的自尊心恰恰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故而骄傲自大,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从而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老虎屁股摸不得”。这样的人很容易回避缺点,缺乏自知,易与人发生冲突。自卑感是一种对自己不满、鄙视、否定的情感,它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没有自尊心也不会有自卑感,正是因为自尊心的作用,人才会有羞愧、不满、谴责。然而过强的自卑感又往往以过强的自尊心表现出来。三、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和从众心理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以自我为核心,想问题和做事情都从“我”字出发,不能设身处地地进行客观思考,盛气凌人。这种人往往有好处上,有困难让,有错误推,总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与过分自我中心相反,有少数大学生有过强的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若过强则会有碍于心理发展。有过强从众心理的学生,缺乏主见和独立意向,常常人云亦云,随大流,自己不愿思考或懒于思考,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四、消极的自我控制和逆反心理大学生在自我控制上开始有了明显的自觉性、主动性,但还有一些同学由于遭受挫折和打击,或者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觉得上大学就是解放了,不愿意埋头苦读,消极懒惰,不愿意受父母的约束和老师的教导,我行我素。逆反心理就其本身而言,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表明青年人的批判精神、独立意识,但这种反叛精神有时会显得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不少人还不善于确切地把握反抗,即表现出过分的逆反心理,比如在内容上可能会一概排斥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表现在手段上往往是粗劣的对抗、简单的排斥、情绪成分大,目的有时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从而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感谢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

单元五大学生人格发展塑造目录CONTETNS任务一人格概述任务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任务三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问题任务一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一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词汇,我们经常说“他具有高尚的人格”“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他具有健全的人格”等。“人格”一词涵盖了法律、道德、社会、哲学等领域。“人格”一词最初来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在我国的京剧中,各种脸谱也是用来展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的。心理学沿用了“Persona”的含义,把个体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角色时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和心理活动都看作是人格的表现。因此,心理学上所说的“人格”是指一个人表现于外的给人以印象性的特点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此角色相应的个人品质、声誉和尊严等。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一)人格的整体性与同一性人格是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也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人格的内在统一上。个体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调整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协调主观与客观、心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他的动机和行为才能保持和谐一致。个体的人格一旦失去了内在统一,他的行为就会由几种相互抵触的动机支配,最终导致人格分裂。其次,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正确理解某一人格特征的确切含义。例如:热情大方,可能是性格外向,也可能是掩饰自己的孤独境况,还可能是情绪突然失控。离开了整体的人格结构,我们就无法分析理解任何具体个体的人格。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二)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个体的人格是由某些和别人共同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由于人格结构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由于遗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周围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各不相同。如有的人开放自然,有的人顽固自守,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豪爽,有的人谨慎等。上述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会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格特征。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三)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人格是个体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自然生物性构成了人格的基础,影响着人格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影响着某些人格特征在特定个体心理上形成的难易程度。在充分看到人格的生物学意义的同时,绝不能把人格的形成简单归结于先天固定,也不能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遗传决定的必然过程。任何初生的婴儿都不具备人格品质,他们既没有工作的能力也没有工作的热情,不会表现出宽容或尖刻、执着或散漫的人格特点。研究发现,由狼群哺育大的“狼孩”,尽管有健全的人体组织和构造,也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却没有人的智力和道德品质,也不具备完善的人格。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二、人格的基本特征(四)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体经过母亲的孕育,历经出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人期、老年期的发展,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格。它使个体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都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心理品质,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当然,个人行为中也会偶然性表现出一些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但这些偶然行为并不代表个体的人格特征。例如,任何人在特定条件下都会忘记一些事情,但并不能说健忘是所有人的人格特征;相反,某人在生活或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粗心大意或丢三落四,那么可能健忘是他的人格特征。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所以说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具有可塑性。三、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与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是人格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双生子的研究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个性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A(二)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具有对个性的塑造功能,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上。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三)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的活动,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C三、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四)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六)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七)自我调控因素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个性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个性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个性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五)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四、人格的类型及其发展(一)人格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们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较早地形成,并且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四、人格的类型及其发展(二)人格的类型1.气质气质是指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既决定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又给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蒙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2.性格性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它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如诚实、坚贞、奸险、乖戾等可作善恶、好坏、是非等价值评价的心理品质。四、人格的类型及其发展(三)人格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为萌芽期,这个阶段是从人一出生到进入青春期之前。当婴儿出生3~8个月时,婴儿便可区分“我—他”。第二阶段为重建期。重建期是指从青春期开始到青年期结束。这是人格突变、重建和产生新质的时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显著变化的时期。第三阶段为成熟期。这个阶段是从成年期到老年期。随着自我意识的日趋成熟,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适应性得到强化,人格特质也逐步稳定。五、常见的人格障碍(一)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常常不顾别人。1.自恋型人格障碍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大学生总是容易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3.回避型人格障碍指一种以行为与情绪有明显攻击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2.攻击型人格障碍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爱;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五、常见的人格障碍(一)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注重细节,却忽视全局;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强令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特殊要求行事。5.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是为了获得即时满足,不能忍受延迟满足;易受暗示,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7.癔症型人格障碍缺乏独立性,极度依赖他人;常常具有无助感,总是需要他人来帮助自己选择或做决定。6.依赖型人格障碍经常主动寻衅争吵或背后风言冷语,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或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习惯把责任和失败归咎于他人。8.偏执型人格障碍五、常见的人格障碍(二)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特点5.出现冲动控制及对个人需要满足的异常偏离根据对存在人格障碍的大学生分析可以发现,他们一般会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3.出现认知上的异常偏离调查发现,大部分出现人格障碍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将原因归咎于别人的错误或者命运,而不会从自身查找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人格障碍的大学生常常会通过一些行为伤害或扰乱他人。一般情况下,出现人格障碍的大学生的意识都是清醒的,认知能力也是相对完整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情感和意志会出现某些异常。4.否认自己存在人格障碍1.出现情感和意志上的异常偏离2.出现人际关系上的异常偏离通常情况下,出现人格障碍的大学生常常存在心理紊乱、情绪不稳、自制力差、难以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任务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一、大学生健康人格概述(二)自我成长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实现自己各种能力及才干的动机是高尚的,不是为了私利。(四)适应性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忍耐能力而不被困难压垮。(五)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爱的能力,有适应和调节自身的能力。(三)自主性人格健康的大学生一般都会遵从自身的内容标准,行为有一定的规范。(一)对自身的态度人格健康的大学生总是有意识地对自身进行适当的探索。二、健康人格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23145(五)健康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四)健康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二)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三)健康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一)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方法(一)客观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越接近现实,自我防御就越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反之,过低评价自己或过高评价自己,常会令人感到焦虑不安而产生心理问题。只有客观评价自己,不苛求自己,不为自己的缺点而沮丧,也不为自己的长处而自傲,能扬长避短,乐观自信,宽容豁达,才能促进个性的发展与完善。自我意识过强表现为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自我意识过弱表现为唯唯诺诺,随波逐流。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知与自爱。自知即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方法(二)调整认知结构,培养乐观的情绪认知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从而影响人们心理的健康。因为人的心理健康受情绪影响,情绪愉快,心理就健康;情绪不愉快,心理就不健康。而情绪是受人的认知态度所支配的,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到他的心理状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合理的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方法(三)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活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挫折承受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对人的影响。挫折对人有利有弊,利者,能引导人的认识能力深化,成为成长的新契机;弊者,使人心理痛苦、情绪紊乱,甚至行为偏离正常轨道。其次要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不气馁,在挫折磨炼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最后,提高挫折承受能力还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方法(四)志存高远,确立奋斗目标大学生在确立理想目标时,首先,要考虑个人的理想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其次,要考虑个人的理想目标与所学专业要求相结合。再次,要考虑将个人的理想目标与自身的实际条件相结合。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因此,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时必须考虑自身条件,全面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视自己,扬长避短,切不可随波逐流。最后,要考虑长期、中期、近期目标。长期和中期目标必须有方案,近期目标是长期和中期目标指导下的具体目标,要具体可行。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方法(五)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应拥有许多亲密的同学朋友,善于参加范围较广的活动,并在与人相处时诚恳热情,没有占有欲,无嫉妒心。因此,大学生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必须建立良好而又广泛的人际关系,努力做到: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尽力遵循理性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又有热情、诚恳的态度;认识他人的情绪,具有准确评价的能力;能有效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保持自尊和独立等。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通过与集体交往,自己的某些人格品质或受到赞扬、鼓励,或受到排斥、批评,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任务三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问题一、自卑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暗示,是人的自怨自艾、悲观失望、变形自尊的情感体验。有些同学一遇到不如意的事便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或自认为无能为力并甘愿失败,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冷等,这都是自卑的表现。引起自卑的既有人生态度、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也有认知错误、人格不成熟的原因。克服自卑心理应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加强体育锻炼,多看幽默剧、相声等能给人带来笑声的节目,培养乐观的性格。二、猜疑猜疑常常是由于误会或他人搬弄口舌引起的,因此碰到这种情况应主动地和被猜疑者沟通交流,这样有助于消除误会,改善、增进彼此的信任感。(二)加强沟通无私无畏,坦坦荡荡做人,和同学朋友坦诚相处,别人如何看自己,不必过分在意,相信“日久见人心”。(四)坦诚相处当产生猜疑时先不要外露,可留心观察所疑的人和事,若猜疑被证实时,不必因此感到震惊。(一)留心观察抛弃成见和克服自我暗示,学会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改变封闭的思维方式。(三)理性看待三、羞怯01020304(二)放下思想包袱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怕羞心理,只是有些人善于调节,注意锻炼罢了。(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胆量和能力都是锻炼的结果,要敢于说第一句话,敢于迈第一步。(一)发扬所长要对自己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