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概述本项目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专业群包含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中草药方向)、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4个专业。药品生物技术专业2003年在原生物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设立,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团队。现有12年办学历史,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本专业的在校生有230人,专业群在校生1420人,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本专业主要满足自治区生物制药、食品发酵及生物制品生产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食品及抗生素发酵生产、微生物检验、发酵技术调控、药物制剂的生产等农、林、牧各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本项目的建设要点如下:1.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创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分段训练、能力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2.建设基于校内进行的生产性实训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建成一系列校内优秀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构建完整的、针对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3.完善并新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外顶岗实训基地。使生产性实践学时占总实践学时的50%以上,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经历。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打造一支教育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实践课占专业实践课比例达到50%。5.建成一批包括专业课程资源、生产性实训基地、教科研成果等在内的共享型优质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实现项目建设成果的效益最大化。6.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成教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一系列的社会服务任务,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培训。本项目预算资金为100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以及共享型资源库建设等。二、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3至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未来几年时间,生物产业将会保持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趋势,对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持续不断。1.地区产业发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高新生物产业,生物产业形成了生物原料药、动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发酵制品、中蒙药、化学合成药等系列产品。(1)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和生物疫苗。优先发展各类新药和特色原料药,大力发展中蒙药新药研发、动物生化制品、配方颗粒和绿色保健品等,提高甘草、黄芪、麻黄、锁阳、苁蓉、沙棘等道地沙生中蒙药材活性成分提取技术产业化种植水平,加强产品综合开发,建设绿色中蒙药材种植基地,培育形成中蒙药产业链。以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生物物种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为重点,开发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新型诊断试剂、高端疫苗等相关产品,建立完善兽用疫苗产业链。支持干细胞技术研发和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2)生物农牧产业以基因工程、分子育种、航天搭载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围绕内蒙古新增100亿斤粮食工程,加强对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向日葵等大宗农作物优良品种研究开发,推进农作物品种改良,加强对脱毒种薯、大粒抗逆性荞麦、优质杂交燕麦及优质林木草种子研究推广,培育形成大宗农作物育种产业链。以满足乳、肉、绒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遗传工程技术为重点,加快牛羊良种繁育和改良步伐,形成良种繁育产业链。充分利用我区特色资源,依托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研究开发动植物有效成分提纯技术和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3)生物制造产业以开发生物资源、培养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品为重点,加强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进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培育形成以玉米和畜产品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生物制造产业链。(4)生物能源产业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赤峰市等周边地区,建设非粮油料作物和高油微藻、油脂原料等生物质原料产业化基地;建设生物质柴油及生物质燃料乙醇等液体燃料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开展以沙生灌木林等燃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为原料及农林废弃物直燃和气化发电示范工程。2.人才需求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立足于欠发达的基本实情,根据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的精神,提出“8337”的发展思路,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乳制品产业以及畜肉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优势产业,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发展这些优势产业无疑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这也使得生物技术专业在我区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因此,加强自治区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对“8337”的发展思路人才需求的贯彻,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生物技术相关产业在我区的不断兴起和迅猛发展,为我区每年增加1000多个就业岗位,而现在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不足500人,生物技术人才供不应求。3.专业定位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主要满足自治区生物制药、发酵及生物制品生产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抗生素发酵生产、微生物检验、发酵技术调控、药物制剂的生产等农、林、牧各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能从事生物制品领域的生产及管理工作。(三)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优势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于2003年在原呼和浩特教育学院生物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筹建。该专业的建立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形式的需求,旨在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4年正式招生,通过十多年的建设,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自筹办以来,一直受到学院的大力支持,2006年承担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药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项目,累计投入专项经费400万元,建立了完整的校内实验室。经过专业教师的协同努力,2006年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8年《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内教高函[2008]号)。2010年药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内教高函[2010]号)。2.本专业现有基础(1)师资力量雄厚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3名(其中博士5名);副高以上职称10人,占83%;专职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人,占66%。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老中青结合,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近五年专任教师主编、参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13本。(2)科研实力强近五年,专业教师主持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主持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重大科研项目2项,主持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普通科研项目3项,主持内蒙古自然基金3项。科研经费累计达到200多万元,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3)“工学结合、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渐趋完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资格(“食品检验工”、“啤酒酿造工”、“化学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素质教育贯穿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训交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4)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初具规模专业建设有啤酒生产实训室、花青素提取实训室、凝乳酶生产实训室等5个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室);建设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基础实验室5个,试验田400亩,试验大棚5个。目前,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占地面积为2150㎡。(5)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在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实习实训的内涵建设。配套了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方法;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实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实训教学工作小组,规划指导和落实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初步形成了学生顶岗期间校企双方双重管理的运行机制,保证学生实习实训质量。(6)已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公共营养师、食品检验工、插花工等培训,并且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关教师走进社区进行园艺花卉的栽培培训,为呼和浩特市团结小区、如意小区、海天花园进行居民营养知识普及;为呼和浩特市八一幼儿园、呼和浩特第一幼儿园、呼和浩特第五幼儿园等进行幼儿营养配餐指导;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既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又得到社会的认可。(7)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高近年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向自治区食品、农林、医药等行业输送毕业生1500余名,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群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锻炼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3、存在的差距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⑵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偏少,兼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有待于加强建设。⑶生产性实习实训需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考核与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社会化服务功能有待提高。⑷校企合作需继续深化,校内实训条件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需进一步融合。⑸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三、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一)建设思路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内教发【2013】9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才。学院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新“院内学仿真、院外顶实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突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完善科学、长效、过程化、人性化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依托呼和浩特托克托生物制药工业园区区域产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创建基于生物发酵过程“分段训练、能力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生物发酵生产岗位技能需求为基础,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融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打造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编写特色教材,开发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培养一支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比例高,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创新强手”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校企共建相对稳定的再现生产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把本专业打造成培养生物技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辐射带动内蒙古地区同类专业的发展。具体目标1.创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分段训练、能力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分段进行单项技能训练,集成综合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2.完善基于工作过程,多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能力实际要求,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融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建设6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6门专业群共享优质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5本特色教材。3.完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综合教学环境。建设9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3个“校中厂”,即校企共建的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10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使生产性实践学时占总实践学时的50%以上,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经历。4.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聘任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专家作为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8人,继续建设药品生物技术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培养双师教师5人,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建成20人的企事业人员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实践课学时比例达总实践课的50%以上。5.依托校企合作,完成2项以上科研项目,完成2项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建立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完成技能鉴定及各种社会培训任务200人次/年。6.带动和辐射专业群建设,继续完善药品生物技术自治区品牌专业建设,建设院级品牌专业2个。四、建设任务及解决方案(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动手实践、创业能力。能从事食品及抗生素发酵生产行业的微生物检验、发酵技术调控及生物产品的处理及提取等工作,同时能从事相关领域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构建基于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的“分段训练、能力集成”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创建基于微生物发酵和生物分离检测为知识技能主体的“分段训练、能力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多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任务分析及认知规律,通过基本职业技能集成阶段、专业核心技能集成阶段、拓展技能集成阶段、综合职业能力集成阶段的训练,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互渗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图4-1-1“分段训练能力集成”人才培养模式图第一阶段:基本职业技能集成阶段学生入学后到相关的生物发酵企业参观见习。以认知实践为主,加强学生对微微生物发酵生产流程、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感受企业文化,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在此阶段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通过第一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专业核心技能集成阶段按照微生物发酵和生物分离检测生产过程分模块教学,每个关键流程为一个学习模块,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分工合作,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按模块分阶段教学。本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发酵设备的操作,发酵产品的处理检测等发酵生产技术。强化职业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发酵工等职业资格中级水平。第三阶段:专业拓展技能集成阶段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专业能力,扩大就业范围,在掌握微微生物发酵相关生产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增设《食用菌栽培》、《组织培养》、《啤酒生产实训》、《药品营销》等课程,强化职业技能与考证能力,充分利用校中厂啤酒生产实训基地、花青素生产基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第四阶段:综合职业能力集成阶段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准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强化专业技能,增强实践工作能力,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人相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现培养目标。通过该阶段训练,学生能胜任发酵生产各生产岗位、管理岗位、销售岗位的工作;具备一定的故障判断分析与简单排除能力。(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构建针对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流程通过对微生物发酵企业关键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开发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流程见表4-1-1。表4-2-1构建课程体系流程表序号开发步骤开发工作内容开发成果1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微生物发酵行业发展动态,尤其是生物技术行业与内蒙古的区域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微生物发酵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情况,确定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调研报告2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关键岗位职业技能进行主要任务分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工作任务分析表3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根据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其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表4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青霉素发酵”、“谷氨酸发酵”、“理化检测”、“药品营销”等5个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学习领域描述表5构建课程体系通过上述工作,遵循循序渐进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的规律,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在完成以专业学习领域为重点的课程构建基础上,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2)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多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小组,共同对微生物发酵企业关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分析,以微生物操作技能和发酵控制技能为核心,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依据发酵产品生产过程和认知规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引入企业行业技术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多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图4-2-2基于工作过程多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图4-2-2基于工作过程多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图(3)课程标准开发以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团队,作为课程标准开发主体,以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流程中岗位群工作能力分析为课程设计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强调职业技能培养,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的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结合行业岗位标准,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和学习内容(项目、任务),体现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要求。通过对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含时间分配、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作出规范,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标准。(4)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职业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相关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突出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是以学习情境表达的主题学习单元,源于生产过程的实际工作任务。在相应的课程标准基础上,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方式。开发以行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的考核系统,由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专门工作小组,研究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组织、评分标准等问题,建立考核体系。2.教学组织与实施贯彻“分段训练、能力集成”理念,分阶段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1)专业基本能力集成阶段新生入学即去企业进行为期2周的参观见习,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未来从事专业的工作环境。第1、2学期在校内进行文化素质课程与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分阶段开设基本技能课程,进行集中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交替进行或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学习。(2)专业核心能力集成阶段第3、4学期根据市场需求,按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根据生产情况,柔性安排教学,有计划进行换岗实训,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分阶段组织教学,一些课程分散在一个学期内学习,一些课程则集中在几周内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分组教学,每组学生学习每门课程(或实训),小组轮岗轮训轮学,完成不同课程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个岗位至少训练3次,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完成教学任务。(3)专业拓展能力集成阶段第5学期充分利用“校中厂”啤酒生产线、花青素提取基地等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销”一体化教学模式。分阶段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啤酒生产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营销》等实践技能后,在“校中厂”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或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设兴趣小组,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4)综合能力集成阶段第6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准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岗前培训、安全生产、与人合作等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习过程双方共同管理。3.校企共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专业带头人牵头,企业专家协助,骨干教师参与共同开发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与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配套的优质核心课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建设《生物化学》、《发酵技术》、《微生物学》、《生物分析技术》、《生物分离检测技术》、《仪器分析》6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微生物学》、《生细胞》、《发酵技术》3门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规划建设内容见表4-2-3。表4-2-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表课程名称负责人企业人员校方人员建设内容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经费(万元)生物化学①制订课程标准和学习指南②实验实训指导书③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④制定电子教案、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网路视频201620182发酵技术201620182微生物学201620182化学分析201620182生物分离检测技术201620182仪器分析201620182合计12表4-2-4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课程名称负责人企业人员校方人员建设目标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经费(万元)微生物学校级201620182细胞技术校级201620182发酵技术校级201620182合计(万元)6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实行“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任务通过先单项技能训练后综合技能训练,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交叉渗透,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1)项目驱动、任务引领。以微生物发酵生产流程岗位任务引领,精心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在每一项目中通过“项目引入→任务提出→分组设计→讨论方案→完成项目任务→教学评价→反馈提高”,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惯性。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仿真、动画、图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校企共建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在相应的课程标准基础上,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方式,开发以行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的乳品生产技能考核系统,由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研究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组织、评分标准等环节,形成由教师考核、学生自评并存的考核体系。教师考核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包括笔试、口试、实操及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50%;工作过程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实训环节进行鉴定,包括实习态度、操作能力、培养潜质等,占总成绩的30%;学生自评是全组学生之间互相打分,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占总成绩的20%。7.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特色教材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工作过程导向、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生物技术系列特色教材6本,教材建设内容见表4-2-5。表4-2-5特色教材建设规划表课程名称负责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经费(万元)企业校方发酵技术市场调研、制定课程标准、试题库、特色教材和电子教材等。2016年2018年2生物化学2016年2018年2仪器分析2016年2018年2组织培养技术2016年2018年2微生物学2016年2018年2酶制剂技术2016年2018年2合计12(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刚性制度规定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实行校企互聘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比例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聘任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专家作为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8人,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建成20人的企事业人员兼职教师库。2.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培养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科研、社会服务上的带领作用,营造专业内聚力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安排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的进修培训、企业实践、技术研究等,提升专业带头人基础理论水平、教学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业绩;使其成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职教能力、管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强,熟悉行业发展动态,能引领专业建设方向的行业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建设内容见表4-3-6。表4-3-6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表内容姓名学历职称培养方向及进度2016年~2018年培养目标及具备能力经费(万元)内部培养研究生副教授1.国家示范骨干类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学习3个月。2.到阜丰集团挂职锻炼3个月;到托县生物制药基地挂职锻炼累计半年。3.每年参加全国生物技术专业学术研讨会2次。参加专业建设会议2次。4.主持教改科研项目建设1项,5.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1.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及教改项目研发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2.提高专业开发能力、高职理论水平、具备最新的建设思路,主持专业建设各方面工作。3.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4.牵头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建设。主持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6社会引进本科高级工程师主持大型技术改造,培养本专业教师达到高级职业技能,形成本专业校企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团队。6(2)骨干教师培养通过进修培训、社会实践、加强科技活动培养、参加高职教育研讨、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等措施,培养骨干教师8名。所有骨干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成为专业带头人的助手,形成“传、帮、带”的教学梯队,做到专业建设后继有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内容见表4-3-7表4-3-7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表培养时间姓名培养基础预期目标经费(万元)学历职称技能素质及教研能力学历职称培训内容培养后应具备技能素质与教研能力2016年研究生副教授胜任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工作,主持专业建设,指导校内生产性实训,参与编写专业教材。研究生副教授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成为本专业建设和课程研发的核心成员,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写专业教材,主持开发本专业的精品课程,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能指导专业实习项目。3研究生讲师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企业调研或实践的经历,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3研究生副教授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企业调研或实践的经历,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编写专业教材,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32017年研究生讲师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企业调研或实践的经历,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副教授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编写专业教材,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3研究生副教授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企业调研或实践的经历,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副教授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编写专业教材,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3研究生讲师胜任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工作,主持专业建设,指导校内生产性实训,参与编写专业教材研究生副教授学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掌握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完成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开发,能够编写专业教材,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备“双师”素质,承担至少2门专业课程。32018年研究生副教授具备本专业执教的素质与理论水平,胜任理论与实训教学,曾发表论文,指导毕业论文与学生实习,能承担相关专业的课程硕士副教授专业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行业发展形势研究,企业锻炼,国培。系统掌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能承担2—3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指导,发表相关论文,能承担专业群内的课程,爱岗敬业,具备“双师”素质3副教授副教授合计24(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力争三年内培养双师素质教师5名,双师素质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具体措施如下:序号培养教师培训内容时间(年)及费预算(万元)1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考取二级职业资格证书。20182220182320182420182520182合计10万元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根据专业特长和专业发展方向,每年安排2-3名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进行不同生产岗位的实践锻炼。②建立和完善教师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制度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同时开展技术革新、人员培训等。③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新参加工作教师要求在三年内具备双师素质。(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建成由15名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参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指导教学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负责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实习;建立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日常培训与指导。兼职教师建设经费为每人1万元,共计20万元。具体措施如下:①企业技术专家和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教师的组成部分,接受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同时按照学院有关规章制度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定。②学院对企业的兼职教师和技术专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③企业技术专家和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职业岗位标准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编写、核心课程授课、实践教学到毕业设计全程参与。④与专职教师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手册和教师指导手册。参与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⑤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专职教师共同对外进行技术服务与合作。举办技术讲座或对专职教师进行技能知识的培训。(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为实现基于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的“分段训练、能力集成”人才培养模式,新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个,建设规划见表4-4-8。表4-4-8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表序号实训基地名称预期功能完成时间建设类型项目负责人经费预算(万元)1微生物发酵实训室(校中厂)构建微生物发酵系统,进行菌种的分离活化、保藏等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发酵设备的操作,抗生素等其他产品的生产。2018新建702生物分离检测实训室进行发酵产品的欲处理、分离纯化。2016新建1103食品药品微生物、理化检验实训室进行理化、微生物检验,构建食品药品独立检测机构。2016新建2174生物技术综合实训实(校中厂)建立紫色马铃薯花青素提取生产车间,完成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工艺2016新建455分子生物学实训室构建分子生物学技术功能实训室,完成基因的提取、转化等功能。2017新建100合计542万元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实现基于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的“分段训练、能力集成”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的职业能力目标,建设10个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完成“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同时进行教师企业锻炼等深度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见表4-4-9。表4-4-9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表序号合作单位主要功能主要负责人完成时间经费预算(万元)1顶岗实习、挂职锻炼2016年22顶岗实习、挂职锻炼2016年2合计3.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1)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设置企业文化展板,工作流程图,开展“整理、整顿、打扫、清洁、素养、安全”等实训基地管理活动,充分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打造基地特色文化。(2)制定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企业参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制定实训设备管理规定、学生校内外实训管理规定,兼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规定、实训教学组织管理规定、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实训目标系列化,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结果标准化,实训考核定量化。教学、培训、生产均核算成本,实行独立建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达到“以训养训”目的。(4)顶岗实习管理①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学校委派专职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实施校企顶岗实习双重管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校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学生以员工身份承担具体岗位工作,实现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职责分明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②顶岗、考核模式根据生产环节,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的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办法。③安全教育加强实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进行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实习过程中会同企业进行安全考核。④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为实习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五)专业资源库建设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以《发酵技术》、《生物化学》及《生物分离检测技术》等优质核心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课件、学习指南、项目任务书、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学生评价体系等资源。利用学院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专兼教师网上互动教学,并为专业群师生及其他院校所共享。三年内,建设包含6门优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表4-4-10教学资源库建设序号课程名称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负责人经费预算(万元)1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课件、学习指南、项目任务书、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学生评价体系等核心课程2发酵技术校级精品课程3微生物学校级精品课程4生物分析技术核心课程5仪器分析核心课程6生物分离与检测技术校级精品课程合计12万元(六)社会服务1.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扩大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的社会影响,利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使本专业相关的“啤酒工”、“乳品检验工”、“食品检验工”、“药品购销员”、“公共营养师”、“绿化工”等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不少于100人次/年。2.发挥专业科技作用,辐射周边地区在现有科技工作基础上,组建一支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的科技攻关团队,申报并完成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科研项目或校企横向合作项目2项。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每年定期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在建的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年为呼和浩特市周边相关企业培训员工1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生物发酵技术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利用教学团队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优势,为兄弟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培养、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及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开展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提高自治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做贡献。3.深化社区服务利用专业优势,继续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营养咨询与合理膳食指导;为幼儿园、养老院进行营养配餐指导。4.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区外国家示范院校进修深造,聘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讲座,通过研讨交流活动,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职业教育最新理念及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改进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提升学院辐射效应,发挥职业教育骨干作用。五、专业群建设(一)专业群现状专业群由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中草药方向)、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四个专业组成。专业群的建设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为重点,推进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改革,构建专业群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建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共享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训条件、师资和有关课程开发成果等教学资源,使专业群内的580名学生受益,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现有专职教师3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14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5人(其中博士6人,在读博士8人)。专业群建设有啤酒生产实训室、焙烤实训室、花青素提取实训室等8个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室);资源共享生物化学、理化检验等基础实验室15个,试验田400亩,试验大棚5个。目前,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占地面积为3150㎡。(二)建设目标1.制定专业群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2.建设6门专业群优质课程。3.建设共享校内实训基地4个。(三)建设内容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将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成果在专业群其它专业中进行移植、推广和拓展,带动这些专业的教学改革。开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2.校企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加强专业群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各专业课程体系,建成5门专业群优质核心课。专业群优质核心课建设计划见表5-3-10。表5-3-10优质核心课建设规划表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教学团队人数建设内容完成时间建设费用(万元)企业校方1环境监测综合实验①制订课程标准和学习指南②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二维、三维CAD(SoDorks)》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点
- 面对职场变动的应对策略计划
- 餐饮店装修合同三篇
- 艺术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计划
- 总结前台工作中的创新案例计划
- 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鲁教版
- 设定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效方法计划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2024-2025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7两件宝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中国法律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三次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
- 期末测试卷(一)(试题)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追觅科技在线测评题
-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课件(专用).ppt
- 35kV变电站常见供电事故应对措施及事故预防方法
- Excel表格运用培训学习教案
- 漏缆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