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到15张类似“蘑菇”的照片,下图为火星“蘑菇”照片,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项目地球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1.4962.279赤道半径(km)63783395公转周期1年1.9年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24时37分质量(地球为1)10.11体积(地球为1)10.15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23°26′23°59′1.科学界大多认为图中白色球状物不是火星土壤生长出的“蘑菇”,其主要依据是火星()A.无大气层 B.表面光照太强C.无液态水 D.表面温度太高2.易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的是()A.太阳活动 B.火山活动C.太阳辐射 D.臭氧层空洞【答案】1.C2.A【解析】【分析】【1题详解】据科学家探索研究,火星有稀薄大气层,A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光照太强说法错误,B错误;据科学家研究,火星上无液态水存在,因此不会有“蘑菇”,C正确;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应该比地球低,D错误。故选C。【2题详解】太阳活动的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上接收火星“蘑菇”照片信号产生干扰,A正确;火山活动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不会干扰宇宙空间信号的传输,B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热量,不会干扰信号传播,C错误;臭氧层空洞指臭氧层变薄的现象,不会干扰信号传播,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大气;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许,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将在轨驻留6个月。据此完成问题。3.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A.密度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气压越来越低 D.臭氧越来越少4.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A.在空间站外安装避雷装置,避免恶劣的雷暴天气B.开展高真空、弱辐射、超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C.遭遇超强太阳风产生的高温,影响太空实验的进行D.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缓解失重效应【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低,A错误,C正确;温度在对流层、平流层先降低后升高,在高层大气中再次降低后又升高,B错误;臭氧在平流层含量最高,从对流层、平流层到高层大气,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故选C。【4题详解】因太空环境接近真空,没有空气对流,不会发生雷暴现象,A错;空间站位于太空空间中,太空环境具有辐射强、温度低、高真空的特点,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期间,可以开展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B错;太阳风会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流,不会带来高温影响实验进行,C错误;为缓解失重效应,航天员会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和骨量流失,D正确。故选D。【点睛】太空环境具有的特点:超低温、强辐射、高真空、高速度。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甲所处的地质时期是()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太古宙6.乙所处的地质时期()A.鱼类开始出现 B.恐龙从盛行至消失 C.灵长类动物出现 D.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7.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①蕨类植物繁盛②裸子植物极度兴盛③地壳运动剧烈④第四纪气候的变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5.A6.B7.C【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甲被子植物发展,说明是新生代,A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发展,B错误。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C错误。太古宙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D错误,故选A。【6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乙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B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是在古生代,AD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是新生代,C错误,故选B。【7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丙所处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同时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①③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②错误。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是新生代,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早古生代称为无脊椎动物时代。晚古生代称为鱼类及两栖类时代。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下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m,冬季盛行偏北风。下右图该河段周边某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小题。8.PQ河段为峡谷,QR河段为宽谷,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PQ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②QR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③PQ河段岩石硬度大④QR河段岩石硬度大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图中甲地形成了大面积沙丘地貌,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A.河流以北的山地 B.河流以南的山地C.夏季风携带而来 D.冬季裸露的沙洲【答案】8.C9.D【解析】【分析】【8题详解】PQ河段为峡谷,表明该地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①符合题意;图中显示,QR河段多沙洲,表明该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不以搬运作用为主,②不符合题意;PQ河段岩石硬度大,侧面侵蚀较慢,河谷不宽,以下蚀为主,形成峡谷,③符合题意;图中显示,QR河段河谷宽广,表明侧蚀速度较快,因此岩石硬度相对较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正确,C符合题意,故本题排除ABD三项,选C。【9题详解】雅鲁布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冬季河水少,甲地北侧的宽谷中大量沙洲因水位低而裸露出来,材料信息表明,该河谷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北风把裸露出来的沙洲的沙尘扬起,搬运至甲地遇山地阻挡,风速减慢,大量沙土沉积,形成大面积的沙丘地貌,因此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冬季裸露的沙洲,D符合题意;当地风力较大的风为偏北风,河流以北的山地,属于背风坡,风力小,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排除A;偏北风无法将河流以南的山地的泥沙搬运至甲地,排除B;当地降水量仅140mm,因此当地夏季风风力较弱,不能携带大量泥沙而来,排除C。故本题选D。【点睛】沙丘是风沙流遇阻或风速减缓后堆积于地面的丘状沙地。是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大河冲积平原或沿海平原的多沙地区,当风力盛行时,可以将沙搬远,就近堆积成为沙丘。迎风坡平缓而背风坡陡峭。风是从缓的一面吹过来。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读国家海洋局海温预报图,完成各题。10.海水温度取决于()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 B.附近洋流性质 C.热量收支状况 D.海陆轮廓形状11.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答案】10.C11.A【解析】【分析】【10题详解】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温度取决于热量收支状况,陆上径流量的大小以及附近洋流性质和海陆轮廓形状也会影响海水的温度,但主要还是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有关,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海域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海水温度进行判断,图中南部海水温度达到28℃左右,北部海区水温为11、12℃左右,因此温度分布是由南向北递减,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某区域海水温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判断,第一小题抓住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题学生根据图示海水等温线进行判断即可。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13.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树木大量落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2.C13.D【解析】【分析】【12题详解】据图可知,樟树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的液流量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营养物质循环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不能抑制树干水分蒸发,①错;环境干旱,为适应干旱,根系应该发达而非枯萎,②错;树木适应干旱,要减少水分蒸发,可以通过收缩气孔和大量落叶的方式减少植物的蒸腾,③④对,故选D。【点睛】根据图示,樟树树干液流量在晴天中午时最大,其次是阴天,雨天树干液流量最小,说明光照和温度时影响树干液流量的重要因素,干旱时期,由于樟树缺水,树干夜流量会减弱,为减少树干夜流损耗,樟树气孔收缩,树木落叶。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土壤容重越大()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15.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16.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答案】14.A15.B16.A【解析】【分析】【14题详解】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土壤发育越差,越不利于作物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四种土壤中,松嫩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最肥沃,因此土壤容量最小。故选B。【16题详解】结合影响土壤容量的因素分析,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种: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下图为我国华北山区某地气象站1月某日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17.该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A.10时 B.12时 C.15时 D.18时18.推测该日16~19时气温变化的原因有()①地面辐射减弱②风向骤变,由东南转向西北③冷空气向山谷底部堆积④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7.C18.C【解析】【17题详解】图示虚线为气温增减变化曲线,只要增减变化为正值,气温就是在升高,图示虚线大致在15点左右处于连续增温的最低位置,因此,可能是该日气温最高的时间点,C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18题详解】该日16~19时气温下降,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①正确;风向角是以北方为基准,顺时针旋转的角度就为风向角,16时风向为西南风,19时风向为东南风,②错误;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冷空气向山谷底部堆积会降温,③正确;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温度应该升高,④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1.纬度(决定性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阴坡的气温通常低于阳坡;谷地和盆地地形,由于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如果有高大地形阻挡冬季风,冬季气温就会比较高。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会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如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夏季温度会略低,而冬季温度会略高。4.洋流:暖流会起到增温的作用,寒流会起到降温的作用。5.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这个原理可解释为什么南极的气温比北极更低);绿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会使得气温升高。我国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常常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据此完成问题。19.覆盖秸秆对水循环的影响有()①减少蒸发②增加地表径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0.农田覆盖秸秆的主要作用是()A.防风固沙 B.蓄水保墒 C.增加光照 D.增大昼夜温差【答案】19.C20.B【解析】【19题详解】覆盖秸秆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减少蒸发,①正确。秸秆覆盖在地表起截留雨水作用,增加地面粗糙程度,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④正确,②错误。对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20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农田覆盖秸秆可减少蒸发,增加下渗,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B正确。覆盖秸秆不能防风固沙,A错误。地表覆盖秸秆会减少地面受到的光照,C错误。秸秆覆盖在地表,白天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晚上又能减少热量损失,从而减小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B。【点睛】防风固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保持水土、防止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而进行的一种生态建设活动。防风固沙,离不开治沙工程。治沙工程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应用基础部分。它旨在防止沙漠化,以及保护农田、牧场、交通路线和居民点不受沙流侵害。工程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来达到治沙目的,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植物的。物理工程常见的有设置高立式沙障、栅栏、挡沙墙等;化学工程常见的有喷洒各种化学加固剂,如前苏联研制使用的沥青化合物;植物工程具体方法有建立防护林带、封沙育草等等。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2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A.a处 B.b处 C.c处 D.d处2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1.A22.A23.C【解析】【21题详解】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22题详解】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23题详解】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我国某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完成问题。24.该流域所属的典型植被是()A.温带草原 B.针叶林 C.高寒荒漠 D.落叶阔叶林25.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①降水量较多②冰雪融水多③下渗量较少④地下冻土融水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解】图中显示,该流域降水集中在6~8月,但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大约80mm,年降水量约300mm左右,在我国应属于半干旱区,因此所属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A符合题意。降水量不足400mm,很难生长森林,排除B、D。图中显示,当地4月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加,说明当地4月气温高于0℃,有大量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由此排除当地是高寒荒漠带的可能性,排除C。故选A。【25题详解】图中显示,当地7月降水量最大,而4月降水量小,因此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不是降水量较大,排除①。4月,随着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不断融化补给河流,使径流量增大,冰雪融水包括了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②正确。4月积雪融水量较大,地下有很厚的冻土,下渗量较小,融水大多形成径流,导致径流量大,③正确。4月地表温度升至0℃以上,而地下温度变化慢,地下冻土融水少,而7月地下温度已升至较高,因此7月冻土融水量可能更多,排除④。ABD错误,故选C。【点睛】我国河流补给类型:东部季风区降水多的地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少有冰川的西北和青藏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冬季降雪多,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雨水补给,形成两个汛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下表为“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行星距太阳(地球-1)体积(地球-1)赤道半径(千米)水星0.3870.0562440金星0.7230.8566050地球1.001.006378火星1.520.153395木星5.201316.0071400土星9.50715.0060000天王星192065.2025900海王星30.1057.1024750(1)图中天体系统共有______级,其中比太阳所在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银河系和______(填写乙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2)图中丙代表的天体是______,与其距离最近的行星是______。(3)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发现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除了其外部环境外,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原因。【答案】(1)①.4②.河外星系(2)①.地球②.金星(3)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液态水的存在;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天体系统及层次、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分布、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共有总星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四级天体系统。其中比太阳所在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小问2详解】图中显示,丙天体旁边有月亮环绕,因此丙代表的天体是地球,根据太阳系中行星分布特征及表中信息判断,与地球轨道距离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小问3详解】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原因有:日地距离适中,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从而有液态水的存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利于生命繁衍生长;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在地球固体表面周围,形成大气层,经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27.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活动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并根据数据绘制了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及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推测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流向以及风速差异。(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同学们研究发现该城市同时由于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3)说出该城市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时段,并绘制该时段海洋与城区之间热力环流示意图。【答案】(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弱,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3)夜间时段,示意图如下: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城市热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热力环流的应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且强度变小、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且强度变大,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城区温度高,气压低,郊区气压高,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小问2详解】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增多,且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气温下降较慢;郊区白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且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下降较快;从而导致城郊之间气温差值增大,热岛强度增强。【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说明,该时段,海陆风应当是由气温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能够有效的给城区降温,此时热岛强度较强,结合材料,夜间时段热岛效应较强。城区的废热排放较多,气温高,气压低,郊区和海洋气压高,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图如下: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近于环形的河道弯曲处被称为蛇曲。草原上的河流多蛇曲,而且草原上的蛇曲形河流河岸整齐有致,弯弯曲曲的河岸好像是刀子雕到出来的一样,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蛇曲形河流景观。(1)呼伦贝尔草原蛇曲形河流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2)调查发现,呼伦贝尔草原河流蛇曲凹岸处有时会出现堆积物。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答案】(1)该地地势平坦,地表软硬适度,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地形宽广开阔,河床较浅,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不易裁弯取直;草原地表有植物根系的固结,蛇曲易保持。(2)蛇曲形成后,由于草原地表相对结实,凹岸底部较松软更易被河水侵蚀;随着河水不断侵蚀凹岸底部,表层塌落;河流搬运能力弱,在一定时间内塌落物堆积于凹岸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阐述和描述地理原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蛇曲的河流景观是河流侧蚀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区域的地形、河流流量、两岸岩性等均有一定关系。呼伦贝尔草原地势平坦开阔,河床较浅,河流能自由地迂回摆动,岩性硬度适中,河流侧蚀作用较强,使得河道蜿蜒曲折。呼伦贝尔草原所在区域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河道不易裁弯取直,能够保持蜿蜒曲折的形态。另外,区域草内茂盛,草原植被的植物根系有一定的固结作用,使得蛇曲更易保持。【小问2详解】一般而言,河流凹岸流速较快,侵蚀能力更强,不易出现堆积物,而该区域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