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_第1页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_第2页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_第3页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企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蠕形住肠线虫( m ,15)又称蛲虫,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可以引起蛲虫病( )。形态成虫细小,乳白色。虫体角皮具有横纹,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体两侧角皮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片唇瓣。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雌虫大小约为〜13X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直而尖细,其尖细部分约为虫体长的1/3。生殖系统为双管型,前后二子宫汇合通入阴道,阴门位于体前、中1/3交界处腹面正中线上,肛门位于体中、后1/3交界处腹面。雄虫微小,大小约为2〜5X0.1〜0.2mm,体后端向腹面卷曲,具有尾翼及数对乳突,生殖系统为单管型,泄殖腔开口于虫体尾端,有1根交合刺(图16-7)。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虫卵大小约为50〜60X20〜30M,卵壳无色透明,有两层壳质,蛋白质膜光滑。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的卵壳一侧较平,一侧稍凸,两端不等宽,虫卵的立体构型呈近似椭圆形的不等面三角体。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壳内细胞多已发育至蝌蚪期胚(图16-7)。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图16-7蛲虫成虫与虫卵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等部位寄生。虫体借助头翼、唇瓣的作用,附着在肠粘膜上,或在肠腔内呈游离状态。成虫以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雌、雄虫交配后,雄虫多很快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并向肠腔下段移行。在肠内低氧压环境中,虫卵一般不被产出或仅少量被产出。当人睡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时,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因受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及氧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虫卵被粘附在肛周皮肤上。排卵后的雌虫多因干枯死亡,但少数雌虫可由肛门蠕动移行返回肠腔。若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虫卵在肛门附近,因温度(3〜36℃)、相对湿度(%一%)适宜,氧充足,卵胚很快发育,约经6小时,卵壳内幼虫发育成熟,并蜕皮1次,即为感染期卵。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皮肤发痒,当患儿用手搔抓时,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食入再形成自身感染。感染期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上,经吞食或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人受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幼虫沿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到结肠内再蜕皮次后发育为成虫。自吞食感染期虫卵至雌虫产卵约需〜6周(图6)。雌虫在人体内存活一般不超过2个月。若虫卵在肛周皮肤上孵化出幼虫,然后幼虫经肛门进入肠内,并可发育为成虫,有人称此种感染方式为逆行感染。但蛲虫卵能否在人体肛周孵化,尚待证实。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人体内的然育漠包含燃卵恁染者守期胞卵早期含醋卵在人体内在A林外界环境+堆印产物在通个口及会可冏限卵肉动或在十一指肢解出4在人体内的然育漠包含燃卵恁染者守期胞卵早期含醋卵在人体内在A林外界环境+堆印产物在通个口及会可冏限卵肉动或在十一指肢解出4小麻内.发育、或3寄生在盲瞬成的含饺卵单细胞卵图16-8蛲虫生活史(采孙义临、张维真)致病雌虫的产卵活动所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虫体附着局部肠粘膜的轻度损伤,可致消化功能紊乱或慢性炎症,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若有异位寄生时,则可导致严重后果。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雌虫侵入阴道后而引起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如在腹腔、腹膜、盆腔、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此外,在肝、肺、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等处,也曾有异位性损害的报道。实验诊断因蛲虫一般不在人体肠道内产卵,所以粪便检查虫卵的阳性率极低,故诊断蛲虫病常采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于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检查肛周。此法操作简便,检出率高。若首次检查阴性,可连续检查〜天。此外,如发现患儿睡后用手抓挠肛门时,即可查看肛周有无成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流行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国内各地人体感染较为普遍。一般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在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等)生活的儿童感染率更高的特点。儿童感染率在40%以上,但近年由于广泛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儿童的感染率及感染率均普遍下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病人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蛲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左右。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内和玩具、衣被上均可查到蛲虫卵。此外,在儿童的指甲垢中亦可查见虫卵,这是造成相互感染和自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反复感染的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防治根据本虫的流行特点,宜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反复感染。讲究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后虫卵可被全部杀死。这些都是预防感染的好办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驱除蛲虫可将几种药物合用效果更好,并减少副作用。甲苯咪唑与噻乙哟啶或噻嘧啶与甲苯咪唑一次服用,治愈率可达98%左右。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