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分析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赏析烛之武的形象。3.学习文章善用伏笔、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4.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素养目标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是鲁国史学家。左丘氏世为鲁国太史,至左丘明则约与孔子同时。左丘明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乘车到周国都城,观览周国史籍)。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代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贤典范。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其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作者简介《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因此它们也被合称为“《春秋》三传”。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作品简介《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重要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面貌。作者在选材、叙事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左传》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文学成就: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清楚有条理,叙事精确,详略得当,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往往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当年重耳在齐国居住五年后,离开齐国,继续流亡。其间,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对重耳以礼相待,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叔瞻又劝郑文公:“君不礼,不如杀之,且后为国患。”郑文公也不听。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以其无礼于晋”。二是郑国与晋国结盟,又与楚国结盟。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国结好。在同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贰于楚”。但是,郑国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出于争夺中原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联合秦国对郑发动了战争。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中原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亦成必然。资料链接秦穆公拥立晋公子夷吾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他的宠妃骊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派人迎接晋献公之子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里克后又派人迎接重耳之弟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郤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土地予秦,寻求秦国帮助。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君尝为晋君赐矣”。晋惠公食言背约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赴秦国,以“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为托词,食言毁约。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是夸张说法。秦穆公助重耳主晋公元前636年,晋怀公(晋惠公之子,重耳之侄)主政,不得人心。晋人闻重耳在秦,暗中劝其返晋,愿为内应者甚众。秦穆公发兵助重耳回到晋国,重耳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成为国君,是为晋文公。文公杀死怀公后,怀公近臣惧诛作乱,文公借秦师平之。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课文探究1.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从这一段看,烛之武有没有“退敌”的可能性?试说明理由。(1)写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渲染紧张气氛,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2)有。①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表明战争的主谋是晋国,秦国只是帮凶。说服秦国就有可能迫使晋国退兵。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秦、晋两军分两地驻扎,为烛之武见秦君、退秦师提供了可能。2.从郑伯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烛之武“许之”仅仅是因为郑伯的劝说吗?①面对老臣的牢骚和批评,郑伯先自责,再晓之以郑亡之危害,可见他是个善于自省的人。②不是。郑伯的自责和晓以利害只是给了烛之武接受“使命”的台阶,烛之武“许之”主要还是因为他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①是为了让秦伯警惕晋侯的狡猾:当年被晋国国君欺骗,出力却一无所获;如今又和晋国联合围郑,恐怕还会上当。②正当秦伯考虑灭郑、存郑与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矛盾来离间秦、晋,引发秦伯深思。3.烛之武提起“朝济而夕设版”这段历史,意图何在?妙在哪里?这并不是引狼入室。强大的晋国依然围着郑国,让秦国替郑国把守国门,不仅是为郑国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同时还顺利地将矛盾转移到秦、晋之间,两国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郑国就安全了。所以,这看起来好像是引狼入室,实际上是在拒“虎”。4.秦伯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郑国,这对郑国来说,是不是引狼入室?“不仁”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围郑。“不知”(不智)才是关键,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失去同盟,不利于晋国获取利益,是不明智的做法。“不武”是胜负难料,晋国退兵,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5.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退兵,你怎样理解?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本文记叙了在秦、晋围郑的危急形势下,烛之武巧退秦军解除郑国之危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赞扬了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深入探究①“言利”巧攻心理。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秦穆公的利益出发,不仅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心,还赢得了秦穆公的好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出存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穆公,让他动心,进而达到劝说秦穆公与晋国毁约,进而退师的目的。②“言害”巧析形势。从现实来看,如果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邻之厚,君之薄也”。从发展来看,烛之武先以“夫晋,何厌之有”引起秦穆公注意,再对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行巧妙分析,最后给出亡郑将“阙秦以利晋”的结论,让秦穆公真正感受到亡郑对秦国的危险之所在,从而迅速做出存郑的决策。1.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说退秦军?试分析其游说妙在何处。③“言史”巧施离间。要达到“退秦师”的目的,就必须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如果说“言利”巧攻心理和“言害”巧析形势,是烛之武对秦、晋关系的隐性离间的话,那么他提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一历史史实,指出晋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则是对秦、晋关系的赤裸裸的挑拨,使秦穆公的心理产生了由亡郑到存郑的变化,最终使秦穆公背弃秦、晋盟约,与郑结盟且留兵驻守。秦、晋关系被成功离间,烛之武“退秦师”大功告成。①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的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表,以至于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与对国家形势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打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去劝说秦伯。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②勇士。两军交战,胜败难料;出使秦师,生死未卜。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凸显了他的“勇士”性格。2.试从“志士、勇士、辩士”这三个方面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③辩士。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的土地。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与的小恩小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又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侯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①篇幅虽短,结构完整。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侯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②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再如“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照应了“君尝为晋君赐”。3.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从情节结构的角度,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③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丝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谁知他却因为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拒绝,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秦国单独退兵后,子犯欲袭击秦军,秦、晋关系陡然紧张,而接下来晋文公的一番话使一场风波终于平息。④详略得当,剪裁得体。文章重在表现“退秦师”,所以重点是烛之武的说辞。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都是简略交代,甚至对夜见秦伯的场面也只字未提,集中笔墨塑造了烛之武这一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疏密有致。观点一:从文章本身来看,《烛之武退秦师》意在褒扬烛之武的智勇精神,至于最终解救郑国是否因烛之武一人之力则不必苛求。《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而《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解,它也秉承了“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烛之武退秦师》之所以广为后人关注、广为传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烛之武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精神以及他高超的论辩艺术,而这些正是左丘明褒扬的。4.秦国撤军并协助郑国守城,晋文公不攻打秦军并从郑国撤军,这是烛之武离间秦、晋联盟的必然结果吗?请网上搜索“春秋笔法”“重耳流亡”“重耳复国”“城濮之战”等有关资料,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形势,就这一问题发表你的看法。观点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晋文公撤军是因为不愿意同时与秦、楚发生冲突,两面树敌。联系当时背景,晋、楚刚刚进行了城濮之战,虽然最终是晋国获胜,晋文公也成就了他的霸主地位;但晋军并未重创楚军的有生力量。晋国的西方有强秦觊觎,南方有强楚威胁。因此,据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在烛之武的诱导下,秦穆公单方面撤军后,老谋深算的晋文公不愿两面树敌,也冠冕堂皇地下了撤军命令。观点三:从晋文公的个人修养来看,晋文公不打秦军,是不想背负忘恩负义和贪得无厌的恶名。晋文公在多年的流亡生涯中,见识了很多险恶的人心,经历过各种波折风险,这使他的处世经验极为丰富、应变能力极强。假如晋文公攻击秦师,则完全应验了烛之武在秦穆公面前给晋国所下的断语:晋国的确总出尔反尔,忘恩负义;晋国总是贪得无厌;晋国存有狼子野心,得陇望蜀。攻打秦军,树立新敌,是富有心计的晋文公所不愿看到的。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贰(èr)于楚函(hán)陵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阙(quē)秦杞(qǐ)子2.通假释义。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秦伯说(“说”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3.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一词多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封之以膏腴之地(动词,分封)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动词,密封)朝济而夕设版焉(动词,渡河)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动词,帮助,救济)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动词,成功)济封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副词,(假如)没有]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微小)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隐隐约约)微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疆,边远的地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浅陋,目光短浅)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动词,轻视,看不起)鄙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代词,你的)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动词,像)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才)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顺承)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怅恨久之(助词,用于时间词后,不译)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去)之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失其所与(代词,这里代指自己的)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越国以鄙远(连词,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以乱易整(介词,用)以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哪里)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焉5.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焉用亡郑以陪邻(动词,增加)又欲肆其西封(动词,延伸、扩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侵损、削减)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副词,于是)以乱易整,不武(动词,替代)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副词,尚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名词,恩惠)唯君图之(动词,考虑)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副词,已经)6.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军)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朝济而夕设版焉(均为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边境)]与郑人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2)动词的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阙秦以利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3)形容词的活用邻之厚,君之薄也(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4)数词的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7.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即“以其于晋无礼”)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即“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即“若亡郑而于君有益”)(3)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的宾语“之”)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的宾语“之”)(4)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8.文化知识。(1)侯、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为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2)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诸侯的谦称。(3)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4)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杀牲、歃(shà)血(古代举行盟会时饮牲畜的血),并宣读盟书,对天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1.下列句中加色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C.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课后作业答案:C解析:厌,同“餍”,满足。2.下列各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君知其难也③共其乏困④又欲肆其西封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失其所与,不知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⑦

C.③④⑥⑦

D.②④⑤⑦答案:A解析:①已,同“矣”。③共,同“供”。⑤说,同“悦”。⑥知,同“智”。3.下列句子中加色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D.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答案:C解析:C项都是“(假如)没有”的意思。A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晋国想得到的土地。B项,连词,表因果,因为;连词,表承接。D项,代词,它;语气助词,还是。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既东封郑④烛之武退秦师⑤既东封郑⑥越国以鄙远⑦且贰于楚也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⑨共其乏困A.①⑤/②③/④⑨/⑦⑧/⑥B.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C.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D.①③/②⑤/④⑧/⑥⑨/⑦答案:D解析:①名词用作动词,驻军。②名词作状语,在早上。③名词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⑤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⑦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⑨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是说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为“寡人”。B.爵位,春秋时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虽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由诸侯国之间国力不同而定。C.执事,常见义项是做事情,主持工作。还有一种是敬称。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D.《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的,其他两传则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诠释《春秋》的。答案:B

解析:爵位在待遇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方面。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答案:C

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7.根据相关情景,写出横线处的句子。(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

。(2)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还略微有点威胁意味的话是:

。(3)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4)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5)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6)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3)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最值得欣赏的风景,就是自己奋斗的足迹。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九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发事件,并且替自己寻找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获得成功。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不断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领悟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去做就是了。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就是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幻想一步成功者突遭失败,会觉得浪费了时间,付出了精力,却认为没有任何收获;在失败面前,懦弱者痛苦迷茫,彷徨畏缩;而强者却坚持不懈,紧追不舍。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总是有许多的困难与坎坷的。有时我们是由于志向不明,没有明确的目的而碌碌无为。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我们自己的退缩,与自己“亲密”的妥协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使得机会逝去,颗粒无收。任何人都不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它来自完全的自我约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永远别放弃自己,哪怕所有人都放弃了你。多数的错失,是因为不坚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说一切都是命运。分手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种经历,就像一场蓄谋已久的远行,唯一不同的是,有的是你主动选择,有的则是被动接受;时过境迁,你留给过去的不过是一抹淡淡的微笑和浅浅的回忆,你会忘记当初为什么会那么痛苦和不舍。不要受他人之言的负面影响。不要因他人而断了做快乐事。紧跟你的梦想,追随你的感觉!爱情是要在时间中漂洗的,要么沉淀成一张发黄的照片,要么就在我们朴实的生命中怒放。我们不是萍水相逢,幸福不是刹那间的感觉,它就融化在我们牵手的甜蜜中,融解于看似斑驳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过去,有的甚至是失败的往事。过去的错误和耻辱只能说明过去,真正能代表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人无完人,就算伟人也会犯错误。一个人按自己的意志生活的时候,他自己是快乐的,心情愉快了就容易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从而做得更好、更出色。人生快不快乐看心情,幸不幸福看心态。漫长人生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也不能算数。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可不能够狠狠的任性出门旅行一次,谁也不告诉,谁也不认识,我只想一个人出去走走,看陌生的风景,认识陌生的人,狠狠的放肆我的青春。开始的遇见,结束的再见,谁又会不想要一个永远;最初的牵手,最终的放手,谁又能真的无动于衷。有几个人能从一而终,有多少情能一成不变。人和人相遇不容易,不要轻易说放弃;心与心相通是灵犀,怎能简单就分离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幸福不是被致命的错误扼杀的,而是被不断重复出现的小错误一点点分解掉的。过错是暂时的遗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