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out作者:张中行YeShengtao
学习目标123略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事。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精读课文,品味本文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贵品德。积累词语草率()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感慨系之()shuàishūzhuókěnpìlóngléizhuìtàtuǒtiēhuìjuànchǐgǎnkǎixìzhīdiānpèiliúlí[释义]感慨:因感触而慨叹。系:联系。有所感触,慨叹不已。形容感触很深。【商酌】商量斟酌。【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修润】修改润色。【譬如】比如。【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积累词语1.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3.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4.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5.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6.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7.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情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张中行(1909—2006年),原名张璇,学名张璿[xuán]。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品有《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作者简介初识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于1932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本,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和语文课本的总编辑。
他先后主编或编辑过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他规范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他编纂了汉语拼音方案,使学习汉语言变得简单,废除了烦琐复杂的古汉语旧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初识叶圣陶作者介绍作者介绍张中行(1909.1——2006.2)男98岁河北香河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未名四老”之一学者从事语文、古典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被季羡林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主要作品主要作品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资料链接
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书籍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1.讲究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抓住特征:是选择性阅读,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意。自主略读,整体感知文意——什么是略读?概括“二三”事自主略读,整体感知文意
——读题目,筛选文章写作要点思考:你从文章题目中筛选出了哪些重要信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概括“二三”事自主略读,整体感知文意
——读题目,筛选文章写作要点文章的写作对象——“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章主要写作内容——“二三事”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先生:对年龄比自己大的有学问有声望的人的敬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自主略读,整体感知文意
——读题目,筛选文章写作要点崇敬(情)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心中罩上“双层的悲哀”。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9)教育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理解叶老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概括“二三”事
略读课文,尽量在五分钟内读完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叶圣陶写了哪些事?试在相关自然段旁概括批注。略读方法:(1)遇到与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2)注意每一段的首句,快速把握段意。描标点、修改文章(3)送客(4)复信(5)写文写话的风格(6)文风重简洁(7)规范“做”和“作”(8)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以小见大“所谓二三事,是想写史传大事之外的一点零碎,与我个人有关,并且我认为值得说说的。”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律己严:作文、做人,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归类“二三”事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略读3-8自然段,试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感受作者的笔下,叶圣陶是一个怎样的人?归类“二三”事
描标点、修改文章(3)——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送客(4)——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写文写话风格(6)——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风重简洁(7)——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规范“做”和“作”(8)——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叙议结合承上启下过渡句归类“二三”事描标点、修改文章(3)送客(4)复信(5)待人厚律己严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写文写话的风格(6)文风重简洁(7)规范“做”和“作”(8)走近叶圣陶感其宽圈点批注勾画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自己深有体会之处;批注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精读3-5自然段,找出叶圣陶先生的言、行,感受叶老的宽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旁边做好标注。从
段,看出叶圣陶是
(品质)
的人。待人宽——听其言1.“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不必客气”“千万不要慎重”这句看似客气的话,其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费事”,向对方解释了直接改的原因,让对方放下包袱。“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对对方的直接安慰,让对方彻底放下思想的包袱。叶圣陶先生的话语里透着温暖、谦虚与诚恳,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言”中的宽厚。大胆改!“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源于仁心,成于小节。
2.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待人宽——听其言背景助读文革中的张中行——文革十年,张中行在凄凉中告别了妻女,一个人回到了乡下,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一住很多年。最惨痛的是没有北京户口,每次去北京探望妻女,都遭受几番羞辱。
文革中的叶圣陶——叶老靠边了,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当时中央统一的语文课本没有了,建立的语言规范和美感瞬间崩塌,叶老还要承受长期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内心的孤独和焦虑,一直萦绕心头。
十年动乱,叶老仍坚持真善美,关心我的处境,因为没见到我而悔恨。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月,叶老对作者这样一个落魄的人如此情重,怎能不让作者感念至深!“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臧克家结构脉络结构脉络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回忆立德待人厚律己严思考叶圣陶先生逝世单一的孺,品德过人修改文章、送客、回信作文、做人以身作则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品德高尚《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1.略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2.复述故事,概括典型事件。3.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方法。4.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语言艺术家,他以宽厚的人格感染着世人,他以严谨的治学引领着学者,他以执着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他让我们虚心学习,他教会我们虚心学习,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他是谁呢?他就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生字词1.注音简明扼要沾溉商酌
朦胧自顾不暇
冗长颠沛流离èzhāngàizhuóméngxiárǒngpèi词语解释繁碎:繁杂琐碎。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高文典册:册,古代帝王发出的文书。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搀合:搀杂混合。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商酌:指反复仔细地商量。自顾不暇: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朦胧:①月光不明;,看不清。②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③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1.全班同学齐读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谈一谈有哪些收获?2.回顾作者简介,了解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确定本文体裁。二、品析题目,初知文意答案示例:1.阅读题目后,从“叶圣陶先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情;从“二三事”可以得知文章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人物的特点。答案示例:
2.通过回顾作者简介,了解了作者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从事语文的研究,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性。本文是一篇记事散文。1.计时读课文,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理清思路,为文章划分层次。2.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了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3.找出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三、略读文章,理清思路答案示例: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从语文方面为人律己严的一面。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答案示例:2.一方面指叶圣陶先生去世令人悲痛;另一方面指叶圣陶先生在除夕这种热闹喜气的日子里去世,以乐写哀,更增添悲哀。答案示例: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考: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复述故事,概括主要事件。四、复述故事,概括事件概括示例1:概括示例2: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回复信件。律己严——写作力求完美、重视简洁、以身作则、鞠躬尽瘁。1.略读课文,找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原文回答)2.本篇文章语言风格有哪些特点?千读万虑,识文知意答案示例:1.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千读万虑,识文知意答案示例:2.一方面语言平实,用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引用名言,内涵深厚。千读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建行面试题及答案
- 心脏手术后患者护理流程优化
- 导尿管留置安全护理最佳实践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查房
- 新生儿护理技巧查房
- 江汉区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年机电工程前景分析试题及答案
- 巨石阵课件简短介绍
- 工程销售课件制作
- 工程课件见解
-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完整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多发性息肉-疾病研究白皮书
- 职工食堂菜谱及营养搭配方案
- 颅脑损伤护理观察
- 新疆阜康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56名社区工作者、到村工作大学生模拟预测(共500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
- 2023年中国人保财险全系统联合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脊髓解剖及脊髓损伤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simufact教程基础部分从Simufact得到支持
- YY/T 0148-2006医用胶带 通用要求
- NY/T 584-2002西瓜(含无子西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