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123了解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为以后学习李白的诗歌奠定基础。理解诗文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能够背诵诗文。
品味诗歌思乡怀亲的主旨。课程导引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风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其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701年·出生5岁·迁居江油18岁起·往来于旁郡25岁·扬州27岁·安陆成家30岁·终南山干谒无果32岁·返回安陆35岁·长安献诗42岁·玄宗召见45岁·赐金放还56岁·入幕永王58岁·流放夜郎62岁·客居当涂25岁·望天门山25岁·望庐山瀑布28岁·送孟浩然之广陵32岁·行路难36岁·将进酒43岁·清平调43岁·蜀道难45岁·梦游天姥吟留别49岁·静夜思53岁·独坐敬亭山54岁·秋浦歌54岁·赠汪伦57岁·永王东巡歌59岁·早发白帝城618712755827907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崔颢刘长卿张九龄贺知章白居易李贺刘禹锡元稹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韦应物李商隐杜牧韦庄皮日休
开国玄宗即位安史之乱文宗即位灭亡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sànzhé解题目春夜——洛城——闻笛——时间地点事件解词语(1)洛城:洛阳(现河南洛阳)。(2)玉笛:精美的笛。(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4)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5)故园:指故乡,家乡。精读细研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子的美称。洛阳城。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乡,家乡。精读细研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生发思乡之情呢?散入春风满洛城散满“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的夸张,写出笛声无处不在无所不闻,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句品析“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说?为什么?“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诗句品析
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了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主旨提炼板书设计《折杨柳》春夜洛城闻笛借景联想玉笛声抒情故园情概括主题课堂小结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写出了作者闻笛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1.主题归纳
这首诗紧扣一个“闻”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课堂小结2.写作特色⑴运字精炼,巧用夸张暗: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满:“满”,充满,“满洛城”,夸张地写出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二字及其精炼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⑵一语双关“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名曲《折杨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相思。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⑶反问句式“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气,加强思乡的感情。课堂小结谢谢欣赏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新课导入第一节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因为思乡,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因为思乡,范仲淹“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思乡,李白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洛城,去感受李白的春夜闻笛思乡情。整体感知第二节整体感知——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整体感知——作家作品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整体感知——写作背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整体感知——译文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深入探究第三节
深入探究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妙在何处?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深入探究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2.赏析颔联中“散”字的妙处。“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深入探究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深入探究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戚朋友的深深怀念。课堂小结第四节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建构研究
- 二零二五版铝合金建筑模板采购协议书4篇
- 商场内品牌专卖店装修许可协议(2025年)2篇
- 2025年度苗木种植与林业产业发展合作合同4篇
- 二手房合作投资合同模板2024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合同补充协议6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品牌跨界合作与品牌授权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贷款居间中介服务协议书6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抵押借款合同规范文本8篇
- 【寒假预习】专题04 阅读理解 20篇 集训-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寒假提前学(含答案)
- 2024年智能监狱安防监控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度窑炉施工协议详例细则版B版
- 幼儿园篮球课培训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100道20以内的口算题共20份
- 高三完形填空专项训练单选(部分答案)
- 护理查房高钾血症
- 项目监理策划方案汇报
- 《职业培训师的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