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与小康》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同与小康》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同与小康》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同与小康》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同与小康》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与小康《礼记·礼运》1

《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或《小戴记》。《礼记》中的“礼”,指的是《仪礼》(即《礼》或《士礼》);“记”是指对经文所作的解释、说明或补充。它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的主要思想内容:(一)阐述儒家的政治理想及以礼治世的政治主张(二)恪守中庸的人生哲学与修身治国的政治抱负(三)尊师重教的教育理论及以乐教化的文艺思想(四)礼的精神与礼仪的意义22023/6/5《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记五帝、三王礼制之相变易和阴阳转移之道,故以“运”为名。《礼运》是一篇儒家学者记述孔子与学生子游讨论礼之运转的文章。篇中通过孔子之口十分详细地论述了礼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礼的起源、作用和精神实质,可以视为一篇儒家礼治主义思想的大纲。其中《礼运》一篇提出了“小康世”和“大同世”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32023/6/5昔者仲尼与于蜡(zhà)宾,事毕,出游于观(guàn)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蜡(zhà):古代国君或诸侯的年终祭祀仪式。宾:陪祭的人。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大道:这里指儒家理想的大公无私的尧、舜时代。三代之英:指夏禹、商汤与周之文王、武王。未之逮:没赶上好时代。逮,及。42023/6/5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u)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a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注释:与:通举,推举。矜(guan):同“鳏”,鳏夫,无妻者。分:职分,职业。归:出嫁有家。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障者及患疾病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都有正当的职业,女人都有好夫家。ˉˇˉˉ52023/6/5原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注释:货:财物。谋闭而不兴:阴谋闭藏之事而不使其发生。兴,起。

大同:这里指平等和谐的理想世界。译文: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62023/6/5原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zhì),以功为己。注释:隐:消逝。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子相传。及:兄弟相传。郭:外城。沟池:护城河。纪:秩序纲纪。以正君臣:规范端正君臣上下的关系。笃:淳厚。田里:田地和住宅。立:规范。以贤勇知:以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为贤。知:通“智”。功:成就功业。译文: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把为自己者看作有功。72023/6/5原文: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注释:

谋:阴谋。用是:因此。作:起。兵:这里指战争。由此其选也:指被历史选中脱颖而出。著:彰显。义:指合乎礼义的事情。考:考察。著有过:揭露过失。刑:通“型”,典型。礼:礼让。在势者去:统治者被废黜。译文: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在他们的时代脱颖而出。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82023/6/5

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

小康之世

特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出现时代

五帝

三王

政治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大戴礼记》、《史记》)92023/6/5

清人陈皓在为“夭下为公”作注时说:“天下为公,言不以天下之大私其子孙,而与天下之贤圣共之.如尧授舜,舜授禹.但有贤能可选,即授之矣。”即天下是夭下人之天下,故应选贤者举能者来管理。

这一思想在《论语》中得到充分论述。在《子路篇》孔子回答季民宰仲弓问政时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在《为政篇》他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在《颜渊篇》他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就是说:用贤则民服、还会给不贤者树立榜样.使其改邪归正;不用贤则民不服。拓展部分102023/6/5

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

小康之世

人伦社会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1.各亲其亲,各子其子2.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112023/6/5

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

小康之世

经济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力为己

122023/6/5

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

小康之世

所描摹的社会蓝图

对尧、舜时代史前文明社会的美化

对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所处的文明社会初期的描绘优缺点

作为礼运乌托邦思想中的最高理想,虽然尽善尽美、维妙维肖,但由于时代的久远,使人有种疏离感

作为次一级的理想、乌托邦的亚态,虽然不十分完美,但却使人感到亲切、现实

132023/6/5

大同之世与小康之世比较大同之世

小康之世

从文化功能上看

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安顿人们的终极关怀

迁就于现实,满足人们现实的、世俗的关怀

总结

“大同”与“小康”虽然在思想特征上截然相反,但却在功能上互为补充

142023/6/5“大同思想”对后世中国的影响《礼运》中提出的“大同思想”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像康有为(著《大同书》)、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等人身上,都明显带有上述思想影响的烙印。152023/6/51243仁爱的社会伦理选贤举能思想公天下的社会理想平等的观念大同思想之影响162023/6/51、选贤举能思想选贤举能,亦即任人唯贤。贤与德相通,能与才相通。选举人才,孔子是主张重德轻才的,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和汉代的董仲舒亦持此见。北宋的司马光则沿此理论走向极端,发展为舍才取德论,认为才德兼是圣人,才德俱无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因有其片面性,于是南宋的朱熹继其后批评该理论,提出了才德相资论.认为一个人的才德可以互为资用。不同人的才德也可以互为资用。与此相类,北宋大文学家、思想家欧阳修提出了“才德殊用论”,认为:“用人之法各有所宜,军旅之士先材能,朝廷之士先名节。”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又提出了德体才用论,认为德制约才;有德而后有才,提倡正德以利才,用才以修德。以上德才论的五种观点是儒家人才观的要点概括,时至今日,仍对中国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172023/6/52、仁爱的社会伦理

关于以仁爱为中心的伦理文化传统。孟子将孔子“仁者爱人”的学说发展为仁政学说,设想了一个仁爱的理想国家,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为了使人人相亲睦,他开始寻求做到爱人的自身修养之术。

孟子以人性论作为仁爱的出发点.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都有“侧隐之心”人人都相同的。之所以有不善的人,关键在于受到外界的影响.于是孟子又提出了“存其心,养其性”的任务。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这被程朱理学发展为“天理人欲说”.他们推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其做法就是修养。修养的办法就是居敬和穷理,居敬即集中注意力.使心不受外界的物质引诱,在处事上要合乎义;穷理即探索事物总结规律。

明代的思想家王守仁不赞成天理人欲说,他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心即良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也就是用慎独、省察、克己等手段把人所固有的善良道德发挥出来,后人总结为良心发现。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尽心养性、朱熹的存夭理灭人欲、王守仁的致良知对中国社会影响极大。孙中山先生便曾说:“社会主义之博爱,广义之博爱也”,“余之革命思想乃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德而来,乃为爱人而革命,非为恨人而革命。”

182023/6/53、平等的观念

平等是人们的愿望.大同思想中有之,孔子也在《论语》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话,提出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孟子从人性善出发,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等,这些平等观为后人所发挥。

农民起义领袖和启蒙思想家多从人性平等出发,论权利平等,讲杀富济贫。我们熟悉的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说过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时公开讲的“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天下皆男人,皆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并且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使人人有田,这就从人人生而平等过渡到男女平等、经济平等了。谭嗣同讲“君臣朋友也,父子朋友也.夫妇朋友也”;有为写《大同书》,提出去九界以通大同社会的道路.去九界即“去国界、去级界、去种界、去形界、去家界、去产界、去乱界、去类界、去苦界”,也就是消灭国家、阶级、私有制、家庭,以实现众生平等的大同世界,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平等观。孙孙中山结合现实,提出了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的思想,其民族主义主张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其民主主义主张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使耕者有其田,这又是民族平等和经济平等。孙中山及其以前的革命者们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但却使人性平等、政治平等、民族平等、经济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192023/6/54、公天下的社会理想

大同社会公天下的理想一直为许多改天换地者所推崇。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经典之一是《太平经》,《太平经》中所论述的太平社会理想就是一个财产公有、无阶级、无冤狱、无刑罚、无盗贼、无战争的理想国。宋末元初的邓牧在其著作《伯牙琴》中也设想了一个君主无特权,君臣皆贤才,与人民同呼吸,民人皆劳动,互相尊重的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他把这个社会叫“至德之世”。时至明末清初,李赘、黄宗羲又从不同角度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抨击,从而对天平天国和康有为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太平天国颁布《夭朝田亩制度》,宣布土地国有,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想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