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定西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作物的增产与减产是与作物从土壤中所能获得的矿物营养的多少呈正相关的。这种现象是()的表现。
A.谢尔福德耐性定律B.李比希最低率法则C.生物有效辐射D.主导因子作用
2.红树林是热带地区适应于()的常绿林或灌丛。
A.赤道南北的热带地区生态环境
B.热带地区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C.所有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D.热带以南、温带以北的中纬度地区生态环境
3.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最为单纯的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4.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6.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7.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8.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9.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10.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11.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12.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
A.石油农业B.传统农业C.生态农业D.机械农业
13.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14.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15.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将演替划分为()。
A.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B.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世纪演替和长期演替D.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
16.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17.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
18.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1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20.某种狐狸耳朵很小,下巴钝圆,根据生态学原理,这种狐狸应该生活在()地区。
A.非洲B.赤道附近C.温带D.北极
21.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
22.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A.光照B.温度C.降雨量D.风力
23.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24.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25.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26.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7.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28.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29.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
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30.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
二、填空题(20题)31.生活型是种______的分类单位;而生态型是种______的分类单位。
32.凤蝶成虫能忍耐-85℃的低温,两栖类能在-1.4℃的环境中存活,豚鼠能忍受-15℃的低温,这说明______。
33.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34.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35.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___。
36.我国生态学家______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37.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
38.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______。
39.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这是_______法则决定的。
40.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从基质的性质可称为()。
41.对种群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为______。
42.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空气流动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
43.动物的内禀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动物的生殖能力、寿命、发育速度和______等因素。
44.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______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45.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生态学______分类中的一员。
46.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一般可分为最适宜、最低和最高温度,即所谓的______。
47.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______。
48.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将______转化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49.在一定时间内,当植物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_______。
50.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1880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52.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中人为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B.错误
53.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保证土壤肥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可以使农业持续发展有牢固的基础。()
A.正确B.错误
54.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55.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56.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57.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58.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但是,由于自然界对毒性物质分解,从而减轻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
59.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60.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2.逻辑斯谛曲线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代表什么生态意义?
63.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64.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5.种群的主要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7.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68.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69.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70.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71.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
1.B
2.B
3.C解析:C项农田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其他选项所含生物种类多,关系也很复杂,故选C。
4.A
5.B
6.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7.C
8.C解析:锥体基部窄、顶部宽代表年龄小的数量少、年龄大的数量多,属下降型种群,故选C。
9.C
10.B
11.A
12.C
13.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14.B
15.D
16.D
17.B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18.B
19.C
20.D
21.A
22.C
23.D
24.A
25.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26.C
27.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28.C
29.D
30.C
31.以上;以下
32.不同生态类群动物的耐寒性有区别不同生态类群动物的耐寒性有区别
33.生态效率
34.湿润区
35.环境容量
36.马世骏
37.遗传特征遗传特征
38.储存库
39.有效积温有效积温
40.旱生演替旱生演替
41.优势种优势种
42.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43.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44.地理学
45.生物类群生物类群
46.三基点温度
47.春化作用
48.亚硝酸盐
49.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50.生态入侵
51.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52.B
53.A
54.B
55.Y
56.N
57.N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环境形成主导作用的物种,它们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生产量高,占据的空间也大。
58.N
59.N森林群落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所以,一颗树木高大挺拔不能代表整个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60.B
61.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62.(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
63.(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2)生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
64.(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65.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
66.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
67.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68.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69.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
70.(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自养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自养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
71.B甘肃省定西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作物的增产与减产是与作物从土壤中所能获得的矿物营养的多少呈正相关的。这种现象是()的表现。
A.谢尔福德耐性定律B.李比希最低率法则C.生物有效辐射D.主导因子作用
2.红树林是热带地区适应于()的常绿林或灌丛。
A.赤道南北的热带地区生态环境
B.热带地区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C.所有海岸和河湾生态环境
D.热带以南、温带以北的中纬度地区生态环境
3.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最为单纯的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4.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6.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7.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8.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9.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10.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11.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12.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
A.石油农业B.传统农业C.生态农业D.机械农业
13.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14.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15.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将演替划分为()。
A.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B.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世纪演替和长期演替D.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
16.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17.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
18.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1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20.某种狐狸耳朵很小,下巴钝圆,根据生态学原理,这种狐狸应该生活在()地区。
A.非洲B.赤道附近C.温带D.北极
21.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A.逐级递减B.逐级增加C.保持不变D.先增后减
22.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A.光照B.温度C.降雨量D.风力
23.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24.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25.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26.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7.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28.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29.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
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30.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
二、填空题(20题)31.生活型是种______的分类单位;而生态型是种______的分类单位。
32.凤蝶成虫能忍耐-85℃的低温,两栖类能在-1.4℃的环境中存活,豚鼠能忍受-15℃的低温,这说明______。
33.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34.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35.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___。
36.我国生态学家______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37.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
38.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______。
39.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这是_______法则决定的。
40.从沙丘开始的演替,从基质的性质可称为()。
41.对种群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为______。
42.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空气流动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
43.动物的内禀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动物的生殖能力、寿命、发育速度和______等因素。
44.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______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45.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生态学______分类中的一员。
46.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一般可分为最适宜、最低和最高温度,即所谓的______。
47.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______。
48.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将______转化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49.在一定时间内,当植物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_______。
50.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1880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52.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中人为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B.错误
53.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保证土壤肥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可以使农业持续发展有牢固的基础。()
A.正确B.错误
54.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55.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56.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57.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58.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但是,由于自然界对毒性物质分解,从而减轻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
59.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60.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2.逻辑斯谛曲线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代表什么生态意义?
63.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64.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5.种群的主要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7.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68.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69.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70.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71.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
1.B
2.B
3.C解析:C项农田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其他选项所含生物种类多,关系也很复杂,故选C。
4.A
5.B
6.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7.C
8.C解析:锥体基部窄、顶部宽代表年龄小的数量少、年龄大的数量多,属下降型种群,故选C。
9.C
10.B
11.A
12.C
13.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14.B
15.D
16.D
17.B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18.B
19.C
20.D
21.A
22.C
23.D
24.A
25.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26.C
27.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28.C
29.D
30.C
31.以上;以下
32.不同生态类群动物的耐寒性有区别不同生态类群动物的耐寒性有区别
33.生态效率
34.湿润区
35.环境容量
36.马世骏
37.遗传特征遗传特征
38.储存库
39.有效积温有效积温
40.旱生演替旱生演替
41.优势种优势种
42.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43.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44.地理学
45.生物类群生物类群
46.三基点温度
47.春化作用
48.亚硝酸盐
49.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50.生态入侵
51.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52.B
53.A
54.B
55.Y
56.N
57.N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环境形成主导作用的物种,它们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生产量高,占据的空间也大。
58.N
59.N森林群落主要类型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所以,一颗树木高大挺拔不能代表整个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60.B
61.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62.(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
63.(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2)生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
64.(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65.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
66.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
67.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68.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69.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买卖房产合同样本
- 女装批量采购合同
- 医院劳动合同书2024年
- 房屋合同法律效力分析
- 2024年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合同
- 2024年度XX房地产营销代理合同
- 工程代理加盟居间合同样本
- 旅游客运车辆包车合同
- 2024代理商分销合同探讨与研究
- 2024养猪场荒山租赁合同
- 2024年第九届“鹏程杯”六年级语文邀请赛试卷(复赛)
- 国开2024年《建筑结构#》形考作业1-4答案
- DL-T1475-2015电力安全工器具配置与存放技术要求
- 漏检分析改善措施
- 新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学习课件
- GB/T 44051-2024焊缝无损检测薄壁钢构件相控阵超声检测验收等级
- TD/T 1060-2021 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正式版)
- 完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课件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300题-整除-有标准答案
- 办公室装修工程施工方案讲义
- 奇异的仿生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