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第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第四章感觉器官第一节视觉器官第二节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第三节其他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觉器官:指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及其附属结构共同组成的器官。当前第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第一节视觉器官一、眼的构造二、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三、眼的感光功能四、视觉传导通路五、几种生理现象当前第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第一节视觉器官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95%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80nm的电磁波)。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NAP视觉中枢→视觉当前第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眼球眼球壁
外膜(纤维膜)
中膜(血管膜)
内膜(视网膜)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筋膜和眶脂体角膜(1/6)巩膜(5/6)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虹膜部睫状体部脉络膜—视部(2/3)盲部一、眼的构造视觉器官折光系统角膜当前第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1、眼球的位置
眼球位于眼眶内,眼眶为圆锥形腔,腔壁由脑颅和面颅的骨构成。眼球占眼眶的前五分之一。眼眶的其余部分充有脂肪、筋膜、血管、神经、肌肉和泪腺。当前第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2.眼球的结构(1)眼球壁①外膜②中膜③内膜(2)内容物当前第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①外膜(纤维膜)1)角膜: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灵敏;曲度较大,折光作用;再生能力很强,可移植、捐献。2)巩膜:后5/6,厚而坚韧,乳白色,不透明,巩膜静脉窦。巩膜的作用:保持眼球外形和保护眼球内容物。当前第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巩膜静脉窦: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内部
的一环形的管道。当前第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②中膜(血管膜)1)虹膜:
圆盘形,瞳孔,虹膜角膜角,瞳孔括约肌,瞳孔扩张肌。2)睫状体:睫状肌,睫状突,睫状小带。3)脉络膜:
后2/3,含血管和色素,有营养、吸收分散光线的作用。睫状肌(环形)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突度变大,适应视近物;反之睫状肌(环形)舒张,睫状小带拉紧,晶状体突度变小,适应视远物。当前第1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虹膜瞳孔虹膜巩膜当前第1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当前第1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③内膜(视网膜)视网膜盲部:
虹膜部睫状体部视网膜视部:
脉络膜部—感光部
◆视神经乳头
◆黄斑
视轴眼轴盲点当前第1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视网膜视部
分两层:
色素上皮层(外层)视细胞神经层双极细胞(内层)N节细胞
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双极细胞N节细胞当前第1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动作电位)(感受器电位)当前第1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2)内容物①房水②晶状体③玻璃体三者都是透明的,具有折光作用。(二)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当前第1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眼球内容物
①眼房与房水
眼房:前房和后房房水:无色透明的液体
房水循环
睫状体-→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静脉瞳孔前房角后房前房功能: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青光眼);折光。房水:由睫状体的血管渗透和上皮细胞分泌。当前第1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②晶状体位置: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形态:双凸镜状,无色透明,借睫状小带系于睫状体。
当前第1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晶状体玻璃体当前第1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③玻璃体玻璃体——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填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白内障)功能:具有折光和填充作用。光线→角膜→前房房水→瞳孔→后房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当前第2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视觉调节
睫状体,晶状体睫状小带连一起睫状体内睫状肌收缩舒张调视力视近肌缩小带松晶体变凸高度曲视远肌舒小带紧晶体变薄折射低
(二)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当前第2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眼球眼球壁
外膜(纤维膜)
中膜(血管膜)
内膜(视网膜)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虹膜部睫状体部视部盲部眼球的结构是眼内透光的物质,和角膜共同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小结当前第2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1、眼睑(眼皮):分为上睑和下睑。2、结膜:分睑球结膜和球结膜,二者转折处称结膜穹,闭眼时形成结膜囊。3、泪器
(1)泪腺:位于眼球外上方,分泌泪液。(2)泪道:包括泪小点、泪囊、鼻泪管。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4、眼外肌:
共七块,名为上睑提肌、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补:眼的辅助装置(眼副器)当前第2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当前第2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二、眼的成像与折光调节(一)眼的成像1、折光系统2、简化眼当前第2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折射率1.0001.3361.3361.4371.336曲率半径
7.8(前)10.0(前)6.8(后)-6.0(后)∵整体眼折光能力最强的是:空气-角膜界面。∴当不戴潜水镜潜水时,水中视物模糊的原因是空气-角膜界面的折射率↓所致。1、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当前第2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2、简化眼:把人眼设计为一个单球面折光系统,其折光效果却与实际眼的折光效果相同,称为简化眼。(与凸透镜折光和成像原理基本相同)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当前第2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眼内光的折射
(((ab(实物到节点距离)物像到节点距离)实物大小)物像大小)BnbnAB=例:眼前10m处高30cm的物体,物像大小为:0.45㎜10005300×1510005(mm)15(mm)300(mm)===XX(mm)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简化眼当前第2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这个过程即为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眼球会聚。(二)眼折光力功能调节当前第2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1)晶状体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皮层-中脑束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副交感N睫状肌收缩悬韧小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弹性↓→老花眼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中脑正中核睫状肌(环形)悬韧小带动眼神经当前第3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当前第3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最近物体的距离。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a.近点作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
b.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眼的距离增大
年龄(岁)10203040506070调节力11.39.67.85.41.91.21.0近点(cm)8.610.412.818.552.683.3100.0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表示。当前第3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2)瞳孔的调节
◆直径可变动于
◆在生理状态下引起瞳孔调节的情况有两种:
物体的远近
光线的强弱瞳孔调节当前第3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①瞳孔近反射: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其反射通路与晶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相似,不同之处为效应器(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当前第3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②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③协助诊断
过程:强光→视网膜感光细胞→视N→中脑的顶盖前区(双侧)→动眼N副交感核(双侧)→副交感N→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临床意义: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全身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人死瞳孔散)当前第3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两眼球同时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眼球会聚。它也是一种反射活动,其反射途径与晶状体调节反(3)眼球会聚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为效应器(内直肌)。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当前第3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总结:眼调节反射路线(3条)强光或近物时视网膜上视细胞视神经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躯体运动神经核副交感神经躯体运动神经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内直肌收缩两眼球会聚视觉中枢当前第3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三)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通过调节,可以分别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常见的有远视、近视和散光。当前第3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强,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近,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当前第3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当前第4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看远物、看近物都需要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当前第4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3)散光眼:角膜或晶状体(常发生在角膜)的表面不呈正球面,曲率半径不同,入眼的光线在各个点不能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造成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或变形,从而视物不清或视物变形。
矫正:配戴适当的圆柱形透镜,在曲率半径过大的方向上增加折光能力。当前第4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三、眼的感光功能光感受器:370~740nm的光波(一)两种视细胞和感光物质(二)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三)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和颜色视觉(四)视力(视敏度)与视野(五)几种生理现象当前第4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1、视网膜的组织结构1)外层:色素上皮层
2)内层:神经层三层细胞:感光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节细胞(一)两种视细胞和感光色素
当前第4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感光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联系方式当前第4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项目视锥细胞(锥形)视杆细胞(杆形)分布视网膜黄斑部视网膜周边部联系方式视锥:双极:节细胞=1:1:1视杆:双极:节细胞=多:少:1(呈单线式,分辨力强)(呈聚合式,分辨力弱)感光色素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只有视紫红质1种(不同的视蛋白+视黄醛)(视蛋白+视黄醛)种族差异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适宜刺激强光弱光光敏感度低(强光→兴奋)高(弱光→兴奋)分辨力强(分辨微细结构)弱(分辨粗大轮廓)专司视觉明视觉+色觉暗视觉+黑白觉视力强弱(中央凹为主)(向外周递减)结构特征功能作用2、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夜盲症当前第4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外段内段胞体终足视杆细胞:1.2亿/眼。对弱光敏感,功能障碍导致夜盲症。
视锥细胞:6百万/眼。对强光和颜色敏感,视觉比较敏锐。当前第4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感光细胞分布:很不均匀。视神经盘:在视神经起始处呈白色圆形隆起,又叫视神经乳头,此处无感光细胞,故称生理性盲点。黄斑:指视网膜中心有一卵圆形黄色小点。在盲点的颞侧,黄斑中央下陷处称中央凹仅有视锥细胞是视力(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地点当前第4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视紫红质(了解)是一种结合蛋白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所组成。暗处为紫红色,由视蛋白和11-顺型视黄醛组成;光照下,迅速分解,变成白色,视蛋白和视黄醛分离,11-顺型视黄醛变为全反型;视黄醛分子构型的改变导致视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经过复杂信息传递系统的活动,诱发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二)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当前第4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光视蛋白+11-顺型视黄醛视黄醛还原酶11-顺型视黄醇(维生素A)全反型视黄醇(维生素A)醇脱氢酶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视黄醛异构酶(暗处,需能)异构酶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11-顺型视黄醇→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中的维生素A补充,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暗合成分解当前第5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终足神经递质释放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外段视盘膜Na+通道关闭,Na+内流↓
cGMP分解,cGMP↓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
激活G蛋白(Gt,传递蛋白)变视紫红质Ⅱ视紫红质1个光量子(了解)当前第5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光照视紫红质分解变构无光照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激活磷酸二酯酶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电紧张方式扩布终足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外段膜Na+持续内流(内段膜Na+泵泵出Na+)静息电位(-30~-40mv)暗电流当前第52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电紧张方式扩布终足
双极细胞(去或超极化型)
电-化学-电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
超极化当前第53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三)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和色觉
1、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分别含有红、绿、蓝三种感光色素。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目前认为与视杆细胞类似(超级化型感受器电位)。
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分辨力强,并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当前第5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2、色觉色觉是感光细胞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刺激后,产生的视觉信息传入视觉中枢引起的主观感觉。
19世纪初,英国杨格(Young)和汤玛斯及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赫母霍兹(Helm-holtz)依据物理学上三原色混合理论提出了视觉三原色学说:视网膜上存在的视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或三种感光色素。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1∶1∶1→白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2∶8∶1→绿色觉。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
当前第5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3、色觉障碍
①色盲:指对某一种或几种颜色缺乏分辨能力。
●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全色盲。
●通常将红-绿色盲认为全色盲,因视紫红质也可分辨蓝色。
●色盲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的。
②色弱: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色弱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缺乏某种视锥细胞,而是由于某种视锥细胞的反应能力较正常人为弱;多为后天因素引起。遗传规律:1、外祖父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甥;2、男性多于女性。当前第56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1、视力:指眼分辨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称为视力。正常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1’角的物像可分别刺激不相邻的两个感光细胞,其各自的感光信息传入才能分辨两个点。
(四)视力(视敏度)与视野当前第57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视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为指标。视角: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节点所形成的夹角。用视角(1’)表示(正常眼能分辨的最小视角约1分角)。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E字的笔画粗细和缺口皆为1’
。视角=1’=1.0(5.0)第10行5米处视角=10’=0.1(3.3)
同一距离,物体的大小与视角成正比,而同一物体,视角与物体远近成反比。当前第58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
◆目前所用视力表主要检查的是中心视力,即检查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
视敏度,从而可简单迅速地了解到视功能的初步情况,对眼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第5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2、视野
概念: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范围:∵上眼框和鼻粱遮挡的缘故,∴单眼视野的下方>上方;颞侧>鼻侧。∵三种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匀,∴色视野的白色>黄蓝>红色>绿色。绿红蓝白生理盲点投射区位于视野的颞侧15°处。当前第6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六\9点∵物体是交叉成像(上下、左右交叉)于视网膜上,∴视野检查协助诊断视网膜疾患时,视野的缺陷应根据交叉成像原则诊断视网膜的病变部位。
当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家电产品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融资居间代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电影联合制作与市场推广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茶叶茶具专卖店加盟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汽车购置贷款保证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化肥原料进口与分销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股权买卖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户外广告牌定期检查与维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驾校车辆购置税承包合同3篇
- 国际贸易第六章出口合同订立2025年绿色贸易标准与认证3篇
- 水泥厂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2023光明小升初(语文)试卷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科版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级(一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有答案)
-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 应急柜检查表
- 通风设施标准
- 酒店市场营销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