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无信不立 新教学课件(第2课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无信不立 新教学课件(第2课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无信不立 新教学课件(第2课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无信不立 新教学课件(第2课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无信不立 新教学课件(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无信不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以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小组同学合作共同修改出一篇演讲稿。2.组织一场班级演讲比赛,以演讲的方式阐述何为“信”、为何“信”、如何“信”。3.用一段话总结对“信”的感悟,能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表达准确。CONTENTS目录01情境导入02主题演讲比赛03一段话,写出我心中的“信”04布置课外活动任务:人物采访情境导入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孙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腊月二十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武汉的民工发放工钱。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出发了。次日凌晨,由于路面结冰,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哥哥急匆匆赶回武汉就是为了给工人发工资,结果在路上出了车祸。弟弟在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凭着做人的良心,把所有工人的工资都结清了,自己还垫付了6万多,老母亲也拿出自己1万元养老金帮儿子付工资。一家人生死接力,让整个社会都为之动容。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责任感,才会造就拥有如此大爱的一家人?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信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小结: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诚信,铸成人格的丰碑!本节课以“诚信在我心中”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主题演讲比赛1.主持人解读评分细则。2.正式比赛,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3.获奖同学分享演讲心得,分享演讲技巧。4.主持人总结活动。小结:诚信是为人之本,相信今天的诚信教育仅仅是我们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立人为诚。我们崇尚诚信: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分执着,带着诚信上路。用一段话总结对“信”的感悟。例:我觉得“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需要“信”。在生活、学习中,我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话,写出我心中的“信”采访对象:朋友、同学、亲戚、长辈采访内容:1.能谈谈你对“诚信”二字的看法吗?2.你如何看待当今考试的诚信问题?布置课外活动任务:人物来访3.面对此类诚信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采访后选取优质答案,做成一集有关“考试诚信大调查”的调查报告,并剪辑采访视频播放给大家看。如梦令课外古诗词诵读

今天,我们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便于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二、识记,引导知识的积累1、释题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2、作家介绍二、识记,引导知识的积累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二、识记,引导知识的积累3、创作背景《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mùǒutānōulù三、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三、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如梦令》李清照(男)常记溪亭日暮,(女)沉醉不知归路。(男)兴尽晚回舟,(女)误入藕花深处。(男)争渡,(女)争渡,(齐读)惊起一滩鸥鹭。3.合作朗读,读懂韵律(押“U”韵)三、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发言后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四、悟读,会出文字的画面2、请选择一个词语想象成一幅画面,动笔写下来吧。3、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师生跟着浅吟低唱)四、悟读,会出文字的画面(点击链接)1、理解词意: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2.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醉”)3、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4、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溪亭日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藕花深处”的画面: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韵脚是()。2.这首词中,表达时间的词是(),表示地方的词是()。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答:诗人“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六、中考链接如梦令u日暮溪亭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暮色中船却误入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