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口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口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口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口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口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口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巩固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能力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教学过程:一、口技表演视频导入二、检查预习情况(一)文学常识:《口技》作者,出处。(二)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词会宾客大宴宾客意少舒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一词多义绝:乳:指:3、通假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三)朗读:要求:沸沸扬扬、字正腔圆、缓急有致三、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

齐读第2、3、4段。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

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思考:三个场面声音

的变化有何特点?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

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

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

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4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

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

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四、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2.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

绕“善”来展开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

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五、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

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

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

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

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六、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造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七、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

艺。

八、背诵课文。

九、布置作业。

1、查阅资料,料及口技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下的生存现状。2、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哪些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请结合本课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色写一段随表来表现一下。

板书设计:

口技

正面

场景:梦中惊醒由醒入睡失火纷乱

声音:小~大~小~大

侧面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抚。

听众

伸须侧目微笑默。

意少舒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学情分析

对于我们这个城乡结合地区的学生来说,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爱学习的孩子有自主预习的能力,先对文章有了大致了解,积极性比较高。但对于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对古文都会有排斥心理。因此,我设计的教学任务,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突破重难点效果分析

通过对文本的众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评点教学,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品读文章,感悟情感”两大板块。在前一个板块中,先由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读音、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最后借助工具书,自主地疏通字词,疑难点提出,师生互动,合作完成译文的工作。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后一个板快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理出自己对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篇文章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后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对话。这个环节的安排,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从自己所选择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课堂氛围。而后师生合作扣住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思考组织学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前面大多学生已经将文本分析的很好,于是对于这些思考题,他们都很快地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

由于本文中所采用的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一大亮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最后我还设计了个学以致用的环节,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描写一堂语文课。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我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维,将自己作为一个引路者,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生生、师生的交流方面取得了一点成功。但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在品读的环节,只有一部分的同学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去分析文章,,有很多同学仍旧没能找到感受文章的方向。还有一个长久以来就出现的不足——表达,很多同学他知道意思,但就是无法组织出语言来表达,在这些方面需要努力。教材分析《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20课),系讲读课。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口技表演者模仿一家人由睡到醒、由醒入睡以及一场火灾过程中发出的各种声音。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评测练习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A.juéB.jiào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A.jiānB.jiàn3.宾客意少舒()A.shǎoB.shāo4.曳屋许许声()A.xǔB.hǔ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jǐB.jī6.夫齁声起()A.hānB.hōu7.夫叱大儿声()A.chìB.chī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A.jìngB.jǐng9.曳屋许许声()A.yèB.zhuài10.盆器倾侧()A.qǐngB.qīng二、下边对句子划线中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1.虽(虽然)人有百手()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两股(大腿)战战()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6.几欲先走(行走)()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8.妇抚儿乳(吃奶)()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三、下面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哪一句?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A.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B.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C.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D.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注音。中间()曳()屋2.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3.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C.其中夹杂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声音。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4.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_________。5.用“‖”给这段文字分层,标在原文处。6.口技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它逼真形象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国像口技一样能寓教于乐的传统艺术还有很多种,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吗?改为与本课相关的开放性题。参考答案一、1A2B3A4B5B6B7A8B9A10B二、1即使2√3只4√5√6跑7√8喂奶9夹杂10√三、D四、1.jiànyè2.C3.C4.正面;侧面;技艺的高超5.……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第一层写口技人摹仿深巷起火、救火的声音。第二层写宾客听摹仿时惊吓的种种表现。课后反思讲授本课过程中,先由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读音、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最后借助工具书,自主地疏通字词,疑难点提出,师生互动,合作完成译文的工作。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而后师生合作扣住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思考,组织学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前面大多学生已经将文本分析的很好,于是对于这些思考题,他们都很快地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在整个教学中,我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维,将自己作为一个引路者,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生生、师生的交流方面取得了一点成功。但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在品读的环节,只有一部分的同学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去分析文章,有很多同学仍旧没能找到感受文章的方向。还有一个长久以来就出现的不足——表达,很多同学他知道意思,但就是无法组织出语言来表达,在这些方面需要努力。《口技》课标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这一单元的重点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