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第一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实际组织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授课方法单一、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差、课时安排较少、缺乏相关支持课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丰富讲授形式和内容、多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参考资料的多样化、增设相关实践性课程等对策建议实现《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庞大体系的重要分支,以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与失业、通胀、经济增长等问题。这门课程是高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国民收入、失业、物价水平的测算指标以及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理论知识,多采用侧重于理论、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授方式。由于《宏观经济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且涉及较多图表、模型及不同流派观点,学生存在对知识点认识浅显、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这将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将抽象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联系,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目的。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1、教师授课方法单一,课堂效果不佳《宏观经济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体,侧重于教材中的纯理论学习。具体地,各高校教师多根据教材内容制作PPT课件,或沿用教材自带的课件作为课堂的讲解材料,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学生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热情的高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越来越悬殊,这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实施多样化的授课方式造成了障碍。《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抛弃了板书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讲授法,课件也偏重理论介绍,缺少对知识点具体的解释和拓展,加之,大课堂的课程环境减少了师生的即时交互和反馈,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对课堂效果造成了消极影响。首先,教师的客观讲解难以引导学生对理论形成主观认识,如果教师对理论内容也缺乏深入理解,形象、直观地讲解将更加困难;其次,缺乏互动的单一授课对学生的课堂约束力不足,学生对课件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最后,《宏观经济学》本身内容抽象,学生很难依靠自己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偏重理论教学将进一步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进而偏离培养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理解、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的目标。2、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主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直接引进的外文版教材或自编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框架相差不大,且语言简洁通俗、清晰条理,较为适合基础学习。但是,现有教材大都以理论阐述为主,对现实经济问题或实际案例的分析较少,学生在系统学习后无法深入理解相关理论且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学习IS-LM模型时对推导方法的由来和模型的实际意义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运用相关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存在一定困难。值得思考的是,教材只是学习工具之一,一般更新周期较长,缺少对前沿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评述,但要求教材完全与实际经济环境挂钩是不可能的,而脱离现实地学习经济学理论无异于“瞎子摸象”,因此,依靠纯粹地改革教材来改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够,教师和学生应能动地、多渠道地收集资料和信息作为教材的拓展,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生课后时间利用率低,自我学习能力差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压力却有所下降,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下,学生除课堂上的机械听讲外,课外作业量和任务量过少,课余时间的利用率较低,加之,教师和学校对学生课后作业质量的重视度不够,这更加剧了学生在课余时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间的懈怠程度;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方式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思考、开拓思维的锻炼。《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对其基本原理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将所学的理论转变为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果一直保持上述现状,学生将难以形成宏观经济学的思维,难以提高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敏感度。另一方面,缺少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检测的过程,学生自然缺乏对课程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更无法将对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这将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4、课时安排较少,缺乏相关支持课程《宏观经济学》通常被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各相关专业的公共课程,现阶段各高校一般安排的课时数在50左右,仅足够基本的理论讲解,若要求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并配合课堂讨论、作业汇报、阶段检测等环节,则课时数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客观障碍。另外,《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图形、表格、公式及相关推导,并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数学课、实践课、实验课等支持课程的开设具有其必要性。但是,现实的教学中未能做到跨学科建立联系,且实践性课程带来的效果较差,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分析理解困难,认为部分基本原理抽象难懂的重要原因。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宏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形式、学生表现及课程安排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应针对这些问题加快推进实际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目标的实现;此外,《宏观经济学》理论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面对西方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冲突,探寻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的教学思路十分必要。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丰富讲授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模型相对抽象,又涉及严格的前提假设,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应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或贴近生活的例子对理论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做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在学习国民收入的核算时,可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包含在GDP的核算中,或结合当前国家的经济现实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另外,教师在准备课件内容时,不应只局限于教材的理论知识,可利用案例材料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具体、主观的认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实现PPT课件和板书讲授的有效结合,增加课堂上师生的双向交流,并适当穿插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或阶段性测验,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自主思考,增强课堂的约束力,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参与感,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果。教师因素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理论有深入透彻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学队伍进行实际调研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教师本身也应积极参与科研,在对相关经济课题的调查研究中形成对经济学原理的独特见解。2、多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为提高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应采取灵活的课堂形式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完全地融入到课堂。具体地,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提问环节,可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搜集信息和资料进行课堂讨论,或选择某一部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成果做出公开汇报。另外,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安排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开放性题目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或独立完成。采取灵活的课堂形式可实现多重积极效果:首先,经济学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才能形成特定思维,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建立起信心,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经过搜集信息和课堂讨论,在增进双向沟通的同时,能够扩大个人的信息储备,增加对热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培养自身的经济敏感度,提高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公开汇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打破中国学生被动学习的桎梏,也为教师提供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3、实现参考资料的多样化,摆脱教材的束缚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宏观经济学》课程通常将教材作为唯一的参考资料,而教材的时效性不强并偏重于理论讲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极具现实性和时效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原理的前提下,多关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财经报道,培养阅读经济文献、外文原著的习惯,并适时地组织学生就前沿经济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多渠道地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积极性。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英文著作的表达方式与中文译文有所差异,阅读外文原著可启发学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产生新的思考;学生也可通过阅读宏观经济学相关文献了解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和见解,经过系统思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形成对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报纸杂志或相关网站、经济半小时及财经郎眼等财经类节目都对全球重大经济事件提供了详细的报道和评述,加强对经济时事和热点的关注不但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具体化,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增设相关实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宏观经济学》是典型的社会科学课程,与自然科学相比,相关实践性课程的开设相对匮乏。为引导学生实际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应当科学地搜集兼备说服力、代表性和时效性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由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知识点发表个人见解;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设定情境,要求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设计经济策略以解决特定情境下的经济问题、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并充分利用经济学相关的分析软件和设备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练达到理论应用的目的;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到相关科研单位实习、调研,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或邀请统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工作人员举办讲座,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相关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对宏观经济学形成更加具象的认识。与此同时,适当延长《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课时,增强数学等支持性课程与《宏观经济学》的跨学科联系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三、结论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不是教条,是用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经济也正在快速崛起,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对经济问题的敏感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联系现实的能力,增强实际应用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极具必要性。在实际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善于总结,在“改进—实践—再改进”中提高《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效果。(注:基金项目:山东省《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编号为20XXBK144。)【参考文献】[1]陈银娥、王毓槐:《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XX(2).[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XX(4).[3]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XX(1).[4]金丽、张守凤: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5]康爱香: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兴趣是开启宏观经济学大门的钥匙[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XX(2).[6]张慧:宏观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XX(1).最新【精品】范文第二篇: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年级专业:09国金1班学号:0960403038姓名:吴彬彬指导老师:刘飞翔副教授20XX年06月20XX石狮服装对石狮经济发展的分析摘要:服装市场是石狮发展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市场。石狮市的经济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服装产业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关键词:石狮服装,石狮经济,服装城,发展问题正文:提起福建石狮,人们就会想到服装。这里是我国“闽派”服装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散地之一,聚集着1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值达600多亿元,休闲服装销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使得石狮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地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保持福建省第2名。从1993年起连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XX年位列“全国100个最发达县(市)”第16位。石狮的发展令人惊诧,每一步的发展几乎都与服装有关。石狮人从石狮实际出发,敢于拼搏,大胆试验,抢抓机遇,发展自己,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石狮试验、石狮速度、石狮效益,将昔日的农村集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贸工港口城市。这主要是由服装产业带动了一切发展,从而让石狮的经济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大跃进。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就必须运用好试验区品牌,不断开拓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整体推进,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石狮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地位并没有改变,试验区的历史责任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大胆试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继续推进综合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塑综合改革试验区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新的路子,赢得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开创石狮发展前进的新局面。石狮市的经济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服装产业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石狮服装产业具有明显的集群性特征石狮发展的初期,在市场的带动下,服装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关联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产业相互带动,形成了产业集群现象。目前,石狮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产业链。2.服装及其原材料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升级与服装业的发展相应,石狮的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街无处不经商”的城市。市场的发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服装市场,该服装城将是亚洲最大的,集产品展示、品牌孵化、商品交易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2.2面料市场,服装原料交易市场比较发达,闻名全国的鸳鸯池布料市场、新兴的亚太纺织面料市场和南洋街布料商业街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及全国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应商。2.3辅料市场。辅料专业市场除供应以石狮为中心的服装加工产业带所需,也辐射到外地。3.建立了服装城,使经济发展更加方便石狮服装城拥有八大优势,这是其他服装批发市场无法比的。1、优越的区位条件。2、发达的产业基础。3、成熟的商业网络。4、有效的组织保障。5、优惠的政策措施。6、标志性商业建筑。7、完备的配套。8、服务巨大的升值潜力。这些优势使得石狮对于服装城的发展更加快捷,从而也带动了石狮的经济发展。石狮服装城不仅仅是一个服装交易市场,他还具有其他功能并且扮演了多种角色。他不仅是商户和物流的协调人,是销售商与采购商的中介人,他也是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传递信息的纽带。石狮服装城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创造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服装批发市场的价值链体系。石狮服装城以产业基础、交易市场、物流市场、展览中心、信息中心为核心,整合入场经营的上下游资源,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从而不断聚集更多的上下游厂商和商品,使市场辐射面更为庞大。如今石狮服装城及其周边各专业市场辐射全国各大二级批发市场。四、石狮产业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石狮服装产业群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在国内取得了先行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资金相对宽裕、信息比较灵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石狮服装产业所具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五、竞争使得石狮的发展更进一步前进。随着石狮服装业的发展,经侦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部分企业开始注重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又带动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当时,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服装设计。石狮成立了“石狮服装之恋研究学会”,专门研究设计具有侨乡特色的适销对路新产品。2,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当时,我国服装企业的设备还比较落后,但石狮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但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企业相比,则先进多了。3,强化质量管理。部分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开始从计划、选料、做工、检查每道工序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形成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六、政府的大力作为,带动各界人士的努力石狮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运作的项目运作形式。在目前我国市场开发中,大部分能做大做强的都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在税费、车长、物流、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产业支撑,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等,使市场知名度迅速提高,这样就能够使市场从培育到成熟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将在同类市场中拥有更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收社会精英,促进市场融合,达到市场创新,创造多方共赢,使经济总体得到了发展。七、商贸兴市,增强石狮经济发展的活力人气旺、商气更旺,是石狮发展的希望。要大力加强特色市场建设,继续开拓国内外市场,营造浓厚商贸氛围,把石狮建设成为购物的“天堂”。建市场,开商行,抢商机。市场是石狮发展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市场。加快建设各类专业特色市场,进一步凝聚人气,创造商机。坚持“政府主导、股份运作、分期建设、突出特色”的原则,集中力量抓紧动工建设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走出去,拓市场,占份额。要动员全市力量,突出专业化、国际化和对台特色,充实内涵,提高档次,扩大影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各种适销对路的展销、展示活动,加大中西部地区市场开拓力度。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发展特许加盟、代理经营、连锁经营,形成“有城必有石狮店,有店必有石狮货”的局面。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力争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等主要支柱产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尽快出台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积极协助生产性企业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提高直接出口份额。继续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巩固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等市场,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提层次,拓领域,畅流通。要更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虚拟经营,大力引进外资商业,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升我市商业经营与管理的层次。适时发展拍卖、典当、租赁业,拓展商贸新领域。大力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人才、技术、信息、中介等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海陆运输,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开辟物资流、客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通道,促进石狮商贸业的进一步繁荣。总结:石狮传统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脏乱嘈杂、四处尘土飞扬的沿海集镇的石狮就以服装款式新颖、种类齐全而成为全国有名的服装市场。当时,全是石板路和尘土路,只有区区几平方公里的“城区”,竟然有十八条商品街,八千个商铺,许多商铺都是用木板和竹子临时搭盖成的。每天前来购买服装、小商品或慕名前来的国内外客商超过五万人。当时竟有“没到石狮不算到福建”的说法。福建石狮市是内地服装及纺织面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从面料到成衣上下游配套产品齐全的生产格局,年产服装7000多万件(套),产值约50亿元。石狮在八十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服装批零中心,在高峰时期日进出石狮的商贩达3万人以上。近年石狮在服装批发方面的集散和辐射能力似乎有所减弱,但在面料批发方面仍相当活跃。服装业一直是石狮市的传统主导产业,多年来,这一产业的产值超过石狮全市总量的半壁江山。石狮服装批发市场是全国主要的服装批发市场中心之一,与晋江有大量的全国知名服装品牌企业不同,石狮服装批发市场作为石狮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和石狮服装批发价的价格体系。石狮的服装业让石狮的经济得以发展,让它在世界站有一席之地。第三篇: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开课单位:管理学院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宏观经济学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理论分析就是研究各经济总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政策研究则是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理论分析是政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政策研究则是理论分析成果的具体运用。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课程内容简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基于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采用了其它分析方法,比如,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短期分析方法和长期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种寻求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趋势,推崇的方法是将宏观分析建立在微观个体的基础上,来研究宏观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在财经类和管理类学科占有重要地位。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是不断演变,材料不断更新,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认识和规律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学内容、体系也要随之发展更新,以体现其时代性和发展性。教学方法:1、在课堂教学中以导读与释疑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3、倡导阅读和思考;4、注意课后的作业练习。考核形式:平时(30%)+期中(20XX+期末(30%)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现代西方经济学》,陈友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2、《财政学》,陈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3、《公共经济学》,张馨、杨志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第四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A19020XX0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课学期:3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推荐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参考书目: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萨级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下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杂志。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绪论(2学时)本绪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4学时)本章主要阐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等关系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二、引入政府和对外贸易后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第四节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与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差异一、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二、我国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内容三、两种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6学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本章至第五章都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本章所分析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消费和储蓄的决定二、国民收入的决定三、乘数原理第三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政府购买与国民收入决定二、政府税收与国民收入决定三、政府购买与政府税收的综合效用:平衡预算乘数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型(8学时)本章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重点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及其变动。第一节投资与利率的决定一、投资的决定二、利率的决定与变动第二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商品市场均衡和IS曲线二、货币市场均衡和LM曲线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第三节一般均衡收入的变动一、投资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三、投资和货币供给量同时变动的影响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8学时)本章主要根据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第一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二、财政赤字与公债三、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由此引起的经济学争论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第二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机制二、货币政策工具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一、IS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二:LM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三、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AS——AD模型(6学时)本章把价格水平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之中,并把总需求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最终建立起国民收入决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二节总供给函数一、生产函数二、劳动市场三、实际工资与价格水平、货币工资四、总供给曲线第三节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一、充分就业均衡二、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学时)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降低失业率、抑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本章依次论述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政策。第一节失业问题一、失业的概念二、失业的类型三、失业的代价四、充分职业和自然失业率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概述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三、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三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一、由总供给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二、由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三、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展开的经济学争论第七章经济增长理论(6学时)以上各章实际上是用静态或比较静态的方法考察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本章则运用动态方法分析一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原因。第一节哈罗德——多马模型一、模型提出的背景二、模型的基本公式三、经济波动的原因及稳定增长的条件第二节新古典增长模型一、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批评二、模型的基本公式三、模型的基本思想第三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二、新增长理论第八章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场主义(4学时)本章主要介绍作为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第一节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产生背景二、卢卡斯供给曲线三、理性预期和卢卡斯方程四、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建议第二节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一、产生背景二、劳动市场工资刚性的微观基础三、产品市场价格刚性的微观基础四、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议四、教学指南本课程的重点在第1、3、4、5章,难点在IS-LM模型和AS-AD以及经济增长模型。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五、作业每两节课布置思考题2—3题,每周交一次作业。六、考核方式考试(闭卷形式)七、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XX执笔人:贾彩霞审定人:陈学军第五篇:《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4110430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专业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在我国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二)课程的目的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本课程的教目标是使经济类本专科生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课程的基本任务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2.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思路上要有相应的转变。3.宏观经济学中涉及的模型较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够通过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微观分析方法向宏观分析方法转变。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一国收入的衡量(4学时)[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3]GDP的组成部分[4]真实GDP与名义GDP[5]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1了解GDP的组成部分;GDP的优缺点。基本要求:○2掌握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GDP的组成部分,真实GDP○与名义GDP。2.生活费用的衡量(2学时)[1]消费物价指数[2]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3]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5]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1了解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基本要求:○2掌握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3.生产与增长(4学时)[1]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2]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3]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4]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5]储蓄和投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产权和政治稳定[6]长期增长的重要性1了解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产权和政治稳定。基本要求:○2掌握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储蓄和投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产权和政治稳定。4.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4学时)[1]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2]金融中介机构[3]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4]一些重要的恒等式[5]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6]可贷资金市场的政策:储蓄激励、投资激励、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1了解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基本要求:○一些重要的恒等式;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市场的政策:储蓄激励、投资激励、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2掌握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一些重要的恒等式;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市场的政策:储蓄激励、投资激励、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5.基本金融工具(2学时)[1]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2]风险管理[3]保险市场[4]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5]资产评估:有效市场假说,市场非理性1了解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有效市基本要求:○场假说。2掌握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保险市场;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有效市场假说。6.失业(4学时)[1]失业的确认: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2]寻找工作[3]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4]最低工资法[5]工会和集体谈判[6]效率工资理论1了解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基本要求:○体谈判;效率工资理论。2掌握失业的确认:○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寻找工作;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理论。7.货币制度(4学时)[1]货币的含义[2]联邦储备体系[3]银行与货币供给[4]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5]货币乘数[6]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7]控制货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1了解联邦储备体系;基本要求:○银行与货币供给;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2掌握货币的含义;○联邦储备体系;银行与货币供给;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货币创造;货币乘数;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8.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4学时)[1]古典通货膨胀理论[2]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3]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4]货币注入的影响[5]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7]通货膨胀税[8]费雪效应[9]通货膨胀的成本[10]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1了解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基本要求:○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通货膨胀税;费雪效应;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2掌握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货币注入的影响;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通货膨胀税;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的成本;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9.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4学时)[1]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2]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3]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4]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5]名义汇率、真实汇率[6]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1了解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净基本要求:○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2掌握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相等;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名义汇率、真实汇率;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10.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4学时)[1]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2]开放经济中的均衡[3]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4]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5]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1了解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基本要求:○开放经济中的均衡;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2掌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开放经济中的均衡;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11.总需求与总供给(4学时)[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2]解释短期经济波动[3]总需求曲线[4]总供给曲线经济[5]波动的两个原因1了解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短期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