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徐州市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徐州市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徐州市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徐州市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类型使用物质/使用乙丙使用Ⅱ类Ⅲ类/合使用放射性核素18F用于开展核素显像诊断。PET/CT质量控制校正时拟使用3枚表1-1徐州市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情况一览表放射源序号放射源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放射源类别工作场所名称使用情况环评及审批情况备注168GeⅤ核医学科未使用本次环评尚未许可校准源268GeⅤ未使用本次环评尚未许可校准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工作场所核素名称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工作场所名称使用情况环评及审批情况备注1北院核医学科未使用本次环评尚未许可/射线装置序号射线装置名称型号数量管电压管电流射线装置类别工作场所名称使用情况环评及审批情况备注1PET/CT西门子BiographHorizon1345Ⅲ核医学科未使用本次环评尚未许可/),价范围内无学校等环境敏感点(详见附图2)。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从事本),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证书编号为苏环辐证〔01317〕,许可种徐州市肿瘤医院因放射诊断业务发展需要,拟于行政综合楼负一层新建核医学127Bq×2枚/////////196//////////////////////1Ⅲ1//////////////////////////存放于专用放射性废物铅桶///////////(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版),2018年12月29日发(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国务院令第682(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9)《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2),),(19)《关于启用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9)《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2)徐州市肿瘤医院北院区平面布置及新建核医学科周围环境示意图(附););););););););格式》(HJ10.1-2016)中“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装置所),2)。运行后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从事本项目的辐射工作人员、其他医务人员、院表7-1本项目保护目标一览表编号保护目标名称距离人口规模1辐射工作人员行政综合楼负一层/2其他医务人员、病患、周围行政综合楼及周围0~50m3华美·生态园东观园评价范围内居民行政综合楼北侧40~50m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对象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1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1年有效剂量,lmSv;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l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控制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监督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表B11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单位:Bq/cm2)α放射性物质β放射性物质极毒性其他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1)4监督区4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监督区4手、皮肤、内衣、工作袜1)该区内的污染子区除外。1.2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级别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甲>4×109乙~4×109丙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表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22总β/(Bq/L)):5.1.1在医疗机构内部区域选择核医学场址,应充分考虑周围场所的安全,不应邻接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这些部门选址时也应避开核医学场所。尽可能做到相对独立布置或集中设置,宜有单独出、入口,出口不宜设置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人群稠密区域。5.1.2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a)使工作场所的外照射水平和污染发生的概率达到尽可能小;b)保持影像设备工作场所内较低辐射水平以避免对影像质量的干扰;c)在核医学诊疗工作区域,控制区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门锁权限控制和单向门等安全措施,限制患者或受检者的随意流动,保证工作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d)在分装和给药室的出口处应设计卫生通过间,进行污染检测。5.1.3核医学工作场所从功能设置可分为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其功能设置要求如a)对于单一的诊断工作场所应设置给药前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区、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给药室(可含质控室)、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候诊室(根据放射性核素防护特性分别设置)、质控(样品测量)室、控制室、机房、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卫生间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等功能用房;b)对于单一的治疗工作场所应设置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或给药后留观区、给药后患者专用卫生间、值班室和放置急救设施的区域等功能用房;c)诊断工作场所和治疗工作场所都需要设置清洁用品储存场所、员工休息室、护士站、更衣室、卫生间、去污淋浴间、抢救室或抢救功能区等辅助用房;d)对于综合性的核医学工作场所,部分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可以共同利用;e)正电子药物制备工作场所至少应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工作区、药物制备区、药物分装区及质控区等。5.1.4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应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一般包括使用非密封源核素的房间(放射性药物贮存室、分装及(或)药物准备室、给药室等)、扫描室、给药后候诊室、样品测量室、放射性废物储藏室、病房(使用非密封源治疗患者)、卫生通过间、保洁用品储存场所等。监督区一般包括控制室、员工休息室、更衣室、医务人员卫生间等。应根据GB18871的有关规定,结合核医学科的具体情况,对控制区和监督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5.1.5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布局应有助于开展工作,避免无关人员通过。治疗区域和诊断区域应相对分开布置。根据使用放射性药物的种类、形态、特性和活度,确定核医学治疗区(病房)的位置及其放射防护要求,给药室应靠近病房,尽量减少放射性药物和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通过非放射性区域。5.1.6通过设计合适的时间空间交通模式来控制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的活动,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患者或受检者不交叉,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与工作人员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合理设置放射性物质运输通道,便于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运送和处理;便于放射性污染的清理、清洗等工作的开展。5.1.7应通过工作场所平面布局的设计和屏蔽手段,避免附近的辐射源(核医学周边场所内的辐射装置、给药后患者或受检者)对诊断区设备成像、功能检测的影响。5.1.8正电子药物制备场所,应按相关的药物生产管理规定,合理规划工作流程,使放射性物质的传输运送最佳化,减少对工作人员的照射。回旋加速器室、药物制备室及分装区域的设置应便于放射性核素及药物的传输,并便于放射性药物从分装热室至注射室间的运送。6.1.3每台固定使用的X射线设备应设有单独的机房,机房应满足使用设备的布局要求。6.1.5除床旁摄影设备、便携式X射线设备和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外,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X射线设备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及单边长度机房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m2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mCT机(不含头颅移动CT)304.56.2.1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低于表3的规定。表3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CT机房(不含头颅移动CT)CT模拟定位机房2.56.2.3机房的门和窗关闭时应满足表3的要求。6.3.1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CT机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6.4.1机房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受检者状态及防护门开闭6.4.2机房内不应堆放与该设备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6.4.3机房应设置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6.4.4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6.4.5平开机房门应有自动闭门装置;推拉式机房门应设有曝光时关闭机房门的管理措施;工作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关联。6.4.7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非特殊情况,检查过程中陪检者不应滞留在机房内。6.4.9CT装置的安放应利于操作者观察受检者。6.4.10机房出入门宜处于散射辐射相对低的位置。6.5.1每台X射线设备根据工作内容,现场应配备不少于表4基本种类要求的工作人员、受检者防护用品与辅助防护设施,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6.5.3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25mmPb;甲状腺、性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移动铅防护屏风铅当量应不小于2mmPb。6.5.4应为儿童的X射线检查配备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mmPb。6.5.5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不应折叠放置,以防止断裂。表4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配置要求放射检查类型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防护设施CT体层扫描(隔室)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选配:铅橡胶帽子 注2:各类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指防电离辐4.1一般要求4.1.1医疗机构应对所开展核医学活动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实现保护辐射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目标。4.1.2医疗机构应对拟开展的核医学活动进行正当性判断,确保实施的活动都是正当的。4.1.3规划、设计、建设核医学工作场所和开展核医学活动的过程中,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使得核医学活动涉及的相关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到照射的人数和受到照射的可能性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4.1.4开展核医学活动的工作场所应实行分级管理。4.1.5开展核医学活动的辐射工作场所应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合理布局工作场所,规划好人流、物流、气流路径,妥善收集、暂存和处理核医学活动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4.1.6医疗机构应对开展核医学活动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和评估,证明采取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的合理性。4.1.7开展核医学活动的医疗机构应制定恰当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安排,有效防范辐射事故或缓解辐射事故的后果。4.3辐射工作场所分区4.3.1应按照GB18871的要求将核医学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并进行相应的管理。4.3.2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控制区主要包括回旋加速器机房、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室、放射性药物贮存室、给药室、给药后候诊室、扫描室、核素治疗病房、给药后患者的专用卫生间、放射性废物暂存库、衰变池等区域。4.3.3核医学工作场所的监督区主要包括回旋加速器和显像设备控制室、卫生通过间以及与控制区相连的其他场所或区域。4.3.4控制区的入口应设置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标明控制区的标志,监督区入口处应设置标明监督区的标志。4.4剂量限值与剂量约束值4.4.2剂量约束值4.4.2.1一般情况下,职业照射的剂量约束值不超过5mSv/a;4.4.2.2公众照射的剂量约束值不超过0.1mSv/a。5选址和布局5.1选址5.1.1核医学工作场所宜建在医疗机构内单独的建筑物内,或集中于无人长期居留的建筑物的一端或底层,设置相应的物理隔离和单独的人员、物流通道。5.1.2核医学工作场所不宜毗邻产科、儿科、食堂等部门及人员密集区,并应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有明确的分界隔离。5.1.3核医学工作场所排风口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周边高层建筑。5.2布局5.2.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合理布局,住院治疗场所和门诊诊断场所应相对分开布置;同一工作场所内应根据诊疗流程合理设计各功能区域的布局,控制区应相对集中,高活室集中在一端,防止交叉污染。尽量减小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的存放范围,限制给药后患者的活动空间。5.2.2核医学工作场所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工作人员、患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路径。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开,减少给药后患者对其他人员的照射。注射放射性药物后患者与注射放射性药物前患者不交叉,人员与放射性药物通道不交叉,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运送通道应尽可能短捷。5.2.3核医学工作场所宜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控制区和给药后患者的随意流动,避免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不必要的照射。控制区的出入口应设立卫生缓冲区,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必要的可更换衣物、防护用品、冲洗设施和表面污染监测设备。控制区内应设有给药后患者的专用卫生间。6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与防护6.1屏蔽要求6.1.1核医学场所屏蔽层设计应适当保守,按照可能使用的最大放射性活度、最长时间和最短距离进行计算。6.1.2设计核医学工作场所墙壁、地板及顶面的屏蔽层时,除应考虑室内的辐射源外,还要考虑相邻区域存在的辐射源影响以及散射辐射带来的照射。6.1.5距核医学工作场所各控制区内房间防护门、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μSv/h,如屏蔽墙外的房间为人员偶尔居留的设备间等区域,其周围剂量当量率应小于10μSv/h。6.1.6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的箱体、通风柜、注射窗等设备应设有屏蔽结构,以保证设备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放射性药物合成和分装箱体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6.1.7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桶、曝露于地面致使人员可以接近的放射性废液收集罐体和管道应增加相应屏蔽措施,以保证其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6.1.8放射性物质贮存在专门场所内,并应有适当屏蔽。6.2场所安全措施要求6.2.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性核素操作设备的表面、工作台台面等平整光滑,室内地面与墙壁衔接处应无接缝,易于清洗、去污。6.2.2操作放射性药物场所级别达到乙级应在手套箱中进行,丙级可在通风橱内进行。应为从事放射性药物操作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放射性药物给药器应有适当的屏蔽,给药后患者候诊室内、核素治疗病房的床位旁应设有铅屏风等屏蔽体,以减少对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6.2.3操作放射性药物的控制区出口应配有表面污染监测仪器,从控制区离开的人员和物品均应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如表面污染水平超出控制标准,应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6.2.4放射性物质应贮存在专门场所的贮存容器或保险箱内,定期进行辐射水平监测,无关人员不应入内。贮存的放射性物质应建立台账,及时登记,确保账物相符。6.2.5应为核医学工作场所内部放射性物质运送配备有足够屏蔽的贮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应张贴电离辐射标志,容器在运送时应有适当的固定措施。6.2.9扫描机房外门框上方应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6.3密闭和通风要求6.3.1核医学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工作场所的气流流向应遵循自清洁区向监督区再向控制区的方向设计,保持工作场所的负压和各区之间的压差,以防止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对工作场所造成交叉污染。6.3.4放射性物质的合成、分装以及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操作应在手套箱、通风橱等密闭设备中进行,防止放射性液体泄漏或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逸出。手套箱、通风橱等密闭设备应设计单独的排风系统.并在密闭设备的顶壁安装活性炭或其他过滤装置。6.3.5通风橱应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制备放射性药物的回旋加速器工作区域、碘-131治疗病房以及设有通风橱、手套箱等场所的通风系统排气口应高于本建筑物屋顶,尽可能远离邻近的高层建筑。7放射性废物的管理7.1一般要求7.1.1应根据核医学实践中产生废物的形态及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半衰期、活度水平和理化性质等,按放射性废物分类要求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分别处理。7.1.2应按照废物最小化的原则区分放射性废物与解控废物,不能混同处理,应尽量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7.1.3核医学实践中产生的短寿命放射性废物,应尽量利用贮存衰变的方法进行处理,待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满足解控水平后,实施解控。不能解控的放射性废物,应送交有资质的放射性废物收贮或处置机构进行处理。7.1.4应建立放射性废物收集、贮存、排放管理台账,做好记录并存档备案。7.2固体放射性废物的管理7.2.1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7.2.1.1固体放射性废物应收集于具有屏蔽结构和电离辐射标志的专用废物桶。废物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7.2.1.2含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应预先进行包装处理,再装入废物桶,防止刺破废物袋。7.2.1.3放射性废物每袋重量不超过20kg。装满废物的塑料袋应密封后及时转送至放射性废物暂存间贮存。7.2.3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7.2.3.1固体放射性废物暂存时间满足下列要求的,绘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的,可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a)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24小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30天;7.2.3.3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存储和处理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废物存储和处理台账,详细记录放射性废物的核素名称、重量、废物产生起始日期、责任人员、出库时间和监测结果等信息。7.3.2放射性废液贮存7.3.2.1经衰变池和专用容器收集的放射性废液,应贮存至满足排放要求。衰变池或专用容器的容积应充分考虑场所内操作的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日常核医学诊疗及研究中预期产生贮存的废液量以及事故应急时的清洗需要;衰变池池体应坚固、耐酸碱腐蚀、无渗透性、内壁光滑和具有可靠的防泄漏措施。7.3.3放射性废液排放7.3.3.1对于槽式衰变池贮存方式:a)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30天后可直接解控排放;7.3.3.3放射性废液的暂存和处理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废物暂存和处理台账,详细记录放射性废液所含的核素名称、体积、废液产生起始日期、责任人员、排放时间、监测结果等信息。7.4气态放射性废物的管理7.4.1产生气态放射性废物的核医学场所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合理组织工作场所的气流,对排出工作场所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避免污染工作场所和环境。7.4.2应定期检查通风系统过滤净化器的有效性,及时更换失效的过滤器,更换周期不能超过厂家推荐的使用时间。更换下来的过滤器按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收集、处理。4.1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表1规定的排放限值。表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综合考虑《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员取国家标准的1/4作为剂量约束值,即年有效-20-表面类型β放射性物质(Bq/cm2)表面类型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监督区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4监督区手、皮肤、内衣、工作袜),江苏省室内、室外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单位:nGy/h)室外剂量率室内剂量率均值79.57.0(均值±3s)*58.5~100.566.2~164.0-21-),东侧土层北侧土层卫生间卫生间图8-2新建核医学科项目东侧(南部)楼梯间楼梯间图8-4新建核医学科项目西侧图8-1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过道配电房图8-3新建核医学科项目南侧-22-卫生间卫生间楼外地面楼外地面图8-5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楼上图8-6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楼下规范》(HJ61-2021)相关方法和要求,在进行环境现场调查时,于新建核医学科项天气:晴表8-1本项目辐射环境现状调查检测仪器基本信息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主要技术指标1X-γ辐射监测仪6150AD6/H+6150AD-b/HNJRS-126能量响应:20keV~7MeV测量范围:1nSv/h~99.9µSv/h检定证书编号:Y2020-0099717-23-检定有效期限:2020.11.12~2021.11.112量仪CoMo170NJRS-129测量范围:β/γ0cps~20000cps检定证书编号:Y2021-0026625检定有效期限:2021.4.6~2022.4.5监测布点: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有关布点原则进行布图8-7新建核医学科项目周围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点位示意图-24-图8-8新建核医学科项目周围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点位示意图表8-2新建核医学科项目周围γ空气吸收剂量率测点编号测点描述测量结果(nGy/h)1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东部982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中部3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西部4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南侧995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西侧986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东侧987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楼上988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楼下999新建核医学科北侧45m处(华美·生态园东观园内居民楼南侧)2.新增核医学科东侧部分为土层,北侧全部为-25-图8-9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β表面污染水平监测点位示意图表8-3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周围β表面污染水平检测结果测点编号检测点位描述测量结果(Bq/cm2)设备状态1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东部地面<0.02/2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中部地面<0.02/3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西部地面<0.02/4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南侧过道地面<0.02/5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西侧车库地面<0.02/6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拟建址东侧卫生间地面<0.02/-26-参照《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3.有相对独立的辐射防护措施的特点,工作场所人流及物流具有自己的独立通本项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8F开展PET/CT显像诊断,本次拟新增辐射项目见表表9-1本项目新建核医学诊断工作场所情况一览表放射源序号放射源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放射源类别工作场所名称使用情况环评及审批情况备注168GeⅤ核医学科未使用本次环评尚未许可校准源268GeⅤ未使用本次环评尚未许可校准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单次使用平均量10mCi×日最高峰10人=3.7×109Bq年总用量单次使用平均量10mCi×日最高峰10人×250工作日=9.25×1011Bq-27-射线装置序号射线装置名称装置型号最大管电压最大管电流射线装置类别活动种类备注1PET/CT西门子BiographHorizon130kV345mAⅢ使用拟购核素的毒性组别,根据核素的日最大操作量,表9-2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毒性组别毒性组别修正因子极毒10.1低毒0.01表9-3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操作方式放射源状态表面污染水平较低的固体液体,溶液,悬浮液表面有污染的固体气体,蒸汽,粉末,压力很高的源的贮存1很简单的操作10.1简单操作10.10.01特别危险的操作10.10.010.001表9-4PET/CT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核算核素物理状态/毒性组别操作方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液态/低毒很简单操作日最大操作量(3.7×109Bq)×0.01(低毒)/10(液态/很简单操作)=3.7×106Bq-28-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诊断技术,是在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和CT(ComputerTomograph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设备,充分结合了PET高灵敏度和CT高分辨率的优势。其原理是通过正电子核素或其标记的示踪剂,示踪人体内特定化显像或功能分子显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学显示的影像技术;同时结合应用高档多排CT技术进行精确定位,可精确地提供靶器-29-用中常用多层排列的探头对,配合层间符合线徐州市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所使用的18F放射性药物拟向制药公司订购获②医生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核素的剂量;与患者预约,按③病人先进行埋针,然后通过注射将放射性药物摄入。在药品摄入过程中存在γ射放射性药物后需等待约30min待药物代谢至靶器官,进入PET图9-2PET/CT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示意图PET/CT操作人员由从东侧进入办公室,再进入控制室,进行扫描操作,工作完或注射后候诊室候诊,按叫号顺序前往PET者在就诊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和工作场所清洗废水通过独立的废水管道收集至本的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有助于实施工作程序;医护人员与病患有各自独立的通道,图9-3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及病人、医护人员流动路线污染源项描述PET/CT扫描时产生的X射线、放射性药物在取药、分装、注射、注射后候诊、表9-5放射性核素特性一览表核素名称半衰期衰变模式α/β最大能量(MeV)光子能量(MeV)周围剂量率当量率常数(裸源)①(μSv·m2/MBq·h)109.8min0.63(+)0.5110.143注:①该数据来源于《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表9-6患者注射后辐射剂量率预测结果(无屏蔽状态)辐射剂量率μSv/h0.5m2m3m10mCi211.6452.915.88医生在对含有放射性同位素18F的各种操作中,会引起工作台、工作服和手套等本项目使用的18F在带有通风装置的通风橱内进行分装,产生少量的放射性气溶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产生的注射器、棉棒、一次性卫生用品、垫料、更换后的过滤器滤芯及废活性炭等,污染途径为操作过程中及收集固废过程中和贮存衰变时对的生活污水;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要求,将本项物注射及带药病人的主要活动区域,设置有病人专用通道供带药病人行走,属于表10-1本项目控制区和监督区划分情况项目控制区监督区核医学工作场所PET/CT机房、留观室、VIP留观室、注射后候诊室、VIP注射后候诊室、注射室、储源室、废物间控制室、候诊大厅、问诊室、办公室、更衣室新建核医学科项目相关配套布局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程序沿着相关房间单向开展,候诊室防护门外、留观室防护门外、PET/CT操作间防护门外及其他适当位置处设立a.电离辐射标志b.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图10-1电离辐射标志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②制定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包括适用于控③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制度)和实表10-2新建核医学科项目工作场所屏蔽设计一览表场所防护位置防护参数新建核项目PET/CT扫描间、设备间东墙、北墙30cm混凝土南墙和西墙37cm实心砖两室之间隔墙20cm加气混凝土砌块顶面30cm混凝土防护门储源室2mm铅板防护门防护门储源室2mm铅板防护门储源/废物间5mm铅板注射后候诊室(3观察窗 10mmPb观察窗 控制室10mm铅板 患者过道6mm铅板37cm实心砖顶面20cm混凝土地面30cm混凝土注射窗40mm铅当量通风橱废物间 50mm铅当量通风橱废物间 卫生过道8mm铅板 患者过道12mm铅板37cm37cm实心砖24cm实心砖顶面30cm混凝土地面20cm混凝土卫生间20cm加气混凝土砌块防护门10mm铅板防护门VIP注射室候诊室、留观室、VIP东墙、西墙37cm实心砖24cm实心砖30cm混凝土顶面30cm混凝土地面20cm混凝土卫生间20cm加气混凝土砌块防护门10mm铅板洁具间东墙、西墙37cm实心砖24cm实心砖20cm混凝土顶面30cm混凝土地面20cm混凝土防护门4mm铅板注射防护装置:8mm铅当量,铅桶:10mm铅当量。注:表中所列屏蔽材料参数为:A、铅板,密度11.3g/cm3;B、混凝土,密度2.35g/cm3;C、实心砖,密度1.65g/cm3;D、加气混凝土砌块,密度0.4g/cm3;E、铅玻璃,以铅当量表示(mmPb)。图10-2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分区示意图-40-按钮。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工作人员按下紧急止动按钮可立即关停PET/CT扫描时,操纵台上的指示灯变亮,警示装置发-41-本项目核医学科所使用的放射性药物18F,医院将通过向有相关资质的放射性药位订购,医院将不对购买的放射性药物18F进行分装,供应单位在约定的时间),本项目储源室的墙体应满足防护要求,积极采取防火、防-42-3、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与防护知4、操作台、地面应当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或材质,并且每次操作完成后应当使射性表面去污用品和试剂进行去污,以满足《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43-18F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处位于分装注射室注射窗口,在注射过程中医生均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铅衣、铅帽、铅手套和铅围脖等个人防护用品(均不低于),拟采用40mm铅当量的铅玻璃防护。注射操作时,医生(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与病人-44-应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表10-3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置配置符合性场所类型分项《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要求本项目拟采取措施普通核人员必备铅橡胶衣、铅橡胶围裙和放射性污染防护服、铅橡胶围脖2套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防护眼镜、放射性污染防护服;2套注射器铅防护套、防护提盒。选备铅橡胶帽、铅玻璃眼镜患者或受检者//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和131I的场所人员必备放射性污染防护服2套放射性污染防护服选备/患者或受检者//三废治理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主要放射性三废为核医学工作场所使用非密封性同位素过-45-医院拟在排风管道末端处配置高效排风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装置二级处理设施,),内大部分下水管道位于建筑体内,对于少部分外露管道将采用不低于2mm铅当量的),-46-图10-3衰变池结构示意图行政综合楼负二层)设有放射性废水衰变池。衰变池尺寸为3个2m×2m×2m混凝土第三个衰变池的进水阀门,此时核医学科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均进入第三个衰变池内,病人的排泄物及冲洗水等。产生的废水量参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表10-4徐州肿瘤医院新建核医学科项目废水产生情况一览表序号用水类别单人单次废水量备注130L0.3m3/2清洗废水150L/日/0.45m3/-47-的废水。项目日产生放射性废水约0.45m3),(1)应建立衰变池排放台账,记录每次排放时间、排放量及监测结果情况并由(2)衰变池周围需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同时(3)专用厕所应具备使病人排泄物迅速全部冲洗入池的条件,而且随时保持便容,按序封闭暂存于放射性衰变桶(10mm铅当量)内,最后射性物质自行衰变。核医学诊断项目日接诊量平均为10人次,放射性固体废物产生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30天的要求。在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后,按照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更换后的高效过滤器滤芯及活性炭,暂存30天达到清洁解控水-48-一般废气、废水及固废处理措施-49-建设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二、噪声:整个建筑施工阶段,如墙体拆除、墙体连接等施工都将产生不同程度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尽量采用噪声低的先进设备,同时严禁夜间进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主要污染因子为18F放射性核素在取药、分装、注射、注射后候诊、d=Epmax……公式11-1ρ—物质的密度,g/cm3。表11-1与最大射程对应的防护厚度计算参数及结果核素β射线最大能量(MeV)屏蔽材料材料密度(g/cm3)对应的防护厚度(cm)0.63铅0.03混凝土2.35实心砖0.19综上所述,本项目涉及使用的18F放射性核素在整个过程中均采取了有措施屏蔽β射线,同时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辐射工作人员还穿戴有0.5mm铅服,且周围公众与放射性核素之前还采取了距离隔离措施,因此β射线对辐射工作射影响,因此,为了使本项目核医学科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达到GB18871-2002③操作18F放射性核素应在易去除污染的工作台上放置的搪瓷盘内进行,并铺以④不允许用裸露的手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或⑦如β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超过GB18871-2002规定值,医院应暂停开展核医学x-屏蔽厚度(mmTVL-γ射线的十分之一值层厚度(mm)A-单个患者或者受检者所用放射源的最大活度(MBq);Γ-距源1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常数(μSv·m2/MBq·h);P-屏蔽体外关注点剂量率(μSv/h);-2本项目涉及核素辐射剂量率估算相关参数取值表核素名称铅什值层厚度TVL(ρ=11.3g/cm3)16.6mm砼什值层厚度TVL(ρ=2.35g/cm3)176mm实心砖什值层厚度TVL(ρ=1.65g/cm3)263mm根据工程分析可知,18F核素诊断项目辐射影响表11-3PET/CT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估算结果序号参考点位置源强(Bq)屏蔽材料及厚度透射比参考点辐射水平(μSv/h)控制目标值(μSv/h)备注1分装工作位0.50.5mmPb+50mmPb0.0009/铅服为0.5mmPb,通橱为50mmPb2注射位0.50.5mmPb+40mmPb+8mmPb0.00120.253/铅服为0.5mmPb,注射窗为40mmPb,注射器套8mmPb3摆位15.5mmPb0.499824.672/铅服为0.5mmPb,铅屏风为5mmPb4PET/CT机房观察窗外表面30cm3.810mmPb铅玻璃0.24980.9152.5假设扫描时病人位于机房中间5PET/CT机房西防护门外30cm5.26mmPb0.43510.8512.56PET/CT机房南墙外30cm3.7370mm实心砖墙0.03920.1512.57患者出口防护门外30cm4.34mmPb0.57422.5/8西侧注射后候诊室西墙外30cm2370mm实心砖墙0.03920.5182.5位于留观室中间9西侧注射后候诊室南墙外30cm370mm实心砖墙0.03920.7172.5注射后候诊室南墙外30cm370mm实心砖墙0.03920.717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患者入口防护门外30cm58mmPb0.32970.6982.5/注射室南墙外30cm370mm实心砖墙0.03920.6402.5/淋浴室南墙外30cm3.6240mm实心砖墙0.12230.4992.5/卫生通道东门外30cm64mmPb0.57420.8442.5/废物间东墙外30cm370mm实心砖墙0.03920.7172.5/PET/CT机房楼上地面30cm3.6300mm混凝土0.01970.0812.5/PET/CT机房楼下4.5300mm混凝土0.01970.0522.5/注射室楼上地面30cm3.6300mm混凝土0.01970.0812.5/留观室楼上地面30cm3.6300mm混凝土0.01970.0812.5假设1名病人位于留观室中间20注射后候诊室楼上地面30cm3.6300mm混凝土0.01970.081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21储源室楼上地面30cm3.6300mm混凝土0.01970.0812.5/22废物间楼上地面30cm3.6300mm混凝土0.01970.0812.5/23PET/CT机房控制室门外30cm3.710mmPb0.24980.6252.5/24PET/CT机房西侧墙外30cm5.2370mm实心砖墙0.03920.06025/25西北部留观室西墙外30cm2.18370mm实心砖墙0.03920.4362.5假设1名病人位于留观室中间26中部注射后候诊室南墙外30cm(电梯井)2.48240mm实心砖墙0.1223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27西侧注射后候诊室北墙外30cm2.36240mm实心砖墙0.1223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28西侧注射后候诊室防护门外30cm2.5610mmPb0.24982.017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29中部注射后候诊室防护门外30cm2.5610mmPb0.24982.017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30中部注射后候诊室北墙外30cm2.36240mm实心砖墙0.1223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31东侧注射后候诊室北墙外30cm2.36370mm实心砖墙0.03920.372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32东侧注射后候诊室防护门外30cm2.5610mmPb0.24982.017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33VIP注射后候诊室南墙外30cm2.64240mm实心砖墙0.12230.929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34VIP注射后候诊室防护门外30cm2.9010mmPb0.2498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35VIP留观室防护门外30cm2.6410mmPb0.24982.5假设1名病人位于留观室中间36VIP留观室南墙外30cm2.84240mm实心砖墙0.12230.8022.5假设1名病人位于留观室中间37留观室防护门外30cm2.6410mmPb0.24982.5假设1名病人位于留观室中间38留观室南墙外外30cm2.75240mm实心砖墙0.12230.8562.5假设1名病人位于留观室中间39东侧注射后候诊室东墙外30cm2.43370mm实心砖墙0.03920.351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候诊室中间40中部注射后候诊室东墙外30cm2.44370mm实心砖墙0.03920.348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中部注射后候诊室中间41东侧注射后候诊室西墙外30cm2.43370mm实心砖墙0.03920.351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东侧注射后候诊室中间42西侧注射后候诊室东墙外30cm2.44370mm实心砖墙0.03920.348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西侧注射后候诊室中间43中部注射后候诊室西墙外30cm2.43370mm实心砖墙0.03920.3512.5假设1名病人注射后位于中部注射后候诊室中间44VIP留观室东墙外30cm2.57370mm实心砖墙0.03920.3142.5假设1名病人治疗后位于VIP留观室45VIP注射后候诊室西墙外30cm2.77370mm实心砖墙0.03920.2702.5假设1名病人治疗后位于VIP注射后候诊室中间46留观室东墙外30cm2.18370mm实心砖墙0.03920.4362.5假设1名病人治疗后位于留观室中间47VIP留观室西墙外30cm2.57370mm实心砖墙0.03920.3142.5假设1名病人治疗后位于VIP留观室2.估算留观室、患者出口走廊和患者出口防护门外辐射水平时,保守计算所取源强没有考虑核素的图11-1新建核医学科项目工作场所18F估算点位示意图18F药物操作过程中对注射室内环境辐射影响较大,虽然针剂外设有铅套、同时但工作人员仍会受到较高的辐射剂量;18F药物在操作过程中及病人在显像过程中对表11-4PET/CT工作场所公众及辐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估算序号参考点位置参考点辐射水平(μSv/h)参考点处受放射性核素影响的时间*居留因子参考点人员有效剂量(mSv/a)关注对象位置1分装工作位分装2min×10次×250天10.160工作人员注射室2注射位0.2531min×10次×250天10.011工作人员注射室3摆位14.599摆位1min×10次×250天1工作人员PET/CT机房4PET/CT机房观察窗外表面30cm0.915检查20min×10次×250天10.763工作人员控制室5PET/CT机房防护门外30cm0.8510.044走廊6PET/CT机房南墙外30cm0.1510.032工作人员控制室7患者出口防护门外30cm0.043负一层车库8留观室西墙外30cm0.5180.054负一层车库9留观室南墙外30cm0.717检查20min×10次×250天0.037风机机房注射后候诊室南墙外30cm0.71730min×10次×250天0.056楼梯间患者入口防护门外30cm0.6980.002走廊注射室南墙外30cm0.6400.007候诊大厅淋浴室南墙外30cm0.4990.052卫生通道东门外30cm0.8440.088办公室废物间东墙外30cm0.717检查20min×10次×250天10.598工作人员控制室PET/CT机房楼上地面30cm0.29520min×10次×250天0.004卫生间及楼外地面PET/CT机房楼下0.18920min×10次×250天0.003负二层车库注射室楼上地面30cm0.2950.000卫生间留观室楼上地面30cm0.2950.002楼外地面20注射后候诊室楼上地面30cm0.29530min×10次×250天0.006楼外地面21储源室楼上地面30cm0.295250天0.030卫生间22废物间楼上地面30cm0.295250天0.030卫生间23PET/CT机房控制室门外30cm0.62520min×10次×250天10.521工作人员控制室24PET/CT机房西侧墙外30cm0.06020min×10次×250天0.013工作人员洁具间25西北部留观室西墙外30cm0.4360.045*保守按最大每天就诊人数10人进行估算。核医学诊断项目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受照射环节为分装、注射过程及患者扫描诊断过程。一般情况下,分装过程约2分钟,送至注射窗口、注描过程约20分钟。预测本项目运行后,核医学诊断项目日接诊量最中受到的年有效剂量约为0.795mSv(0.763mSv+0.032mSv)。拟为核医学诊断项目安徐州市肿瘤医院PET/CT机房四周墙体采表11-5徐州市肿瘤医院PET/CT机房辐射防护设计一览表设计厚度设计厚度300mm混凝土墙体370mm实心砖300mm混凝土10mm铅板10mm铅板6mm铅板10mm铅当量铅玻璃铅当量3.8mm3mm3.8mm6mm评价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CT机房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2.5铅当量。控制室储源室患者过道东墙、北墙南墙、西墙屏蔽要求观察窗防护门顶部参数机房面积50.9m2,最小单边长度为5.76m。CT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为30m2,最小单边长度为4.5m。满足由上表可知,徐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PET/CT机房屏蔽防护措施能够满足《放X=In1aβaYX—铅厚度。图11-2出束状态下距地面1m高度处、测量间隔为0.5m的辐射剂量分布图图11-3穿过设备中心轴垂直平面内出束状态下、测量间隔为0.5m的辐射剂量分布图应辐射在屏蔽体外关注点的剂量率(μSv/h)。表11-6PET/CT机房CT出束状态下参考点处及叠加18F放射性药物的辐射剂量率核算值参考点位置参考点距离屏蔽材料及厚度透射比厂家提供机房内.表面辐射剂量H图.(μGy/mAs)厂家剂量选取点距焦点距离R图(m)剂量率估算值H(μSv/h)18F致参考点辐射水平 (μSv/h)加致参考点辐射水平 (μSv/h)控制目标值(μSv/h)是否满足4PET/CT机房观察窗外表面30cm3.810mmPb铅玻璃0.24980.01920.0100.9150.9252.5满足5PET/CT机房西防护门外30cm5.26mmPb0.43510.01920.0000.8510.85125满足6PET/CT机房南墙外30cm3.7370mm实心砖墙0.03920.01920.0000.1510.1512.5满足PET/CT机房楼上地面30cm3.6300mm混凝土0.07230.0054.50.0050.0810.0862.5满足PET/CT机房楼下4.5300mm实心砖墙0.07230.0054.50.0000.0520.0522.5满足23PET/CT机房控制室门外30cm3.70.24980.01920.0000.6250.6252.5满足24PET/CT机房西侧墙外30cm5.2300mm实心砖墙0.07230.01130.0070.0600.06725满足39东侧注射后候诊室东墙外30cm8.0370mm实0.03920.0055.40.0000.3510.35125满足计算结果表明,PET/CT以CT模式在最大运行工况(130kV/100mA)下,叠加表11-7PET/CT机房CT出束致公众及辐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估算点位参考点位置CT致参考点辐射水平(μSv/h)参考点处受CT影响的时间居留CT致参考点人员有效剂量(mSv/a)关注对象位置4PET/CT机房观察窗外表面30cm0.010检查20s×8次×250天<0.001工作人员控制室5PET/CT机房西防护门外30cm<0.001检查20s×8次×250天<0.001控制区6PET/CT机房南墙外30cm<0.001检查20s×8次×250天<0.001工作人员控制室PET/CT机房楼上地面30cm0.005检查20s×8次×250天<0.001一楼地面PET/CT机房楼下<0.001检查20s×8次×250天<0.001(患者)23PET/CT机房控制室门外30cm<0.001检查20s×8次×250天1<0.001工作人员控制室24PET/CT机房西侧墙外30cm0.007检查20s×8次×250天<0.001工作人员洁具间能够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对职业人员、公众受照剂量限值要求以及本项目的目标管理值要求(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衰变池环境影响分析表11-8核医学科衰变池外辐射水平估算结果序号参考点位置(mCi)屏蔽距离屏蔽材料及厚度透射比参考点辐射水平(μSv/h)控制目标值(μSv/h)1衰变池西侧墙体外30cm4.68250mm混凝土0.03800.1482.52衰变池南侧墙体外30cm250mm混凝土0.03802.53衰变池楼上地面30cm4.25450mm混凝土0.00280.0132.5注:单次核医学诊断项目患者,排泄物内核素活度排泄比率保守按30%进行计算,则单次排放18F核素活度为10mCix30%=3mCi/次,保守按10名候诊患者的排泄物进入衰变系统进行辐射计算(未考虑废水对核素的屏蔽影响)。本项目衰变池拟建址位于行政综合楼负二层(拟建位置详见附图4-2),衰变池设置活性炭过滤吸附装置,对放射性气溶胶进行吸附,降低放射性气溶胶外排浓度,),半衰期满足排放标准(总β<10Bq/L)后),18F放射性核素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