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 近代交通之铁路建设 课件_第1页
中学历史 近代交通之铁路建设 课件_第2页
中学历史 近代交通之铁路建设 课件_第3页
中学历史 近代交通之铁路建设 课件_第4页
中学历史 近代交通之铁路建设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厘清铁路发展的轨迹1894甲午战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三民主义维新变法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晚清时期民国时期189819001911191219151919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建立清朝结束五四运动晚清政府

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清末新政1901时空线索义和团八国联军北洋军阀政府倒行逆施《马约》《辛约》马克思主义剪辫易服、新式婚姻、铁路电车汽车民航、电话电报、报刊影视发展二、铁路与宏观史实的对接(中外历史纲要)19课辛亥革命1.

[2018·江苏卷]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川保路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迁移运用的能力,难度较大。根据材料中的“四川”“怕的是外国占路权”可以判断这指的是四川保路运动,这一事件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而武昌起义直接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政府垮台,故B项正确。四川保路运动的时间是1911年,与太平天国运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四川保路运动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是1924年兴起的,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B三、把握“铁路”真题的命题视野铁路与辛亥革命[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并且维新变法的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因此维新变法不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日本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答案】D铁路与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2017年(天津卷)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革命带动时间标准变迁【解析】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所以才会出现火车时刻表,和全国时刻表的改变,但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述过于笼统,不能细致的反映全国时刻表变化和“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的深刻意义,故A项错误;从材料“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再依照自然条件变化而进行,而是有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反映出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制约,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统一的标准化的时间对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没有强调时间精确是生活必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统一的时间是为了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体现统一时间对国家管理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铁路与交通革命中“时间差”改变了人类生活2016年新课标Ⅲ卷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轨距建设)【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答案】A铁路与工业革命限定时空1860美国南北战争(2008·宁夏文综·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命题立意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解题关键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选项辨析材料生动的展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一幕可笑现象,由于封建统治者们的顽固排斥,使铁路等近代新生事物不能得以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铁路与政治制度(2014·四川文综·14)(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图4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社会生活领域物质生活习俗交通通讯传媒变迁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解析】(2)结合材料三可知首先应该讲图四中的信息条理化,然后予以解释。第一步图四信息条理化,首先确定信息所属领域即社会生活领域,然后将各具体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可知图片所属包括物质生活习俗、交通通讯、传媒变迁等几类,故在总述后分别予以介绍即可完成对图片描述。第二部对图片的解释,首先可从史观的角度予以简要分析,其次可联系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相关知识予以关联分析,即可对上述变迁出现的原因予以回应,同时也可兼及影响、评价等。也即在分析评价中要注意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答案】(2)历史解释即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有条理整理:图4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铁路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四川文综考查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结构2020湛江市普通高考测试一四、“铁路”模拟试题演练原因(背景)类: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1)原因:选取第一种从(政治、经济、思想)1825-1870时空政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权利逐渐下移,通过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经济: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广阔市场;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援助;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雄厚的社会财富为铁路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在自由主义盛行的国度中,创造了宽松的氛围。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中得出结论。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解题方法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2)主要特点:时空20世纪---近代交通工具“起步晚”;新式交通从沿海向内地递进;交通工具引进西方;水陆并存;受传统思想制约逐步觉悟.(2)影响第三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答案:加强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在紧急救援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2020年高考前30天历史限时训练套题5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9分)原因(背景)类: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1870年洋务运动海权与陆权博弈边疆危机(1)提升用兵能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抵御俄国对西北的侵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军事渗透。(9分)

材料二

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遂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8分)

(2)顽固派的阻挠;缺少政府的支持;技术依赖西方;封建思想的阻碍。(8分)

材料三201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